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231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231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后停顿的一刹那,啊,青春,等到过了青春,才知道……

Number:5728

Title:不怕批评

作者:李牧华

出处《读者》:总第12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本小说《三个故事与十首诗》出版了,只印300本,受到批评;隔了一年,另外一本《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了,印了1735本,只卖掉了500本,又遭到批评;第二年推出《太阳照样上升》,突然非常轰动,一下子卖掉了26000本,还是遭到批评。

  1954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也有人批评他最轰动的小说《战地钟声》粗糙紊乱,《老人与海》单调无味。可是,海明威仍然我行我素,写作不辍。

Number:5729

Title:陈独秀与章士钊的辩护状

作者:雷启汉

出处《读者》:总第123期

Provenance:龙门阵

Date:1991。4

Nation:

Translator:

  作为一个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陈独秀的一生是颇为复杂的。笔者谨将早年从家父雷彬章口里听到的一段龙门阵摆出来,供读近代史和爱好遗闻轶事者参考。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寓所被工部局巡捕逮捕,经第一特区法院略事询问,即将同案人犯引渡给上海市警察局。接着蒋介石命令将陈等解押南京(同案尚有彭述之、濮一凡、王武、王兆群、何阿芸、王子平、郭镜豪、梁有光、王鉴堂等),交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派军法司司长王振南审理。这时全国各地报纸纷纷发表消息,国内和国际的著名学者如蔡元培、杨杏佛、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人都打电报给蒋介石,要求释放陈独秀。蒋介石在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下,被迫批示,由军法司移交法院审理。陈等由军法司看守所移至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羁押。(因军法审理不公开,不得请辩护人。法院则反是,故蒋氏为平民愤,而将陈等改为法院审理。)

  当时陈氏被控为“危害民国罪”,按规定应由江苏高等法院审理。但高等法院设在苏州,如果将陈氏押往苏州,恐怕会出问题,于是由苏州高等法院派庭长胡善称到南京组织法庭审判陈等。苏州高等法院检察处也派检察官朱到南京为公诉人。

  当公审陈氏的时候,到法院旁听的人山人海,不仅南京万人空巷,还有从上海、苏州、杭州、镇江等地乘车、坐船赶来的人。法院旁听席拥挤不堪,法庭外也挤满了人。其中以学生最多。

  审判开始,书记官宣布审理陈独秀等“危害民国”一案。审判长胡善称命令带陈氏到庭。陈的辩护人章士钊律师到辩护人席就座。审判长讯问陈独秀姓名、年龄、籍贯、职业、有无前科后,便请公诉人提出公诉。公诉人检察官朱宣读起诉书,认定陈氏犯“危害民国”罪,依《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提出公诉。

  审判长问陈为什么要推翻国民政府?陈朗读他的辩护状回答:

  第一,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占东三省,采取不抵抗主义,甚至驯羊般跪倒日本之前媚颜投降,宁至全国沦亡,亦不容人有异词,家有异说。‘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竟成国民党之金科玉律。儿皇帝将重见于今日。”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应该推翻?

  第二,“国民党吸尽人民脂膏以养兵,挟全国军队以搜刮人民,屠杀异已。大小无冠之王到处擅作威福,法律只以制裁小民,文武高官俱在认亲议贵之列。其对共产党人杀之囚之,犹以为未足,更师袁世凯之故智,使之自首告密。此不足消灭真正共产党人,只以破灭廉耻导国人耳。周幽王有监谤之诬,汉武帝有腹诽之罚,彼时固无所谓民主共和也。千年以后之中国,竟重兴此制,不啻证明日本人斥中国非现代国家之非诬。路易十四曾发出狂言‘朕即国家’,而今执此信条者实大有人在。国民党以刀刺刀削去人民权利,以监狱堵塞人民喉舌。”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应当推翻?

  第三,“连年混战,杀人盈野,饿殍载道,赤地千里。老弱转于沟壑,少壮铤而走险,死于水旱天灾者千万,死于暴政人祸者万千。工农劳苦大众不如牛马,爱国有志之士尽入囹圄。”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应该推翻?

  “国家将亡,民不聊生,予不忍眼见中国人民辗转呼号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两重枪尖之下,而不为之挺身奋斗也。”

  陈氏这番话,博得大众的称赞,觉得他说出了大家心里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旁听席上,有的点头,有的微笑,有的对身旁的人小声私语:“对,言之有理。”

  接着审判长又问:“你不知道,你要推翻国民政府是犯危害民国罪吗?”

