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齐奥尔科夫斯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最后只有最前面的一级才成为真正在宇宙中遨游的飞行物,它实际上是依
靠其余火箭的不断推动而最终飞行在空间轨道上的。
第二种是并联多级火箭,齐奥尔科夫斯基称之为“飞行中队型火箭”。
在起飞时,并联着的多级火箭同时启动,当各级火箭的燃料同时燃烧得只剩
下一半时,旁边的火箭就将燃料灌入相邻火箭的燃料舱中,并脱离“火箭列
车”。就这样几次重复后,最终的一级火箭就将进入预定的飞行轨道。
那么,齐奥尔科夫斯基设计的“火箭列车”是如何提高火箭质量比的呢?
下面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个问题:假设单级空火箭的重量为500公
斤,其中装有1500公斤的推进剂,也就是说火箭在起飞前的总重量为2000
公斤,因此这时火箭的质量比就是2000/500=4。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火箭
列车”(两级火箭)的质量比。“火箭列车”起飞前的总重量还是2000公斤;
不过这时,因为它是由两级同样的火箭组成的,所以每一级空火箭的重量为
250公斤,其中装有的推进剂为750公斤。在第二级火箭最终进入飞行轨道
后,“火箭列车”的质量比就是:起飞前火箭的总质量与第二级空火箭(即
宇宙飞行物)的质量之比 (因为第一级火箭在燃料燃尽后已脱离),即
2000/250=8,这就比单级火箭的质量比增加了一倍。因此,火箭的飞行速度
就会大幅度提高。以上是以两级火箭组成的“火箭列车”为例,如果要是更
多级火箭组成的“火箭列车”,根据同样的道理可以推算出它的质量比会更
大,它的飞行速度也将有更大的提高。
齐奥尔科夫斯基对于多级火箭设计原理的探讨,是火箭技术研究过程中
的一个巨大飞跃,因为他对火箭技术的研究,解决了使用化学燃料作为推进
剂来实现宇宙航行的运载工具问题,从而使宇宙航行具备了可能性。今天,
人类已经向太空轨道发射了2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与多艘宇宙飞船,这些都
是依靠多级火箭发射升空的。这一事实的成功源泉就是来自齐奥尔科夫斯基
的“火箭列车”的技术性设计。仅凭这一点,人们不能不承认齐奥尔科夫斯
基是现代航天飞行的卓越奠基者。
另外,在星际航行的问题上,齐奥尔科夫斯基还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
的卓越设想。早在1883年发表的《自由空间》一文中,他就谈到了人造地球
卫星:“我所想像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就象月亮一样,不停地围绕地球运转;
但它只是在浓密的大气层之外,可以非常靠近地球,即大约离地球表面300
公里之外。”从此以后,他进行了许多计算,并指出发射人造卫星是人类进
… Page 17…
入星际空间的第一步。
齐奥尔科夫斯基认为,空间站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它可以
成为未来宇宙飞船的“起航站”与“中转站”。他的这种思想十分符合星际
航行的实际情况,因为空间站建在大气层之外,在那里已经几乎不存在空气
的阻力,地球的引力也相对较小,而且空间站本身也具备了相当大的速度,
所以宇宙飞船从空间站起飞就只需消耗很少的燃料;同时,空间站也可以储
备大量宇航用物资,这样宇宙飞船在航行中不必再回到地面就可以得到充足
的物资补给。因此,宇宙飞行中空间站的建立,可视为人类跃进宇宙的跳板。
今天空间技术的发展,完全验证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设想。前苏联发射
的“联盟号”、“礼炮号”空间站,数年如一日地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转,成
为人类研究宇宙的小小基地;美国科学家也计划建造并发射更大规模的空间
实验室以作为人类日后更深远地进入宇宙空间的基地。
令人钦佩的是,早在80多年前,人类最简单的飞机刚刚上天之时,齐奥
尔科夫斯基就充满科学激情地指出:“我们人类决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上”,
“在并不太遥远的将来,透过云雾将会出现令人无法想象的、极为美妙与壮
观的前景……那时人类将进入深邃的太空,而达到这一步将是多么美好的事
情啊!征服太阳系不仅将得到比地球本身丰富数十亿倍的能量,同时人类也
将有更广阔的发展余地。”
在展望美好未来的同时,齐奥尔科夫斯基也明白前进的道路将会有无数
的曲折与艰难险阻。但是他相信:“改变人类历史的我们必须是英雄好汉,
我们决不能因失败而停止自己的努力,而是应当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最终克服
它。”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正是依靠这种勇于面对失败的无畏精神克
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摆脱了地球引力的作用,飞入了茫茫的太空。
… Page 18…
八、一切荣誉归于祖国
科学家们进行各项科研工作时,自身条件与能力是能否取得成功的最主
要因素。但客观环境的顺利与否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十月革命前,俄国处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
及工作条件是相当困难的。他倾尽全部精力所研究的飞艇、飞机、火箭技术
与星际航行的科学理论,仅仅被少数的著名学者所承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
下,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大大超前了,他所考虑的问题,有许多是别人连幻想
