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87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87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来跟我说,如果我们自己要设厂,自己来生产,一片成本只要五毛钱;换句话说,我们过去送人家一片,现在我们可以送人三片。我说这个事情好,我赞成,等李居士回来,我们研究自己设厂来生产。这样修福那就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只有真正明了佛理的人,明了事实真相的人,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修福,怎样才得大福利。

    此地说讲‘大福利’不是人天的福利,人天福利不大,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那个福利就大了。六道众生的福利,你们念过《无量寿经》,六道众生福利最大的是大梵天王,大梵天王要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做一个比较,差很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福好比大梵天王,而大梵天王的福好比我们人间贫穷之人,不能比,这才叫真正是大福利。我们肯帮助别人成佛,我们自己成佛就决定有把握;真正帮助别人成佛,一定要给大家做好的增上缘,我们知道这些念佛人,他们有善根、有福德,缺少因缘,纵有善根、福德,没有因缘,这一生还是不能成就。他在家里念佛,他在其他道场念佛,他有干扰,他心定不下来;我们常常听同修说,在家里念佛,家里头儿孙常常来找麻烦,朋友常常打电话来干扰,心定不下来。我们有这个念佛堂,进去之后念佛堂里头没有电话,不装电话,寮房里面统统没有电话,你的心就定了,没有人来找你,不受干扰。这是我们提供他修学的因缘,提供他修学的环境。

    李居士有胆量,我很佩服他,将来住在弥陀村里面,人一分钱不收,什么条件?‘肯念佛’,就这么一个条件,男女老少都行,只要肯念佛,你就能住在这个地方,弥陀村供养你一辈子,一直送你往生。今天全世界多少政府做这些福利事业,跟弥陀村都比不上。外国这些老人院、退休村虽然办得不错,还有很多限制,申请手续还很麻烦。我们将来弥陀村申请手续只有一条,‘你肯念佛’,你就可以进来;外国地区的人,只要取得新加坡合法的居留,就养你一辈子,你什么都不要操心,衣食住行都供养。李居士要设计制服,到弥陀村就要换弥陀村的衣服,你以前的衣服都不要了,生活当中四事供养统统照顾到,这是大布施。钱从哪里来?还不晓得,还不知道。李居士有信心,我们没有福报,阿弥陀佛有福报,我们替阿弥陀佛工作,阿弥陀佛当然照顾,信心从这里建立的。佛有福报,我们是替阿弥陀佛服务,后台老板是阿弥陀佛,所以怕什么?放心去做,全心全力去做,决定能做得成功,决定能做得圆满。特别是居士林最近这一段时期,我们看到愈布施愈多,不是说布施就减少,布施就缺乏了,不是,愈施愈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信心。所以福田一定要认识清楚,哪是真实的福田,哪一种福田决定得到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现在这个道场李居士跟我也讲得很清楚,我们给世间做一个示范的道场,做一个模范。做成功之后,希望各地方的人到这边来参学,所以此地欢迎全世界各个地方念佛人都到这边来念佛,一般到这边来新加坡海关会给你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你就可以住在这里念一个时期的佛,把这个地方的经验,把这个地方的作法带回去。希望将来在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这种念佛堂,都有这样的弥陀村建立,确实可以为社会、为世间、为一切众生消除灾难,带来的是安定、和平、兴旺。所以这个布施,这种修福真正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我们非常幸运遇到这个缘,我们修一点随喜功德,不要看轻这一点随喜功德,这一点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能珍惜这个缘,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佛学院要改组、要招生、要扩大,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将来其他地区再要建这种弥陀村,我们人手不够,一定要培养许许多多的人才,帮助各个地区来建弥陀村,推动净宗的弘传。所以底下招生,李居士跟我商量就不限于中国,全世界各个地区在家、出家我们都收。居士主持正法道场的很多,在此地居士林居士主持的,这个地方净宗学会也是居士主持的,过去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台中佛教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都是居士主持的,所以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万万不可以出家人比在家人就高一等,错了;高,要看你修行的功夫高低,不在形象,这一点我们要明了。这个事情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支那内学院院训里面,就有很长一篇篇幅开导这桩事情,往往出家人自尊自大最后堕落,造作许多罪业,在家人处处谦虚反而能往生净土不退成佛,很值得我们警惕的。

