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221章

柏杨全集-第221章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而女人则是一个核子弹,一旦轰然一声,男人便休了矣。所好的是,男人天生奇贱,动不动就宣言不顾一切啦,拚啦。而太太小姐则非到万不得已,才不顾一切,有些女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一次不顾一切,否则天下早大乱啦。
   说了这么几天,结论曰,我们对女人的了解是:「我们对女人无法了解。」张先生同意乎?不同意乎?
   对「门当户对」的看法,我的意见多少和张雅民先生不太一致,张先生肯定的认为我一定反对门当户对,我可套一句话曰:「你不了解柏杨先生也。」柏杨先生并不是闭着尊眼对传统的玩艺一律反对,更不是闭着尊眼对洋大人的那一套也一律反对。对的我们赞成,错的我们才反对也。有一位读者先生来信,厉声指摘我「譁众取宠」,呜呼,我若譁众取宠,还能写半票观众乎?搞政治的朋友用得着譁众取宠,而稿费是定了的,「众」和「宠」只能使人升官,不能使人升稿费也。
   首先我要说的是,男女间的婚姻最好门当户对,这种门当户对,不是说男的老爹当部长,女的老爹一定要当大使,那是权势金钱上的门当户对。我们指的是气质上的,生活方式上的,知识水准上的,和性格上的门当户对。娶太太也好,嫁丈夫也好,跟请乳娘一样,不能专看她的表面,还要看她的血液,有些乳娘白白胖胖,乳水充足,但她却潜伏着梅毒麻疯之类的病菌,你说糟不糟吧。童话书上常有公主嫁给农夫,或王子娶了牧羊女孩子一类的故事,廉价小说书上也常有千金小姐爱上她的三轮车夫、佃农,或百万富翁爱上卖香烟姑娘的故事,这种「爱情无界限」的鼓吹,我当然赞成,但我怀疑他们结婚以后的幸福。
   除了英国女王,普通来说,女孩子结婚之后,差不多都要放弃她过去所有的朋友,尤其是要放弃她过去所有的男性朋友。也就是说,她要从结婚的那一天起,重新做人,在她丈夫的天地里生活。《堡垒集》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大学堂女教习嫁给她的男学生,男学生的同学到她家,叫她「老师」乎?抑叫她「嫂夫人」乎?女教习的同事到她家中,叫她丈夫「老哥」乎?抑「某同学」乎?仅只称呼一项,便生出如此大的困扰,使他们提心吊胆,不能好好过日子,其他更可推想而知矣。
   不限于童话和廉价小说,电影上尤其多的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有一个电影,忘记其名字矣,家财万贯,身为博士的女主角,拚命追一个泥瓦匠,该泥瓦匠在修窗台时,她看见了他的胳膊,就爱上了他,而他只不过受过小学教育,自顾形惭,不敢接受,但挡不住她的凌厉攻势,而终于被俘。最后一段是他们游山焉,游水焉,滑雪焉,打高尔夫球焉,终于大开结婚舞会,在深吻中闭幕。光棍朋友最喜欢看该片,看得晕晕陶陶,巴不得一走出电影院,就也有一位小姐看上自己的胳膊。
   但戏剧终归是戏剧,当一个穷泥瓦匠,他怎的游泳,滑雪,打高尔夫球,样样都精通哉?结婚舞会上,乐队为了要丢那小子的人,忽然奏起亚马逊河某部落的一种特别舞曲,宾客们都大瞪其眼,女主角是会那种舞步的,想不到该新郎竟然也会,在众人惊慕的注视下,夫妻二人,笑脸相偎,翩翩起舞。呜呼,如果那不是一场电影,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生,该泥瓦匠准呆若木鸡,女主角的脸上恐怕也不会有那种多骄傲的笑容也。
   
   
   爱情是有条件的
