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 >

第7章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第7章

小说: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老师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拨动了娘的心弦。她高兴地说:”既然大兄弟说好,就让他去吧。“
  早隐在里屋偷听他们说话的丑伢,这时高兴地奔跑过来:”娘,你同意了?“说着,摇着娘的双肩。
  ”同意了,同意了。“娘说得虽然有些勉强,但脸上已露出了喜色。
  ”真的同意了?“丑伢还有点不大相信。
  ”怎么,你大叔在这儿,娘还诓你不成!“娘说完用右手食指点了一下小丑伢的脑门儿。
  ”娘,俺可以给师父回话了?“
  ”好,趁你大叔在,把师父请来,也见见面,说说话,吃顿便饭。“
  ”好,俺现在就去。“丑伢迫不及待地跑出了房门。
  老僧师名叫高义,听了丑伢的回话,喜不自胜。
  ”徒儿,你且等等,待我收拾一下,到家中看看你的老母,以作辞别。“
  小丑伢把老僧师领进院门,娘和何老师高兴地迎出来,把老僧师让进屋里,请他坐在炕上。
  大别山的人款待客人向来是热情大方的。他们总是要做最好吃的饭菜奉献给客人。可是赶上这年月,许家当然拿不出像样的东西。若不是小丑伢昨天借米回来,今天还难开锅呢!娘一边招呼老僧师喝茶,一边去灶台做饭。
  没有像样的菜,娘只得把缸里的泡野菜夹到碗里,放一点盐,搅拌一下,算是待客的菜了。
  娘把菜放在桌上,又双手捧来一碗热腾腾的米饭,献在老僧的面前,于心不忍地说:”师父,这年月日子过得清贫,粗茶淡饭,你就多包涵吧!“娘说到这里,转而又对何老师说:”大兄弟,快陪客人用饭。“
  老僧师高义环视了一下屋内。四周墙壁上被炊烟熏得黑魆魆的,靠北墙,一堆稻草搭了个地铺,地铺上一堆烂棉花套子底下,睡着一个小孩子。再往上看,靠房顶用几根原木搭成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
  够了,他不忍心再看下去,深知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他把目光敛回,说:”大妹子,这位何先生也在,说句心里话,孩子跟我走,你老放心吗?“
  娘一边为丑伢子盛饭,一边强笑着说:”放心,放心。男儿走四方,到哪哪是家。跟着你,有碗饭吃,俺看总比饿死在家里强。只是这孩子自幼任性,请师父多费心,好好栽培他。“
  说完,娘转身到里屋,认真地翻找起丑伢的衣服。几个弟弟妹妹听说哥哥要出远门,到少林寺去,一起围着娘,要她不让哥哥走。
  娘估摸僧师等人快吃完饭的时候,才理了理腮边的头发,走出屋来,向老僧师打听起少林寺的情况,老僧师理解做娘的心,一一作了认真的回答。
  ”请大妹子放心,孩子交给我,有老僧吃的也就饿不着他。另外,我也要尽父辈的责任栽培他。天色不早,我们爷俩也该赶路了。“老僧师望了望屋外,太阳光已射在屋檐上,快中午时分了。
  ”等等!“老僧师和丑伢正要起身,娘叫住了他们,她慌慌张张跑回内屋,把一个红包袱取出来,递给丑伢:”这是你的换洗衣服。里面还有娘的一副镯子。遇到困难时,就把它当掉。“
  ”娘,那镯子是咱家的宝贝,还是留在家里吧,再说三春还长着呢,粮不够吃,甭卖妹妹了,把这副镯子当了吧。“小丑伢说着,把小手伸入包袱内去取镯子。
  娘摁住他的手:”孩子,听娘的话。“丑伢看到娘泪水汪汪这才松了手。”那我们上路吧!“老僧师道。
  ”等等!“娘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走到灶台边从碗里取出七个煮熟了的鸡蛋,塞进了丑伢的兜里:”拿着,留在路上吃。“
  丑伢眼睛模糊了。
  是啊,这全家仅有的七个鸡蛋,娘在病中都没有舍得吃一个哩!
