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呢?
后来我们省悟了——主是要哲合忍耶指示:在生死关头,人应当怎样做才不愧为人。
第03章 懒寻旧梦的记事
对于长达十年之久的同治年间哲合忍耶参加的起义,究竟应该怎样叙述一下它的过程
呢?这是一个有意味的问题。
清政府在战争平定后,如乾隆旧法,把上谕下奏交付知识分子,编纂成卷帙浩繁的几部
大书。此外还有政府派的士大夫、乡绅和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后白寿彝编《回民起义》,也
只能阙大辑小,因为他无法以这样一个书名,重印《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三百二十
卷、《左文襄公奏稿》一百二十卷,以及同治元年至十年《清实录》、甘肃方志和大官文
集,尚不说云南。
一九四九年以后,因为“农民起义”乃是马列主义史学的“五朵花”之一,论述西北回
民起义的论文多如牛毛。其中当然不乏优秀作品,如马霄石、杨怀中等人的著作。但是纵观
全局,大多数论家都有被清代文牍牵着鼻子走的毛病。清代汉文资料是一个能淹死思想的泥
潭,或许同行均有同感。
有一个例子发人深省:哲合忍耶教内的一位读书人,家离金积堡不过数里,刻苦求学受
了高等教育,发愤立志著述西北回民战争——但是其著作仅仅移录白氏编印的《回民起义》
便已过十万言,清代公文的过分罗列,使作品充斥了一种文牍气;逐年逐月、逐堡逐寨的战
事叙述,使读者精疲力尽。
这一切,使我久久不敢动笔。前人之鉴证,使我感觉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选择。
我是决心以教徒的方式描写宗教的作家。我的愿望是让我的书成为哲合忍耶神圣信仰的
吼声。我要以我体内日夜耗尽的心血追随我崇拜的舍西德们。我不能让陈旧的治史方法毁灭
了我的举念。
另一种方法也摆在面前。它是由我们哲合忍耶的学者创造的:——用阿拉伯文杂以波斯
文转写的汉语借词(即小儿锦)记述教门最紧要的关键;然后把它作为“经”藏匿并暗中流
传。只要伊斯兰教在中国能够存活,那么这种“经”便能传世。这是一种奇异的著作,它最
伟大的特点便是作家不希望它外传。它对外部世界是拒绝的、难以破译的、保密的。它同时
是历史。是文学,是宗教著作。这是真正的内部资料。历史逝去后,只有它最接近心灵曾经
体验过的真实。
它的另一个特征是:不屑于是非的评说,懒得做事实叙述,尤其擅长一笔划过十年历史
百次争战——它是一种古怪而令人兴奋的文体,在哲合忍耶的术语来说,它近乎一种机密。
我曾一连几年直至此刻为自己沉醉于它之中而不解,这种文体怎么会有如此魅力呢?细细重
读,它是那样淡漠。它直接以口语为书面语,不施文采,对自己的苦难牺牲不作感叹。
这种文体的作家主要是哲合忍耶派的一些大阿訇。也许可以推定阿布杜·尕底尔·关里
二爷便是这种文体的创造者。世界应当了解中国曾有过这种著述,伊斯兰与回族研究应当首
先参考这种资料。
但是,教内史就一定是心灵史么?站在人民百姓一侧就一定能揭示历史真实么?那些残
酷的迫害与牺牲确实仅仅是宿命的前定么?整个自然山川社会世事确实仅仅是圣与俗这一对
本质的演绎么?
我不能回答。
我只能决定选择接近我的前辈的方法。
按照教内作家创造的一种无法评说的写法,同治年间全部历史可以概括为如下一段话:
传说,同治元年爆发了战争。在年年的各个战争中我们是得胜的。四年后战争结束了,
我们的权势很大。一些教下高兴地说:“卡费勒再也不能骑在我们头上了!他们没有援兵。
我们的天下是长久的。”很多人都以为如此。但是,毛拉第指十三太爷马化龙章说:“他们
还来哩!我们的福分不会长。不出十年,卡费勒要卷土重来。我们的道路还是维尕叶·屯拉
的道路。”果然,同治八年敌兵又来攻。我们的人马一天天衰弱,堡子被层层包围。九年讲
和,第十年毛拉和家属门人都得了舍西德。
对于十年血战的叙述竟能如此简单。
难道不该补充么?
