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04.命运的抉择 >

第476章

104.命运的抉择-第476章

小说: 104.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向大洋另一边地那个帝国下战书。 

  这“战书”奥斯曼人有没有听到虽还是个未知数。倒是把周遭的印度人给下了一大跳。只见码头附近的村庄中那些个衣衫褴褛的印度人抱着脑袋,捂着耳朵惊恐万分地四处乱跑。仿佛炮弹落在他们头上一般。直到一队华人团丁赶到才阻止了他们继续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出丑。不过此时鄙夷的目光已经出现在了每一个外国人地眼中。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谦谦有礼的中国人。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文明人”地眼神中惟有强者才称得上是“文明”,弱者只能是野蛮、愚昧的代名词。 

  当施琅等人下来踏上安曼码头时。附近出丑的印度人早就已经被团丁呼吓着匍匐在地了。不过中华军的官兵们却正眼都没瞧这些人一眼。显然这些弱者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惟有强者踩在脚下才能让这些华夏男儿热血沸腾。 

  “印度商务总管杨辛荣、安曼节度使赵志诚,参见施大爷军。”人群中两个中年男子大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 

  “哦,你就是勤胡王受封赏的赵志诚?”施琅望着眼前一身戎装地赵志诚眼晴一亮道。 

  “回将军,在下正是赵志诚。不过在下与手下的弟兄们出兵并不是为了莫卧儿帝而是为了我中华侨民。”赵志诚一个抱拳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原来就在施琅率部征倭平朝之时,印度次大陆上亦发生了一场扣人心魄的政变。前任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乃是印度历史上的有道明君。他不仅喜好东征西讨,擅长诗词绘画。同样也是一个痴情君王。为了纪念自己地宠后蒙泰吉马哈尔沙贾汗斥巨资建造了穆斯林世界最优雅、最富浪漫风格的陵墓一一泰姬陵。然而自1657年9月起这位帝国地主宰者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其子奥朗则布乘机发动政变逼迫沙贾汗退位并将其软禁在了泰姬陵旁的阿格拉城堡。 

  虽然数个月后沙贾汗悄然病逝,奥朗则布也于1658年登基称帝。但沙贾汗的另外三个儿子达罗悉乔、穆拉德巴克什·沙.舒查却并不承认奥朗则布是帝国的合法君王。于是围绕着帝位·沙贾汗的四个儿子展开了珠死搏斗。而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场莫卧儿帝国的帝位争夺战中。各方无一例外地都聘请了外国雇佣军作战。像达罗悉乔请的是西班牙雇兵、穆拉德巴克什与沙舒查则用英国的探险队助阵。面对荷枪实弹的几个兄弟,奥朗则布自然不愿意屈居人后。而他所聘请地正是多次帮助莫卧儿军队征讨土匪的华侨民团。 

  对于奥朗则布的邀战赵志诚本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民团的士兵是中华子弟。没有理由为了胡人的内战而平白流血。但当他得知奥朗则布的两个兄弟找了英国人助战之后,立即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不让英国人有在印度立足的机会,赵志诚欣然答应了奥朗则布的邀请。相比欧洲人那些由亡命徒、海盗组成的“探险队”,赵志诚的民团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战斗立上都远胜对方一筹,再加工商会所提供的充足弹药。华侨民团一路以压倒性的优势好好地教训了一番那些以为放几声鸟枪就能把东方人吓跑的红毛夷。有了天朝的神兵相助奥朗则布对付起他那三个兄弟来自然也像是砍瓜切菜一般驾轻就熟。 

  大约就在施琅平倭后不久。印度的局势也开始趋于平稳。眼看保住了帝位的奥朗则布当然少不了要好好酬谢一番来帮忙的中国人。而香江商会也趁此机会向奥朗则布提出了诸多“非分之想”。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位莫卧儿皇帝十分爽快地答应了香江商会的请求。不仅将安曼、锡兰诸港“租界”给了香江商会,而且允许中国商人在其首都德里以及盂买等重要城市进行贸易。奥朗则布的这些大方举措一方面是为了酬谢中国人这次在军事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与三个兄弟间对帝位的争夺使得莫卧儿帝国元气大伤。而莫卧儿贵族本就是蒙古人,虽然占据了印度数百年却从未真正溶入印度文明。加之其父沙贾汗在去世前曾败于波斯人之手。因此其周遭依附的一些土王部落均巳产生了异心。为了应付那些个蠢蠢欲动的土王部落。奥朗则布急需组建一支火器部队为己所用。 