  娘又从竹篮中取出早晨吃剩下的几个菜团,包好塞进红包袱里。丑伢推脱不要,娘嗔怪道:”穷家富路啊,路上比不了家里,借都没处借。“
  趁娘包菜团的工夫,丑伢把银镯子取出,偷偷地放在了桌角上。
  当天下午,丑伢便和老僧师一起,告别了村人,告别了泪湿衣衫的娘和兄妹。
  当他挎着小红包袱走到村头时,忽又听到娘喊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娘正风风火火拨开人群,向他奔来。
  ”娘,还有话要嘱咐俺吗?“丑伢一头扑到娘的怀里。
  儿行千里母担忧。娘的头发有些散乱了,不住嘴地叮咛:”伢子,出门在外,不比在娘身边,处处要谨慎小心。对师父要尊,对师弟要爱。见荣华富贵的人不卑不亢。莫受不义之财,不结无义之友。住店不要靠窗睡。自己一人不要走夜路。遇事切莫逞强。学本事莫要满足,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行走千里可别忘了家乡热土。儿啊,你走吧!“
  娘用衣袖遮脸,不忍见儿远去的身影。
  ”娘,俺全记下了。“
  这时,朝夕相处,追逐嘻戏的放牛娃们,也都追到村头相送。小丑伢此时此刻不知该对小伙伴们说些什么,他咬着下唇,向他们挥了挥手。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山绵绵,水绵绵,
  情切切,意切切。
  小丑伢拖着沉重的步子,带着一腔游子恋乡之情,跟着老僧师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啊,通往少林的路,人生的第一征途!
  ◎可敬可叹天下父母心
  娘忍痛把儿子送出村,一直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田间小路上,这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
  儿走时,她曾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儿子是要强的,作为要强儿子的母亲,不该把眼泪抛在儿子面前,娘应该比儿子更坚强,她虽没有失声痛哭,却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此时,当她回到屋里时,屋内空空,只觉心肝被人摘走似的,理智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涌动,她伏在炕上失声痛哭起来。
  懂事的儿女们也都随着哭了。
  ”娘,别哭了,三哥早晚会回来的。“三妹荣伢敛住了哭声,揉了揉红肿的眼,上前晃着娘的肩膀劝道。
  兄妹们也都敛住哭声,围在娘身边。娘的哭声渐渐微弱下来,最后只是抽噎着。
  这时,荣伢突然发现银铜子还留在桌上,跑过去捧起镯子,惊叫起来:”娘,你瞧,镯子三哥没有带走!“
  ”你说什么?“娘如同触了电,立时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荣伢跟前,接过银光四溢的镯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娘看着手中的镯子,顿时百感交集,甘甜和苦涩揉在一起的往事,似滔天巨浪,一排一排地向她涌来。三十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她的眼前。那是一个中秋佳节、花好月圆的晚上,她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和兄妹们一起,伏在娘的膝盖上,吃月饼赏明月。对月当歌,娘给孩子们吟唱起来:
  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家彩灯悬门前。
  龙腾虎跃人欢笑,窈窕淑女摇彩船。
  月宫嫦娥喜人间,偷偷拨云往下看。
  不禁抖裙舞翩跹,银镯失腕落下天。
  皇帝女儿正梳扮,忽见银镯落身边。
  银镯本是天上物,姑娘捡起戴手腕。
  美女戴镯更风采,丑女戴镯也俊颜。
  神物化作稀世宝,从此宝镯传人间。
  ”娘,你手上这镯子是嫦娥丢下的吗?“娘吟到这里,兄妹们插嘴问道。
