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1-27位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那是她人生中一段灰暗的时期,可是不服输的个性仍然在激励着她,简历还在不停地投出去。
经过第一年的挫败后,庄淑芬不想再重蹈覆辙,她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她转而追求广告,先是进台广的国际客户部当英文助理,凭着努力一路拼搏而来,足迹遍布台广、联广、华商等台湾本土广告公司。
1985年,台湾奥美正式成立,庄淑芬也开始了她的奥美历程。
在积极推行奥美思想的同时,她狠抓培训工作,力求奥美精神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庄淑芬既能创意又能管理,她一直孜孜不倦地传播奥美精神和广告文化。她著述甚丰,先是译著了《广告大师——奥格威未公诸于世的选集》、新版《如何做广告》,随后创作了风行一时的《奥美有情》。她历任《中国时报》、天下杂志、《Cheers》等的专栏作家,亦兼任着奥美内部刊物《观点》的总编辑,多年身体力行的笔耕,直接促成了《奥美的观点》的成书。
在并不太多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广告人的人群中,庄淑芬有着一般人少有的综合素质。她非常敏感、激情、努力。她把AE概括为要有一身热情,这个人必须经常性地对品牌采取主动性的关怀,拥有独树一帜的建造蓝图,最好此君心中还带有自动发电机,遇到挫折时能自我充电、迅速恢复,必要时还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硬本领。
庄淑芬是个工作狂,“我那时从业有十几年,从周一到周日不停地工作,一个人作两三个人的工作。”1990年赴伦敦奥美工作,是她的一个转折点。“在伦敦上班比较有规律,朝九晚五,下班后有很多自己的时间。下班后我会去看画展、听音乐会、逛街,周末去海德公园、牛津、剑桥。”那是她人生中最没有压力的一段时间,很愉快。她开始想人生不能只有工作,必须让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平衡。从伦敦回去不久,庄淑芬被升为总经理,在伦敦的舒适生活至此告一段落。
2003年3月,庄淑芬出任北京奥美集团董事长,这对她而言又是生活中的一个大转变。“北京有种粗糙、大气的感觉,特别有潜力和机会。而上海跟香港、台湾很接近,我要换就换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这意味着许多事情的从新开始,也意味着惯有的生活计划被打乱,北京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场。”庄淑芬认为这是自己与北京的一段缘分,也是一份真正的挑战。
这就是庄淑芬,她目标明确,方法对路,一步步走在自己的旅程上。
《27为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第六部分庄淑芬赚钱智慧:选自己爱好的事情做事业
庄淑芬认为好的工作应该具备3F,即fun、fame、fortune。兴趣在她看来是第一位的:“其实任何一个工作都可以是很容易的,如果你的兴趣在这里,你就会觉得做这个是满有趣的。”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因素,这在庄淑芬的事业选择过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年轻时候的庄淑芬一直有着自己的理想:“我一直向往两个工作,一个是做广告,一个是当记者。我把当记者放在广告之前。”
庄淑芬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先是做贸易,因为实在没有兴趣,一年换了四个工作。然后东碰西撞的到报社当记者,因为不是科班出身难得发展,她不得不熄灭了记者之梦。
此时,她只好将方向定位在大众传播。庄淑芬从小就立志要干事业而非找工作,因为广告业与传媒有一些相似之处,她转而追求广告进了台广——当国外部的英文助理。
这是一个对于庄淑芬来说极其轻松的职位,以至于当时的主管担心她不会做得很长久。但庄淑芬是个有目标的女子,这个目标就是希望早一点当上“AE”。
在进入台广国外部作英文助理时,庄淑芬一口答应至少做两年,而且两年后如果没有机会当AE,就自己请辞。一年之后,庄淑芬做了一个品牌广告——“绿野香波”,成为台广有史以来第一位女AE。
庄淑芬曾经回忆说:“在台广作AE时,我非常善于动脑子。刚进台广的时候常常自告奋勇地去听他们创意部门的会议,或主动帮其他AE给客户送稿子,凡事都抢着去做。善于听,善于学,有一股子拼命的劲头。”
做了AE的庄淑芬终于知道: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比高薪更重要。成为管理者后,她也用这个标准选才:“选择人才有两个标准,一是专业技巧,一是人格特质,我会把人格特质放在专业技巧的前面,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牵扯到个人,我喜欢他用功,喜欢他待人比较热情,还喜欢他对这个行业尊重。那种先进来看看,不行再换一个地方的人,我大概不会要。”
《27为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第六部分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起跳点和扩张点
20几年的打拼,让庄淑芬成为了中国广告届绝不容遗漏的人物,其创造精神与巨大的活力已远非一句“巾帼不让须眉”可以概括。
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起跳点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步伐,而找到一个合适的扩张点,则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阶梯。庄淑芬用自己一次次的选择与前进,印证着这个成功的真理。
广告圈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个个能文能武。在台广呆了三年的庄淑芬又去了联广:对于离开的理由,庄淑芬说“离开台广纯粹为了想要学更多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在联广她被分在“业务四处”工作,从“沙威隆”、“脱普洗发精”到“黑松”,庄淑芬负责了许多国际和本土的知名客户。
