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德军时,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快速前进,在8 月3 日攻占雷恩,并在五天以
后推进到离巴黎差不多只有一天路程的勒芒。空军尽力支援第三集团军,战
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保护两翼,而重型轰炸机则继续在德军防线后方封锁敌人
的交通。法国抵抗运动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德军的困难。德国人只能在夜间调
动部队。他们的补给严重不足。
为了加强对盟军的反击,希特勒给接替隆美尔的根瑟·冯·克鲁格元帅
增派部队(隆美尔在他的指挥车遭空袭时受伤)。希特勒亲自指挥,这迫使
他使用无线电报,因此“超级”就能截听到全面计划和大部分具体细节。所
以当克鲁格于8 月6 日夜进行攻击时,艾森豪威尔知道他有多少兵力和他的
意图。六个德国装甲师攻击美国一个步兵师,即第三十步兵师,这个师的部
队很快被包围了。如果没有超级情报,这个规模的进攻,如此微弱的抵抗,
又是在这样的关键地区,会在盟军最高统帅部引起恐慌。然而相反,由于截
获“超级”情报,艾森豪威尔把这次进攻看成是歼敌的一次好机会,根据他
的看法,德军正在钻进他设计的圈套。
8 月7 日,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设立了前进指挥所,这是在苹果园中用
帐篷架起来的司令部,靠近格朗维尔,离莫丹不到25 英里,几乎就在敌酋克
鲁格的通道上。艾森豪威尔指示布雷德利用少量部队固守莫丹,而将能调动
的每一个作战师都火速调往南面。他们用美军炮兵支持突击部队的两侧,并
调来战斗轰炸机。艾森豪威尔对布雷德利说:“如果德军暂时从莫丹突破到
阿弗朗什,从而切断向南穿插的部队,我们将用空军每天给先头部队空投
2000 吨补给。”第二天上午,艾森豪威尔电告马歇尔:“敌人的反攻,使我
们看来有极好机会包围和消灭大量敌军。”
8 月13 日,艾森豪威尔以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军发出通报,
号召他们英勇顽强,坚决歼灭敌人。命令说:
“由于只有用最大限度的热情、决心和快速行动才能抓住这个机会,所
以我向你们提出最紧急的呼吁。
“我要求所有飞行员担负起自己的直接责任,日夜不停地打击敌人,不
能使他们安全地作战或逃跑。
“我要求所有水兵保证不让任何一部分敌军从海上逃跑或从海面取得增
援,并且保证供给我们陆地上的战友所需要的枪炮、船只和船员。
“我要求所有步兵,下定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决心向指定目标前
进。土地一经占领,一英尺也不能放弃,战线一经建立,一个德国兵也不让
逃跑!”
敌人面临全歼的危险。于是拼命地为保持行将封闭的包围圈缺口的畅通
而战斗,企图尽可能免遭溃败的灾难。德军司令官特别注意解救他们的装甲
部队,而当德军几个装甲师的一小部分逃回塞纳河彼岸时,损失了大部分装
备。德军8 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几乎全部被歼、被俘。
法莱士战场,无疑是德军最巨大的“死亡阵地”之一。所有的道路、公
路和战场都被击毁的装备以及死亡的士兵和牲口所阻塞,所以要通过这个地
区特别困难。在这个包围圈封闭后的48 小时内,艾森豪威尔巡视了整个战
场。他说:“那里的景象只有但丁才能形容。你完全在死尸和烂肉堆上一气
行走几百码而没有踩到别的东西。”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艾森豪威尔知道,德军不到完全丧失抵抗力时,是
不会放弃战斗的。他知道德国在1944 年将比以前任何一年生产出更多坦克、
大炮和其他武器,因而远征军要进行艰苦的战斗。在他给妻子的信中,一再
提起这个问题。8 月11 日,他告诉她:“不要轻信报纸。胜利虽然是美好的,
但是,只有彻底消灭残暴的德军,战争才能结束。”法莱士战役之后,当人
们更加盼望德国崩溃时,艾森豪威尔说:“我真不明白国内的人怎能这样自
我陶醉于结束我们这里的战斗,我们还要经历很多苦难。上帝啊,我恨这些
德国人!”
