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8-月之暗面:人类首次登月图文全记录-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两位登月宇航员再次进入登月舱,详细检查舱内的各项仪器和装置,一切正常。
三天的奔月旅程终于接近终点,然而更重要的任务还在后面,第二天的登月任务使他们必须调整好自己。吃完饭之后便开始睡觉,然而对于两位登月宇航员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生命里的最后一次睡觉,明天的未知世界探险究竟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命运呢?
《月之暗面》 第二部分《月之暗面》 惊险的鹰
惊险的鹰
1969年7月20日,最关键与最惊险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早晨七点,三位宇航员起床,他们显得特别精神,因为今天是登月舱月球降落的日子。在对飞船系统进行了登月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并确认一切正常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心情格外激动,兴奋而又有几分紧张,并且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探险。
9点半,与同伴柯林斯告别——他将留在指令舱里继续绕月飞行。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先后进入了登月舱——“鹰”。指令舱和服务舱则称之为“哥伦比亚”。
两位登月宇航员重新检查“鹰”的系统情况,并且放下了登月舱着陆用的四只腿和四只脚。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们就站立在“鹰”舱里(由于空间有限设计时宇航员为站立姿态),等待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
接近下午一点的时候,指挥中心下达指令,“鹰”开始脱离“哥伦比亚”。此时“哥伦比亚”和“鹰”飞到月球背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哥伦比亚”中的柯林斯发出两舱可以分离的信号。此时“阿波罗11号”正在充满峡谷、裂沟和火山口的月球背面上空飞行。
“鹰”开始脱离“哥伦比亚”。为以防万一,“哥伦比亚”和“鹰”先是稍稍拉开距离,它们保持随时可以对接状态飞行着。一段时间后,情况良好,它们开始完全分离。
分离大约半个小时后,“鹰”的发动机开始逆向喷射。“哥伦比亚”稍微减低速度,进入“鹰”内侧的绕月轨道渐渐飞远。它将继续绕月飞行。
14时20分,“鹰”从无线电中得到在月球背面开始制动着陆的命令。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无法指挥“鹰”着陆的情况下,所有的工作将由“鹰”的计算机控制。
“鹰”进入到了月球背面的上空,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系中断了。地面的人们密切地关注着……
“鹰”降落月球分为两个阶段。此时“鹰”还处于绕月飞行的轨道上,轨道的高度在不断下降。这个阶段没有多大危险,只要它在轨道上,就不会坠落到月球上。如果发生什么故障,任它自由飞去,也会飞回到初始改变轨道的地方。“哥伦比亚”在那里的等待轨道上飞行,会随时营救他们。在椭圆形下降轨道上,按运行规律,“鹰”将下降到离月球着陆点15千米左右的高度。
无线电传来的信息表明:第一阶段完全正常。
下午4时,地面指挥中心发出指示,让“鹰”准备着陆。于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毫不犹豫地、准时地点燃了下降发动机,开始进入登月过程的第二阶段。“鹰”开始急速下降,此时离着陆还有12分钟,发动机的工作按计算机的命令自动进行。
最关键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断地监视着飞船的状况,与此同时,两位登月宇航员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鹰”的情况,未知旅程中的一切未知因素都有可能随时将任务中断。
尽管工程师们考虑到了所有他们能考虑到的因素,但是“鹰”舱内还是发生了一件令人惊慌的事情。
在下降的紧急关头,“鹰”的警报灯突然亮了!无疑计算机出现了故障,然而更令两位登月宇航员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在指示盘上找不到任何显示错误的数据,这种情况使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当然地面指挥中心的工程师尤其是制造“鹰”的人员更加迷茫。他们紧急磋商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因为留给大家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而已。
休斯敦指挥中心的专家们经过分析,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计算机超负荷运转造成的——两位宇航员过于依赖计算机。宇航员于是遵照专家们的意见迅速地关掉了几项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程序而改由手动,果然情况立刻有了改观,警报立即解除。
好险!不过幸好安全过关。
“鹰”继续下降!
随着时间的过去,月面的状况也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在宇航员眼前。然而当“鹰”大约离月面6。4千米的时候,他们看到他们即将降落的地点是一个不算大的坑穴中间的小块平地。当他们终于看清那里的状况时,他们也立即发现他们将要遇到的危险,平地上布满了无数巨大的岩石。这让两位宇航员大吃一惊。阿姆斯特朗立即把“鹰”改为手动制导,因为如果按原计划下去将是一场灾难。
他操纵着“鹰”使它掠过那些巨大的岩石,迅即寻找另外的着陆点。“鹰”的下降速度也越来越慢,此时已经接近每秒1米。
这是一个奇妙的时刻!