在联广的日子没有多久,庄淑芬又进入了一个以外商客户为主的华商广告公司。这次跳槽使她从AE直接跳到了管理层。这是一次漂亮的转型,为庄淑芬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足够的知识与经验积累。
1983年,庄淑芬加入了台湾奥美的前身“国泰建业”,这家公司的作业新观念、自由的工作环境、对创意的追求、礼遇创意人员的文化和过去业务挂帅的广告公司完全不同,这大大颠覆了她的作业概念。刚刚进入国泰建业的她像海绵一样无倦地吸收着所看见的知识与资讯,并及时调整她在其他广告公司所养成的固有概念与习性,从而去迎合新公司的文化精神。
1985年7月1日台湾奥美正式成立,一路颠沛的庄淑芬,这一次被命运放在了台湾奥美的大门口。
也许是厌倦了漂泊,终于找到了归宿;也许是停地蜕变与积淀,恰好展现给奥美的是一个最美丽的面孔。至此,庄淑芬开始了台湾奥美永远情人的历程。直到今天,庄淑芬在奥美一干就是20几年。她认为,自己这么多年保持稳定,主要是看重良好的公司伙伴协作关系。在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大公司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会水涨船高,同仁们相濡以沫,会受到更多的正面影响。漂泊已久的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扩张点也是停驻点。
她虽不是奥美的创业者,有着诸多令人叹服的建功伟业;但自从她与奥美结缘之后,一个又一个不俗的业绩却令同行不得不刮目相看。
1996—1997年,庄淑芬连续两年当选台北市广告人经营者联谊会理事长;奥美不断被广告杂志评鉴为“风云代理商”;她也被杂志票选为广告界风云人物;她在亚太地区推广360度品牌管家服务,对客户实行全方位一揽子品牌创建、维护和拓展,“左岸咖啡”和“爱立信”在台湾的建树都是成功案例。
此外她译著了奥美创办人大卫?奥格威的选集、新版《如何做广告》等书,为奥格威思想在华人社区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2000年后,这些书在内地出版、流行,庄淑芬再次在两岸业界赢得极大关注。
庄淑芬一路走来,在干燥清冷的三月,她来到了北京。这是奥美的选择,也是庄淑芬自己的选择。
“我是主动请调来北京的。我想来大陆,上海和台湾都很南方,我选择了自己比较不熟悉的北方市场环境,给自己一个新的篇章。”在台湾奥美打拼21年后,她重新出发,落脚北京。
从拥挤的台北忠孝东路走向辽阔的长安大街,庄淑芬的心灵版图完成了又一次扩张。
《27为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第六部分庄淑芬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1。性别从来就不是成功的障碍,反而是机会与挑战的优势。如果想成为一名令人不可忽视的杰出女性,首先要学会的便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全力以赴,才能有所成就。
2.要善于动脑子,善于学习,善于听,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好机会。不要一味地把工作当作谋生的工具,生活的手段。其实,工作更像是一层层的高楼,上面有无限的好风光,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寻找一个最适合的捷径。
3.学会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寻找窍门。一个技巧往往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金钥匙。而这,则需要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多多观察和总结。
《27为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第七部分靳羽西
《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纽约时报》称她为“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美国《国会记录》称赞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而《福布斯》杂志则形容她为“中国的新形象典范”。
凭借电视和口红,她让上一代中国人看见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这个美的使者,这个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身份出现的华人女子,几乎将她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件她热爱的事业上——架起东西方交流之桥。
她就是靳羽西。20多年来,她似乎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依然涂着鲜艳的口红,高贵、活泼、精力充沛。
《27为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第七部分她的经历
1973年,定居美国纽约,创建靳羽西电视制作公司。
1984年,在美国成功地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的庆典实况,在美国一举成名。
1986年,制作了104集的《世界各地》电视系列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创办靳羽西化妆品公司。
1996年,与世界著名跨国化妆品企业科蒂公司联手,成立靳羽西-科蒂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
1999年,被授予“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荣誉称号,获得该项殊荣的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50位女性。
2000年,成立靳羽西文教玩具有限公司,推出第一个“羽西娃娃”。
2002年,中国政府为了表彰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杰出贡献,特别为她发行了一枚80分的邮票。她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籍华人。
