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诸葛亮 >

第4章

诸葛亮-第4章

小说: 诸葛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慌忙躬身说:“亮在老先生面前卖弄了。”     
  “孔明,”黄承彦皱眉道,“假若我一直歌,你便会一直啸么?”     
  “正是。”诸葛亮回答。     
  “想要胜过我的《四愁诗》吗?”     
  “不,没可能。”     
  “既如此,何故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只因亮是个固执的人,决心做的事,就会一直做下去;何况,亮不愿被人左右了本心。老先生的歌,太容易令人动摇!”诸葛亮说。     
  黄承彦再次大笑,一面笑,一面上上下下打量诸葛亮:“好、好,样貌倒也英俊!哈哈……诸葛亮,我有事找你。”     
  “请赐教。”诸葛亮说。     
  黄承彦笑问:“听说你二姐嫁给了庞山民?”     
  “是。”     
  “可惜了……”黄承彦又问,“那你呢?”     
  “我?”     
  “你的婚事呢?”     
  “亮还没有筹措。”诸葛亮心间一动。     
  黄承彦直接说:“我有个十九岁的女儿,黄头发、黑皮肤,相貌丑陋,但才学与你相配,却不知你有意么?”     
  非但诸葛亮,便徐庶也怔在当场!     
  没及诸葛亮回答,黄承彦又说:“三日后我等你回音。”说罢,他没再望诸葛亮一眼,将玉笛轻敲竹杖,歌道“秋风起兮白云飞”,就此飘飘然地去了。     
  直到黄承彦歌声渐远,徐庶才回过神,他望向诸葛亮,见好友面上,竟是一派哑然,看上去,诸葛亮没有觉得多高兴,反倒有些哭笑不得。     
  “孔明?是好事哇!”徐庶推了诸葛亮一把,“黄家女婿,可了不得!只是……”徐庶蹙了眉,“黄承彦的女儿,传说难看之极,心性又高,只恐不是个好妻子。所以有人说,庞统的尊容、才气,与她倒是绝配!”     
  诸葛亮一直没开口。     
  “孔明?”     
  “我在想,”诸葛亮苦笑道,“黄先生若是早些向我提亲,二姐便用不着嫁入庞家。晚了一日,只一日。”     
  谈及铃,徐庶面上也一沉,他拍拍诸葛亮的背,叹道:“孔明会答应吧?既然是黄先生亲自说媒。”     
  “我若答应,必招人说我趋炎附势,卖了二姐,再来卖自家;我若不应,黄先生岂是能得罪的?”诸葛亮挥挥手,像再不愿多说一个字,而要把自己埋入只有他一人的世界,安静地想一想。徐庶见状,也不再说话,当即找了个借口,走入另一条山道。     
  “娶了黄家女儿,自然有极多好处。再不必起五更、贪三更地起来种地;再不必为借一本书,低三下四地跪在庞德公床前;再不必担心缺乏社会地位,而不能与名流交往;三弟的学业,也有了保障……”走入茅庐时,诸葛亮差不多想清楚了,“二姐为了诸葛家,尽管心有所属,仍放弃了元直,我呢?或许上天要我娶黄家女儿,正是一种惩罚。不过丑不丑,倒没所谓。”诸葛亮甚至想:“假若不丑陋,又怎会十九岁仍待字闺中?”     
  三日后,诸葛亮连三弟也没告诉,一个人去了黄府。与庞德公家比起来,黄府更为气宇轩昂。三层门庭,红木雕琢,没一处不显示出主人家的身份。侍儿将诸葛亮引入小院,说:“诸葛公子,主人请你书房用茶。”诸葛亮点点头,又打量了自己一回,为给人留下个好印象,他今日特地换了身灰白儒袍,腰上佩一块墨玉,更显得彬彬有礼、尔雅温文。绕过一处小廊就是书房,沉香的气息淡淡传来,隐约似有琴声,诸葛亮刚一举步,忽然从哪里窜出一条狗,吓他一跳!         

第12节:诸葛亮(12)       
  “东陵儿,别闹!”有人走出书房,拍拍那畜生的脖子,他一拍,狗儿竟趴在地上,再不动弹。“是木狗。”这人解释说,“要不要摸摸看?”     