也达不到的。所以有不少人无法了解他工作的重要意义,称齐奥尔科夫斯基
为“怪教师”、“卡卢加的聋子幻想家”。
除极少数几位朋友以及吃苦耐劳的妻子外,几乎没有人关心他的科研活
动和论著。他经过不懈努力写出的论文原本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但
由于不被重视,往往需要他自己负担出版费用,以至他不得不在自己出版的
一本著作的封面上向读者呼吁:“设法得到制造全金属飞艇的一切努力,至
今还是没有任何成效。当我在努力做这样一件好事的时候,我竟然无力自己
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要继续自己的工作,我的科学小随笔以及科学幻
想小说即将出版,还要请你们宣传并帮助我进行推销,我由衷地感谢大家。”
就这样,齐奥尔科夫斯基正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也因为卷入了这场战争而引起了国
内人民生活的诸多问题,如物价飞速上涨、社会混乱不堪。对于齐奥尔科夫
斯基来说,不断飞涨的物价是他与全家最大的敌人,因为他的收入很少,他
们全家的生活苦不堪言。1916年,他费尽了极大的气力终于使自己的题为《痛
苦与天才》的小册子得以出版,在这本小书里,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大
声疾呼:“只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更新的,人与人平等的制度,才
能消除人们的痛苦,并让人类的杰出人物无所阻碍地在他进行的工作中发挥
出自己的全部才智。”
事随人愿,齐奥尔科夫斯基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17年,列宁领
导下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同
时结束了齐奥尔科夫斯基长期以来的忧郁心情,给予了他新的希望和继续前
进的力量。这时他已经60岁了,但他仍然怀着一颗年轻的心迎接了革命的胜
利,他衷心拥护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因为他通过自己半个多世纪的经历,
深刻认识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为广大的劳
动人民谋福利、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社会制度。
所以,在随后开始的国内战争与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虽
然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相当艰苦,但是,这位年已花甲的老
人仍然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在自制的煤油灯下继续忘我地
工作着。尽管青春已逝,但新的、旺盛的生命力给齐奥尔科夫斯基以力量源
泉,所以他精力充沛地开始了科学研究活动的新阶段,他的晚年仍然是成就
斐然。
1918年,在苏维埃政府的支持下,他的多种科学著作得以再版。1919
年,他被选为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研究院的成员 (这个研究院为苏联科学院
前身)。卡卢加自然科学协会集会向他所获得的巨大荣誉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答谢词中说道:“现在我已经充分地意识到,在苏维埃大
家庭的温暖下,我不是孤独的,我有如此众多的朋友与支持者。”他还表示
… Page 19…
自己准备拟订晚年的研究计划,为祖国的科学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了能够使自己集中全部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21年,齐奥尔科
夫斯基希望政府解除他的教学职务。他的这一请求很快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他可以全力以赴地进行科学活动了。与此同时,鉴于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航天、
航空技术与理论上的杰出贡献,苏维埃政府决定给予“航空专家、科学发明
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终身抚恤金”。
看到政府如此重视自己的工作与价值,齐奥尔科夫斯基不顾几十年辛劳
所致的疾病,依然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活动。在沙皇专制统治的
漫长岁月里,他写出了130篇论文,但出版的只有50篇;而在苏维埃政权下
工作的10几年中,他写出并发表了400篇论文,其中包括前面已介绍过的那
篇著名的 《火箭列车》。在这些年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受到了各方面
极大的重视,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出版发行,他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世界著名
的科学家。
大量的科学著作与论文,充分显示了齐奥尔科夫斯基广博的科学知识与
超人的聪明才智。1929年,他在《试论喷气式飞机》一文中预言:“在螺旋
桨飞机的时代之后,必将是喷气式飞机的时代。”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不
久就证实了他的这一预言的正确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就制造出
了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在今天,喷气式飞机更是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
