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66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66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这个罪业他要承当,他要到阎罗王那里去辩论,所以生善处就耽误了,“晚生善处”。如果已经断气了,他在阎罗王那里还要辩论,耽误他生善道的时间。如果没有断气,他在病床上种种痛苦,他神魂在那里辩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学佛的人,临终那是我们关键的时刻,身边照顾你的家亲眷属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决定不能够做错事情。所以现在《饬终须知》,古书里头是《饬终津梁》,文字比较深,现在人不容易看得懂,所以用白话文重新写,这个小册子很重要。家亲眷属在病重的时候,一定要叫每一个家人都要读,都要明了如何来送终,如理如法的送终真正帮助他。世俗里面送终的方式问题很多,我们读这个经,自己再细细去思惟,想一想佛讲的有道理,还是世俗做的有道理,要平心静气很冷静的去思惟,这个里头得失利害关系太大了。一堕三途时间是论劫来算的,经上常讲无量劫,多可怕!如果我们对家亲眷属爱护,怎么能忍心让他堕三途?即使他造作恶业,我们也想方法让他从三途里面,早一天出来超生,怎么能忍心叫他堕恶道?下面说: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何况这一个临命终的人,在生前造的善少,一生的造作恶多善少,恶的力量强,善根的力量薄弱。“各据本业,自受恶趣”。我们在人间现在看到是个人身,仔细再一观察他是不是个人?中国古书《左传》里面讲,‘人弃常,则妖兴’,这意思怎么说?人要是把人道失去了,这个身是妖魔鬼怪,不是人。常是什么?常就是五戒,儒家讲的常—仁、义、礼、智、信。这个人不仁、不义、不讲礼、不讲信用,这个人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现在是像个人一个样子,死了以后就入三途,所以此地讲各据本业,自受恶趣。怎么忍心家亲眷属还造这些恶业,让他去承受?这是大错特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二十七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中第七十九面,我们将经文念一遍,‘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再看下面的比喻: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这是比喻。比喻的意思很明显,譬如有一个人,这个人从很远的地方到此地来。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旅行大多数都是徒步走的,路程远当然非常疲乏,消耗体力;如果是三天没吃饭,他的苦难,我们就可想而知。而这个人还不是徒步旅行,他还挑著担子,这个担子有一百斤重,这很沉重的一个担子,三天没吃饭走长途,这已经很累了。这就比喻前面临命终的人,生前没有做什么好事情,死后当然依他的行业,他要承受他的果报。“忽遇邻人,更附少物”,这就比喻家亲眷属无知,还要杀生祭祀加重他的罪业,他的前途当然更困难。这个比喻好懂。我们再看下面经文,在八十面: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这是地藏菩萨对世尊说这些话,实在说对世尊说,就是世尊为他做证明,他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说话的用意实在是为我们。“阎浮众生”就是我们这些人。“但能于诸佛教中”,‘佛教’两个字是关键,今天提到佛教,是不是我们想像当中佛教这个意思?不是。这是一切诸佛教诲之中,佛怎么教我们的,我们有没有懂得?我们有没有做到?真正能够明白了,能肯做,即使做一点点小善,“一毛一渧,一沙一尘”这是讲少,形容修的善少。毛是汗毛,我们身上的汗毛,这是我们正报里面最小的,尘沙是依报里面最小的,都是形容小善。这个小善,利益你全部得到,何况大善?佛法里面所教的,再小的善都称性。既然称性,善实在讲就没有大小,大善遍虚空法界,小善也遍虚空法界,乃至你起一念善心,一念利益众生的心,果报都不可思议。地藏菩萨说的这些话,初学的人确实很难接受,是不是佛菩萨以这些言语来劝勉我们,未必是真实。众生接触佛法,特别是初学,这些疑惑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完全是以我们凡夫心,去测度诸佛菩萨的境界,这是大错特错。

    我们凡夫是妄心,诸佛菩萨用的是真心,妄心永远缘不到真实的境界。法相经论里面说得很多,第六意识的功能在八识里头最强的,对外它能缘虚空法界,对内它能够缘阿赖耶识,可惜的是它就没有办法缘自性;诸位要晓得一真法界是自性,它可以缘虚空法界,它能够缘十法界,没有办法缘一真法界,没有办法缘自性。所以凡夫的见解智慧,怎么能够知道佛菩萨的境界?凭著自己的妄想想像佛菩萨的境界,全错了,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什么是真实智慧?二障破了真实智慧才现前。我们就想一想,我们有烦恼障、有所知障,不但有而且非常严重,哪来的智慧?自己以为觉得很有智慧,那真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能解决问题。请看下面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

