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

第12章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第12章

小说: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既花不了多少钱,又美观漂亮。他爸爸更是旧货翻新、废物利用的行家里手。他们家的工具箱、旧货箱分门别类,钳子、扳手、螺丝起子,应有尽有。平日收集下的螺钉、螺母、弹簧、各种废旧锁钥、钟表零件,井井有条,手到拈来。在家属院里,他家的街门最先换了暗锁,屋顶最先架起电视天线,洗衣机最先换成双筒……因为懂行,常常能买回质优价廉的二手货,一经自己整修,便得心应手。爸爸修理什么时,孩子常在旁边打下手。爸爸鼓捣一番后,罢工的马蹄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生锈的弹簧锁突然打开……这一切都给父子们带来了说不出的愉悦和兴奋。这时,骄傲的父亲必然要讲出其中的原理和自己的绝招,久而久之,孩子的兴趣便越来越浓厚了。    
      孩子的兴趣在修理小机械构件、家用电器,兴趣在具体操作,别人就没有必要强他所难,非要他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参考书上的数理化难题。    
      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而不要拿别人的强项来刺激他,给他增加自卑感。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他的弱点正如优点一样,往往是家庭带给他的。    
      常言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学好文化课考大学是成才之道,但并非惟一的成才之路。我的一位初中同学的孩子去体校学了摔跤,还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去从事专业攀岩运动,现在都已经是本行的佼佼者。关键是他们爱好这一行。  常常有这样的父母,自己在麻将牌桌上、扑克摊子里玩得兴高采烈,孩子过来喊肚子饿,他们便头也不抬说:“作业完成了没有?”当听到孩子说“没有”时,便气愤地埋怨:“就顾玩,玩起来就不饿了?去,去,去写完作业再说吃饭!”    
      这不公平。做家长的兴奋点在玩上,怎么能苛求孩子的兴奋点在学习呢?    
    


