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艾森豪威尔 >

第42章

艾森豪威尔-第42章

小说: 艾森豪威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通常的限量是在就餐前喝一杯掺了苏打水的威士忌或白兰地。除了他自己
做的饭菜外,对吃些什么,他都没有多大兴趣。

使玛咪一直苦恼的是,不管什么东西摆在他的面前,他都是囫囵吞下。
当了总统后,开始另外一种吃饭方式,一面看电视晚间新闻,一面吃饭。晚
饭后,如果没有讲演或其他约会,他就研究文件、报告、建议,直到深夜11
点,然后在上床前画一个小时的画。他的床头读物是一些西部故事。在这些
小说中,没有什么复杂曲折的情节,结局是一目了然的,因为这些故事都是
根据容易回答的是或非的问题来写的。读这类小说,艾森豪威尔用不着动脑
筋而进入幻想世界,只会使他得到必要的休息。玛咪说,这些小说对于艾森
豪威尔是最好的催眠剂。

艾森豪威尔和玛咪的关系是幸福的。除了德怀特担任欧洲远征军总司令
时外,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

1946 年在迈那堡,玛咪专门定做了一张很大的双人床。1948 年这张床从
华盛顿搬到纽约。现在玛咪又把这张床摆在白宫内。玛咪说,她喜欢在半夜
翻身:“我想随时拍拍艾克的光头。”这张床是玛咪的指挥基地。她喜欢躺
在床上,起码一直躺到中午,有时一整天。她在床上写回信,指挥管理家务,
接待来访的人。

事实上,玛咪对丈夫十分忠诚,是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助手。她虽然不
参与艾森豪威尔的工作,但是她在公开和私下场合都给他重要帮助。当她的
丈夫成为世界性人物时,她克服她原来的羞怯心理,而成为他的事业中举足
轻重的人物。她款待他的有钱有势的朋友们和他们的妻子。她还出席或主持
许多大型的社会活动。她仔细地答复每封来信。她还记住给艾森豪威尔工作
班子的助手、顾问、秘书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生日和圣诞节时送礼
物。在公共场合,她站在艾森豪威尔将军身旁,穿着得体入时,显得快活。
总之,她做到了艾森豪威尔要求妻子所要做到的一切。

艾森豪威尔是在美国困难时刻开始执政的。在过去的20 年中,美国经历
了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流血大战。在西方国家发动的“冷战”厮杀声中,这
位著名的将军成了白宫的主人。共和党执政当局遇到了棘手的国内问题,而
这些问题又与其对外政策问题紧密相关。尤其是侵朝战争已成了艾森豪威尔
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欲知这一问题如何解决,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七章朝鲜停战

侵朝战争众怒怨,损兵折将又费钱;

艾克对此伤脑筋,当务之急是停战。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半岛蓄意进行的一场
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历时三载的战争,美军伤亡数十万,耗资上百亿,结果
却是美国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战而无胜之役。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自命不
凡的“美国世纪”的鼓吹者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最为沉重的打击。尽管这绝
非唯一的和最后的打击,但美国的衰落却由此显露端倪。

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曾称它是“一场苦涩
的战争”。哈里·杜鲁门总统则顽固地认为,这不过是一场“警察行动”,
甚至当美国的伤亡突破五万大关时,他还坚持这令人恼怒的委婉说法。共和
党把它称为“本世纪对外政策的蠢举妄动”,并以此为杀手铜,结束了民主
党对白宫的16 年统治。“老实说,这是一场军事上的奇灾大祸,”美国参谋
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说:“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
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战争是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冒险。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
正式爆发。第三天,6 月27 日,美国就正式参战,并以武力霸占中国领土台
湾。7 月7 日,美国盗用联合国的旗号,组织由美国军官指挥的所谓联合国
军,残暴屠杀朝鲜居民,朝鲜人民军奋起反击,至8 月中旬把美伪军驱至釜
山一隅。9 月15 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悍然北犯,战争规模进一步升级,并
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到了8 月底9 月初,美军和李承晚的部队已到达离新义州只有20 公里的
地方,只要一个钟头就可以兵临安东城下。华尔街的音板们公开叫喊,要把
新生的中国“扼死在摇蓝里”。几条指向中国沈阳的粗大而醒目的进攻箭头,
已不再掩饰地出现在五角大楼勺军事地图上。麦克阿瑟扬言:“鸭绿江并不
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朝鲜在危难中,中国也在危难中,
世界和平也在危难中!