  陈氏回答:“国者何?土地、人民、主权之总和也。此近代国法学者之通论,决非‘共产邪说’也。以言土地,东三省之失于日本,岂独秀之责耶?以言主权,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岂独秀签字者乎?以言人民,予主张建立人民政府,岂残民以逞之徒耶?若谓反对政府即为‘危害民国’,此种逻辑,难免为世人耻笑。孙中山、黄兴曾反对满清政府和袁世凯,而后者曾斥孙、黄为国贼,岂笃论乎?故认为反对政府即为叛国,则孙、黄已二次叛国矣!荒谬绝伦之见也。”

  陈氏的话还没有说完,旁听席上已发出了笑声。笑声越来越大,以致审判长胡善称不得不站起来制止。他对陈独秀说:“你只能就你的罪行辩护,不得有鼓动的言词。”陈独秀回答说:“刚才我的话难道不是正对着你们的起诉书所强加给我的罪名进行辩护么?好,你不要我说话,我就不说了。”胡善称说:“不是不要你说话,只是要你言词检点一点。”

  陈氏继续说:“余固无罪,罪在拥护工农大众利益,开罪于国民党而已。予未危害民国。危害民国者,当朝衮衮诸公也。冤狱世代有之,但岂能服天下后世,予身许工农,死不足惜,惟于法理之外,强加予罪,则予一分钟呼吸未停,亦必高声抗议也。法院欲思对内对外保持司法独立之精神,应即宣判予之无罪,并责令政府赔偿予在押期间物质上精神上之损失。”

  陈氏说完,章士钊从辩护人席上起立,为陈独秀辩护。他说:“本律师曩在英伦,曾问道于当代法学家戴塞,据谓国家与政府并非一物。国家者土地、人民、主权之总称也;政府者政党执行政令之组合也。定义既殊,权责有分。是故危害国家土地、主权、人民者叛国罪也;而反对政府者,政见有异也,若视为叛国则大谬矣。今诚执途人而问之,反对政府是否有罪,其人必曰若非疯狂即为白痴,以其违反民主之原则也。英伦为君主立宪之国家,国王允许有王之反对党,我国为民主共和国,奈何不能容忍任何政党存在耶!本律师薄识寡闻,实觉不惑不解也。本法庭总理遗像高悬,国人奉为国父,所著三民主义,党人奉为宝典。总理有云:‘三民主义即是社会主义,亦即共产主义。’为何总理宣传共产,奉为国父,而独秀宣传共产主义即为危害民国乎?若宣传共产即属有罪,本律师不得不曰龙头大有人在也。现政府致力于讨共,而独秀已与中共分扬,予意已成犄角之势,乃欢迎之不暇,焉用治罪为?今侦骑四出,罗网大张,必欲使有志之士瘐死狱中,何苦来哉?为保存读书种子,予意不惟不应治罪,且宜使深入学术研究,国家民族实利赖焉。总上理由,本律师要求法院宣判独秀无罪。”

  陈独秀见章士钊的辩护词中有“现政府致力于讨共,而独秀已与中共分扬,予意已在犄角之势,乃欢迎之不暇,焉用治罪为”的话,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合,且有摇尾乞怜,卖身投靠之嫌。当章氏发言毕,他立即声明:“章律师的辩护词,只代表他的意见。我的政治主张,要以我的辩护词为准。”

  陈独秀和章士钊的辩护状,国民党以“不得为共党张目”为理由,禁止各报登载。

  章士钊回到上海后,将检察官的起诉书、陈独秀的辩护状、自己代陈独秀辩护的辩护书,汇集成册,定名为《陈案书状汇录》,交给与陈氏有密切关系的上海亚东图书馆印了一百多册,分送有关人士。笔者父亲雷彬章当时任上海法院检察官,也得到了一册。因此笔者能窥得陈章二氏文章,的全豹。

  陈案辩论终结后,高等法院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15年。律师促陈氏上诉最高法院,改判为徒刑8年。

Number:5730

Title:处世免害之道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庄子带学生行经山中,看到伐木工人正在砍伐树木,却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没有受到工人的青睐。庄子问他们何以没有伐这棵大树,工人回答:“这棵树根本没有用处。”

  下山之后,庄子到一位老朋友家休息,老友相见,分外高兴,连忙命儿子去杀一只鹅款待。儿子问:“一只会叫,一只不会,杀哪一只?”

  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学生们问庄子:“昨天山中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处,所以没有被砍伐,而今主人家的鹅却又由于没有用处被宰杀。请问老师,您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为处世之道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自己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看似有用,又似无用;看似无用,又似有用。不过,这仍难免害,如果能心怀道德以待人处世,就决计无害了。”

Number:5731

Title:伟人身后事列宁遗体防腐处理经过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3期

Provenance:长江日报

Date:1991。7。11

Nation:

Translator:彭德扬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许,列宁病逝。一批医生应召来到哥尔克,其中有著名病理解剖学家阿布里科索夫院士,由他在别墅的一个房间里对列宁遗体进行解剖并作初步防腐处理。即使在当时,此项技术也不算复杂,只须把添加了氯化锌的福尔马林注入血管,即能确保死者安葬前尸体完好。事实证明,对列宁遗体的临时性防腐处理很成功。

