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 >

第3章

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遗迹。
  据资料记载,诸葛亮的八阵图由变化上而言,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基本阵形,其中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奉节县的遗迹有六十四阵,而新都的石阵为一百二十八阵,属于攻击或野战时常用的阵式。

  诸葛亮创立八阵图(2)

  此外,传说在成都附近有个规模最大的,是一种二百五十六阵的下营阵法,属于长期驻扎时所使用的阵式。各营的运作能力都能充分发挥,除了强大的防御力,还有很大的机动力。
  据说司马懿在诸葛亮的兵马撤退以后,曾到蜀军营盘认真巡视了一圈,看了诸葛亮营区所有部署和工事后,特别仔细踏勘了诸葛亮安排的八阵图……感叹自己没有陆逊那么倒霉,称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
  八阵图可以说是诸葛亮对军事科学方面的建树,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对于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之术,以及什么“缩地法”之类,有人则斥为“伪科学”;有人则抱怨是贯中先生的过错,把诸葛亮描述得近乎“妖”了。
  这些装神弄鬼的军事战术,未必就是罗贯中“创作”出来的,很可能是诸葛亮在“心理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诸如“缩地法”不过是利用漫天大雾,选择有些陡坡的地形地貌,让追兵感觉吃力,加之让手下人散布诸葛丞相会用“缩地法”等有些夸张的描述,让得到这类情报的追兵心理上忐忑不安:你一个凡夫俗子,胆敢追击神兵神将,不是找倒霉吗?于是,腿肚子发软,四肢无力,还能跑得动吗?
  史实证明,我们以前不理解的,被斥之为“迷信”或是神话传说之类的东西,现在被逐步认识清楚了,被证明为先进的科学文化。我们今天尚不能理解的,或者是暂时解释不清的,也不必就急于斥之为迷信或是胡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或是自以为是。
  就说今天我们掌握的防云驱雹,如果放到1700多年前,个别人真的做成了这么一件事情,比如靠天气预报得知长江何时是大雾天,而“草船借箭”;凭借气象学的知识“借来东风”放火烧船;靠某种化学物质实施“喷云吐雾”,或者在局部地区降点水,这些现象让不了解内情,而习惯相信耳闻目睹的人能不感到吃惊,能不误以为是“天助”?而掌握这门学问的人,又不愿解释清楚(也许本来就解释不清),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或者是知名度,一会儿说是“天意”,一会儿谈是“天助”,无非增加些神秘感,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增加砝码。
  从另一方面讲,诸葛亮装神弄鬼也有他的文化背景。诸葛亮受道教影响较深,对于道教当中虚无缥缈的观点,以及道教对世界的解释,都有他的理解和应用。


  诸葛亮成长之谜 第二部分

  诸葛亮真能呼风唤雨吗?(1)

  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是我们耳熟能详,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赤壁之战论功行赏,当是周瑜拿头牌。不过也有人讲,多亏了诸葛亮帮忙。要是没有诸葛亮帮忙,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周瑜哪能成功?
  说起来也难为诸葛亮,他名义上是到东吴帮助东吴作战的,可要钱没有钱,要兵没有兵,单枪匹马到了江东,凭什么说帮助人家东吴?诸葛亮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来了两个“借”,而且还赢得满堂喝彩,得了个能呼风唤雨的美名。
  其实,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为了表现诸葛亮不同凡响的谋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了很多艺术手段,让读者对诸葛亮呼风唤雨,能掐会算的能力大为惊异。说白了,罗老先生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人对诸葛亮的作为捉摸不透,难怪鲁迅先生评价是“近乎于妖”了。
  事实上,诸葛亮在运用军事谋略时,确实有些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嫌疑。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喜欢装神弄鬼呢?原因有三:
  第一,诸葛亮善于从大局考虑问题,他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不便公开解释战术上的真实用意,而又可以达到瞒天过海,让人信以为真的目的,那么就说,这是天意,这是“天不灭曹”等等。把他预料的结局完全归结于上天的安排,这样一来,就可以天衣无缝,让你不得不信。
  第二,诸葛亮受道家影响较深,运用道教的一些手段实施自己的战术转移可谓驾轻就熟。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让人充满了神秘感,也就愈发对诸葛先生肃然起敬。了不得呀,能够和神仙对话,这能是凡人吗?
  第三,诸葛亮心理学掌握得好,身着奇装异服,摇着羽毛扇,坐着轮车,真让人看不透,猜不出他怪诞的举止有什么目的。现在看来,这是诸葛亮惯用的伎俩:战术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雾里看花,让你疑窦丛生,让你疑神疑鬼,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诸葛亮使用的战例,有些经过实践的检验,今天人们可以理解,能够解释通的,则被认为是科学的,真实的,可信的;有的闹不懂,弄不明白的,则被一些“学者”以为是“伪科学”。
  其实,这不是伪科学,而是伪装,是兵不厌诈。比如,他在陇原让身材高大的士兵扮成六丁六甲的模样,以欺骗对手,迷惑对方,把人家的麦子全给收割走了。对手一时犯晕,没有想到这些神鬼,不食人间烟火,要麦子干什么?
  用假象造成对手的错觉,将自己的真实意图包装伪装,迷惑对手,让对方判断失误,是诸葛亮取胜的一贯做法。诸葛一生谨慎,其表现不仅仅是在未雨绸缪时,就是在事物已经告一段落,甚至是结束了,依然不肯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包括向上级汇报时,也不是敞开心扉。他的内心总是包裹得严严实实。
  说实在的,也就是刘备有这气度和度量,换了性情多疑的曹操早就把诸葛亮拿下了。不说是杨修的下场,因为用“鸡肋”道破真情而掉了脑袋,怎么也不会让诸葛亮随心所欲,不将真情告诉自己而去开展工作。
  刘备为什么会用诸葛亮?因为他就把握一条,大政方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战略去实施就行,不管你采取什么战术,不管你黑猫白猫,能把耗子吓跑就是好猫。只要遵循“隆中对”的原则,承认只有一个大汉,蜀国是惟一正统的大汉政权,为统一大业不断扩大地盘,让我的日子越过越舒服,权利越来越大,财物越来越多,那就什么都由你。
  你说这刘备是不是高人?把诸葛亮使唤得殚精竭虑,心情还挺不错。这驭人之术多狠!不过话说回来,有多少人还羡慕诸葛亮找了一个可以给自己那么大空间的领导,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啊!
  诸葛亮的这些做法,很可能是幼年受到商人做买卖的启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常常一单生意下来,是失是得,是斩获颇丰,还是血本无归,往往讳莫如深。明明赔了,却可能对外宣传赚了个盆满钵圆;明明赚大发了,却要装作愁眉苦脸,声称亏老鼻子了。