当“鹰”距离月面不到2米的高度时,舱内显示已经着陆的蓝色信号灯亮了,宇航员随即关闭的发动机。登月舱“鹰”载着两位宇航员稳稳地降落在月面上,此刻是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16时11分40秒。从地球发射起,飞船飞行了102小时45分。
月球的“静海”此刻多了一些神秘而又美妙的气氛。
宇航员在着陆后不久马上向地面报告“鹰”已着陆的信息。
指挥中心等待的人们如释重负,正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人们以及正在听广播的人们在听到“鹰”已经着陆的消息之后更是兴奋不已。
整个世界陷入了微笑的海洋之中,大家都为两位宇航员的英勇行为感到自豪。夜半球里的人们更多的是眺望远方的月球,“真是不可思议,现在那里有人了!”那里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事实上,“鹰”舱内的两位宇航员也在微笑,快乐在经历各种困难之后来得更加实在与美妙。
当全世界以及“鹰”舱内的两位宇航员在庆祝完美着陆之时,“哥伦比亚”正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着,除了祝贺两位同伴的伟大壮举之外,此时的柯林斯也许是最为孤单的人。
《月之暗面》 第二部分《月之暗面》 人类的足迹(1)
人类的足迹
在经历过短暂的欢欣之后,两位宇航员面临的便是检查“鹰”的系统状况。如果此时发现“鹰”在着陆时损坏了某些部分,他们必须马上点火升空。经过检查,“鹰”的系统状况完好无缺,因此地面指挥中心允许他们执行月面任务。
按计划两位宇航员将在月面停留约22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要进行的工作很多。首先便是在月面上行走。
舱内的两位登月宇航员透过窗子静静地观看着窗外的景像。在这块平坦的月面上,有很多的岩石,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远处还能看见许多坑穴,有的很大,但是多数都比较小,直径大约在1到2米。整个月面呈现的是一片死寂的情景,没有任何生机。
在月理图上找到了他们所在的位置后,两位宇航员便耐不住寂寞,开始申请提前出舱。因为在原计划中大家认为两位宇航员在经历登月后会感到累,给他们安排了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现在看来他们的身体状况远比原来想像的要好。因此地面指挥中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这也因此让地面的各个电视台忙了个不停,他们没想到实况转播来得如此之快。
出舱之前他们还吃了点东西,当然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顿饭,此时他们的第一次也就代表着人类的第一次。真是令人感到无比美妙。
第一个踏上月面的是阿姆斯特朗。在进行必要的准备之后,阿姆斯特朗在奥尔德林的帮助下钻出舱口,然后到达舷梯最上端的窄小平台,他站了起来,“鹰”的白色光芒让他的感觉很好。与此同时舱内的奥尔德林已经做好了录像和拍照的准备,屏幕上映出了阿姆斯特朗正在小心翼翼地走下扶梯的画面。
阿姆斯特朗下旋梯的步伐很慢很慢,奥尔德林站在打开的舱门口,观察并指点着。自动控制的电视摄像机将此时的景像一幕一幕地传送到地球。地面指挥中心和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人们静静地注视着阿姆斯特朗的动作,他们和奥尔德林一起感受此时的这份少有的气氛,没有人会想到即将出现什么。
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晚10点56分,阿姆斯特朗步入了历史。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从电视上看到了这难忘的一步,并将之刻入永生难忘的记忆,更多的人则通过广播记住了他的声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1969中7月21日,当“阿波罗ll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时,非洲加纳首都安卡拉城发现了许多红眼病病人。当地人传说,这些红眼病是由于人们眺望登月宇宙飞船“阿被罗11号”所引起的。
“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对这句话津津乐道。这是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面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当然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没有人会明白此刻的阿姆斯特朗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从这句话可以明确一点,此刻的他无疑是非常兴奋的。全世界都为他的壮举而激动万分。从打开舱门到踏上月面的这几分钟大概是最让人们难忘的情景了。
登上月球,对于探险家来说,这时许多世纪梦想的实现,而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时了解月球和地球起源的一个绝好的机会。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人类于百年来的登月梦想就在这一刻变为现实了,人们不禁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此时阿姆斯特朗仔细审视着这个奇异的世界,天空是黑的,然而他能感觉到明亮的阳光,没有空气,更没有生命存在,到处呈现出一片死寂。接着他开始试验自己在月面上的身体反应如何,他一只手紧握梯子,并用一条腿站着,充分试验自己的平衡能力。在他的身体稍稍适应此地的重力环境之后,他开始进行他的下一项工作,即用特制的工具从脚下的月面取土壤,只见他从裤袋里取出工具,用它不择任何质地地把细粒土壤物质装进塑料袋里面,然后将塑料袋很仔细地放进裤袋里。与此同时奥尔德林一边指导着指令长的动作——因为指令长在月面上身子不能太过弯曲而看不见脚底,一边用照相机为指令长拍照。