继法莱士战役之后,盟国远征军席卷法国。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
沿着海岸线向比利时长驱直入,而第一和第三集团军向东直指巴黎。各路大
军奋勇杀敌。巴顿将军的部队一马当先。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七章虎将巴顿
猛打猛冲多立功,巴顿虎将扬威名;
横冲直撞入敌阵,摧枯拉朽众称颂。
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一到诺曼底,死水一潭的前线恶梦结束了。从
此,巴顿威名传遍欧洲,传遍全世界。
乔治·S·巴顿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勇将之一,1885 年11 月
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09 年6 月毕业于西点军校后,被调往美国第一集
团军骑兵第十五团任少尉。1917 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任美国
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随从到法国。他曾负责组训美国的第一支坦克部
队,并指挥一个坦克旅参加作战,获“优异服役十字勋章”。1918 年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顿回到美国,致力于坦克战的研究与训练工
作。但随着美国孤立主义思想抬头及裁减军备,巴顿又被调回骑兵部队。
1920 年到1940 年的20 年期间,巴顿多次调动,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
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参谋学院和陆军大学深造。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参谋部改组,马歇尔任参谋长,
起用巴顿担任装甲旅旅长,后升任装甲第二师师长,负责组训装甲坦克部队。
1941 年12 月8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1942 年
3 月,巴顿奉调到因迪奥训练中心,负责坦克部队军官的培训工作。
11 月11 日,率部下在北非摩洛哥登陆。攻占摩洛哥后,担任驻摩洛哥
总督。1943 年3 月,调到突尼斯,接任第二军军长,扭转了战争危局。同年
7 月,调任美国第七军团司令官,在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指挥下,配合蒙哥马
利的第八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登陆,攻占巴勒莫,夺取墨西拿,取得显
赫战功。
巴顿虽然英勇善战,但作风粗暴,曾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
内的舆论指责。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保护下才幸免撤职。
1944 年春,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经艾森豪威尔的推荐,出任美国第三
集团军司令官。
巴顿接到命令后,在巴勒莫只用了一天时间来结束工作、举行告别和整
理行装。他奉命只能带一名随从参谋,因此他挑选了查尔斯·科德曼中校。
在那些阴暗的岁月里,科德曼中校成为巴顿的知己。科德曼是地道的波士顿
人,他具有性格开朗而老练的波希米亚人血统,在知名人士中交游甚广。他
的那种四海为家的气派和见识,正如他的冷静和精明的意见一样,在“打人
丑闻”达到高潮时,对巴顿是颇有助益的。他不仅是一个随从参谋,而且是
巴顿的大管家、礼宾官、社交活动中的指导人、知识顾问和患难时期分忧解
愁的朋友。现在,科德曼的任务就是在米克斯中士的帮助下整理巴顿的行装
运往伦敦。
巴顿的这次赴英之行是“保密”的。但是,这并不是出于纯粹的军事原
因。实际上,他到英国一事最不需要向敌人隐瞒。巴顿在国内仍然是一个涉
嫌很大的人物,艾森豪威尔觉得在这个时候公布他的新的任命将会引起“不
仅是美国、而且还有英国的新闻界的批评”。但是,艾森豪威尔,力排众议,
他对负责调查各方意见的体斯少将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已决心把第三
集团军交给巴顿指挥,而且最多再过几天或一个星期就公布他的任命。”
巴顿一来到伦敦就向艾森豪威尔报到。
“乔治,我猜想你知道你要干什么。”艾森豪威尔带点开玩笑的口气对
他说。
“艾克,我确实不知道你要我干什么。”
“乔治,就是我自己的老部队,第三集团军,要交给你来指挥。”艾森
豪威尔严肃地说,“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军队,乔治。霍奇斯即将
离任去华盛顿等待新的任命,计划还在拟定之中,到适当的时候就会让你知
道你的主要任务的。顺便说一句,据我了解,第三集团军的一支先遣部队已
乘‘玛丽皇后’号在前来英国的途中。该部队预计在明天或后天到达,其他
的部队也将陆续到达。”
就年龄和正式军衔来说,艾森豪威尔都低于巴顿。他对这一点是很清楚
的。他同情而又严峻地望着他的老朋友说:“乔治,我想,我们应该好好谈
一谈。”
“说吧,艾克,可要客气点,老伙计。我的伤疤还没长好呢。”
“我这儿有你的信,乔治,”艾森豪威尔说,“就是你从西西里给我寄
来的那封。我要告诉你,我珍爱这封信,特别是其中的一段话。你说:‘我
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悔恨和痛心,因为我使你感到不快,而你给了我一切,
为了你我将万死不辞。’”
“我说的句句都是实话,艾克。”
“我相信,乔治。可是你经常认为每个人都是反对你的,但在世界上你
只有一个敌人——就是你自己。我并不想当一个唠里唠叨训斥人的人,但是
我不知跟你讲过多少次,要你三思而行。你却总不听从我的劝告,现在我的
话已经不再仅仅是劝告了。从现在起,它就是命令。要暴跳之前先思考一下,
乔治,不然对于你的鲁莽所引起的后果,只能怪你自己,不能责怪别人。我