  “你?”诸葛亮怔怔的。     
  眼前蒙着面纱的青年,赫然是在庞德公家见过的那一位!     
  “你还记得我?”青年笑了,拉拉诸葛亮的手,“黄先生有事,让我先招待招待你。来,屋里说话。”     
  青年将诸葛亮引入书房,房内全是先秦典籍,是诸葛亮一直想看,又看不到的珍本。“这些书,你任意翻阅就是。”青年说。诸葛亮道了声谢,取一卷《六韬》,翻至第三十二行时,他又听见了琴声,掉头一看,原来那青年已坐至几后,手指徐徐一抹,五根丝弦,就像活的一样颤抖起来。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每一声都像懒洋洋的呼吸,往诸葛亮面上袭来,令他整个人像沉入樱花丛里,沉入龙涎香里,沉入春风鼓荡处,沉入了碧蓝一片的湖水中。诸葛亮将手里书卷放下了,他抱膝坐在青年对面,认认真真望着他面上那一层浅黑的薄纱,好几次都忍不住想起身一掀!原来,正是这个人啊。     
  “我知道了。”诸葛亮低声说。     
  “知道什么?”青年停住手指。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想要见到你,那日你仓促离开,竟令我惆怅良久……”诸葛亮微微一笑,“原来你是个女子。”     
  青年扑哧一笑!     
  “我以为你早就看出来了。”她说。     
  “没有,亮近来糊里糊涂的。”诸葛亮笑了。     
  女子并未就此揭开面纱,她把琴一推,索性仰面倒在席上,笑道:“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孔明,”她用淡淡然的口气说,“黄承彦先生只有一女,小字舜英。我就是黄舜英。”     
  诸葛亮点点头,他想说什么,竟说不出来,奇妙的欢喜在他心里像春草一样生长。就是她,他想:难怪二十年来,于男女之情,心境平淡如水,正因为还未遇见她吧,有些事上天早就安排好了,到合适的时候,上天给你瞥见一眼,你整副心肠,就因这一眼而被勾引了去。     
  当日,面纱下一闪一闪的微黑面孔;一声娇俏的“蠢材”;手指与手指轻轻一碰……诸葛亮正神驰间,黄舜英又喊了他声:“孔明!”     
  “我是个不知羞的女子,”舜英轻笑道,“德公堂上见到你,我就想,再不会有第二个男子,能让我一见倾心。是以回家后,便匆匆要父亲前往提亲,父亲说,只有等你二姐出嫁之后,你才会言及婚姻之事,我呀……只得在家里一味苦等。孔明,”女孩儿从席上一骨碌坐起,直视诸葛亮问,“你真愿娶我为妻么?若想验验美丑,我便先给你看看。”舜英手指扯住了面纱一角。     
  “不,不必了。”诸葛亮回答,“只是亮家境贫寒。”     
  “只望你有一日飞黄腾达,莫忘了糟糠妻。”舜英又嘻嘻一笑,她跑到书房另一侧,敲了敲门壁,口里喊着:“爹、爹……”门壁微旋,黄承彦从里间笑吟走出来,将女儿单手拥入怀里。     
  “爹,我说了吧,你女儿绝不会嫁不掉!”舜英撒娇道。     
  黄承彦一面抚着舜英的背,一面笑向诸葛亮:“我这女娃,脾气被惯坏了,你若不是真心喜欢她,还是不要娶她的好。”黄承彦这样说,分明是要听诸葛亮再说一句“真心”了。诸葛亮脸上一红,垂着双手,低声说:“亮……要感激黄老先生……成全。”     
  诸葛亮之脸红,一生只这一次。     
  当黄承彦问及婚礼几时操办时,诸葛亮居然说:“三日后吧。”话一出口他就觉得冒失了,他一生里,所做最冒失的回答,也就这一次。三日?以黄家的排场,嫁黄承彦的独女,哪是三日就能完婚的呢?没料到老丈人用竹杖拍拍他背,笑道:“好,那就三日之后,我送女儿登门。”     
  黄承彦用一辆牛车,将舜英送入诸葛亮的茅庐。这门亲事,虽无一点铺张,却震动了整个荆襄。男子们奇怪为什么黄舜英会看上个穷小子,女子们埋怨为什么诸葛亮会迎娶个丑丫头。一夜间,有关舜英的丑陋与诸葛亮没眼光的话题,遍传隆中,蒯祺更编出“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的乡谚,教小孩子们到处传唱。也正在那一夜,诸葛亮经历了他一生最甜美的时刻:他用一根银秤,掀开舜英脸前的红盖头。         
  
第13节:诸葛亮(13)       
  “原来孔明爱盯着人看。”烛影下,舜英笑了。     
  诸葛亮没有将目光移开,他笑着说:“舜英正是我想像里的样子。”     
  “一样的丑陋么?”     