  ”不,这些都是神话传说,哪能是真的。“娘沉思了片刻,又说,”这银镯是你爷爷的遗物,也是他一生的荣耀。你爷爷原本是大清王朝的举人,在州府当差,一位皇亲的女儿看中了他的才学,以镯许心,盼结良缘。可是那女儿的父亲不依这门亲事,暗暗把你爷爷贬到了县府,后来,这镯子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为娘的手中。这镯子虽不是嫦娥的原物,却比天上的神物更美更漂亮。“
  娘接着又吟唱起来:
  为宝镯先辈朝中贬了官,
  为宝镯老母护它命归天,
  为宝镯全家突然遭兵燹,
  为宝镯多年家产全荡完。
  想着三十年前的往事,娘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银镯传到自己这一代,又有多少辛酸!她想到了孩子的爹,宁愿病死在床上也不让当了它去买药;懂事的女儿荣妹,宁愿卖掉自己也不让娘拿它去当粮;如今,小丑伢又把它偷偷留下,怎不激起娘的万分伤感!宝镯不能留在家,应该给身无分文的丑伢带着。不然娘就对不住一人出走的孩子!想到这里,娘决心已定。
  ”憨儿,来一下。“
  正在院子里劈柴的大儿子仕德,听到娘的喊声,放下斧头,奔到屋里:”娘,叫我有事?“
  ”这镯子,你三弟忘了带。快快赶路给他送去吧。“
  ”娘。“仕德感到为难了,”他们走了快一顿饭的工夫啦,让俺咋赶得上呢?再说,他要是不要呢?“
  ”叫你去你就去嘛!不去怎么知道他不要。翻山走小路不就近啦!“娘的话,不容他再作迟疑。
  大儿子仕德只好接过娘手中的银镯,换上了一双布鞋,匆匆上路了。
  夕阳西下,森林、山野又升起了蓝色的雾,雾气弥漫着,好似老天放下一个巨大的青纱幕幔,把天空、高山和大地统统遮掩起来。在天空潜伏的乌云也乘机向山顶挤压下来,像和那雾幔争夺着一席之地。在云和地、云和雾交接处奔跑着的仕德,已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他紧赶慢跑脚不停息,不觉十几里山路已在脚下走过,直到天将黄昏的时候,才在田铺村附近的车店里找到了弟弟丑伢。
  ”哥,是你!“丑伢有些吃惊。
  ”三弟,你不该把镯子丢在家里!娘发火了,非让俺给你送来不可。“仕德擦了一把汗,从袖筒里取出镯子递给丑伢。
  ”俺不要。“弟弟嗔怪着哥哥,”你不会说俺不要吗?真是个死心眼!“
  ”俺说了,娘不依嘛!“仕德有苦难言。
  兄弟俩推让了许久,丑伢看到自己不接,仕德就不走,无奈只好接过镯子,长叹一声,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噗噜噜地滚落下来。
  看到这情景,就连坐在一旁的老僧师也禁不住为这母子之情所感动。
  ◎为救师,许世友甘当贵妇人的踏马石
  这天晚上,师徒二人送走了世友的哥哥仕德,在大车店昏暗的油灯下,欣赏了一会儿银镯,然后便上床歇息了。第二天天色将亮,师父高义唤醒了熟睡中的小世友,又匆匆赶路了。
  大别山的初春,暖中带有寒意。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暖洋洋的,背荫处却还隐匿着残冬的微寒。特别是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小北风嗖嗖地刮着,似钢针刺脸入骨。可他们翻过云峰,从山南转入山北,小世友却看到了另一番天地,只见山北积雪还覆盖着少有人迹的山路,玉树银花,远天近山,呈一色银白。这时他才理解那首流传的民谣:
  山南绿荫荫,山北雪银银。
  同是大别山,为何不同仁?
  师父高义看到小世友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身子也颤抖起来,赶忙打开红包袱,为他取出一件衣服,帮他穿在身上。二人踏着薄雪,伴着”吱吱“作响的声音,向山下走去。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深一浅的两行脚印儿。
  还没有走出大别山的余峰,娘塞在世友包袱里的几个菜团和鸡蛋早已进肚了。此后,师徒二人便沿路卖艺,走走停停。世友为师父鸣锣开场,师父在场上耍拳卖艺,为两人挣些吃的和盘缠。他们就这样走走演演,演演走走,三个月已过,路程却还未走完一半。
  这是一个暴风雨的黄昏,师徒二人来到了淮河岸边。
  风怒吼着,撕扯着衣裙;雨劈头盖脸地抽打着他们又饥又寒的身躯;平静的河水,激起了浑浊的波浪。天连水,水连天,天地被迷迷蒙蒙的雨水连成一片。
  ”师父,这河中没有船,咱们怎么办?“
  ”那我们先到前边树林里避避雨,挡挡风寒吧。“
  小世友搀扶着师父,踉踉跄跄来到了柳树林,二人依树而坐。这树身虽然粗大,但叶子却小而稀疏,哪能挡雨避风呢!
