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仁志的成功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大家一起观察飘在天空中的一片云。有人问:“云的形状看上去象什么?”回答因人而异。有的说:“看上去像人的脸”,也有的说:“看上去像动物”。即使是同样说看上去像人脸的也不尽相同,说像是男人的脸的和强调怎么看也像是女人的脸的。大家一致认为是“男人的脸”的情况下,也有仿佛“在发怒”、“在哭”、“在笑”的不同。
这个“怎么看”表现出那个人的既成概念。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比如对某人或某社会现象怎么看,或对工作的看法、或对矛盾的处理方式等等,既成概念给所有事物都会带来影响。也是左右人生的“思维框架”。
既成概念也有正负之分。只考虑存钱不尊重家人的人、工作懒散且对公司做不出成绩的人、不以自己的工作为荣的人等,可以说是具有负面的既成概念的人。如果有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首先,需要转换这种负面的既成概念。
为此,首先要牢固建立起成为人的既成概念基础的“价值观”。因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人的既成概念。
机遇、契机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使人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的这些机遇、契机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越是抱住负面观念不放,人生越是不会富有。因此,需要自己有意识地努力进行“观念转换=价值观的转换”。当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来决定有获得成功把握的转换观念的时机。为此,首先要注意大量接触好的事物。
我本身的“观念转换”是29岁得到《圣经》的启示以后。
那以前,我作为优秀推销员,每一天过得也算顺利。要说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竞争意识很强、也从不服输。因此,周围情况很糟,似乎尽是敌人,怎么工作都是孤立的,当然也没有什么朋友。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圣书相遇了。接触到那里讲述的真理,冷静地回顾了以前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法,深刻反省了自己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决定痛改前非。以此为契机,我经历了“观念转换”。所谓观念的转换,意思就是“价值的转换”。
请回想一下第一章介绍的成功金字塔。相当于金字塔基础的部分是“人生理念(价值观、信条、统一原则)”。我虽在该基础上加上了“爱”、“出色”、“贡献”、“最佳”、“至诚”等,但并非开始就有这样的价值观。圣经使我改变了以往的价值观。
了解好的事物后,价值观会改变
比如你公司附近大概有一家很差的“荞麦面馆”,“价格高、味道差、服务不周、也不卫生”。虽然明知不好吃,可仅此一家,也只好将就。
如果有一天,朋友邀请你说:“去比这更好的店!”你便会毫不犹豫地去那家店。到那里一尝,好吃极了!价格便宜、服务也好。这样你还会去以前的店么?不会了吧!为什么呢?
这就是价值的转换。人一旦了解到好的事物,自然会改变观念。所谓正品即“货真价实”。“荞麦面馆”的故事仅是一个比喻,人际关系中道理也一样。想成功就要和成功者交往,懂得什么是“货真价实”的成功者。
平时要尽力留心阅读一些好书,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以往没有效地利用早上时间,可以试着稍微早起一点儿进行学习,学一些工作领域内的知识,由此做起,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初,或许感觉困得难受。“哎,今天算了吧!”恐怕往往会产生这种心理。这种诱惑、自我辩解与自己想早起学习的初衷相抗衡。但是,克服这种心理的只有自己。进一步讲,能够改变自己的唯有自己。
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就会带来“更多、更好的东西”,生活中感到不可思议或失败的事就会随之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良好的习惯中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如果希望获得成功就应该尽早注意到这一点。
成功,即实现宏伟目标,是若干小目标的集大成。养成完成小目标的习惯后,一个个的成就感融合在一起,很快就会成为大且无可动摇的自信,使自己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给人生带来戏剧性的变化。坚持不懈地沿袭这一过程,必定能体验到观念转换给你带来的变化。
第二章 确立人生理念清晰地描绘成功
下面解释取得成功需要什么。说明在迈向成功时最关键的“基本动作”是什么。