  “不,不是。姿容美丽有很多种,舜英是我盼望的那一种。”诸葛亮说。     
  在诸葛亮眼前,是一张似笑似嗔的面孔,眉目非常清晰,像用最深的夜色渲染过,令人见之难忘,挺直的鼻梁下,有一抹丰腴的唇。诸葛亮坐在舜英身边,她身上甜美的清香,令他感觉整个夜空都萦绕在自己身旁;他拾起她手在手掌里握住了,另一手握住她腰。舜英抬手将发上簪子一抽,深栗色长发水一般滑落后背,在烛光里闪闪发亮。长发散开了、覆盖着诸葛亮手背,诸葛亮将一根根手指顺着舜英一根根发丝,忽然亲吻住她潮湿的眼睛。     
  屋外梧桐叶响,秋风瞥了眼新房,将红烛吹灭。     
  这是建安六年,诸葛亮二十一岁,庞德公在诸葛亮成亲那日,给他起了个比“凤雏”更好的绰号:伏龙!     
  蛰伏的巨龙,在隆中休养生息,一旦风云乍起,就能令天下色变。风云,在哪里呢?诸葛亮二十一岁时,有个四十一岁的将军正跌跌撞撞闯入襄阳刘表府,他身后跟着三个男子,一个脸红得像枣子,一个脸黑得像炭石,第三个面目英俊,即便狼狈时,也像月亮一样动人。将军新被曹操打败,率领残兵败卒投奔刘表,刘表念在同宗之谊,盛情款待、接纳了他。     
  从襄阳到隆中,只有区区二十里路。     
  这位逃亡到此的将军,姓刘名备,字玄德。     
  【第二章】传奇,以三顾为开端     
  1     
  建安十二年四月,刘备做了个噩梦,梦醒后他汗涔涔的,张大口,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黑漆漆的屋里,拖出一声声沉重的喘息,刘备靠在榻上,再无睡意。身边玉一样白的糜夫人也惊醒了,她用玉似的胳膊抱住她四十七岁的丈夫,面孔靠在他腰上,小声说:“魇着了?左将军?”     
  糜夫人爱慕刘备,一向以“左将军”称他。     
  刘备豆大的汗珠一颗颗落到糜夫人脸上。     
  “叫元直来……”刘备喃喃道,他一把推开糜夫人,跳下榻,在黑暗里找到布履,没穿好就奔了出去,喊着,“元直,叫元直来!”     
  一脸惺忪的徐庶很快出现在刘备跟前,他扎起乱糟糟的头发,问:“将军何事?”     
  徐庶投奔刘备,有五个月了;对刘备来说,这五个月,与之前的六年没什么不同,多了个徐庶,是多了个能说说话、聊聊天的朋友。六年零五个月,荆州一直都很太平,只建安七年,曹操曾派夏侯敦来攻新野,仗打得很简单,刘备用了个诱敌之计,就一举击退强敌。今年,曹操北征乌桓,刘备曾建议刘表趁机突袭许昌,刘表期期艾艾了半天,就是不答应;后来妻子蔡夫人一声叫,他便一溜烟跑了。“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刘备拍拍大腿上新生出来的赘肉,心里很伤感,以往经常策马奔驰,两条腿是结实、刚健的,而今闲暇多年,别说腿,整个身躯也都颇现老态。     
  “元直,我做了个怪梦,凶得很。”刘备将徐庶让入屋,点起三根蜡烛,犹自惊魂未定。“梦里,我睡在床上,像个死人……是了,我是死了,直挺挺地睡着,突然一个霹雳!将死掉的我,从床上震落到阶下!阶下,咳……”刘备苦着脸,鼓足勇气说下去,“全是白白的蛆,一蠕一蠕的,见我掉下来,就一齐爬上前,吃我肉、喝我血……唉!”刘备双手抱头,声音是像从喉里挤出来的,“难道,岁月飞驰,我不仅是老了,也快要死了吗?唉……”     
  刘备这个梦,令原本懵懵懂懂的徐庶精神大振!     