    欧阳大师特别强调一句话,‘佛法是师道’,他提出‘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他说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第一大,特别提倡尊师重道。老师有在家的,在家人他是我老师,我跟他学的,老师第一大;决定不能说我是出家身分,他是在家身分,我应该比他大,那错了。在家居士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称他作和尚,和尚是梵语,意思是亲教师,我的法是他传给我的,是他教导我的,这个人是我的亲教师,亲教师称和尚;和尚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在家出家。阿阇梨是老师身分,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当向他学习,所以阿阇梨也不分在家、出家。现在许多密宗上师阿阇梨在家人,黄念祖居士就是密宗的阿阇梨,出家人跟他修学,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佛陀当年在世,维摩居士在家的,舍利弗、目犍连见维摩居士,行礼跟见世尊没有两样,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行师生之礼,没有把他看作是在家人。这个观念我们必须要把它扭转过来,佛法当中老师第一大,如果是居士,甚至于在家女居士,她讲经说法,她来教学,我们也要把她看作佛陀一样,不可以有丝毫分别心,不可以有轻慢心,我们才能得到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三十六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下第三面,请看经文: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地藏菩萨在前面向世尊请教,六道众生修福,修福不一样,果报也不相同,请教世尊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这一段经文是世尊叙说。经文“尔时”,就是地藏菩萨请教这一桩事情的时候。世尊告诉地藏菩萨,“吾”是世尊自称,今天在忉利天宫,在一切众会之中,“一切众会”包括十法界的大众,这一会无比的殊胜希有。我们在序品里面看过,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九法界的众生,所以这一会实际上跟华严海会无二无别,只不过这一会是假忉利天宫而开的,其实已经突破了时空。我们看到尽虚空、遍法界六道众生参与这个法会,也跟《华严经》上情况是相同,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六道、应化在恶道,以这些鬼王的身分出现在大会当中,所以一切会众无比的希有。“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这就是允许地藏菩萨的请求,说说‘阎浮提’就是我们地球,地球上这些人修福得报的轻重。末后这两句特别嘱咐地藏菩萨,实际上是嘱咐我们大众,“汝当谛听”,‘谛听’是仔细的听,“吾为汝说”,下面这是世尊要为我们说法。请看经文: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实在讲地藏菩萨完全是代表我们,‘我对这个事情很疑惑,非常欢喜希求世尊,为我们说这个事实真相’。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都是现实生活的状况,我们把注子念一遍,‘阎浮提人能行布施者,必报生天上’。真正修布施,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是福、修福,福报大他到天上去享福。所以世尊在天宫说布施功德轻重,为什么不在人间说,在天上说?这是把这个意思给我们点出来。说‘当谛听者,夫布施之业,乃众行之源’,这两句话是纲,总说。‘且财物无常,五家争夺。凡愚吝惜,靡有舍心’,这是讲世间人的状况,现前社会更是如是,不择一切手段夺取财物,这造罪业。‘遂使妻儿角目’,这是家庭不和,‘兄弟阋墙。眷属乖离,亲朋隔绝’,这都是说出我们现实社会的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这个状况太平常、太多了,在中国、在外国,几乎我们六根接触的全是这个境界,我们要了解这个业因果报,那就要仔细听世尊在下面的开示。请看经文: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这些人都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能布施的人。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这是所布施的对象。佛法里面称之福田,福田有三类,这一类是‘悲田’,是世间最可怜的。这些人过去生中没有修福,虽得人身,生活非常困苦,我们有力量的人看到这些众生,应当以大慈悲心,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业因果报,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也略略的提了一些,他末后的一句引经所说,‘要观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们看看注解里头是不是后世果,把它改过来,要观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这里是一个错字,把它改过来。)福报如影响,不可不知也’。种福得福是如影随行,应当要明白这个道理。下面是世尊教给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修布施。

    【是大国王等。】

    “等”,前面所说的宰辅大臣、长者、刹利、婆罗门等,就是说在社会有地位、有财富、有能力,应当要修布施。佛在经里面常说,有福报应当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福报就大了,这种福报永远享受不尽。如果贪财悭吝只供给个人享受,纵然你的福报很大,你这一生受用完了之后,来生就没福了。没有福报那他到哪里去?这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是到恶道去,在人间也是贫穷、诸根不完具者,也会堕落在这一个阶层。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应当要修福。富贵人能够修福,贫贱人也能修福,而且将来得的果报也是平等的,只要尽心尽力修福都是圆满的。这说是大国王等,

