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巴甫洛夫 >

第4章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巴甫洛夫-第4章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巴甫洛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生存环境,生存下去。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会根据食物的信号(气味、颜色、 

形状等)去寻找食物,不是等待食物送上门来,掉到自己嘴里。动物也会根 

据危险的信号而避开危险,以保存自己的生命。尽管猛兽的形体和声音对于 

小动物来说不是致命的东西,但猛兽的爪和牙则可以毁灭小动物,如果弱小 

动物非要在猛兽的爪和牙接触到自己身上时才开始反应,那就太晚了。因此 

小动物在得到猛兽的形体和声音的信号时就要有所反应才能得到保护。当环 

境改变时,动物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的环境。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哲学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条件反射学说同 

巴甫洛夫以后提出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的主 

观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巴甫洛夫以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为辩证 


… Page 17…

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了充分的自然科学基础。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全力支持和关怀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工作,1923 

年,巴甫洛夫出版了《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一 

书;他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在1927年出版。这两部著作全面、系统的 

总结了巴甫洛夫及同事们20多年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是 

科学界的宝贵财富。 

     苏维埃政府为了庆祝巴甫洛夫75岁诞辰,在苏联科学院里建立了一所以 

他的名子命名的新的生理学研究院。为了庆祝他80岁诞辰,从1922年起, 

在列宁格勒 (彼得堡)附近的科尔吐什村建筑了一座特别的“新学城”。这 

个举世无比的大规模的生理研究机构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人们称之为巴 

甫洛夫城。研究院附设了治疗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医院。使巴甫洛夫的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的旧梦得以实现了:巴甫洛夫的研究院里装备着最新式的仪器; 

他的固定的科学和技术人员也增加了好多倍;还有比普通预算数字多得多的 

资金由他自己斟酌着使用;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成果也都能按期出版……总 

之,苏维埃政府在物质和精神上大力支持巴甫洛夫的研究工作。 

     巴甫洛夫的工作精力极其旺盛,进入高龄仍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 

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同祖国科学的密切关系,使他同自己的祖国、同苏 

维埃政权同命相连,使他坚决拒绝了外国研究机构的邀请,以更高的热情忘 

我地投入科学研究之中。在他70多岁高龄时,他为自己又出了一个新的科学 

研究课题:在研究动物条件反射20多年的基础上,开始研究人脑的活动,开 

始了他一生中第三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工作。 


… Page 18…

                  五、神经类型和两个4号系统的学说 



     巴甫洛夫在科尔吐什的研究院里,提出了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 

和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高级神经活动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不同的狗对 

于同一强度的条件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是不同的。用铃声与食物配合进行训 

练,有的狗只训练一二次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有的狗则需要训练十几次才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形成条件反射后,狗分泌的唾液量也不同,有的狗听到 

铃声每分钟能分泌10滴唾液,有的狗至多只分泌5滴唾液。已经形成的条件 

反射的巩固程度也不同,如果只让狗听到铃声却不给它吃食物,有的狗许多 

次以后还能分泌唾液,有的狗只几次就不分泌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别? 

巴甫洛夫认为这是因为狗的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强弱不同。 

     同狗的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强弱不同一样,狗的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也 

有强弱之分。巴甫洛夫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以1000赫兹和500赫兹的音调 

刺激配合,前者给食物,后者不给食物,这样的反复若干次后,狗听到1000 

赫兹的音调时就分泌唾液,听到500赫兹的音调时一点也不分泌唾液。对于 

这一现象巴甫洛夫称为分化抑制,即前者引起兴奋过程,后者引起抑制过程。 

有的狗只要两种刺激交替出现几次,就能达到完全的分化,这说明这样的狗 

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很强;有的狗则要许多次刺激才能达到完全的分化,这 

说明这样的狗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很弱。 

     巴甫洛夫的研究表明,条件反射活动发生在大脑两半球的特定部位上。 

兴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的两个基本神经过程:兴奋过程引起反射;抑制 

过程制止反射的出现。在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相互平衡和协调下实 

现机体对外界环境精确的适应性。 

    根据大脑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力量的强弱,这两种过程的强度是否均 

衡发展,以及这两种过程是否容易转变等三项特征的差异情形,巴甫洛夫把 

狗分为如下四种神经类型: 