  为此奥朗则布在满足香江商会的同时,还册封赵志诚为扎吉达尔。希望他能为其训练新军。对于莫卧儿帝抛来的高官厚禄赵志诚本想婉言谢绝的。却不想帝国殖民司却示意其接受莫卧儿帝的册封。此外朝廷还另外任命他为安曼节度使,统领孟加拉湾地区陆上的军务。 

  这一切施琅自然是早在出发之前就从殖民司的口中听说了。又或许是赵志诚出身野战军的原因,施琅打从两人一碰面起就对这个身材不高却一身凛气的汉子心存好感。只见他一个抱拳哈哈笑道:“好个为我中华侨民!长咱华人的威风!” 

  “将军过奖了。比起将军征倭平朝来。赵某这儿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赵志诚谦逊地说道。 

  可施琅却毫不为意地努了努嘴道:“征倭平朝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蛤蟆。不打吧.它蹦达得荒。打了吧.也算不得什么英难好汉。还是印度洋好啊。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听施琅这么一说,连同赵志诚在内的一干人等都发出了一阵轰笑。惟有其身后的几个参谋和监军低头不语。对此施琅本人显得毫不在意。他的性格就是这副德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就算女皇本人在场听到这话也会和大家一样一笑了之。眼见着现场的气氛活跃了不少施琅不由地向四周扫了一眼,似乎是想起什么似地向一旁的杨 

  荣问等人问道:“这怎么没见郑森那个小子呢?” 

  施琅早年虽从于郑家,但在帝国海军之中,无论是军街还是资历其都在郑森之上。因此此刻施琅直呼郑森为“那个小子“众人也不以为意。只见那杨辛荣上前一步拱手道:“禀将军。郑提督打食去了。” 

  九月中文网 龙之子 手打整理



《命运的抉择》第二部 第二百九十九节 艳阳日奥军港遇袭 嗅异味英国舰脱逃


  白沙、绿棕、椰林、枣树,一湾碧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绿洲背后都光凸凸的、好似刚被熊熊烈火烧焦了似的嶙峋山岩。这里是扼守红海通向印度洋的门户,欧、亚、非三洲海上的交通要冲——亚丁。一坐修建在沙姆桑死火山口上的城市。

  “亚丁”一词是阿拉伯语的一个词根。意为“马鞍”,这是因为亚丁湾是由两个死火山熔岩形成的半岛组成的。由于昔日火山的爆发,火山熔岩形成了两个酷似马鞍形的火山口,伸进了印度洋,海水平静温顺地躺在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海湾里。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亚丁湾形成了一个天然良港。而在明朝的地理书藉中亚丁又被称为“阿丹”,意思是“快乐之地”。据说是因海上的旅行者在远涉印度洋后在亚丁作短暂停留,从而又会带着快乐的心情开始新的航程而来。不过这座把守欧、亚、非三洲“水上走廊”重镇自古以来却是海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4年,罗马帝国就曾侵占过这里。之后这座古城又几经沧桑多次为异族人所占。1358年奥斯曼帝国将其并入麾下后就一直将其视为禁莆,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对其插手。就算是而今与奥斯曼帝国联手的英国舰队亦不允许在此驻扎。

  时值正午,巳然将沙姆桑山活活炙烤成了一座“火焰山”的烈日并不肯就此罢休,似乎势要把那一湾海水也一并煮沸了不可。港湾中一艘英国战舰正带着一干商船忙碌地做着补给。同进港的多数商船一样英国战舰在此也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亚丁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曼的苏丹。

