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89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89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生服务,决定没有一丝毫私心,决定没有一丝毫求报酬的这种心愿,这叫佛菩萨;如果在服务里面有占有、贪图享受,那就是凡夫,那就不叫佛菩萨。希望我们学佛的人,对于佛经的义趣,经上常讲‘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够,深解。佛经上讲的果报正是一点都不假,得的果报,譬如说你三劫作天王,就以天王的身再行布施,佛家讲‘舍得’,你得的果报也要把它舍掉。怎么舍法?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不是自己独享,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布施的事同样,并没有增加,还是布施这么多,心要不一样福报就不一样,布施的福随著自己心量在产生变化,能把这一些布施的福,自己不要、自己不享受,愿意把自己布施的福报、修行的福报,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去享受,自己完全舍弃掉,是不是你的福报真的就没有?不是的,更大。前面是三小劫,这是十大劫,“常为大梵天王”,你这个福报怎么会舍掉?舍不掉,愈舍愈多,愈施福愈大。这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他才愿意做、欢喜做,决定没有吝啬,全心全力在做,一丝毫保留都没有;他懂得道理,了解事实真相,知道这个作法才是应当的、才是该做的。在这一节里面,青莲法师的注解注得很多、注得很详细,说明为什么要回向,诸位自己能看得懂,我们就不多说了。再接著看下面的经文: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

    这一句都是讲能布施的人。“等”,包括我们大家都在里面。

    【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这段是教给我们修补旧的寺庙、塔像,功德超过新建。这个道理在哪里?理甚深甚广,在我们现在讲,旧道场有它历史的根源,有它文化的背景。他这里面说了三个意思,第一个‘人胜’,过去有很多人在这里修行证果,我们走进这个道场,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见贤思齐念头,生起这个心,这个力量很大很大。像我们今天如果到庐山看东林寺,立刻就想到当年慧远大师在这里念佛、在这里成就,尊敬的心、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来,新建道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是修旧的功德超过新建。第二个‘令他起信’,这个道场源源流长,自古至今代代不绝,因为新道场建立,别人到那个地方去参访,信心总不如旧道场的信心坚固。第三个‘报恩’,报祖师大德之恩,祖师大德的道场要维护,我们今天到苏州看到灵岩山的道场,就会缅怀印光大师的德行,这一定的道理。在海外这些弟子们,只要有机缘出钱出力,把祖师的道场恢复,报祖庭之恩。这就说明修旧的比建新的功德还要大。

    “遇先佛塔庙”,祖师的道场。“或至经像”,经书,旧的经书,那个价值高,旧的经书已经传了多少代,你想一想前面多少人读过,今天传到我们手上,我们读了之后还要传给后人,这一份的恩情,你知道有多深?这是故旧超过新印。它这里面有一份恩德感情存在其中,这是新印的经书里头没有,旧的本子有这份恩情在里头,所以旧的东西要修补。但是我们现在印刷这些纸张修补不容易,这的确是西洋人的观念,旧的就不要、就丢弃。中国过去这些古书可以修补,线装书纸质非常柔软,在中国大陆印书最普通的毛边纸。我们今天诸位看到这个书道林纸,这种纸张能保持多久?大概能保一百多年,一百多年之后这个书就变成灰、变成粉,你看到这个纸张很好看、很漂亮,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中国的毛边纸,你看到土土的、黄黄的、软软的,没有外国纸张好看,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比较考究一点的用连史纸,现在不晓得大陆线装书有没有连史纸,连史纸非常软,过去民国初年上海哈同印的《频伽藏》是连史纸,过去比较好一点的书都用连史纸来印,连史纸非常软,可以保存一千年,如果有损坏可以裱褙,所以确确实实能够保存几千年没有问题。这是中国文化跟外国东西不一样的地方,外国东西好看不耐久,中国东西不好看很耐久。修补旧的经、旧的佛像,旧的佛像多少人拜过,多少人供养过,所以是“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观念,这正确的观念,不要以为修补旧的佛像功德不大,建新的功德大,新的建筑得富丽堂皇,非常美轮美奂,不晓得修补旧的比新建的功德要大很多倍,实在讲没办法说。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这就讲遇到这些旧的寺庙道场、旧的佛菩萨形像、旧的经典,你要是遇到之后,你发心来给它修复修补,你一个人有能力自己做好,你的功德圆满,自己没有力量,或者劝你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来做,乃至于劝百人、千人,集合群众的力量,你来提倡,跟大家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它的好处。但是旧的道场修复,那一定要礼请法师来住持,如果里面已经有法师,也要请法师弘法利生。这一桩事情我在过去,在此地早年常常劝勉我们的听众,听众们常常讲没有法师到这边来讲经说法,佛法难闻。我告诉他大家,我说:不是没有法师来讲经说法,是你们不喜欢听佛法;他听了,听不懂。我在这里讲经说法听众这么多,为什么说他不喜欢听佛法?我再跟他做解释:你们听我讲,我讲了多少年?讲佛法,在讲台上千锤百炼才有今天这个成绩,你们来享受果报,你们来享受现成的。我在初学的那时候,也讲得结结巴巴的,你们会听吗?你不喜欢听,那不喜欢听,讲经的法师就打退堂鼓,下台了,不再讲经。