     第一种为强而不均衡型,或称兴奋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兴奋和抑制都 

很强,比较起来兴奋常占优势。这类型的狗富有攻击性,不容易约束。 

     第二种为镇静的强而均衡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镇静、有节制而且警惕 

性高。 

     第三种为活泼的强而均衡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灵敏。 

     第四种为弱型,或称抑制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无论兴奋和抑制都很弱, 

但一般容易表现为抑制,比较胆小畏缩。 

    在这四个基本类型之外,还存着许多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 

     巴甫洛夫认为对于神经活动类型的最后形成,除了先天特征性,每一个 

动物的生活史或机体生活条件所引起的变化,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神经活 

动是两种神经行为的混合性,是类型与环境影响的综合。巴甫洛夫是这样说 

的:“类型是动物神经行为的先天的或固有的形式——遗传型。但是,既然 

动物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受到各种不同环境的影响,它必须对于这些影响用一 

定的活动来作反应,而这些活动常常逐渐变得固定起来,以至于终身存在。 

所以,动物最后所有的神经行为方式 (遗传类型,也就是性格),是类型的 

特性与环境所造成的变化的混合物。”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的主要遗传性质可 

能由环境对于机体的影响以及对机体施行一定的训练而予以改变。 


… Page 19…

     巴甫洛夫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比动物大大发展了一步。人 

同样可以用光、声、嗅、触等感觉剌激作为信号,来形成各种条件反射,这 

些信号直接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爱器官,这些都是现实具体的信 

号,这是与动物所共有的。此外,语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反应,包括听到 

的语言和看到的文字,但并不是指它们的声音或形象,而是它们所包含的意 

义。例如,让小孩子吃糖,他一吃到糖就会有口水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 

他吃过几次后,见到糖也会馋得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属于对具体的信 

号的反应。当这个小孩子懂得语言后,听到别人议论糖时,他也会有口水流 

出来,这就是小孩子对语言——也就是抽象信号的反应,这也是一种条件反 

射,是人类所特有的机能。 

     巴甫洛夫指出:引起人类条件反射的有两类性质不同的信号:第一信号 

是具体的信号,第二信号(语言)是抽象的信号。人脑有两个信号系统,第 

一信号系统是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对 

第二信号系统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动物只有一个信号系统,相当于 

人的第一信号系统,而人类才具有两个信号系统,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 

要特征。第二信号系统的发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类由于社会劳动 

与相互交往产生了语言,这是人类对现实的概括和抽象化,人类借助它来表 

达其思维,并进行抽象的思维,属理性认识的生理基础。这也就使人类的高 

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作用,把人类的神经类型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艺术型,这一类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他们的形象的感情 

活动能力强,以画家、音乐家和作家为代表; 

     第二类为思想型,这一类人的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他们的抽象的语言 

思维能力强,以数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代表; 

     第三类为中间型,这一类人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活 

动能力,也就说没有哪一种特别发达。 

     在每个类型内,又有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之分,这反映出 

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个体差异。 

     对于上述人类神经的分类,巴甫洛夫自己也认为非常粗略。事实上,人 

的神经类型远比这些更为复杂,就是到今天仍在继续研究之中。 

     巴甫洛夫提出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人类特有的同 

高级神经活动所做的科学论述,它为研究人类脑皮层的活动开避了新的途 

径。 

     巴甫洛夫在研究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和神经类型的同时,还研究了神 

经心理疾病的病理学原理。巴甫洛夫曾经对人类精神病、神经官能症进行过 

考察,发现这种病症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遭到破环而引起 

的。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本质上具有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有 

时候,兴奋占优势,有时候,抑制占优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其兴 

奋和抑制状态也不相等,某一部分的细胞处于兴奋时,另一部分的细胞也许 

正处于抑制中。但就整个大脑皮层总的情况来说,人和动物在醒着的时候, 

兴奋占优势,而在睡眠的时候,抑制占优势。如果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内 

能很好地平衡,那么,高级神经活动就会处于协调状态,这时人类和动物的 

行为完全正常,如果兴奋与抑制的平衡被破环了,大脑皮层的协调活动也必 

然要受到破坏,具体就表现为人和动物行为的失常。因此,兴奋和抑制的过 


… Page 20…

度紧张,或兴奋与抑制的直接冲突,都可导致神经异常的的出现,巴甫洛夫 

用了一系列实验来证实强烈刺激造成兴奋和抑制的过度紧张,是引起神经异 

常的直接原因。 

     1924年9月23日,列宁格勒的涅瓦河闹水灾,河水淹没了巴甫洛夫实 

验室的动物房,巴甫洛夫和同事们全力抢救做实验用的狗。面对突然的水患, 

被关在笼子里的狗非常紧张和恐惧。虽然它们被救出来了,但是有的狗就因 

此得了神经异常症,先前形成的条件反射几乎完全没有了。巴甫洛地采用了 

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使其中一只狗在两个月后恢复了条件反射活动。然后,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复现水灾场景的有趣实验,他把皮管接在水笼头上,在这 