  与繁忙的英国战舰和商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内懒洋洋的奥国守军。不可否认这样地天气确实不怎么适合干话儿。除了几个必要的当班者无精打采地背着火枪拄着长矛外,多数的奥军官兵都早早地躲进了阴凉的房舍之中享受着惬意的午休时间。

  望着如此景象,被印度洋的烈日晒得皮肤黝黑的英国“豺根”号船长亨利一手拿着椰子酒,一手撑着船舷,满脸鄙视地不满道:“哦。我地上帝,瞧瞧吧!这些懒惰的东方人是如何浪费这座重要港口地。如果亚丁是在我们英国人手里经营的话,我敢打赌港口的规模一定会比现在大上好几倍。港湾里将会停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香料、象牙还有茶叶,总之东方的财富会源源不断地流到我们的口袋里。”

  正当亨利眯着眼睛想象着金山银山堆在自己面前之时,一旁的大副斯波茨却大煞风景地插嘴道:“得了吧。船长别在做白日梦了。中国人根本就不卖茶叶给我们,你哪儿来的茶叶?”

  “我的大副,知道什么是走私吗?只要占据了海上地要冲就不怕没生意做。”亨利没好气地翻了翻白眼道。紧接着他又回头看了看对面数荫底下正翘着二郎腿聊天的奥军士兵。不无感慨地说道:“不过,这些东方人还真是固执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贸易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财富吗。为了面子?哼。真是愚蠢。”

  “船长,那是因为东方人实在是太有钱了。他们根本不在乎那点儿钱。我要是也那么有钱,我也不想再出海了。在家乡朴茨茅斯买块地建个庄园。一出门人人都会向你脱帽敬礼叫你‘老爷’。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斯波茨努了努嘴眼中充满了向往的神色。

  “喂,你是和东方娘们睡傻了吧!男子汉大丈夫当然应该想着怎样去赚更多的钱,睡更多的女人。”亨利不屑地一瞥道:“我倒是挺佩服那个‘矮乎郑’的。听说他父亲曾经是中国的‘海盗王’,后来被中国地女皇册封为了侯爵。一个德雷克似的人物。不过‘矮子郑’好象并不满足于他父亲地功绩,自己跑出来做海盗了”

  “可是我听说'矮子郑'其实是中国的海军军官。布莱克元帅还在西印度群岛同他交过手呢。”斯波茨颇为景慕地说道。

  “这有什么。这世界上许多海军元帅都是海盗出身呢!”亨利不以为意的一笑道。事实上他本人也是一个海盗出身的海军军官。在这个时代草根若想出头恐怕没有比做海盗更刺激的途径了。

  此时正当亨利向大副吹嘘着海上男儿该如何自食其力扬名利万之时,一艘身受创的商船跌跌撞撞地驶进了港口。这一突入其来的访客不仅引起了英国人的注意。同样也惊动了树荫下歇息的奥军士兵。亚丁港很快就针对这艘国藉不明的船发出了一系列地盘问。对方声称自己是受到海盗攻击的葡萄牙商船,希望能进港避难。听完这番解释亚丁港则爽快地放他们入了港。显然这样的事在海盗肆虐的印度洋上时有发生。任何人对此都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眼见着那艘商船晃晃悠悠地驶进了亚丁港。甲板上的亨利不由自主地就皱起了眉头。一旁的斯波茨见状不禁好奇的问道:“船长,有什么问题吗?”

  “总觉得怪怪的啊。”亨利脱下帽子挠了挠鸟窝一般的头发后下道:“斯波茨,让大伙别装货了。抄家伙警备!”

  谁知亨利这边话音才刚落,远处的海平面上又出现了两艘船只。而那气势汹汹的架势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是善类。才接待完一艘落魄商船的奥军显然对这两艘不速之客颇不耐烦。可对方却比他们还要心急。这不,还未等亚丁港方面询问,对方就盛气凌人地宣称自己是来捉拿走私船的。

  走私船?哪儿有走私船?正当奥军纳闷之际。从他们的身后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紧按着在那两艘“不速之客“的面前激起了两道雪白的水柱。显然这两下“袭击”来自亚丁港方向。难迸是亚丁的守军开炮了?当然不是。炎热的天气让此时亚丁地炮台上空无一人。那是港湾里头的船开炮?就在所有人都眼前的变故弄得一头雾水之时,另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场景出现了。只见那两艘声称来捉走私船的“不速之客”忽然像是变戏法一样升起了两面绣有金龙的红色旗帜。

  “不好!中国人打来拉!”