  诸葛亮真能呼风唤雨吗?(2)

  老板有老板的想法,这大约就是商业秘密。诸葛亮深知自己的策划和行动,往往要涉及军事秘密和国家的利益,因而守口如瓶,别人问起,他常常也是言不由衷,敷衍或编造理由糊弄人家。
  又比如他的马上占卜,看到飞过去一只乌鸦,就说有什么征兆,什么“我主折一大将”等等,其实是他的资讯网络发生作用,消息来源比较快捷,比一般的官方报告早那么一天半天,或者仅仅早得到一两个时辰,仅此而已。再有,就是侦察工作卓有成效,谍报工作干得出色。
  当然,这里也有预测学的运用,我们这方面知识很可能不如诸葛亮掌握的多,因而就说人家 “近似妖”了。如果把我们今天掌握的手机、视频、传真等先进科学手段,来解释什么“千里眼”,“顺风耳”,根本不会有人以为是迷信。在几十年前,这些新事物没有普及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会大惊小怪。
  不能否认,我们对我国民族的科学认识不深,因为当年先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有些失传了,让我们琢磨不透,解释不通。以自己掌握的先进文化知识,用神鬼的说法解释,应该说是诸葛亮一贯的做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借东风”了。
  赤壁大战,周瑜确定要用火攻。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风将功亏一篑。周瑜急得吐了血。诸葛亮表示,我曾经遇到异人得以传授呼风唤雨之法,可以借得东风来。他装模作样,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作法祭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玩得大家都信以为真。
  难道诸葛亮真的会呼风唤雨吗?
  其实诸葛亮只不过是学了一些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客观实用、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刮风下雨的时间罢了。
  这一点,周瑜后来也醒悟到了。你能预测天气,我们服你。干嘛装模作样,装神弄鬼,还讲什么“借”给我们东风,是不是想以此为资本找辙借我们的荆州啊!周瑜越想越有气,于是,要抓拿这个装腔作势,耍人玩坏的诸葛亮。不是周瑜气量小,是诸葛亮不跟人家说实话,交实底,那人家明白过来还不翻脸啊?
  诸葛亮小子太狡猾,估摸周瑜醒过梦来,要抓拿他,赶紧让赵云来保驾,颠了。

  诸葛亮向农夫学习气象(1)