难道不该考证哲合忍耶介入大战的时间、考证究竟是先投入局部(张家川李得仓部和平
凉穆生花部)还是一开始就全教参战?难道不该考证陕回反后哲合忍耶冷静观察按兵不动的
时间究竟有多久?李得仓率陇南哲合忍耶参战时究竟有没有金积堡道堂的口唤?第二辈导师
平凉太爷之裔穆生花曾经建国改元,他与金积堡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考据或可清晰,
但考据必伤文章。陕回的作家也是不考证的:
同治元年(甲子年闰八月)因为细故,陕甘两省回民不料被汉人计算了。三百汉人打一
个回民。他们立了一个团练,招兵聚将,见回民就杀。杀了之后报官。由二月,汉人团练就
开始杀害回民,直到四月。同州府境内有十三个清真寺,这十三坊被迫一齐动手来自卫,与
在渭南、临潼、高陵、三原、泾阳之汉人战。安拉襄助教门,领兵元帅都是阿訇。战争蔓延
到八百里秦川,东至潼关,西至凤翔,南至南山,北至北山。西安城南城西共有六十四坊,
五月十四日夜间,汉人动了手,城附近的回民无辜被杀。所逃出的人,共有三千。一人名孙
义宝,领了出来,其余的回回杀完了。在渭河北渭城湾,回回扎了大营盘。渭河浸河两岸的
回回都打胜仗。那三千人知感主,也通属渭城湾大营盘。张大人心中不愤,因为汉人死得
多,于是他行文书到北京,说回回反了。皇上大怒,发下大兵,饬胜宫保大人统率,由吉林
出了十万兵开到陕西去,在咸阳渭城湾打了一个大仗。大元帅没有成功:总共打十天仗,把
胜宫保的兵马杀完了。于是他回京去听圣旨,皇上的安抚令下来了,但是他坚持出兵要狠吓
一吓回兵,等害怕了才好安抚。皇上说:“一切兵马全被杀了,胜宫保应该死罪。”于是六
部里的大人们恼怒了,他们招到了四省兵,选推左大人、雷大人、陶大人统率。兵马到了陕
西,陶大人一看就把同州府□□□凤翔府□□□住扎营盘。出队打仗,战场就在大荔。在头
上十三家有三千人马,回回领队的是于六阿訇,时年八十岁了。八百里内的回回到一处打
仗。
闻汉人有八尊铜炮,炮弹大,九斤重,阵阵射人。后来回兵分离,退到甘省地方金积
堡。
四年,官兵到了,聚了起来。到了六月十四日,马队埋藏起来,离开营盘有十里路。后
来马队出来,回回大败。有一阿訇名叫赫明堂,回回人把他救出来,这阿訇有学问有道德。
出阵时老阿林照常念,求主襄助;又念阿叶提:“你们一齐抓着真主的绳索。”我穆民无
能,我们托靠主。我们一面保守教门一面打仗,一总是真主襄助,是凭一切学者的祈祷。到
了九年,京里派出左大人到陕西安抚回民别反了,回民都是良善之人,有家有业。左宫保安
抚了陕西,大家得了平安。有一位叫白彦虎,是六十四方的头领。一切的男女老幼都跟他到
外国俄罗斯去。到甘肃来的有七省兵马: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太原省、陕西。
打仗十年才作买卖,作庄稼。
这真是无独有偶。堂堂打遍西省的陕回义军,几十万兵十几年仗,仅留下这么一篇短小
散文。此文被白寿彝收入他的《回民起义》,以一页的篇幅与繁冗的官私文牍作伴。译文经
考虑再三,仍用庞士谦阿訇旧译,以表示对他保存了这一页资料的感谢。
我决定——
舍弃我科班毕业的历史系写史的方法,采用接近我的前辈——关里爷、曼苏尔、毡爷的
写法,只描述今日在哲合忍耶教内被记忆、被坚信的那些史事。这将意味着我删砍了自己这
部生命之著的数十万言;这将意昧着我要放弃对同治战争许多事件的发言权;这也将使我面