  鲜明的红底金龙旗像一个魔咒一样让整个亚丁湾陷入了一片恐慌。虽然中华帝国与奥斯曼敌对关系己径持续了将近两年。但在这两年之中双方却都没有正式向对方宣过战。就连像这样打着红金合龙旗作战的情况也是少之又少。更何况亚丁港是奥斯曼帝国布有重兵地红海重镇。谁都不曾想到中国人竟敢只派两、三条战舰来攻打亚丁。

  然而此时站在旗舰泉州号上的郑森可没时间去管对面的奥斯曼人是否已经惊楞得掉了下巴。趁着敌人混乱的空隙,他果断地指挥战舰像一头闯进羊圈的恶狼一样对毫无防备的亚丁一阵狂轰烂炸。在这番疯狂的齐射之下那些停泊在港湾之中来不及起航的奥斯曼战舰刹时就被炮火所吞噬了。而亚丁港的炮台更是首当其冲地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世人常说炮台是战舰地克星,可郑森却从来不信这个邪。在他看来炮台是死的。战舰是活的。双方各有所长,没有谁克谁一说。有的只是谁比谁更狠一说。而他郑森就是印度洋上最“狠”的角色。

  若说今日的袭击从计谋上来说简直粗陋得一无是处。任何一个请醒的人都不会上当。其实。郑森一开始也没指望那点雕虫小技能得逞。若非碍于这次官军的身份必须得师出有名。他才懒得稿这种无聊把戏呢。在他原先的计划中本就是带着三艘战舰直冲亚丁港,杀他个措手不及。而整个作战计划地关键惟“狠”、“奇“、“快“三个宇而巳。

  这三个字可是这个时代海盗们的金科玉律。虽然海盗地装备与火力都逊于正规军,但这从来都不会影响他们洗掠沿海港口。出其不意地闯进海港,然后顷尽全舰火力封锁港口。在将港口防御工事打残之后,再有条不紊地将港口内早已成为惊弓之鸟的商船一条一条地洗劫一遍。最后在敌人的援军到来之前以疾风般的速度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这便是大航海时代海盗们的招牌战术。

  当然相比只有一、二十门火炮的海盗船,拥甫74门火炮的泉州号干这种“买卖”简直是得心应手。更何况郑森还有一艘64门炮的战列舰作“助手”和一艘30门炮的护卫舰做“内应”。因此仅头轮齐射中华军的这两艘战舰便已经顺利地掌控了整个亚丁港。不过次郑森可不是为了打劫船只迩来地。事实上,中华军此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

  是的,破坏!不仅是破坏整个亚丁港的防御系统和驻扎的奥军舰队。连同港内停泊的数百条商船也都是郑森所要破坏的对象。须知随着施琅的南下中华帝国与奥英两国的决战也日渐临近。在此情形下,何一条敌船包括敌方的商船都是帝国海军的潜在威胁。因此袭击敌方的船只便成了郑森这些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只不过随着大战临近这项任务也变得日渐迫切起来。

  其实做这种事情的不仅仅是郑森。英国人这两年亦袭击了不少中国的商船,其理由与目的当然是同郑森如出一辙。破坏敌人的生意,击沉敌人的船只。那怕对面这些商船只是一些来东方作买卖的普通商人也要赶尽杀绝。这便是大航海时代的生存规则。也是任何一个出海谋生者早有的觉悟。

  话说两眼被港内火光映得通红的郑森正指挥着舰队在亚丁港大肆轰击纵火。先前瞧出端疑的亨利虽惊愕于中华军的凶狠,却也没有像亚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