第三卷亲情的连通和互动

    要让孩子明白:亲情、孝道不是空话,而要付诸行动。接受别人的关爱是享受,给予别人关爱是更大的享受。    
      上世纪末的某个农历闰月年,母亲念叨说:“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老人们活到七十几岁就一天和一天不一样,活到八十就一时和一时不一样了。”她历数我们村新近去世的人,说闰月年购置寿器于长辈晚辈都吉利。我一听便明白,母亲这是提醒我该给她安顿“后事”了。问询了几处卖板材的,不是木质不好,就是材料潮湿。一拖再拖,直到学生放了寒假,才在几位朋友的引荐下买到一副比较满意的柏木寿器。    
      给母亲往农村送这寿器,我首先想到的是租车。可是与几位卡车司机一讨价,都说已到〖JP2〗腊月年关,谁也不愿沾染这“白茬儿”东西,说除非出大价钱,才能避免晦气。我问高价多少,他们不约而同说:“至少一千!”三十里路一千块钱,简直是天价。这明明是借上当地人的迷信观念,敲竹杠嘛。可是,眼看逼到年底,再不能往后推,怎么办呢?那几天我脑袋里一直在琢磨这个难题(本地人确有迷信观念,这样的事情找关系托人都难以启齿)。    
      一天,看到儿子脚踩沙发,手托小板凳做凌空的俯卧撑,胳膊上的肌肉随着动作滚动着。我突然心生灵感:何不把我的难题放到饭桌上,与儿子讨论一番呢?    
      我说:“这几天妈妈遇到一个难题。”    
      儿子问:“什么难题?”正在吉林大学读三年级的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  于是我就详细叙述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    
      不料儿子当即就摩拳擦掌说:“咳,这有什么,借个板车,我去送!”    
      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欣喜,反问道:“你行么?一寸厚的板子哩。”别看他19岁的毛头小伙子,一身力气,可从来没有干过这拉车的重体力活儿。    
      儿子说:“我不会捆绑,请我姨夫帮帮忙。”    
      事实上,只要我们相信孩子,他们就会想出好主意。我的妹夫真是干这个的行家里手呢。不过,我嘱咐他:“以你为主,你姨夫只是帮你,他心脏不太好。”    
      结果,儿子在姨夫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这桩差事。    
      当我的老母亲看到汗水淋漓的外孙在姨夫的陪同下给她拉回她未来的“家”时,喜不自禁。急忙跑到供销社为外孙和二女婿买了“避邪”的红背心,回了家就给包饺子。姥姥对外孙说:这比给了她多少钱都高兴,比给她吃多少美味都高兴。外孙给送回来,比儿女送回来还高兴。儿子也很兴奋,因为从手生到手熟,他不仅掌握了驾车技术,而且还几经颠簸,经历了翻车的危险,最终终于完成任务。他觉得这种付出、这种亲情的享受比单一的接受长辈的赠与更心安心顺,更暖意交融,其乐无穷。    
      这件事对孩子的教育很深。使他明白亲情、孝道不是空话,而要付诸行动。接受别人的关爱是享受,给予别人关爱是更大的享受。对亲你爱你的人,你应常常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希望你怎样去做,从而达到亲情的连通和互动。  就这一件事,儿子在姥姥家村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当我再一次回村看望老母亲时,村里人对我说:“哎呀,大学生穿着平底布鞋,汗水淋淋拉着平车,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你是怎样教育的呢?”    
      我忙把这话传给儿子,告诉儿子,妈妈听到这话真比自己得了重奖都高兴。    
      要忍心把自己的为难事告诉孩子,征求孩子的主意;要舍得使用孩子,鼓励孩子干他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具体事情中提升孩子对家人、朋友的热忱,磨炼其毅力,比家长的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更有效,这就是此事给我的启示。  在与同龄人交谈时,常常听到对当代年轻人的微词,说他们缺乏孝心,对家人责任感不强等等,仿佛是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冲淡了传统的孝敬长辈的美德,割断了亲情。其实不然,往往是家长们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忙忙碌碌,忘记了为孩子们设置亲情互动的情境。比如:自己的老母亲来到你家里,是让姥姥帮孩子洗衣服呢,还是让孩子给姥姥洗衣服;吃饭时是让姥姥给孩子端碗夹菜呢,还是让孩子给姥姥端碗夹菜……这些日常小事不可轻视,它们都是教育孩子奉献爱心的“课堂”,实习尽孝尽责的良机。因为一般情况下,总是长辈为晚辈操劳的多、服务的多。我们如果再忽视这些环节,而祖父母辈为“隔代人”劳碌又乐在其中,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势:大人为我所做的一切是合情合理的,只想到承受亲情和抚爱,而忘记了付出。    
      从80年代改革开放日渐深入,我的兄弟姐妹们亦顺应潮流,从教的从教,经商的经商。家里只有老母亲一人待着。每逢过春节时,我家的二女儿和妹妹的二女儿就结伴回村陪姥姥过年。孩子们为此付出很多:不能和城里的同学、朋友们借假日之机聚会;看电视,信号效果不好;村里的卫生状况跟城里没法比……但她们都默默忍受了。因为她们懂得,要尽孝心,就得作出一定的牺牲。有时,不能逾越的“代沟”也使老少两代发生争执。比如我母亲是从旧社会遵从旧传统走过来的,习惯在腊月里蒸年货,无非是花馍馍、豆陷包子、豆渣窝窝等。孩子们却不习惯反反复复吃剩饭。矛盾汇集到我这里怎么办呢?那就只有搭桥铺路,做沟通的工作了。明知老母亲的做法背时,也不能支持孩子们的嬉笑嘲讽,而是规劝她们亲人间要注重理解,宽容和忍耐也是亲情的一部分,也是传统美德的内涵。对亲人的缺陷你都不能宽容和忍耐,到社会上又怎么与人相处呢?    
      我的二女儿在与人交往、孝敬长辈方面常令人感动。每一次从农村接来姥姥,她都要劝姥姥去洗澡,为姥姥搓背、搓脚。姥姥表示不安时,她总是说:“我小时候您为我洗过多少次啊。这是换工嘛!”有时,我实在不过意,就与她抢着做,她就推开我说:“妈呀,我是学医的,对姥姥都做不到,对病人又怎样呢?”    
      我为孩子们感到自豪。我相信不怕脏和累的品格、对亲人的关爱和责任一旦在他们的心里扎了根,便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卷为宝宝的聪明加加油——美国人的养胎和胎教