  列宁的灵柩随即运到了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幸好时值隆冬,从哥尔克到莫斯科途中及在无暖气的圆柱大厅里,列宁遗体组织的变化极为缓慢。1月27日前红场修了一座冷藏式木墓(不是现在的陵墓),列宁遗体被安放在这里,直到1924年3月,未再作任何防腐处理,只由专家们定期进行观察。3月份气候开始变暖,遗体组织明显受到破坏,在当时条件下已无法继续保存。政府治丧委员会负责人捷尔仁斯基要求专家们设法将列宁遗体再保存一个短时间,以便让乘车和步行来莫斯科的群众向列宁遗体告别。专家们的答复是绝对不行: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难以保存。一个叫克拉辛的专家建议对列宁遗体实行冷冻,这个方案被否决了。接着从哈尔科夫请来了解剖学家沃罗比约夫教授,他长于应用解剖药物保藏法。起初他拒绝冒险,因为在当时,不仅他本人,而且所有苏联专家,都对全身防腐技术一无所知。但是勇气最终战胜了顾虑,沃罗比约夫同意与生化教授兹巴尔斯基一道试一试。

  3月26日,两位专家带领助手开始工作,首先清除和止住遗体表面发生的变化:退掉色素斑,用福尔马林固着逐渐变软的组织等。接着进行防腐处理:将遗体浸泡在防腐剂溶液里,以取代细胞中的水相,使细胞本身,从而也使遗体组织保持其结构和弹性。防腐剂溶液还具有3个极重要的特性:一、阻碍细菌发育;二、止住细胞自溶;三、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溶液不蒸发,也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防腐处理时仅对列宁的眉毛稍加修整,给双手小部分皮肤化妆。列宁逝世前不久理过一次发,而他生前所有的照片都是蓄发的,为避免产生误解和疑问,不得不将他的短发颜色描深些。列宁逝世时身穿弗伦奇式军上认,在圆柱大厅和最初在陵墓停放时都原封未动。而这种服装列宁生前并不常穿,所以政府于60年代中期决定列宁遗体改着便服。

  列宁遗体迄今已保存66年。在此期间,专家们定期用精密仪器对肤色、体形、凸出部位进行测定,证明全部符合标准,情况良好。一句话,可以长久保存下去。苏联每4年任命一个政府委员会,成员包括卫生部长、权威解剖学家、病理解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任务是对遗体全身进行检查并核对一切必要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届政府委员会发现过异常现象。此外,该委员会每隔5…10年从遗体取样化验,取下的部分体积极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然后将其制成标本,如不了解实情,任何专家都猜不到,摆在他面前的组织切片,竟取自保存了60多年的遗体。

  列宁陵墓每星期一、五关闭。这两天从清晨起,小分队将遗体从棺内抬出,借助气溶胶将脸部和双手浸泡在防腐剂溶液里。此外,陵墓每一年半关闭一段较长时间,约45天。这段时间内,遗体全身要进行彻底的补充防腐处理,同时对陵墓全部工程技术系统采取预防措施。这套军工厂生产的结构相当复杂的设备,使陵墓内和棺材内常年保持恒温、恒湿,并可测定和记录遗体表面的温度。自陵墓建成以来,更换过几副棺材。现在的棺材是1974年更换的,由钢材、青铜、高纯度坚固玻璃制成。

Number:5732

Title: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趣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资助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苏利·普吕多姆。他荻悉得奖消息后,在巴黎近郊的住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他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奖金是也写了35年诗的总收入的4倍以上时,显得异常惊喜。同时他表示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资助那些苦于出第一本诗集的青年作者。他的应诺一出,请求资助的信件纷至沓来,以至于使普吕多姆惊叹:

  “如果我全部答应的话,足可将我的奖金吞得一文不剩。”

  表示谦虚

  1921年,年近八旬的法国法朗士坚持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大庆典。庆典在富丽堂皇的瑞典音乐学院的演奏厅举行。在献辞过程中,法朗士一直坐在自己的桌边“打盹”。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打盹”,他却解释说:

  “没有这回事,那时我没有打瞌睡,只是我听不懂瑞典语,但我知道他们在谈我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垂了下来。”

  遗憾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流亡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获得,祝贺的电报传到波多黎各时,希梅内斯钟爱的妻子正患癌症躺在波多黎各的一家疗养院里。此时各国的记者都纷纷前来祝贺他,采访他获奖的消息。希梅内斯强忍住悲痛,只接见了几位来自美国、瑞典和西班牙的记者。他说:

  “我恳求各位转达那些帮助我获奖的人们的最深切的谢意。我的一切成就都应当归功于我的妻子。对于获得这项殊荣我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然而,由于她的沉疴不起,我无法体会这种心情。对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

  猎物

  当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通知电报来到肖洛霍夫身边的时候,他正在郊外的森林里打猎。后来,在他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大批记者来采访他。他说瑞典文学院尽了二三十年才颁奖给他,实际上他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