   门当户对的意义,昨天已经言之,不是金钱上的相对,也不是权势上的相对,更不是社会地位的相对。《堡垒集》上曾经说过,恋爱往往是有条件的,只有少不更事的男女,或别有用心的男女才高喊恋爱没有条件。呜呼,夫无论男的爱女的,女的爱男的,都是爱对方的优点。她爱他强壮焉,会琴棋书画焉,有前途焉;他爱她苗条焉,伶俐焉,漂亮得不像话焉。这些优点便是条件矣,张先生谅已拜读,我们不再重复。问题是,世俗上所谓的条件,往往指的是金钱、权势,和地位。因此稍微有点灵性的男女都以谈金钱权势地位为羞。如果对一个女孩子曰:「你最好嫁给他,他有的是学问。」她准眉开眼笑。如果曰:「你最好嫁给他,他有的是银子。」那才叫表错了情也。一些如虎似狼的女士,或贫苦家庭出身的小姐,往往直率的提出选偶条件,非钱不可,不过这种提出,也只限于三五友好在一起的时候;我有一位远房孙女,便曾对我声明,只要是有钱的,便是混蛋加三级都嫁,以她的美貌,(柏氏门中,男均英俊,女均美貌,读者先生,不可不知。)后来果然钓上了一个老金龟,如今孩子都念中学堂矣。但普通情形,女士们都会表示蔑视身外之物。最常见的莫过于新闻记者访问电影明星,问她选丈夫的条件,她可能说一大堆,而独不会言钱,盖一谈钱,就肮脏啦。
   但电影明星没有一个嫁给穷光蛋的,不嫁给老板,就嫁给导演,再不然就嫁给有同等份量的男明星。只有这些人才门当户对,有一个女明星和男导演结婚后大谈曰:「我们因日常生活在一起,而产生爱情。」这是屁话,天下竟没有一个女明星嫁给干摄影的朋友,或干场记的朋友,他们也是日常生活在一起的,却产生不了情,何故乎哉?她奉承老板、奉承导演,可以成名,可以多主演几部片子,可以多几个特写镜头,爱情自然猛往外冒,她奉承摄影师、场记,有啥好处也?
   任何幸福夫妻,一定门当户对,这不是说两个年轻男女一定要先弄清楚对方的身世,再谈恋爱,而是相埒的男女自然而然的容易结合,女孩子如果家住洋楼,拥有汽车,今天去维也纳参加夏令营,明天去奥斯陆滑雪,恐怕一个送报为生的报贩很难追到手,(小说上和电影上可能追到手,此小说和电影之坑死人也。)即令追到手,且问张雅民先生,你说他们怎么过日子哉?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做丈夫的如果在经济上不能供应妻子,该丈夫在家庭中就直不起脊梁。做丈夫的如果不能成为妻子的荣耀,妻子就会感到很大的羞辱,严重的影响婚姻。我有一位朋友,娶妻的条件有三,一曰漂亮,二曰漂亮,三曰漂亮。还好,皇天不负苦心人,娶了一位漂亮的,可是该妻子却是一个山窝土豹子,客人来访,想见见新娘,打死都不肯出来,一再拜托,化妆化了两个小时,手臂上戴了一串金镯,(不叫她戴,她认为丢人,便不肯出来。)穿着十八世纪秃头高跟鞋,一瘸一瘸,(因她过去从未穿过,故不得不瘸。)客人问她曰:「嫂夫人好。」她以小手帕掩其芳口,嘻嘻嘻嘻,又把腰扭成海军用的那种钢索,坐在沙发上,一面拉衣襟,一面歪脖子,笑个不停,庸俗交加,使人恨不得上去踢她两脚。呜呼,如果妻子携夫出席国宴,报贩丈夫也来上这一套,他们能白头偕老哉?前些时高雄一位下女小姐,因某美籍华人不带她去美国而自杀,吃亏在她没有弄懂门当户对的重要。
   张先生反对门当户对是一回事,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又是一回事。
   张雅民先生来信中为天下做父母的喊屈,盖无论《堡垒集》也好,「七世夫妻」也好,几乎全是支持男女间的私情而反对老头老太太的,则老头老太太养儿育女,辛辛苦苦一辈子,真是太没意思矣。父母无不爱其儿女,爱死爱活的结果,竟爱出仇人来啦,也未免迹近残酷。嗟夫,明明知道那是一个火坑,不让儿女去跳,儿女非跳不可,爸爸妈妈一把拉住,不但不讨好,反而群起而攻之,落得一个「老顽固」的封号,岂不太寒心乎?生孩子养孩子真是瓜,不如根本不生不养也。