只狗正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让水从门缝里流入实验室的地板,同时让他 

的助手们摹拟发出水灾发生时的风啸声。那只狗的反应是迅速跳起来,两眼 

不安地注视着地面上的水,并企图从仪器架子上逃跑。原来造成条件反射的 

激刺信号,这时丝毫也不能引起这只狗的唾液分泌,倒是增加了它的兴奋状 

态,并且拒绝食物。虽然这是由于强烈刺激造成的兴奋的过度紧张,造成这 

只狗神经异常症的出现。 

     巴甫洛夫为了说明因为抑制过程过度紧张也能引起神经异常症,曾做了 

如下实验:每次圆形光斑出现时就给狗吃食物,椭圆形光斑出现时不给它吃 

食物。如此反复出现,狗便对圆形光斑产生兴奋,对椭圆形光斑产生抑制。 

椭圆长轴与短轴之比最初为2:1,后来逐渐改为3:2,4:3,最后为9:8, 

但是椭圆形的面积不变,并且和圆形的面积完全相等。由于差别越来越小, 

越来越不易分辨,所以其引起的抑制也就越来越强,狗就越来越紧张。当椭 

圆长短轴比达到9:8时,因为抑制过度紧张,结果有一天,这只狗的全部行 

为突然改变了:它开始嗥叫,并狂躁地咬仪器架子,不仅圆形光,连各种椭 

圆形的光都能引起它的唾液分泌反应。可见由于抑制的过度紧张,致使这只 

狗的大脑机能失调,产生了神经异常症。 

     巴甫洛夫还实验过:让狗接受一个兴奋性条件刺激之后,马上再接受一 

个抑制性剌激。在实验中,有的狗经受不住这种冲突得了神经异常症,这说 

明兴奋与抑制的直接冲突,也是产生神经异常症的一个因素。 

     神经异常症并不是在所有神经类型都会产生的。不同神经类型的动物发 

生神经异常症的可能性有所有不同:弱型也就是抑制型动物最容易得神经异 

常症,强而不均衡型,即兴奋型的动物也比较容易得神经异常症,而强而均 

衡型的动物则不容易发生神经异常症,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生。 

     巴甫洛夫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对睡眠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 

1918年夏天起,巴甫洛夫就开始经常到列宁格勒一所精神病院去了解各种神 

经异常症的的情况,特别对那种长期的所谓紧张症麻痹状态感兴趣。精神病 

院里有一位名叫卡察尔金的病人,从前患过一种病,在1896年受过精神性创 

伤,从此进入嗜眠状态。他一直睡了22年,借助橡皮管灌流汁维持生命,当 

年最早给他治病的医生已成为医学教授,教授的儿子即将从医科大学毕业, 

准备接替父亲继续给卡察尔金治病。巴甫洛夫对这位睡了22年的病人进行了 

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卡察尔金实际上并没有病,他的嗜眠只不过 

是大脑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仿佛某些动物的冬眠。这种深度的抑制对于机体 

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他的大脑需要休息,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观点是对的,果然,有一天,卡察尔金终于睡醒了,并且离开了 

医院,但他离开医院后就不知去向了,也许他在恍若隔世的街道上迷路走失 


… Page 21…

了。这对于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实在是十分遗憾的。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睡眠机制,巴甫洛夫希望能开设附属于其实验机构 

的神经病院和精神病院。1937年,苏联政府满足了巴甫洛夫的意愿,使他的 

研究工作得以更顺利地进行。巴甫洛夫根据他当年研究的结果提出,可以用 

药剂及其他办法促进睡眠、加深睡眠、并延长睡眠的时间,来治疗神经异常 

症的病人,这就是睡眠疗法。在神经病院里,巴甫洛夫对那些被医生认为没 

有治愈希望的病人实行睡眠疗法。这些病人经过长时间的睡眠逐渐恢复了正 

常。特别是那些在战争中因炮火受惊而患神经异常症的病人,经过睡眠疗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