    你要懂得培养法师,好像种树一样,你要肯种树,将来才有果实,才有收成。这个意思因为讲得很多遍,这一边同修大家渐渐懂得,初学哪有能讲得好?讲不好也要天天去听,讲好了不听没有关系,无所谓。刚刚初学讲经的人需要人捧场,需要人鼓励,你们大家都不去听,他的信心完全丧失掉。所以我说喜欢听经是什么?喜欢听初学的人讲经,决定不缺课,让这些初学讲经的这些法师有信心,‘大概我还讲得不错,听众不少’,同时这些听众,逼著他天天讲经,他才能学得出来,他才会认真努力去修学。为什么?他要不认真,他下不了台,一定要做充分准备,纵然讲得不好,这一堂也能应付得过去。所以听众是监学,听众是老师,听众是督促他们,这个样子经过三年五载,他在讲台上才能讲得像样,才能讲得如法;真正讲得好,至少要有十年的经验,十年不能间断。纵然不能每天讲,一个星期决定不能少过三次,这样要能支持十年不间断,你才有讲台的经验,所谓是展开经本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要没有这个场所来练习,纵然你学会了也没有用处,三个月、半年不讲经,生疏忘掉了。

    所以我们培训班,培训班的特色,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星期至少要上台讲一次,这是初学。你一部经讲过之后,再讲第二遍就希望一个星期能讲两次,因为你讲过一遍,你有了基础,要加倍努力一个星期讲两次;到第三遍的时候,就希望你一个星期能讲三次;换句话说,到讲四遍的时候,你一个星期最好能讲四次,你才能学成,否则的话你就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建新道场也好,修复旧道场也好,一定要请法师讲经,当然他讲不好,讲不好我来听,我天天都来听,我还邀一些人都来听;逼著你非讲不可,逼著你用功,逼著你修学,不但逼著你去研教,而且逼著你还要做我们的好样子,要逼著你修行,那你的功德就大了。这些法师将来成就,在这个世界各地方讲经说法普度众生,都是你的功德,他怎么成就的?你帮助他成就的。

    我在过去年轻的时候,我二十六岁学佛,这期间曾经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在讲台上没有中断过,几乎天天都在讲,这个机会是韩瑛居士帮助我造成的,她懂得,她知道这是一桩好事情,她没有财力,没有办法给我建个道场。那个时候,因为你发心讲经,可怜没地方住,到寺院里去挂单,你要给他做经忏佛事,哪个道场都欢迎,你要是到道场讲经,没有一个道场欢迎你,走投无路。她帮助我叫我住她家,我住她家里面十七年,她家里楼上给我一个小房间。到哪里去讲经?租房子,借地方。她朋友很多,借朋友的办公室,办公室晚上下班,就在他办公室里面讲,所以讲经场所常常搬家,一个地方大概讲两、三个月,就另外换个地方;听众有五、六十个人,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这个样子几十年不中断。这里面还有一段时间,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一天讲三次,上午讲一场,下午讲一场,晚上讲一场,我那个时候记得,一个星期讲三十多个小时,我肯干,欢喜在台上讲,我有机会练习。到以后听众逐渐多,集合大众的力量,在台北公寓买了一层,买了一个单位,就是现在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

    最初买的单位很小,台湾讲坪数,五十坪,此地讲尺,一千五百尺,这么大的一个小道场,大概跟我们这个房子再大三分之一,就这么大的地方。以后慢慢的再扩充,把隔壁再买来,所以现在这个道场差不多将近有三百坪,将近一万尺,现在有这么样的规模,还是在公寓房子里头,几十年如一日。在海外讲经这个路也是她打开的,帮助我在世界各地她去结缘,她去找听众,她去找场所,所以我们今天能有这个成就,韩馆长三十年护持功德不可没。我们今天在讲堂里面,讲台对面为什么要供养她的照片?感恩,事死如事生,如同她在场听经一样,她看到欢喜。我们存报恩心说法,存报恩心来教学,我们如果不认真、不努力,不好好的修持,不好好的弘法利生,对不起他们,所以我们在道场里、讲堂里、念佛堂里,只要是我自己的道场,我的老师、护法的照片统统挂著。居士林道场不是我自己道场,所以我们只有每一次讲经,我都回向给她,你们念你们的回向偈,我念我的回向偈,跟你们不一样,我回向老师、回向护法,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下面经文说福报,布施的福报: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