   张先生的感叹颇有道理,柏杨先生暨夫人,也是身为父母之人,有时想想,不但生儿育女没意思,简直人生都没意思。在所有的动物中,以人类的婴儿期最长,不但婴儿期最长,需要父母抚养的时间也最长。贵阁下没有看见狗乎,狗先生的寿命虽只十五年,但他的婴儿期不过三个月,需要狗妈妈(爸爸早溜之乎也,真是奇妙的制度)抚养的时间,不过一个月,过了这个期限,狗儿子便可自立。人类的寿命平均七十岁,而有些人到了四十岁还在读博士读硕士读学士,花爹娘的钱,淘爹娘的气。小狗生下来,狗妈妈用舌头舐了舐,便不再看他,人妈妈却紧张万状,不但人妈妈紧张,人爸爸也紧张,不但人爸爸紧张,简直凡是相识的人几乎无不紧张,这样一直要紧张到两年,孩子才能下地走路,以后的日子不用说啦。如果依照着狗先生的抚养期和自立期,则人类至少应该活三百岁才对也。
   父母对子女既如此的诚惶诚恐,自然产生两种浓厚的欲望,一种是占有,一种是希望孩子快乐。这两种心理缠在一起,势必干涉到婚姻上来。干涉的结果,有的大获全胜,儿女听了父母的安排。有的则栽了筋斗,儿女来一个阵前起义。我想人类中最大的惊骇,莫过于父母忽然发现一向被控制在手,百依百顺的爱子爱女,轰然叛变。那股震撼力能把老头老太太震撼得肠断魂消,尤其再背上「老顽固」的招牌,就简直非大口吐血,伸腿瞪眼不可。
   柏杨先生不是在每一种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反抗父母的行动中,都谴责父母老顽固;而是说,一个人终有一天要掌握自己生命之舵,父母跟不了一辈子,也代掌不了一辈子,一般人总是希望儿女们结了婚之后再去掌,何不退一步让他们早几天掌也。还是我们说过的话,儿女自己选择的婚姻,固有坏的,也有好的;父母代为选择的婚姻,固有好的,也有坏的。亲爱的父母忽然成了老顽固,在父母本身,固然伤心,在当叛逆的儿女而言,又何尝愿意也。我想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便是如此这般出了事,有一天我去拜访,老头正在大发雷霆,质问他女儿曰:「你为了那野小子,连爸爸妈妈都不要啦。」女儿在一旁噘着嘴不响,我插嘴曰:「兄台,她不过要嫁那野小子而已,并没有和那野小子串通,来分你的尸呀,怎么能说她要野小子不要二老乎?」盖父母和丈夫不是对立的两个仇敌,有甲就没有乙,有乙就没有甲,而是可以和平共存的至亲,何必一定拿出一刀两断的二分法,让儿女选择乎?儿女虽然和烂女人野小子逃之夭夭,其心仍爱父母得很也。这种观念不弄清,父母的地位永远飘飘荡荡。
   张先生曰:「天下父母真是可怜。」我再重复一遍,柏杨先生同意这种看法,但这似乎涉及到人性问题。呜呼,人的爱是下倾的,故父母爱子女一定超过子女爱父母,老头老太太思一思想一想,他们对父母爱的多乎,对子女爱的多乎?如果自己爱子女超过爱父母,那就不必指望自己的子女例外。我这不是为非孝论找哲学根据,拜托圣崽朋友千万莫暗下毒手,而是说明这是一种生物的现象,做父母的应了解这是上帝的旨意,恍然大悟,不去作非份的要求,自然心平气和,快快乐乐。因时代在变,不能适应这种变,岂但可怜兮兮而已。好比说,从前马车时代,你一招手,它就停下,恁你上之下之。而如今火车时代,你招十次手它也不停,你如果勃然大怒,去拉它硬停,它能把你摔得头破血流。古时儿女婚姻,天经地义由父母包办,你不包办,让儿女去自由恋爱,准是混账兼王八蛋。而如今流行的是自由恋爱,你仍保留着三皇五帝夏商周的脑筋,怎么得了哉?又好像从前养儿养女是为了防老,如今啥都防不住矣。常听有些人以大义灭亲的姿态,喊曰:「我养儿育女是为国家培养第二代。」这是无可奈何的说法,否则老头老太太岂不更为可怜。但这种无可奈何的说法,正需要我们学习也。
   
   