要获得成功就要鲜明地描绘出你理想的内容,即“想这样”,“想达到某种状态”。这不是杂乱无章的梦想,而是要对想获取的最终成功有着清楚的认识、鲜明的形象。
可以说成功就是这个形象本身。将鲜明地描绘出的形象有步骤地体现在你的现实世界中是通往成功的惟一途径。
形象好比是成功的“样板”,样板把你引向成功。即使现在没有现成的样板也没有关系,可以制作出一个你喜欢的。
帮你制作样板的是过去遇到的人。任何人都曾经遇到过自己理想的、形成自我概念类型的人,即使在书中遇到的也不妨。以此人为目标,逐渐向其靠近。
样板人物一定不要选具有破坏性、排他性和竞争意识很强的人。因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权势者,他们会主导你的思想。
选择同行的优秀人物作模范也是一种有效方法。企业经营中也有以×××为“标准”、“以某个企业为目标”的战略。“学习、模仿、赶超”的精神,最开始就是向成功者学习。我当推销员时,读遍了业内顶级人物的书,如饥似渴地吸取书中的精神。得到的智慧和启迪都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吸收了。你现在从事的行业里,肯定有人格上、能力上都很出色的人!如果不知道,先找一找、试一试怎样?这是研究行业本身,对今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些已经充分积累了才干,取得了相当成果的人自己有时也被当做典范。他们通过“学习、模仿”,已经进入“赶超水平”阶段。这类人请你进一步挑战,向超越极限的方向努力。所谓目标就是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加快学习、模仿、赶超
前面讲到要尽快接近定为样板的人物,最有效的就是和获得成功的人结缘。我很幸运地得益于这种结缘。
在不列颠大英百科全书工作时的上司是世界闻名的经营者,以后又有幸师事于夏目志郎先生,后来,又与罗伯特·沃博尔丁格、威廉·克拉瑟等堪称一流的人结了缘。
成为一流人物或业内顶级人物的人都具有前瞻性,而且掌握生产信息。他们身边聚集了许多人,人际交往连锁式地扩展也是必然。
得益于良师、逢缘于益友,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获得成功的人离不开良师、益友的恩泽。要想结识他们,应积极参加讲座、讲演等活动。投身到“系结良缘的圈子”里,尽可能地增加同伴,更多地结识能指点和影响自己的师长及相互鼓励的朋友。
而且脑海里要经常浮现样板人物的形象,遇到问题,要认真去想:“如果是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样板的理想形象清楚后要进一步考虑:对于自己成功是一种什么状态。所谓真正的成功,在第一章已经讲过,是成为被周围的人信赖、尊重的人。成功的过程是从自己开始,以对周围人的奉献完成。请牢记这一点。这样你的“系结良缘的圈子”将确实扩展开来,直至周围的人也变得幸福起来。
起点的基本思路对于走向成功非常重要。要清楚自己在不远的将来希望达到一种什么状态?要把目标具体地描绘在纸上。因为模糊的愿望,只能产生模糊的结果。这在上一章已经讲过。将要达到的目标绘制在纸上,令其具体化后,头脑中的愿望也就更加清晰、形象更加鲜明。比如,数年后要攒下年收入三倍的储蓄存款,或足够的养老金等,最好金额也明确下来,越具体越好。数字化后就会进一步明了究竟要怎么做。做到这些才会定出现实的计划,才能把计划付之行动。结合自己的愿望采取行动,方能逐渐形成图2…1所示愿望与行动重叠的成功状态。
第二章 确立人生理念成功的十大障碍 (1)
理想的形象清晰地描绘出来后,也做出了努力,但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很难得到认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也不知其所以然……经历过这种苦恼的人绝非是少数。根据我长年的经验,首先是自己本身的思想基础有问题。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种钻研的能力。
你的行动和思想中,有没有妨碍成功的因素?请对照以下“十种妨碍成功的障碍”进行检查。成功路上进展顺利的人,也不妨从重新确认的角度来对照一下。
十种成功的障碍
① 不能控制自己
② 自我形象差
③ 不知如何满足欲望
④ 不够果断
⑤ 解决问题能力差
⑥ 没有得力伙伴
⑦ 强词夺理
⑧ 学习不努力
⑨ 干劲不足
⑩ 懒惰、松懈
下面,就这十种内容分别加以叙述。
一、 不能控制自己
不能使自己的意愿和行动保持一致。形成这一障碍的最大原因是目标不明。因此,思想总是左右摇摆,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件事,行动也是摇摆不定。将注意力集中对准目标,集中于优先行动的能力,应该说是成功的最大要素。
二、 自我形象差
自我形象由“将来的自我形象”、“现在的自我形象”、“自爱”三方面构成。
“自己想成为这样”的意识就是“将来的自我形象”。所谓“现在的自我形象”,就是对现在的自己进行评价形成的形象。
有一种人没有“想成为这样”的上进心,既不喜欢也不能善待现在的自己。这种人属于自我形象差。认定“反正我如何如何”的人,无论怎样企盼也不可能成功。
以钻石为例:已经加工好且闪闪发光的和完全没有研磨过的原石其内在价值是一样的。人也一样,基本上都具有同等价值。如果将自己看作原石,懂得倘若磨炼就会发光因而努力的人,和把自己当成石头块儿的人,人生的收获会有天壤之别。