    【欲布施时。】

    行布施的时候。实在讲布施是一切时、一切处,不可以间断,要紧的是你用什么样的心去帮助别人。

    【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

    这个布施是最殊胜的,真正慈悲心。“大慈悲”是平等心、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一切众生同样的一个爱心,这叫大慈悲。“下心”是谦虚,对人尊重,没有一丝毫傲慢的习气,更不可能有傲慢的态度。“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这个事情亲手去做。如果在因缘不足的时候,自己没有办法亲自到那个地方行布施,那就得要派人、派代表,派人去也要教他布施的心态,“软言慰喻”,和颜爱语,安慰接受布施的这些人。他们都生活在困难当中,要对他有安慰。

    【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大家都晓得布施供养佛的功德最大,人人都喜欢供养佛,而疏忽了对这些贫穷之人,下面所说的今天所讲的社会残障之人,对他们的布施你所获得的福报,跟布施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们对诸佛如来布施是极其虔诚恭敬,要以这种心态来对这些贫贱人布施,那个福报就一样。为什么?因为你是平等心,你得的福是平等福,真的是境随心转。所以诸位要想真正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作佛,不是做不到,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是真话不是假的,决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众生明明有富贵的,我们知道他前生修福,是我们过去父母,众生当中有贫贱的,我们也明白过去生中没修福,也是我们过去父母,我们以同样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孝顺,布施供养是孝养父母、是奉事诸佛。所以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什么关系?过去生中父母,未来诸佛如来。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去看一切人、看一切众生,你成佛的时间缩短,大幅度的缩短。你要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换句话说,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作佛?是你看轻了众生,自己一副贡高我慢的态度,把自己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机会错过,不是诸佛菩萨不帮助你,是你当面把机会错过,这是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检点。如果在这些事情真正觉悟、明白了,我们菩萨道真的是一帆风顺,哪里会有障碍?

    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这样的态度,不是说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作’你的心地还不清净;换句话说,你仔细去想想,你还有一分傲慢心没断掉。必须要了解这事实真相,他确确实实是过去父母,不是当作,确确实实是未来诸佛。佛讲的话哪里会有错误,我们没有看到,佛看到事实真相,我们过去生中,过去还有过去世,过去无始,无量无边劫来跟这个众生有亲属关系。亲属关系何以处不好?多半是吝财,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心里面看到这些财物起贪嗔痴慢,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受眼前这些果报。今天我们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将这些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心里产生极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提倡建弥陀村,欢迎同修到这地方来共修,弥陀村从上到下所有服务的人员,看待这些同修就是父母、就是尊长、就是诸佛如来,我们以真诚孝顺的心来供养大众,福报正如此地经上所说,“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机缘难得,希有难逢。我们这一生当中,居然能在新加坡这个地方遇到,多么幸运!愈想这个事情愈难得,愈想愈不可思议。真正明了、真正觉悟,自然就全心全力奉献这一桩大业,这个大业就是供养父母、供养诸佛。请看下面经文:

    【何以故。】

    世尊为我们解释这个道理。

    【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因为修布施的人他发的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佛家讲慈悲略说有四种,世间人只有‘爱缘慈悲’,他爱你对你就慈悲,不爱你他对你就没有慈悲心;慈悲是关怀爱护,全心全力的帮助你,他不爱你这就没有了。世间有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有‘众生缘慈悲’,他懂得爱自己也爱家人,爱家人他也爱国家、也爱民族,乃至于爱护世界一切众生,这个人心量就大了。有大心量的人,大多数在社会都是属于领导阶层的人物,他有大的爱心,他布施供养服务的层面广。到菩萨,菩萨觉悟了,菩萨的慈悲心称为‘法缘慈悲’,像我们刚才说,我们把一切众生当作是自己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个样子修孝敬、修供养属于法缘慈悲,法缘还是有条件的。如来果地上大慈悲心没有条件的,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完全是自自然然的,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这才叫做大慈悲,那个福报无量无边,绝对不是众生缘、法缘能够比较的。

    这个人发的心是大慈悲心,跟佛是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