    到这儿是一小段。从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明了大辩长者,这也是诸佛如来示现。“久证无生”,这一句话是很久他就成佛了,他在十方世界度众生,“现长者身”,这是示现。应以长者身得度,他就现长者身,参加地藏法会,帮助世尊跟地藏王菩萨教化众生。他出来发问,这一问一答当中,破除我们的疑惑。下面说:

    【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

    “合掌恭敬”是致敬、是礼节,向地藏菩萨请教。

    【大士。】

    这是称赞菩萨。

    【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请教这一些言语的意思不难懂。这是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过世之后,他的家亲眷属给他修一些功德,譬如“设斋”。设斋意思很广,像现在习俗里面,放焰口、放蒙山施食,这都是设斋,这是请鬼神吃饭。也有在世间修福的斋僧,古时候家庭富裕的人家设千僧斋。以及造种种的善因,多做善事回向这个亡人。这一个命终的人,是不是因为家亲眷属给他营修功德,他就能得大利益?他能不能得解脱?我们看看地藏菩萨的开示: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

    地藏菩萨答言称“长者”,这彼此恭敬。长者称菩萨为大士,菩萨称他长者。既然他问了,我现在为“未来”,‘未来’是指我们,‘现在’是当时,这“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承佛威力’这一句尊师重道,不敢以为自己能说;这个事,理太深太广,我哪里能说?承佛威神加持这才能说。其实地藏菩萨早就成佛,也是示现为菩萨身。学生当中无量无边都成佛了,哪有老师不成佛的道理?这是显示诸佛如来大慈大悲,降格以菩萨身分方便度众生。诸位都晓得佛法是师道,我们对老师要尊敬,要到老师那里去求学,不如菩萨身分来的方便。菩萨跟我们是同学,他是佛的学生,我们也是佛的学生,他是早期的学生,是我们的学长,同辈分,所以我们不去求,他可以来找我们。老师没有去找学生的道理,但是同学可以,这在教化就方便太多了,‘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只要观察众生机缘成熟,他主动就来了,这是菩萨身分度化众生的方便。所以地藏永远处在菩萨的地位上,原因就在此。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这个利益实在太大太大了。诸位一定要晓得,临终最后那一念是关键,你来生到哪里去,就是最后一念。你一生所造的业很多,何况还有过去世,生生世世累积的业无量无边。佛在经上说,假如你所造的业要是有体积的话,体积再小像微尘一样,所造之业是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再想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佛这个比喻形容不为过,好在这个罪业,没有体积、没有形象。但是它产生了力量,这个力量就造成了轮回,变现出种种苦的境界。可是一个人来生往哪一道去受生,确实决定在最后这一念,这一念当然在所有一切念头里面,这一念是最强的。佛在经上讲,我们业因无量,强者先牵,力量强的业因它先受报。如果不闻佛法,这一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他想些什么?如果他想到家亲眷属恩爱难舍,他就到鬼道去,贪心重;如果想到冤家对头还没有报复,那就地狱去,嗔恚心重;迷惑颠倒,糊里糊涂走了,畜生道去;最多的、最普遍的。所以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时候,闻佛名一心想佛,他怎么会不解脱?

    如果临终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一个人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法,临命终时才有人教他念阿弥陀佛。教他念佛,教他求往生净土,佛来接引跟阿弥陀佛去,他就作佛了。往年在美国首都DC,华盛顿DC周广大先生,那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在临走三天前才遇到佛法,人家给他一讲他就相信、他就接受,念了三天佛,佛接引他往生。这是家亲眷属是善知识。遇到教他念菩萨名号、念辟支佛名号,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决定得人天福报。“解脱”就是从三恶道解脱,从三恶道解脱生三善道。这就是佛教之中,如果他能够明了佛菩萨名号的表法意义,他得的功德利益就更殊胜,他确实能够契入境界。所以这一桩事情我们要记住,送终一定要劝人念佛,如果家亲眷属都能够助念,这是无比的殊胜。