2004年,羽西品牌被全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收购,她成为新公司的副总裁。
《27为中国名女人的赚钱智慧》 第七部分圆梦
靳羽西生于中国桂林,她的父亲是岭南画派一位著名的画家,后来他们全家定居香港。靳羽西4岁开始学习芭蕾和钢琴,在那时她就显露出了在艺术上的才华,她在音乐上的天赋尤其使人印象深刻。
有许多年,靳羽西每天都从早到晚苦练8小时。但是,在她从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获得音乐硕士学位之后,靳羽西却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重大决定,“我认为我绝不可能成为鲁宾斯坦第二。既然你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它呢?”从此,羽西将她的精力集中到另一件她热爱的事情上,就是架起东西方交流之桥。
大学毕业后,她先回香港在酒店做了一段时间的公关。1973年,靳羽西定居纽约,和妹妹羽屏合作成立了一家贸易进出口公司,主要负责亚洲方面的进出口,但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好。
靳羽西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和妹妹开公司的同时,靳羽西还在一家华语电视台业余帮忙。世事总是难料的,没想到的是,靳羽西最终成为美国人心中的明星,却是因为靳羽西的“第二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4年,在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还有3天的时候,PBS(美国公众电视网)的制片人特意邀请靳羽西做中国阅兵庆典的转播主持。
那次长达两个小时的盛大阅兵庆典,由于靳羽西出色的解说,美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今非昔比的实力,这个庆典不仅在美国社会中引起强大反响,而且还使她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人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
听着靳羽西清楚、流利的解说,谁都不会想到,其实,那时的靳羽西只会讲广东话,连一句普通话都听不懂。在仅有的两三天时间里,羽西为准备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件事后。靳羽西突然豁然开朗,既然这条路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就应大胆地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许这是一条适合自己的金光大道呢。
1985年,靳羽西用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拍摄了《看东方》电视系列片。她第一个拍了中国的冰雕,并把它介绍给了外国人;第一个到中国的最北端黑河拍摄中俄边境的风景。那时的黑河正处于冬天,极冷的天气可以说滴水成冰,在户外拍片,没说上两三句话,嘴唇就冻僵了。
这个电视系列片的成功,更使靳羽西在美国声名大振。然而,她并没有满足,这个美丽女人的梦想还很长、很远。
她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向国内发展。
羽西在中国成名是1986年的事。在成功主持国庆盛典之后,中央电视台邀请她到北京,负责制作一部104集的电视系列片《世界各地》。
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的电视系列片(中英文),准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出。靳羽西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没有资金,靳羽西自己去找赞助商。这部片子每周一集,播放了4年之久,拥有3~4亿的观众,为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了解西方的窗口。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靳羽西在中国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紧接着,她又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她想在更新开始更好的领域去实现一个女人不凡的抱负,去圆自己从小就深藏心底的梦想!
爱美的靳羽西一直认为,她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帮助亚洲人树立起对他们自己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美的自信,并且改变了中国女性对美和化妆的看法。“1990年代初期,人们只生活在同一种色彩里,我告诉她们化妆可以使自己换个心情,并且树立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理念。”她自豪地说:“今天所有在华的化妆品跨国公司都是踏着我最早铺就的道路在传播美的概念。”
1992年,她投资500万美元建立了羽西化妆品公司,开创了一系列专为亚洲妇女设计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它的第一个柜台设置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今天它已经在中国获得了95%的品牌认知率。靳羽西给中国人带来了绚烂多姿的色彩,把她的羽西品牌——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化妆品——送到中国人面前。靳羽西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为亚洲人设计的色彩理论系统,完善了中国人的化妆审美文化,倡导服装要与化妆相搭配,并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