    所谓“胎教”并非是让胎儿学会什么,而是给他安全感和爱心。在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出生的孩子与在吵闹惊恐中出生的孩子情商会有不同。    
      在美国的书店里经常能看到挺着肚子的孕妇选择适合她看的书。在育婴专柜中有“婴儿智力新探”、“大脑的食物”、“育婴实用指南”一类各种各样的书。当然,提供给新妈妈们育婴知识的另一重要渠道是互联网络,比如“亲子中心”、“家庭必读”等网站或栏目。此外,还有孕妇短训班、培训中心等。这样,孩子未出生前,新妈妈们已经“经纶”满腹了。    
      美国人重视养胎和胎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个宝宝能否健康发育和成长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而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的起始阶段正在于母体的子宫内。要生出更健壮、更聪明的宝宝,从孕期开始就要正确行事。    
      首先,要“养胎”。这里所说的“养胎”并非中国式的养护,中国孕妇往往体育锻炼少;也不是吃什么补养药品,而是根据婴儿大脑所需要的食物来进食——因为婴孩出生时,他的大脑就已经拥有了与生俱来的1000亿个活跃的神经元(神经细胞),正是这些神经细胞构成了大脑皮层。所以说人的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母亲的子宫内造就的。怀孕三至七个月是胎儿脑组织发育的重要阶段,亦是妈妈创造高智商婴儿的最佳时期。这时期最需要给宝宝的聪明加把油。当然,出生后,这些神经细胞还要继续长大,每一个细胞都有能力发展出上千个树突。但在人的有生之年,却永远不可能再获得新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这种细胞既不可再生,也不可更换。    
      这就意味着,“在出生前九个月里大脑里发生的一切都对将来的学习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  因此,美国的孕妇非常重视营养的搭配。大多数饮食专家认为,在怀孕期间要一日三餐,不要偏食;应该吃大量的水果、蔬菜、果仁、鱼和瘦肉。同时,怀孕期间铁的供给十分重要,应该多吃那些富有铁和锌的食物,比如大豆、豌豆、糙米、胡萝卜、全麦面包、菠菜、浆果(草莓、葡萄、西红柿)。    
        另外,根据苏格兰教授迈克尔·克劳福德的建议,怀孕妇女在她们的日常饮食中把海洋生物和香蕉也列入食谱的显赫位置。因为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和叶酸,而海洋生物的脂肪对胎儿大脑细胞的发育也至关重要。该教授积累十年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所做的研究得出结论:“我们发现任何出生时体重轻、头围小或有智力缺陷的婴儿,其母亲在以前及怀孕期间都是营养不良的。她们都没有摄入大量的营养。”请注意:迈克尔教授在这里还提出了一个“其母亲在以前”,也就是说怀孕以前的身体状况。这就应了中国人那句老话:“母壮儿肥”。事实上,美国人的儿童健壮与其母亲身体的健壮分不开。美国妇女除了注意营养外,还重视体育锻炼,诸如室内健身、室外日光浴、沙滩浴、游泳、跑步等。只有健康的妈妈,才有可能生出健康的宝宝。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养胎”,除了孕妇要明明白白知道什么最滋养宝宝的大脑和骨骼外,还应明白自己不该干什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的儿科学、产科学、妇科学教授伊安·詹姆斯说:“母亲吸一枝烟,胎儿就吸两枝烟。”抽烟会使胎儿大脑缺氧,而氧气对胎儿脑细胞的生长极其重要。同样,孕妇喝酒、吸毒,都会对婴儿一生的健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  除了在饮食上满足供养外,再就是“胎教”,以此保证宝宝的心理健康。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家、动物行为专家德斯蒙·莫里斯在1994年就叩开了婴儿智力开发学的门户,推翻了胎儿只有本能没有智力的观念。他认为胎儿在出生前三个月就能听到外面的声响。从停留在母体子宫到出生,宝宝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的信息。这一观点正逐渐被不少专家学者认同。所以,美国大多数家庭很重视给婴儿提供最佳的家居环境。首先,怀孕期间夫妻要和睦体贴,即使在某件事上意见有分歧,也不要发生大的争执。其次是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家里要时常放放音乐,父母的笑声也很重要。第三是抽时间与腹中的胎儿对话。比如有胎动时,爸妈可以去抚摸他,问问胎儿“感觉怎样”,告诉他爸妈喜欢他,爱他胜过一切……    
      在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出生的孩子与在吵闹惊恐中出生的孩子情商会有不同。    
     另外,笔者曾陪女儿上过一次临产前的孕妇辅导班,这里也顺便提及一二(女儿怀第一个外孙时,还在匹兹堡读书,是新妈妈,就报了这个班)。孕妇学生一般由丈夫陪同,每人带两个大枕头。原来那教室里配备有沙发,自带的枕头是供孕妇们靠或躺时枕的。孕妇学生有躺的,有半躺半靠的,姿势取自由式。老师则是坐一把椅子,以拉家常的形式谈笑风生地讲解临产前注意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男士问:妻子临产的那会儿,他该干些什么。那老师就笑着教他,像催眠一样对妻子说:“Relax your eyes(放松你的眼睛),放松你的鼻子,放松你的嘴巴,放松你的胳膊,放松你的手指。”总而言之,是唱催眠曲一般叫妻子放松一切;同时也对即将出生的宝宝说:爸爸爱你。你很努力!相信你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将是我们家最受欢迎的新成员等。因为其余的工作有医生和护士做,所以先生给妻子的惟一帮助是减轻其恐惧,使她由肢体的放松到心理的放松。这时母子连心,母亲一切放松后,胎儿的心理感受也必然是轻松的。因为这时的胎儿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这种感觉只有从父母这里才能获得。这就不难看出,所谓“胎教”并非是让胎儿学会什么,而是给他安全感和爱心,未出世就给他个好心情。    
     此外,体育锻炼对美国孕妇来说依然是生活的重要环节。她们认为适当地散步和游泳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好处。尤其是游泳,母亲在泳池中划水而行,胎儿也会感受水的浮力,往往因兴奋而表现出胎动(与产前运动相呼应,美国妇女产后亦没有“坐月子”的习惯,生产后一两天就出院。出了门也不捂不裹,使人认不出哪一位是产妇。除了遵照医嘱做体态复原锻炼外,仿佛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    
     自然,上面所说的“养胎”和“胎教”,并不是人人都重视。有些未婚先孕者或者没有做妈妈的心理准备,却有性行为的中学生,生孩子像扔块儿纸巾,常把弃婴丢在垃圾堆中。笔者在匹兹堡时,当地报纸就报道了医院门口发现弃婴,包裹中藏了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没有能力养他,因为我只有14岁”。    
    


第三卷为宝宝的健康加加油——教育从出生开始

        有专家说:爬就是健康。因为宝宝的爬行要动用他的四肢,而这种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