用,它飞行于世界各地。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文,除了有关航空、航天技术以及星际航行的理论
外,还涉及到了地质化学、环境改造、控制沙化、预测气侯等诸多方面。总
之,他所探索的诸多问题主要就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为人类造福,他说:
“终止人类的痛苦,给予他们知识,健康与力量,是我的毕生所求。”
为了将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普通的劳动群众,齐奥尔科夫斯基还
积极从事科学普及活动。针对广大青少年喜爱科学幻想小说的特点,他曾利
用业余时间写了很多科幻小说,如《在月球上》、《在地球之外》等,其中
不少已被翻译成其他的文字,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的精神食粮。在科普影片
《宇宙航行》的拍摄过程中,齐奥尔科夫斯基担任了科学顾问,从而使这部
影片在放映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同时,他还经常应邀到集体农
庄为农庄庄员们进行科普演讲,他建议:“应该让学者们经常到广大的农庄
来走走看看,并用多种有关自然规律的知识把农庄庄员们的思想武装起来,
这是宣传科学世界观、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
1932年,苏联隆重举行了齐奥尔科夫斯基75周年诞辰与学术研究50周
年的纪念活动与会议。各种活动与会议分别在他居住的卡卢加以及莫斯科、
列宁格勒举行。苏联科学院、教育人民委员会、空军、各级党政组织、科学
活动家以及他的学生们都纷纷发来了贺电与贺信,高度赞扬了他对祖国科学
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高尔基在贺电中说道:“我代表文化界的朋友,以万分尊敬的心情向您
——我们的劳动英雄表示热烈的祝贺。”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学生们——苏联的航空、火箭技术专家们在给老师的
贺信中说:“亲爱的老师,我们——您的学生,在您75周年诞辰的大喜日子
里向您表示,我们将继续同心协力地进行航空、航天技术与理论问题的研究,
因为您在这些问题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路,消除了我们的怀疑与
不安,从而使我们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们将以您为榜样,为伟大祖国的繁
… Page 20…
荣与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不久,苏联政府又决定授予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能得到的最高精神奖励—
—劳动红旗勋章。当须发皆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专程从卡卢加来到莫斯科,
从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手中接过勋章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他说:“我衷心感谢政府仅因为我微不足道的成绩便给予我如此崇高的荣誉
与奖励,我此刻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苏维埃政权关怀、尊重科学家,科学家也无限热爱苏维埃政权。他将十
月革命后的祖国称为自己“新的祖国”和“真正的祖国”,并发自内心地表
示“我为生活在这样的祖国里而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1934年,齐奥尔科
夫斯基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谆谆地教导广大青年:“应当更多
地学习,学习怎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与如何才能进行独立的研究活动。如
果缺乏这些重要的素质,你们就不可能对祖国作出什么贡献。”他还将自己
在沙皇统治时代受到讽刺、埋没的苦痛经历与在苏维埃政权下受到尊重和支
持的不同境遇加以对比,藉以教育广大青年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以及自己的
光辉前景而努力学习与工作。
齐奥尔科夫斯基从内心中热切地希望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强盛,因而非
常重视对科学的后备军——青年科学工作者的教育与培养。他对于青年学者
来信所提出的诸多问题,总是尽量地给予详细的解答;他亲自指导了大学生
科学研究小组制定的发展火箭技术的科研计划。就在他去世的前2个月,他
还不顾病痛,来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卢加俱乐部去给青年学员讲解航空理
论。当时的学员们都清楚地记得齐奥尔科夫斯基给他们上最后一堂课时的感
人情景:
在即将上课之前,齐奥尔科夫斯基才匆匆地赶来,他对学员们解释道:
“我刚看过医生,他说我可以上课。”可是刚讲了不一会儿,他的脸色就变
得苍白;看到老人如此的虚弱,大家都明白了他为了来上课又是从医院里私
自跑出来的,于是再三劝他不要再讲了。他进行“抗议”也没用,所以只得
把讲稿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来交给了一位学员,说道:“好吧,那就请这位同
学来讲吧,我坐在这里,如果大家哪儿不明白,提出来我再解释。同学们,
你们应该知道,我喜欢同你们在这里交流,我不愿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