阿姆斯特朗在取完土壤之后,开始抬脚在月面上行走。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它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因此地球上重六千克的东西在月球上只重一千克。阿姆斯特朗穿着笨重的宇宙服背着沉重的背包,加上体重足有230千克。在地球上这肯定是走不动的,但是在月球上就不同了,他背这个包的感觉就像是在地球上背38千克多一点的东西的感觉一般,所以这点重量对于他来说根本不费事。在阿姆斯特朗走过的月面上,月面的浮土留下了他的鞋靴的印记——非常浅的印记。那是一个大约八分之一寸深的鞋印,它将在月球上保持五十万年之久。
大约在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20分钟后,美国东部时间深夜11时14分奥尔德林也走下来,成为踏上月球的第二个人。当他在月面上非常兴奋地舞动时,阿姆斯特朗把他同伴的情况拍摄了下来。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因此他们两个人的动作在开始的时候都非常之滑稽,不过好在他们的平时训练很到位,很快他们利用在地面学会的技巧渐渐掌握了在月面行走的技巧,逐渐自在地走了起来。对于这个陌生的世界,两个人都感到非常惊奇,兴奋之余,他们还在一边走的时候一边扔小石头,小石头的表现令他们非常之开心,而且飞得很高,比地球上扔石头要容易得多。他们还学着羚羊一般在月面上跳跃着向前走动,弹跳的高度令他们在走起来非常之省力。
两位登月宇航员都下到了月面上,在他们适应了月面的重力环境之后,他们便开始进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两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离登月舱12~15米的地方架起了一部电视摄像机。这是一个小巧的电子科学仪器,它是由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专门研制的,重3。25千克。根据电子学技术的一项新发明,二次电子导管,既可在明亮的光线下,也可在光线朦胧中拍摄清晰的景物。二次电子导管把光的脉冲转变成电子讯号,放大数百倍,最后又回复到可见的图像结构。电视摄像机只耗电5瓦,每秒钟可以传递320行的10幅图像。
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合伙将这个家伙架好。电视摄像机正对着登月舱“鹰”,一开始向地球传回了几张“鹰”的照片,这个奇形怪状的家伙竖立在那里就像一只蜘蛛伸长着自己的几只脚,看上去还是显得很高大。拍完“鹰”,俩人便迫不及待地把摄像机转向其他地方,似乎月面上的景观更让他们倾心。地面上的人们在静静地注视着这俩人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心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而变化,都希望看见令他们更加惊奇的事物。俩人在紧张地忙碌着。
奥尔德林把太阳风测定装置的铝箔铺放在“鹰”前面。太阳风试验的目的是要捕捉从太阳风放射出来的微粒子以及稀有气体——诸如氦、氖、氩等。科学家们希望这种“风”能帮助说明太阳和行星的形成。他们捕捉了气体的铝箔,放在一只真空匣子里带回地球。
夜间11时23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鹰”旁边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他们郑重地揭开了安装在登月舱腿上的金属板的罩子。在这块金属板纪念牌上东西半球的图案上面印着他们的名字。
金属板是由不锈钢制成的,长为22。5厘米,宽为19厘米,厚为15厘米,它的表面高度抛光,并镀有一层发亮的锘。浇铸的地球平面图、文字和签名是用黑色合成树脂塑料压铸的。金属板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进行一次和平的旅行。”
他们在金属纪念板的旁边,插上了尼龙做的美国国旗。旗杆是铝制的,长约2。5米。旗子的尺寸为0。9~1。5米。由于月球上没有风,所以他们把旗镶到金属框里,使旗子展开。
《月之暗面》 第二部分《月之暗面》 人类的足迹(2)
两位宇航员从“鹰”的工具箱里取出了一只塑料袋,里面装有锤子、小铲、夹钳等,还有一把可装卸的长柄,这把长柄既可以装上锤子,也可以装上铲子。他们要用这些工具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两位宇航员都是受过特别训练的业余地质专家,对标本采集工作都很在行。他们知道这项工作对于月球的研究十分重要。为此,他们四处走动、观察和讨论各种各样的岩石,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他们每采集一个样品都编上号,并且进行拍照,放在单独的袋子里。
夜间11时47分,两位宇航员正在月面上愉快地工作着。这时,从休斯敦指挥中心传来尼克松总统要和他们通电话的消息。
通话是由电话两头和在一个分开画面的屏幕上作电视转播的。在电视屏幕上,阿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