    平常念佛都是为了临终这一念,希望平常念得熟,临终时候不会忘记,平常要放下万缘,临终时才不会有障碍。什么都要放下,于这个世间确实没有一丝毫的贪恋,往生就自在。只要有一丝毫贪恋染著,临命终时念佛往生的障碍。我们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白,临终时候能不能遇到善知识?能不能遇到一些人帮助?太难讲了!所以我们知道这桩事情,平时就要多结善缘,多结善缘就要多参加助念。你能够常常帮助临终人助念,这是因,到自己临终时候,一定有人来帮助你;平常不肯帮助别人,临终的时候决定不会有人帮助你,因缘果报一丝毫都不爽。所以平时要种善因,你才能得善果,一定要相信,地藏菩萨在此地讲的这桩事情。再看下面经文,这都是地藏菩萨说的: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这个道理一定要明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家亲眷属为亡者做佛事,通常请出家人一定请七位,为什么?七分功德他才能得一分。诵经要诵七部,都从这个经上来的。他只能得七分之一,七分之六念经念佛的人自己得,这是说一个比例。他能得多大利益,完全看生者自利有多大。诵经的人如果在诵经的时候开悟证果了,证果就是入经中的境界,古大德教我们读经的时候随文入观,随文入观大家要听清楚,不是一面看经一面打妄想,那你就完全错了。不是一面读经,一面想这个经里头什么意思,那这样子自他都得不到利益,还不如老老实实念。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有功德。这功德是清净心,你修清净心,你在这里修定,他得利益。如果能入观,观是不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是思想,不是观,妄想;不用心意识而契入这个境界,这是观,这是从定里面开慧。读这一部经,经上的境界变成自己的境界,自他不二,生佛一如。入这个境界,这个亡人得的利益,那就不可思议了,他得最殊胜的功德利益。最殊胜功德利益,给诸位说也只能帮助他生忉利天,但是在忉利天里面得大福报。

    如果这个亡人在生前是个念佛的人,是个明白佛法的人,是个念佛人。他过世之后,诵经他听了之后,很可能提醒他念佛往生净土,那他就决定得生净土。所以一些超度佛事是给他做增上缘,唯恐他忘掉,特别来提醒他。假如他在生前没有接触过佛法,那就很难了,完全凭福,他只能够达到忉利天。这个利益大小不相等,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自己要去思惟,为什么超度他能够得利益。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如果不是因为他命终,家里面的人、眷属就不会修福,也就不会得殊胜的利益。因为这个缘故家亲眷属才修福,才礼忏、才诵经、才拜佛,这是亡者给家亲眷属修福的增上缘,是这么一个原因,所以他得七分之一的福报。家亲眷属所修的福愈大,他得的就愈多,道理在此地。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这里头有个错字,你们有没有改过来?这是自己的己不是已。)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地藏菩萨讲,“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健’是你的身体很健康,‘闻’是你六根很聪明。你了解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趁著身体健康的时候,你要认真努力自修,你所得的福报是圆满的,分分自己统统获得。注解里面,青莲法师引用《随愿往生经》里面一段话,我们把这段话念一念,这段话也是普广菩萨说的。在八十五面第一行,‘《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白佛言,若善男女,未终之时,逆修生七,然灯悬旛,请僧转经(请出家人念经),得福多不。佛言其福无量。’可以跟这个经来做印证。‘又说,父母亲族命终受苦,为其修福,得福多不。’这是为别人修。‘佛言,七分获一。’七分功德得一分,跟这个经上讲的也是一样。

    前面普广问‘逆修生七’,就是人还没有走,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时候自己修,请法师来转经;请法师转经,转的意思请法师念经,请法师讲经都叫转经。一般人在生的时候,不会替自己预先做超度佛事,这是很少的。但是请法师讲经功德大,有能力的自己一个人请,那你这功德是分分己获;自己没有能力的,合几个同参道友我们一起来请。请法师讲一部经,或者请法师讲一天经,功德都不可思议。你想想看哪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曾经请过法师来讲一次经的?非常希有。像我们到其他地方去讲经,我们常到香港去,到那边去讲三天。那边一些同修,那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力量,租借一个讲堂,邀集一些同修来听讲,都是经上说的这个意思。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懂得的人,不要做一般的讲演,一般的讲演他得的功德小,讲经。如果请我们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讲一次,我们讲什么经?经文里面可以节录一段来讲,还是讲经。我不能讲全经,或者是讲全经的大意,或者是在经文里面节录一两段来讲,这是个明白人、内行人。

    香港回归周年那边同修请我去讲经,时间只有六天,十二个小时。我们感激他们的热心护法,我去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十二个小时,怎么能讲得完?我们节录一个本子,这个本子你们都看见过。从《无量寿经》里面节录六十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