  “将军错了!”徐庶笑道,“这个梦,是大吉之兆!”     
  “大吉?”刘备睁大眼睛。     
  “死者,毙也,毙通陛;死后落到阶下,是‘毙下’,也就是……‘陛下’!”徐庶用手指蘸着茶水,在几案上写了“陛下”二字,微笑说,“蛆虫,是天下万民的象征,梦里所见,是说主公将以一身承担天下。我听说,那些注定要登临九五至尊的人,不只会见到一个征兆,左将军不妨想一想,此前呢?”徐庶压低声音,“您遇到过异相么?”         
 
第14节:诸葛亮(14)       
  刘备惊呆了:陛下?皇帝吗?望着几面上渐渐干却的两个字,他仿佛又见到童年屋子东南角一棵五丈高的桑树,见到它葱郁的树冠就像君主出巡时用的车盖。来往路人见了,都说树下必出贵人。孩提时,刘备曾在树下玩耍,他指着桑树,对伙伴们说:“我一定会坐上这样的羽葆盖车!”这话被叔父听到,一把将他拉回屋,点着他鼻子斥责:“小子,别再胡说。当心招来灭门之祸!”难道……那桑树,正是所谓异相?这念头一起,就像沸水般在刘备心里翻腾,他好容易压抑了紧张的心绪,没将往事说与徐庶。     
  “唉,元直在宽慰我呀。”刘备抓抓头,“从剿灭黄巾以来,二十多年了,我当过平原相、徐州牧、豫州牧、左将军……东奔西跑,哪没去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还有现在的刘表,我哪个没有投靠过?时至今日,年近半百,仍然身无寸土,屯扎在新野的五千军,说是归我统率,但只要刘景升一句话,就一个也不剩了……唉,只苦了云长、益德、子龙,”——关羽、张飞、赵云,是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的三员虎将,“他们三个,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上将之礼,可怜跟着我刘备,蹉跎光阴,一无所有……”说到这,刘备更加黯然。     
  徐庶突然哈哈大笑!一面笑,一面拍打着膝盖,说:“将军又错了。”他盯着刘备,反问:“您真以为将军们与您一无所有?土地、军卒,那是很容易变换的。董卓、袁绍,当年何等威风!说一句话,就天下震惊;挥一挥手,就旌旗云涌!结果呢?袁绍一战而败,死前连杯糖水也没的喝;董卓被刺杀在封禅台前,人们拿他肚里的油脂来点灯!主公有件比军卒、土地更宝贵的东西,只要好生使用,更胜过千军万马!”     
  充满信心的态度、夸张强烈的言辞、卖关子、抖包袱,是隆中才俊惯用的手段。徐庶在隆中呆了八年,虽然保住任侠之风,也会了这套。果然,原先一脸失落的刘备,听徐庶这么说,立即来了劲。他将烛台移近徐庶,像是想要看清对面人的表情,以证实他所言非虚。刘备问:“以元直之见,孤,”他不自觉地换了个自称,“有的是……?”     
  “仁者之名。”徐庶一字字回答。     
  是了,与曹操被称为“乱世枭雄”不同,刘备一向被人尊做“治乱之主”。在大多数人看来,他是仁爱、宽厚的,很少追究别人的过失,即便被欺骗了,也会从另一个角度为欺骗者找理由,原谅他人。同样细长的眼睛,生在曹操脸上,就透着奸猾;生在刘备面孔上,则显得很温和,尤其是刘备还长了双肥厚的耳朵,耳垂很圆,真是好一副福相!与刘备为敌的人,见面就叫他做“大耳贼”,或者是“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