  诸葛亮初出茅庐,在赤壁之战中“借”来东风,可以说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败。诸葛亮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不是神也不是妖,所以不可能“呼风唤雨”。那么他这“借”东风的本领是从何而来呢?是异人传授吗?传授肯定是有人传授,但绝不是“异人”。这是诸葛亮在隆中躬耕垄亩,从当地老乡讨来的方子而已。
  诸葛亮真正的自修生涯是在隆中卧龙岗开始的。按今天的说法,应当是研究生生涯的开始。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了隆中舒适的环境,他更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思读书了。
  他思考问题时,为了找到答案,常常同时翻阅几本书籍。在他的书案上,有时会摊开十几本书。他学会比较,学会了由此及彼,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的道理。对于一个问题,他已经不满足一个答案,往往要找出几个答案。对这些答案,他也要比较哪个最为准确。
  就拿学习方法来说,他知道孔子是怎么说的以后,还要看一看老子是怎么说的,了解墨子是怎么讲的……
  诸葛亮更悟到:学习首先要从我出发,从自己的角度看,我需要学什么,我需要掌握什么,我学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在隆中耕田种地,少了不少应酬,增加了读书的时间,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钻研经书、星象和自己喜爱的军事战法领域上。白天他下田劳作,与隆中的很多农夫交了朋友。诸葛亮注意到,与他家田间相邻地里,庄稼长得明显高于自己家的。秋后算账,同样的农田,这一家就是比自己家的收成多。
  有人告诉诸葛亮说,这家的老头,可神了。别人种田很辛苦,他却不然,日子过得轻松潇洒。诸葛亮问,都种一样的田,他比别人多了什么本事呢?乡邻告诉他:这老头能够预测天气,知道什么年景种什么庄稼,因而才取得好收成。
  “他叫什么名字?”诸葛亮问。
  “哦,人称‘赛神农’。”
  这天一大早,诸葛亮担着两个水桶下到了田间。昨天,他发现庄稼有了旱象,便担水浇苗。忙活了大半天,打算歇一歇,喘口气。无意间,望了一眼赛神农家的庄稼地,看那块地里的旱象比自己家的还严重,可赛神农的地里居然没有人干活。
  中午回家吃饭时,诸葛亮特意登门拜访赛神农,想提醒一下老头,地里该浇水了。推开柴扉一看,老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正蹲在院子里的菜畦垄上,观看蚂蚁搬家。
  诸葛亮想起老乡说的“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联想到自己来到隆中以后,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特别是对农田里的活计,更是手忙脚乱,起早贪黑,下了好大力气。就这么干,心里还没有底,担心秋后的收成不好。他一直想找个农家的老师,学一学种庄稼如何巧做,有没有四两拨千斤的办法。他猜想:这赛神农一定有种田的诀窍,便非常虔诚地向赛神农求教。
  诸葛亮问赛神农:“地那么旱了,您怎么不去浇水呢?”
  老头笑笑,说:“我不浇,有人替我浇呀!”
  “我看今天您的地里可是一个人也没有。”
  “我请的是高人,不用到地里去,他只要念动真言,就能把地给浇一个遍。”
  诸葛亮不明白,但人家不说,也不好直接问。便起身告辞,准备下午接着去浇地。
  赛神农故意装作神秘的样子说 :“你干吗那么着急呀?我与高人说了,念你小伙子人不错,你的地他也替你浇。放心,不要你一文工钱,也不要你请他吃饭。”
  “那他什么时候给我浇啊?他一个人挑水,恐怕一时也浇不完,还是我自己去吧!”诸葛亮不相信赛神农的话,觉得他是在开玩笑,还是执意要走。
  “啊,我说小伙子,你要没有别的事就陪老夫坐一坐,喝一杯浊酒解解乏。”赛神农还是挽留。诸葛亮无奈,心想,老人既然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也好,就与老人聊一聊,也许还能长长见识。
  诸葛亮满腹狐疑,陪赛神农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心神不定。还没有等到傍晚,就见西边天际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乌云就翻滚着压到了头顶。赛神农说:“高人念动真经了。”就见一道闪电撕裂了云空,瓢泼大雨顷刻而至。诸葛亮恍然明白了,赛神农家的田是谁给浇水了。

  诸葛亮向农夫学习气象(2)

  诸葛亮笑了,这个“高人”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将田地都浇了水,只是那些人未必念赛神农老头的好,因为很多人已经挑水浇地整整一天了。
  诸葛亮对赛神农佩服得五体投地。
  赛神农很愿意与这个喜欢耕作的读书人聊聊种田的经验。诸葛亮在赛神农的口中,得到了很多种田的实用技术。在赛神农的身上,诸葛亮获取了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诸葛亮发现,赛神农比自己还注意观察星象的变化。赛神农与诸葛亮聊起天象,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让诸葛亮意识到,事物总是有先兆的。老天要刮风,头一天晚上从月亮的光晕中就能得到征兆。预报会不会下雨,摸一摸卧在田头的石头就能知晓。如果石头发潮,那就预示要下雨。什么“瓦片云,晒死人”,“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要来到”……
  诸葛亮翻阅书籍,查找历史关于星象的记载,对照赛神农所讲的谚语,从中寻找更为准确的预测方法。他对农谚与星象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春天桃花开了,又谢了。赛神农告诉他:“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诸葛亮记下了,来年桃花盛开时,没有遇到风雨天气,结果在麦收的时候,果然打麦打在了泥浆里。来年春季,赶上两场小雨,收割麦子的时候,真的是烈日当空,没有遇到一场大雨。赛神农告诉他的谚语,居然是屡试不爽。
  雨后,天边出现了七彩虹桥。今天下了雨,明天还有没有雨?诸葛亮不知道。他问赛神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