希望你珍惜我们的友谊,并在这个问题上把我的处境也考虑在内。”
巴顿深受感动。他喜欢艾森豪威尔,他对于这个比他年轻的人凌驾在他
之上并无怨言。他说:“艾克,拿我来说,我是一个糊涂的老傻瓜,真该死,
我常常给自己招来麻烦。但是你不用担心,以后我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
更加克制,肯定不会在医院里发脾气了,更不会再打人了。”
这次谈话之后,巴顿的心情是愉快的。虽然他将要指挥的第三集团军仍
远在5000 英里之外,而且在“霸王”战役的第一阶段,只是充当一个“配角”,
但他并不为此沮丧,仍在积极工作,加紧筹组他的参谋班子。巴顿对他部下
那种不动摇的忠诚给艾森豪威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这种忠诚证明了
掩盖在巴顿粗鲁和强硬的外表之下的内在的温情。
艾森豪威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一桩足以表现巴顿特性的事件:
“他有一次强烈要求我解除他手下80 名军官的职务,因为据他说,他们不称
职,胆小怕事近乎懦弱无能。他非常生气,十分坚持,因而我不得不同意,
但我要他写一份书面报告,我的默许显然使他惊讶,他开始一个星期又一个
星期地借故推迟提交他的名单。最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他已重新考虑,
不想撤谁的职了。”就这样,“巴顿一方面要求他的下级对他绝对忠诚,另
一方面他对部下也同样充分献出自己的忠诚和给予慈父般的保护。”
巴顿喜欢打仗,他常说:“为了打仗我愿意去指挥排以上的任何一支部
队。”现在看来,巴顿将指挥美国在法国的一个集团军是确定无疑的了。在
此期间他的所作所为,都不会使他失掉第三集团军。但是,该集团军并未内
定用于“海王星”战役,这是整个战役的发动进攻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布
雷德利只把美国第一集团军划归蒙哥马利指挥。巴顿对于他的第三集团军在
“海王星”战役之后应承担什么任务,仍旧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眼下,他
着重考虑的只是在迷惑敌人的一种精心设计的佯攻中发挥作用。
为了对德军隐瞒“霸王”作战计划,摩根将军设计了一个叫作“保镖”
的计划;以假乱真,把盟军在欧洲的真正战略掩蔽起来,引诱德军统帅部对
于他们称之为“霸王”的大举进攻作出错误的部署。同时,拟定出一个叫作
“坚韧”的掩护计划,并付诸实施,以造成这样的印象,即主攻地点不在诺
曼底,而在英伦海峡较窄水域对面的加莱海峡地区。其实,“坚韧”战役是
一种虚构,即战役将从7 月中旬从苏格兰各港口对挪威南部发起进攻揭开序
幕,大概比最初制定的真正的进攻发起日迟45 天。在“坚韧”战役中,巴顿
是主要的“部件”。德国人已懂得尊敬他,甚至怕他。事实上,他是唯一能
使他们注目的美国将领,而且在这个阶段唯有巴顿的名字能对他们起到作
用。他们推测在主攻方面的美军将由他指挥,因而他出现的地方就是主攻方
向。后来,到六七月间,当他很引人注目地在诺曼底出现时,德军的确在加
来海峡保留了相当数量的部队——他们整个的第十五集团军——他们预期巴
顿将率“巴顿集团军群”在那里登陆。
按着艾森豪威尔参谋部设计的计划,“霸王”战役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其代号为“海王星”,是发动攻击和占领一个最初的滩头堡,包
括在卡昂地区开辟飞机场和占领瑟堡。第二阶段,或者说“霸王”战役本身,
是扩大第一阶段占领的地区,包括布列塔尼半岛、卢瓦河以南的所有港口以
及卢瓦河和塞纳河之间的地区。预计,完成整个战役的时间为90 天。
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将在登陆开始日之后的第15 到第60 天之间越过科唐
坦半岛登陆。该军的任务第一步要求占领布列塔尼半岛并打开布列塔尼各港
口;第二步在扫除了布列塔尼半岛上的障碍之后,第三集团军将集中在美国
第一集团军的右翼,“准备向东方作战,或者同第一集团军密切协作,或者
在有可能实现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时向卢瓦尔以南迂回。”
巴顿在执行“坚韧”欺骗计划期间,一面密切注意“霸王”战役的发展,
一面加强对第三集团军的战备训练。他所统率的这支部队,除了少数军官是
老兵外,多是未参加过战斗、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他们不仅缺乏军事知识、
打仗经验,而且害怕打仗。为了消除士兵们对战争的恐惧心理,他反复进行
了动员。他说:“你们大家都知道,战斗即将来临,但是,战争并不像人们
所想象得那样可怕。作家们夸夸其谈,说什么会思念你们的母亲、情人和妻
子。这些作家们既没有听到过一声敌人的枪声,也从未耽误过一餐饭,他们
不是按照战争的本来面目来描写战争,而是按照他们的想象来描写。”
“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丽的竞赛。”他说,“战争会造就英雄豪
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
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好男儿应当报效
祖国。美国人可以为他们都是好汉而感到自豪。”
“要记住,敌人也和你们一样害怕,可能比你们更害怕。”巴顿说,“他
们不是超人。我们已经消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我们在下次战斗中将要碰到
的并不是他们的精华。此外,你们还要记住,无论是在肉搏中还是在战斗中,
总是进攻者取胜。招架是不能打胜仗的。但是敌人不了解我们的意图,因而
他们是必然要招架的。”
接着,巴顿用非常简洁清晰的语言,把作战的基本原则传授给这些毫无
经验的年轻士兵们。“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巴顿说,
“不停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