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岂能逆来顺受!1950 年9 月30 日,周恩来总理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国庆节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中国
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而
置之不理。”1950 年10 月上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分析
了朝鲜战场形势后指出:“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
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讲话,中国政府的声明,迅速传遍全中国、全世界,
一张张谴责美帝、声援朝鲜的宣言发自全中国;北京成立了反对美国侵略台
湾和朝鲜运动委员会,各地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从华中到东北,
军队进行着调遣,向鸭绿江边集结。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拯救和平,
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准备赴朝参战。一个民族又毫不情愿地被逼向战争的
边缘。

1950 年10 月8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给中国人民
志愿军发布如下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
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


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

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

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

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三)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
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
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子我们有利,子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
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①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将军的率领下,于1950 年10 月25 日跨过鸭
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中部队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美军和李
承晚部队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美国舆论界把这次失败称之为珍珠港
事件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有的要求撤麦克阿瑟的职,有的要求撤换艾奇
逊,还有的要求“打扫国务院”。

面对着中朝人民的奋力抗击,杜鲁门进行原子讹诈,他说美国政府正在
考虑关于对朝鲜进行原子打击的问题。这一声明,在美国和国际舆论中,激
起了强大的愤怒之波,使白宫不得不急急忙忙往回缩。尽管麦卡锡主义嚣张
一时,反战运动仍在美国兴起,并在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蓬勃发展。
书信和请愿书雪片般飞往白宫,普通的美国人坚决要求新总统履行选举前的
诺言,停止朝鲜战争。在一封致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是这样说的:“请想一想
朝鲜战争所造成的苦难和不幸。我相信,假如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忍受这种
痛苦,我们定要设法终止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进一步揭穿了美国的反动面目。还在1949 年6 月29 日,社勒

斯在一份秘密文件中就写道:“美国的对外政策在亚洲已经破产。”朝鲜战

争使这个政策处于灾难边缘。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联合抗击,使

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美军和李承晚的部队招架不住,不断向南方

撤退,到1950 年12 月中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收复,局势

已开始明朗,战争对美国将是旷日持久的和前途暗淡的。麦克阿瑟恼羞成怒,

坚决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原子轰炸,并和蒋介石军队一道对大陆进行

登陆作战。这位将军还公开抨击杜鲁门的政策。

1951 年4 月11 日,美国总统撤掉了麦克阿瑟驻朝司令官的职务。

很多人认为,麦克阿瑟被撤职的主要原因是这位70 岁的宿将表现了拿破
仑的派头,不愿执行“预备役上校”杜鲁门的不在行的指示。杜鲁门和麦克
阿瑟个人关系的紧张,显然对麦克阿瑟的退役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决定性
的作用还是美军在朝鲜的惨败。麦克阿瑟在其长期的军事生涯行将结束的时
候,身不由己地扮演了美国对外冒险政策的替罪羊的角色,在决定他的命运
时,势力强大、忧心忡仲的美国垄断集团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担心,胆大妄
为的最高司令官一旦使用原子武器,就会挑起同中国甚至和苏联的战争,由
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是无可挽回的。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到参议院作证。他这时再次提出了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交战的方案。看来,朝鲜战争的经验,已使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能够比较

冷静地看待事物,而他们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决定性的意义。参谋长

① 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 年4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2 页。

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说,麦克阿瑟的战略把美国拖入了一场错误战争的深
渊。

就在这个时候,在美国面前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来结束这场实
际上打输了的战争,同时又避免投降,“保留住面子”。必须尽快地结束这
场战争,这不仅因为美国在朝鲜遭到军事上的失败,还因为它遭到了政治上
的挫折,正是在朝鲜这里,美国的盟友第一次用“忘恩负义”来报答美国为
执行马歇尔计划而花费的数十亿美援,报答美国在战后最初年代为使资本主
义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政治稳定而付出的心血。