临崭新的困难——熔历史、宗教、文学为一炉,同时经受三个方面的巨大挑战。
我甚至决定放弃注释,放弃一个列于末尾的参考文献表,尽管我为搜集它们花费了那么
多精力。
这是一场尔麦里,不是一笔流水账。繁琐哲学是最低级的,我要像哲合忍耶大众一样抓
住根本。让笔上路吧,它也相信前定。
第04章 穆生花与李得仓
南部黄土高原的崇山深壑,其实是一些完全不同的单元。由于交通和地理形成的天然区
划,哲合忍耶在十九世纪初悄悄地占据了一些封闭的、能够隐藏消息又能够存活的盆地和川
谷。这就是张家川和平凉。
张家川所属村镇在地理学上最特殊的特点,在于它们偏离于自然的交通线——地理上的
相对隔绝这一特征,直至今天仍然很明显。早期听说了哲合忍耶其教的一些外国学者,如
M.E.Botnam(一九二○年发表《伊斯兰在甘肃》),又如岩村忍、小野忍(本世纪四十年
代随侵华日军调查中国北方回教问题)——都没有理解张家川。
无论在历史上或是将来,张家川都不是宗教中心。张家川并非“回民政治中心河州之外
的宗教中心”,而是一处直至二十世纪结束仍然闭塞的交通死角——它同时偏离了正南的陕
甘大通道、偏离了北部山区的翻越六盘山的交通线,与西北各大回族聚居区都隔着干旱不毛
的荒山和无水地带。
张家川在地理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个角落里的回民获得了一种隐蔽性。哲合忍耶席卷了
整个张家川并且从此向外地输出着人——比如今天哲合忍耶的第一中心教区沙沟,其村民几
乎全数原籍都在张家川莲花城——但却并未被清政府察觉。远在同治大战争之前,罪人教派
哲合忍耶就把张家川这个奇异的角落占据了,它在这片连一座县城也没有的回民窝养得羽毛
丰满,但没有露出蛛丝马迹。
平凉在地理上的性质,与张家川接近——由于北偏西安、兰州两个西北省城,平凉回民
区也相当闭塞,这种地理性同样是哲合忍耶在平凉存活的原因。
平凉太爷穆宪章的后裔穆生花,此时心在平凉身在张家川。
自从乾隆年间两次起义败后,哲合忍耶中心渐渐转向宁夏川。平凉以及整个甘肃南部,
有大学者关里爷承负着网罗收容、艰难维持的局面。穆生花兄弟少年时弃平凉圣地,投奔关
里爷求生求学,后来定居于莲花城附近——由此可知平凉教区衰败之一斑,也可知张家川藏
龙卧虎的力量。
穆生花是哲合忍耶起义史上唯一曾经称王的人物。他的阵营中,有太平军派来的人员,
也有云南回军派来的人员。穆生花自称“抗清扶明平南王”。先破固原,再占平凉,席卷了
陇东各地——显示了哲合忍耶平凉教众的一切实力、愿望、事业的顶点和念愿的局限。也许
这是“平凉”的第一次亮相出世,道祖马明心把传教衣扎孜传给平凉之后,平凉太爷穆宪章
的使命便仅仅是守密。为了信仰,衣扎孜传向宁夏银色的川区,此后,繁盛便也离开了平凉
——穆生花兄弟定居莲花城一事的含义是很深的,这说明所谓“平凉”已经并入张家川;如
果平凉太爷的后人不抓住历史契机争战的话,所谓平凉在神圣究里①中的意义就要消失了。
平凉城争夺战中,团练民兵显然知道了对手的故事,于是毁了哲合忍耶平凉拱北。很可
能如一些教内人回忆的一样:哲合忍耶平凉穆勒什德穆宪章的遗体被锉骨扬灰。团练采取的
这种卑鄙手段不是一种战争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平原回民军不是一种军事组织。平凉拱北的