  雨水落在脸上,像条小河,刷刷下流。小世友紧闭双唇,生怕老天爷毫不吝啬地把他肚子灌饱。
  ”徒儿,冷吧?“师父关切地问。
  ”不冷!“世友咬咬发紫的嘴唇。
  不冷是假,冷又有什么办法呢?小世友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八十高龄的师父。这时,他见师父脸色发青,嘴唇发紫,牙齿打颤,说道:”师父,咱们还是找个村子住下,改天再过河吧!“
  ”这里是有名的马家洼,村子比较稀。只有顺河岸东去十八里有个龙泉寨的村子。要去,那里还近些。“师父高义牙齿打颤哆哆嗦嗦地说。
  风更狂了,雨更大了。
  师徒二人偎依着,好不容易来到龙泉寨,找到了一个破庙住下来。
  小世友帮师父脱掉路上被雨水打湿的衣服,让他躺在土台上。然后架起柴火,烘干衣服。当他把干衣服放在师父脑头时,碰到了师父的额头,他吃了一惊,那额头滚烫滚烫的。
  ”师父,你发烧了!“他喊叫师父,师父却双目紧闭,昏迷不醒。往日力大如牛的师父,今日却像死了一般。他害怕了,伏在师父身上呜呜地哭起来。好一会儿,师父矇矇眬眬地听到了哭声,慢慢地睁开双眼,说:”好孩子,莫要哭。我的病不要紧,喝碗开水,出出汗就好了,佛主会保佑我平安无事的。快去给我取碗水来。“
  小世友擦擦泪,向村子跑去。
  师父高义一连喝了三碗白开水,直到第二天凌晨,大汗未出,高烧未退。
  师父自己也感到奇怪!这可如何是好呢?
  ”药。“小世友想起了药。可是钱从哪里来呢?无奈中,他想起了娘给的银镯,便和师父商量说。
  ”师父,把镯子当了,抓剂药吧?“
  ”镯子不能当!那是你家的传家宝啊!“师父喘了一口气,”要不,我衣袋里还有几个碎铜钱,就用它抓剂药吧。“
  ”好,俺就去。“世友翻出师父的衣服,取出零钱,向离村十五里的集镇跑去。
  太阳移到头顶,青龙镇赶集的人还没有散,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小世友手攥铜钱,在人群中冲冲撞撞,穿过大街,向前走。
  哟!大街尽头的草坪上围着一圈人,这是在看什么?
  真吓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面前放着一只大竹篓,竹篓里装的全是蛇呀!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各种各样花纹的,大大小小都有。这些蛇,像被触怒了似的,昂起头,吐出尖尖的血红的舌头,向四周呼呼地喷气。
  小世友无心观看,绕过人群,挤进集市中心广场,找到药店,向店老板叙说了师父的病情,店老板放下药书,随即开出药方,递给了二掌柜交钱付药。
  ”两串铜钱。“二掌柜扒拉一下算盘珠,扫视了一下还没柜台高的小世友喊道。
  小世友抬起手腕,把攥得紧紧的碎铜钱放在柜台上。二掌柜扒拉一下,点了点,道:”小兄弟,这钱还差一个铜板哩!“
  ”差一个铜板!“许世友额上沁出了汗珠,”师傅,俺手中就带这么多铜板,救人救命,看在俺师父落难的面上,能不能少收一个铜板?“
  ”不行不行,药店没有这个先例,你还是另想办法吧!“二掌柜把铜钱随手一推。
  世友自知钱不够,便又挪步去求那位开药方的老板:”老板,俺求求你,你就给个人情吧!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老板望了望衣着破烂的小丑伢,没作声,接着又去埋头看手中的药书。
  ”怎么办呢?“真是一个小钱难倒了英雄汉。心急如火的世友,攥着铜板,走出店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