认为“已经不行了,还磨炼什么”。这种小看自己的做法是阻碍进步的最大原因。
“自爱”,就是非常爱惜自己。自爱的人是开朗的,不自爱的人,往往给人以阴郁的感觉。
三、 不知如何满足欲望
“选择理论心理学”认为我们人有五种基本需求。其中之一是生理性需求,指的是“生存欲望”。其余四种是心理性需求,即 “所属欲”、“力量欲”、“享乐欲”和“自由欲”。
我们在第三章将详细叙述这五种需求。如何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从根本上左右着人生的优劣。要获得成功,又不能妨碍周围人满足需求。该怎样满足自己的需求呢?这需要掌握满足自己需求的方法。
四、 不够果断
有的人害怕自己决定生活方式和对事物采取对策,遇事不知所措。还有的人对已决定的事又后悔,觉得“还不如那样好了”。这是因为愿望或者目标不明确造成的。
由于目标不明确,自然不能做出相应的决定。甚至将与成功毫无关系的鸡毛蒜皮也当做判断材料,因然犹豫不决。而且他们每每由于对自己的行动缺乏自信,事后不断地后悔。
五、 解决问题能力差
有的人一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是一味地困惑不已,就是寻找逃避理由。不是考虑“怎样做才能把问题解决”,而是想方设法找出能站得住脚的 “不行的借口”,这就是为自己“辩解”。这种人所表现的总是“否定性”的、“消极性”的类型居多。
第二章 确立人生理念成功的十大障碍 (2)
六、 没有得力伙伴
为了这个人,我什么都可以做!这种能为之奉献、人生中真正的合作者称为得力伙伴。人生成功的金钥匙不仅在自己,还有赖于得力伙伴的成功。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过分。在人生旅途中,一起同心奋斗伙伴的质和量,决定你成功与否。
有的人得力伙伴很少。不能结交得力伙伴的最大原因是你自己,因为你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果不注意这点,将一生烦恼不断。
七、 强词夺理
社会上有不少人总是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合理化,且“巧言善辩”。但是,如果你在和别人约好时间见面后,无论怎样也不能按时赶到你会怎样想?想过要老老实实地道歉吗?是否绞尽脑汁、考虑如何为自己的迟到辩解?
为什么要辩解呢?理由很简单。找到合理的理由、并巧妙地解释清楚,对方就不会生气。还没有感到难堪事情就了结了。一个人如果从孩提时代起就在巧言善辩通行的环境里熏陶,那么肯定会认为只要强词夺理就能蒙混过关。走上社会后,也会沿袭同样做法。但无论怎样辩解,迟到给别人添了麻烦,使人感到不愉快是改变不了的。
强词夺理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情境和事情上,也体现在人生事业中。有人为自己的失败辩解:之所以没能获得成功是因为没有学历、是因为家境贫寒等等。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这也是强词夺理。一味地强词夺理,既不会进步,更不会有发展。要记住强词夺理往往是用以进行推卸责任的谎言。
八、 学习不努力
即所谓专业知识欠缺。不论是公司职员还是推销员,只要工作是内行就会有收入。但是,对自己相关专业的信息孤陋寡闻,被问到什么时,根本答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的人绝非是少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学习不够。除此还找得出其他原因吗?这种人对自己的公司和工作没有信心,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拿出好的成果,很快就会丧失锐气,自我形象随之下降。因而越发对自己没有信心,以致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不能自拔。
九、 干劲不足
如果没有活力的话,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十二分地发挥,也领略不到充实感。满腔热忱、充满活力是成功的第一条件。道理上容易理解,但对有的人来讲却很难应用在生活实践中。生活不规律、偏吃偏喝、终日酗酒、夜生活没有节制、运动不足等,不仅造成精力不足,甚至有损健康。
如果精神或情绪不好,即便身体健康也会导致精力不足。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厌恶工作却又不得不工作的人,非但不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反而会情绪低沉,一味地寻找逃避现实的理由。
十、 怠惰、懒散
所谓怠惰、懒散,指对必须认真对待的事表现得心不在焉。怠惰的特点是准备不足。怠惰的推销员,对决定交涉成败的广告策划书都准备得马马虎虎,该走访的顾客顺序也糊里糊涂,常常是临时抱佛脚,得过且过。
怠惰、懒散源于“只要自己合适……”这种利己主义。不论表面怎样粉饰,别人会看得很清楚。从这种意义上讲,怠惰、懒散可以说是万恶之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怠惰、懒散给本人、给公司、给顾客都会带来巨大损失。个人生活中的敷衍了事潜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