被毁,使疤痕累累的哲合忍耶心灵上又被割了一刀,谁也不知道这种伤害是多么残酷。
从此之后,哲合忍耶拱北史上的一个规律也逐渐出现了:无论哪一辈穆勒什德,他若是
没有遭受迫害而死,人们便觉得不合情理。不仅他的血肉之躯一定会遭受刀斧之伐害,而且
他的坟墓也一定会遭受践踏焚烧——辈辈如此,决无例外。如平凉太爷穆宪章、四月八太爷
马以德,纵使都是和平谢世、脖颈上没有鲜血记号,掌握一切的主也会让他们的骨殖补课,
让他们的拱北染上近似血色的烈火记号。
指着一处哲合忍耶的拱北追问——他真的就埋在这里吗——是肤浅的。哲合忍耶的每一
处拱北都有着再被毁的前定。哲合忍耶的每一处拱北里,都仅仅埋着我们诉说不清的痛苦、
屈辱、光荣、祈求和情感。
我不敢说,每一处拱北里都确确切切有那位老人家的几块骨头还埋在那里;但是我敢
说,每一处拱北里都确实埋着他的灵魂。
穆生花部哲合忍耶与张家川另一支武装,即后日人称李大帅的李得仓部哲合忍耶,在教
内史上合称为“南八营”。两部有合有分,张家川东部莲花城周边以及平凉教众归穆生花指
挥;张家川西部至清水一线回民包括陕回难民由李得仓节制——两部人马走了不同的道路。
穆生花最后进入董志塬——陕西回军与清朝官军对峙的大本营;失败后向北进入宁夏,
投奔了哲合忍耶中心金积堡道堂。因此,金积堡暴露于清军正面,哲合忍耶与满清公家的大
决战也立即展开。穆生花带入金积的残部约有一万多人,入金积的时间约为同治四年初。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是后日教内尊称平凉三太爷穆生花的忌日。教内传他是病逝,
左宗棠奏折称他是“仰药自尽”。
后事前说,就此交待哲合忍耶平凉穆姓的后来情况——
平凉三太爷穆生花病逝或自尽,葬于灵武一带,终年四十五岁。其兄弟穆生辉率南八营
残部出金积,再回故乡转战。同治七年,南八营大帅李得仓投降,穆生辉继续战斗,兵败后
牺牲,教内后尊称平凉四太爷,葬地不详。
另一兄弟穆生果,在同治回民战争失败之后,被左宗棠清军解回平凉城。同治九年正月
十九日,穆生果及全部被俘穆姓家眷以及金积堡解出回民中混藏着的马化龙族人家眷,共三
十余人,全数被公家杀害于平凉西郊。
焚毁后的平凉拱北里又添了新骨。除了平凉太爷卢罕安息的老坟之外,有著名的七女子
坟——她们是金积堡覆灭后,从强迫南迁的回民队中被清查出来的、十三太爷马化龙家族的
女眷。七人为着逃避凌辱,一齐服毒自尽,葬于平凉拱北——像道祖马明心的妻子们在伊
犁、在关川拱北一样,受着哲合忍耶教内教外的崇敬,尤其是妇女们的崇敬。
传说,穆生花的一个儿子逃过了杀戮,改姓易名远去四川,后来又被哲合忍耶秘密接回
张家川,务农礼拜,民国年间才迁回平原。今天,平凉拱北的穆阿訇就是他的后裔。
一九八七年冬,我如一个远道上坟而来的农民,来到了平凉拱北。晨起即雪,奇冷袭
人。平凉南台子上,小巷里冻土焦黄,白雪冷而干燥。拱北静静地占着一角小院,簇拥着一
丛黑柏。大雪纷飞不已,洗时雪片落在裸身上。那位穆阿訇为我指点着,白雪凸起的土地
里,前辈的灵魂似醒似睡。听着熟悉的也门调的章节,雪仿佛在视野里神秘地舞蹈。我回忆
着平凉太爷和他的一门穆姓,回忆着他们的事迹。我的祈求的掌心里,有几片雪花同时落
上,并在一瞬之间融化了。
李得仓,张家川真正的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