   不作非份的要求
   在父母和儿女纠纷中,我们并不总是谴责父母,但我们却总是谴责父母所用的管教方法和诱导方法,也总是谴责老一辈对晚一辈婚姻上所抱的那种落伍而不切实际的观念。孩子们违背父母,当然该打,但孩子终是孩子,如果饱经沧桑的父母都顽强得像一个干屎橛,怎能单独责备少不更事的儿女也干屎橛哉?老头老太太一听说儿女叛变,气得两眼发黑。要知道儿女叛变,尤其是女儿叛变母亲,如果不也到了两眼发黑的地步,绝不会付诸行动。凡是做父母的,都必须认清女儿叛变母亲的重大意义,那就是说她已到了走投无路的最后关头。盖有些父母在对儿女的争执中,总是想大获全胜,这种观念,使儿女面临着「屈服」和「叛变」的抉择。
   凡是在儿女婚姻上栽了筋斗,闹得父不父,子不子,母不母,女不女,断绝了亲情,搞得满城风雨,那些老头老太太,固然可怜兮兮,但如果仔细研究,往往是他们都有一种十分强烈的个性,宁可玉碎,都不愿瓦全,想用绝对的权威控制儿女。想不到儿女们也具有老头老太太的尊贵遗传,也有十分强烈的个性,也宁可玉碎,都不愿瓦全。等于两个坚硬的火车头,轰然相碰,自然惊天动地。
   幸好的是,大多数老头老太太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对当初不共戴天的儿女,都能回心转意。这种例子多啦,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和岳父母大人搞得日月无光,山河变色,太太经常思父母而哭泣,我劝她曰:「放心,不出五年,准和好如初。」后来不过三年,就恢复常态,盖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棒打不开的也,时间可以办到连炸弹都办不到的事,何况亲情似海乎。不过,老头老太太一见该混蛋女婿,仍然有气,真是木法度,恐怕仍需要更长时间,和更重要的表现也。
   一个人的修养和他的灵性,从他对太太的态度上可以看得出来,俗谚曰:「下等人打老婆,中等人吓老婆,上等人怕老婆。」贩夫走卒,或者类似贩夫走卒的狗屎型人物,一旦勃然大怒,伸手抓住太太头发,先是一阵「干你娘」「龟儿子」,接着就拳打脚踢,太太呼天抢地,儿女口瞪目呆,真是所向无敌。不过下等人打太太的原因,差不多都不可告人,柏杨先生隔壁有一位鱼贩,此公卖鱼的钱还不够他赌的,那一天他在家把太太打得赤脚而逃,大家上前劝架,问他们为的是啥?该鱼贩指其太太被打肿的脸吼曰:「你敢讲,我扼死你。」大家劝了半天,也劝不出啥名堂。后来过了很久,才辗转听说,该鱼贩输得发急,非教太太把一条贴身的珊瑚项链卖掉不可,但那贴身项链是太太祖传,已有一千多年可以查考的历史,她预备女儿出嫁时再传给女儿的。丈夫软讨不行,便拿出修理学手段,以为千言万语不如一顿皮鞭,真是他妈的也。
   这并不是说太太神圣不可侵犯,必要时她一顿,似乎也情有可原,(有些头脑不清的太太,包括柏杨夫人在内,仗着丈夫天生善良,不敢揍她,竟气焰嚣张,真能气死人。)但一个人如果以打老婆为荣,或打上了瘾,一言不合,就开锣上场,那种人准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要说文化不多,灵性不多,恐怕连驴性都不多乎也。三国时蜀汉帝国有一位狗娘养的刘琰先生,其妻胡女士,美貌佳人,有一次进宫朝拜太后,住了一个多月才回来,这一个多月当然不是滋味,尤其是一想起来皇帝刘禅先生有点不老实,糟啦糟啦,绿帽子压死人啦,就问他太太跟刘禅先生睡过觉没有,太太说没有,没有也不行,乃叫卫士用鞋底猛打她的粉脸,打得她花容如猪,打过不算,还驱逐出境。呜呼,这个故事的结尾非常理想,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