    这个福报就大,“转轮王”有四种,经上都有。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带头修布施的福报最大,跟随一起修布施的,同样结这个缘分,将来果报还在一起。小国王身是古时候的诸侯,大国王好像现在国家的总统,小国王就好像是部长、省长、县市长,这些是古时候讲小国王。由此可知,一个国家、一个政体,从上到下过去生中都有缘分,不是偶然的,同样在一桩事情修这么大的福报。注解里面说得好,都是经典里面的意思,我们把注子念一遍,‘国王等行施’,行施的意思是广义的,为群众服务就是布施,真正是以慈悲心、清净心、恭敬心为社会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福报很大。‘自合上升’,上升,他应该要生天,‘何复报为人王’,为什么他的果报是个转轮圣王?为什么他没有生天?

    下面引用,‘如《五道罪福经》云,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这就说明全世界都不例外,不但是政治上的领袖,任何行业当中的领袖,都是从礼事三宝中来的,这说明他的业因。‘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我们在今天社会上能看到,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富贵人家,财富以美金,都是几十亿、几百亿来计算的,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财富?过去生中修大布施得来的。可是这些人大概过去生中修福不修慧,今生得的大富不知道再修福,纵然有修福,做一点社会福利事业,回馈社会很少,在他整个财富里面占的比例很小,微不足道,这是他没有智慧,他修福不修慧。如果他有智慧,那就完全不一样,他可以拿他的财富帮助一个国家,帮助一个地区,将来他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国王,一定是这个地区的首领,他修的福报大。‘故知若不于佛法中修行布施,终不能获斯胜报’,得不到这么大的福报,这样大的福报决定是从布施上修得。只要你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殊胜的果报一定得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三十七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卷下第十三面,请看经文: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这是说布施佛家的道场,修补旧的经书、佛菩萨的形像,所得的功德。前面说能够种这个因,果报是百千生中为转轮圣王;由此可知,布施福报不可思议。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人间的富贵最大的就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所造的业因,这个经上有说,此地注解引用古德的说法,在第十三面第一行末后一句,‘《妙玄》云’,妙是《妙法莲华经》,玄是玄义,智者大师作的。智者大师所说的这些话,都是引自经典当中,这段讲‘皆是散心持戒,兼以慈心劝他为福’,这句非常重要,为什么他得这么大的福。在我们人间与转轮圣王相似,像现在世间超级大国的领袖,这就类似转轮王,现在世界美国最强盛,许许多多国家虽然美国人不能统治,但是都受他的影响,甚至于受他势力支配。美国的总统的确具转轮圣王的意思,但是没有转轮圣王福报那么大,为什么?他们任期只有四年,而且还受国会种种约束,不能够随自己意思来办事,所以比转轮圣王还差得远。在两百多年前,在中国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可以说也有一点像转轮圣王,那时候中国国力非常强盛,在亚洲许许多多小国都对清朝朝贡,都成为清帝国的藩属。所以我们展开清朝最盛时候的地图来看,比现在中国面积大概要大三倍的样子,现在中国土地如果跟乾隆那个时候相比只剩下三分之一,所以这样的国王就有一点像转轮圣王。

    他那个福报怎么修的?这是智者大师,在《法华经玄义》里面告诉我们‘散心持戒’,他不是专心,他持不持戒?持戒;‘兼以慈心劝他为福’,心地善良,自己修福带动许许多多人修福,他福报现前的时候,他自己是帝王,跟他一起修福的这些人,都是他的大臣、都是他的部属,其中福报大就作小王。在过去制度总督就是小王,巡府也是小王,巡府就相当现在的省长,而总督通常是管两个省,这都属于小王身分;在边远地区附属的藩王,小国的小国王,福报是这么修的。‘《释签》云’,底下讲释签,第二行末后一句;释签是玄义释签,玄义是智者大师作的,这是玄义的注解,湛然法师作的。他说的是,他讲得比较详细,都是引经来说明,‘先行七法’,这是讲一生行善,他行哪些善?第一个是‘给施贫乏’,对于贫困的众生他照顾,非常热心照顾,所以在果报当中,他感得许许多多人拥护他,这是有恩德,报恩。第二‘敬民孝养’,他对人尊敬,他能够孝养,尤其是对于能够孝养父母、孝养尊长的人,他是格外的尊敬。

    第三‘四时八节以祭四海’,这就是对鬼神的恭敬,前面这两条是对人,这一条对天地鬼神,这一点现代人疏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