美国本来指望,一旦战争开始,它的盟友就会根据华盛顿的一道命令,
派来所需要的“炮灰”。美国政策原来考虑的是,美国盟友派到前线若干个
师的兵力,而美国将主要发挥军火库和指挥棒的作用。结果事与愿违。不管
白宫如何施加压力,盟国都不急于向朝鲜派遣本国士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
美国人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军事、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主要担子。这种沉重
的超负荷,有可能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宣告破产。艾森豪威尔1950 年12 月30
日写给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的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在信中说:“美国并
不那么强大,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帝国主义同盟者对朝鲜战争所尽力量的平衡表证明,进行这场不受欢迎
的战争的主要负担确实压在美国身上。哈里·已利斯1953 年4 月:日向艾森
豪威尔总统报告:“现在,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无出路的朝鲜战争之后,我们
已完全被北朝鲜人和中国共产党人阻止住了。”他是作为小组领导人去台湾
解决保障“共同安全”问题刚刚返回美国的。根据巴利斯的计算,美国向朝
鲜派遣了35 万军人,南朝鲜拥有40 万军人,而这场军事冒险的其他17 个参
加国总共派了35000 人。巴利斯写道:“美国人民不仅要质问我国政府,而
且还要质问联合国及其所有成员国,什么时候能在朝鲜采取有效措施,以便
停止这场前途无望的战争。”

1951 年7 月10 日,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
大压力下,被迫开始了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
年美国竞选运动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这种局面向艾森豪威尔提供
了有利机会,使他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同时还能设法达到同
朝鲜的“体面和解”。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蝶蝶不休他说:“新政府的首要
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去朝
鲜一趟,我一定前往。”他在另一次演说中说:“我们能够防止类似朝鲜战
争这样的新的战争。我们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
险。”

根据约翰·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判断,这位年轻的美军少校在一定程度
上是赞同反战思想的。反战思想在美国青年中特别普遍,因为战争要他们不
是在大学讲坛上或外交论坛上进行战斗,而是直接在战场上。约翰也曾到朝
鲜参战。他的父亲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在约翰动身去朝鲜之前,他
同儿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严肃谈话。谈话涉猎甚广:谈到如何安排约翰妻子的
生活,由谁照看他的小孩。然而主要还是艾森豪威尔对儿子的临别赠言:他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敌人的俘虏”。

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
出:“除了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
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被俘人数约39,8 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


盟国(南朝鲜除外)共损失2。9 万人。

在竞选运动过程中,艾森豪威尔曾主张进行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战争。这
个办法的目的是,如果美国不能从欧洲盟友那里搞到士兵,就用亚洲盟友的。
然而,转向亚洲的政策同样也是无前途的,连装备精良的强大美军用三年多
的时间都未能打败一向被华盛顿一些人士瞧不起的“亚洲人”,那么甫朝鲜
傀儡政权的军队则更是力所不能及的了。

出路只有一个:尽快签订和平协定。但是,在签订和约的路途上又出现
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障碍。年事已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表现出了令人
吃惊的好战性。他企图利用北朝鲜和中国战俘问题,破坏和平谈判,并使战
事再起。李承晚十分狂妄,宣称如果需要,甫朝鲜军队将单独战斗到“最后
胜利”,美国极右势力也跟着叫嚷:“不消灭共产势力决不罢休!”

李承晚和美国右派的战争叫嚣,再次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美国的
反战运动方兴未艾。要求停止战争的无数信件、请愿书、呼吁书飞向白宫。
一封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致艾森豪威尔的呼吁书说:“全世界90%以上的居
民,对朝鲜战争怀有愤懑之情,你一点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你只能指望
大型报纸、电台、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的帮助。”这份致总统的呼吁书
还指出,关于朝鲜战争可以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和全世界蔓延的论点是站不
住脚的,“战争永远不能遏制共产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共产主义在俄
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共产主义在半个世界的胜利而告结束。新的
世界大战将是何种结局?谁知道呢?有可能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胜”。呼吁
书的作者代表明尼苏达州的选民坚决要求停止在朝鲜的军事冒险。

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是使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的一个重大因
素。而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