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40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40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要拣别,有意是恶意,无意是对于这些理论与事实真相,没有透彻的了解。譬如经上常讲的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修学的法门,与自己修学不同的法门任意毁谤,也是这一类的罪业。现在在世间许多处所我们听到,这一些造作罪业的人,造作罪业之事。我们必须要了解,佛菩萨说法是应机而说,所以佛法没有定法。《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无法可说;甚至于说到极处,如果有人说佛说法,就是谤佛。

    说到这个地方,佛这一些开示我们要细心深入去体会,然后你就不会造谤法之罪,你就不会造了。因为他是应机施教,我的根性跟你的根性不尽相同,就是同修净土法门,同念阿弥陀佛也不完全相同。怎么说?我喜欢追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接一个,他喜欢慢慢的念,阿弥陀佛,这两个人就不一样,两个人都能往生。这个人说我这个念法正确,你那个决定错误,那不是打架吗?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同样是害病得感冒,医生给你处方,当然药大同小异,也有不一样,你吃这个药吃好了;看到你那个药方上有一两味不对,错了,你就批评他,他的体质跟你体质不相同。同样是一个处方,同样是一个医生,给我的分量、给你的分量不一样,给我用三钱,给你用四钱,那你两个还要打架?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体质不一样。佛讲经说法度众生就像这种情形一样,所以你要说这个对、那个不对,你就谤佛、谤法、谤僧。为什么?一切经是佛说的,你谤佛;你随便批评经典,拿著这部经批评那部经,拿那部经批评这部经,谤法;依照经论修行证果的人,这是僧。你任意批评,毁谤三宝造无间罪业,造这个罪,这都是愚昧无知。我们要明了。

    祖师大德们,我们看到他们注疏里面有批评,我们敢不敢学?不敢学,他批评是有对象,应机而说的。你们听过宗门的公案,南泉斩猫,你能学吗?你能看到猫杀掉它,看到狗也杀掉它,你可以干吗?丹霞可以把木头佛像劈开来烧火,你也可以干吗?他为什么那个作法,他有当机者,他这个举动能令那个人开悟作佛,所以他不犯罪。我们要把佛像劈开来烧火,我们是犯破佛身血的重罪,他不犯。他是何等人物,我们怎么敢干这种事情?所以这是一定要懂得。过去学佛有师承,等于说我们学佛有了保障,就好像婴儿、两三岁的小孩有父母照顾。现在学佛没人照顾,两、三岁的孩童造些什么事情,死活他都不知道,遇到危险、丢掉性命他自己不晓得。现在我们学佛的人就像这种情形,你说多可怕!

    佛了解末法众生的状况,知道末法众生的苦难,所以慈悲到了极处,对末法众生有特别的开导,《大集经》里面教给我们,末法众生净成就,这是一个重大的开示。我们生在末法时代,我们学佛选择哪个法门,佛讲的净成就,我们选择净土法门,这是尊佛的遗教。佛又有四依法垂训后人,让我们不至于走错路,没有善友照顾,我们遵守四依法决不会走错路。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一定要以经典做依据,经是佛说的。

    第二个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一句非常重要,为什么?避免后人对经典的争论。佛知道经典会流通全世界,一定要依靠翻译,同样是一部经,同样是一个梵文原本,翻译的人不一样,里面的字句意思当然就有出入。譬如我们现在看到《金刚经》的译本,《大藏经》里面《金刚经》有六种不同的译本,我们现在大家所念的都选鸠摩罗什。六种译本诸位对照来看,里面的文字不一样,意思大同小异,到底哪个翻得对,哪个地方翻错?这不是又麻烦了。所以佛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就好,意思对就行了,话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没关系。翻译用这个字、用那个字也没有关系,只要意思对就行了,避免许多的争论。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到现在九个本子,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还有一种节校本,彭际清的。我们懂得依义不依语,这个争论就没有了,不必坚持哪一家。我们自己修学,可以坚持一个本子,但是对于其余的本子决定是尊重,决定没有批评;我们没有资格批评,没有能力批评。所以佛这四依法,多重要!

    第三,佛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这一生决定可以成佛,这是究竟了义。最低限度要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才算是了义。如果你的修学,你在这一生不能够超越三界六道,还要搞六道轮回,你学的就是不了义;无论修得怎么好,你不能出离六道轮回。不能出离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你就决定免不了三途果报,一定的道理,所以就没有成就。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大小乘经论都是一个道理,要断见思烦恼。你能断得了吗?见思烦恼归根结柢一个总原则,破我执,你对于世出世法还那么执著,行吗?不行,这是诸位都清楚的。破执著你就出三界,离分别你就出十法界,把妄想断干净你就成究竟圆满佛。这个大道理在,大乘经典里面佛说得太多了。佛说出我们的病根是妄想、分别、执著,诸位想一想,这个东西我们有没有?这是不能不明白,一定要依了义经。

    今天讲了义,不但了义,要究竟了义。往生经,现在就是讲净宗的五经一论,叫往生经,究竟了义。这六部经论,随便以哪一部都能成功,都能够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往生西方净土,真正不可思议。可是你依任何一部经不要怀疑,现在有人依《无量寿经》,怀疑夏莲居的会集本,他要老实念佛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生到边地疑城,这经上讲的。你还要真念,真相信阿弥陀佛,真相信净土,你对于这个经会集本有怀疑,生边地疑城。所以我们为什么干这种事情?你对这个本子有疑,你不依它就好了,这九种本子里面你依另外的本子,可以。甚至于说不依《无量寿经》这个本子,你依《阿弥陀经》也行,本子这么多,任何一本依靠它都能往生。但是对于其他的本子决定不怀疑,免堕边地疑城,这对自己有大利益。可是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他心里明白,净宗念佛这个法门在这些年当中,为什么能够普遍弘扬到全世界,这么多人生起信心,发愿念佛求生净土,是哪一个因缘促成的?夏老居士这个会集本促成的,这是事实。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事实,你要想毁谤这个本子,你造的罪业大概就是阿鼻地狱,你还能躲得过吗?你念佛能往生吗?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业障习气太重。虽念阿弥陀佛,妄想、分别、执著一丝毫都没有断,还犯严重毁谤三宝的过失。先堕地狱,地狱罪报受满之后出来也许再遇到缘,阿赖耶识里面还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接著再干。这个事情说起来不希奇,我们在过去生中也干过,我们也堕过地狱,受过无量劫的灾难,那个罪受完了,这一生才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想想从前干的傻事,吃的那些苦头,心有余悸。现在我们回头了,我们明白了,再不干傻事。所以在现前无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甚至于杀害我的人,我都合掌赞叹,感恩戴德,没有一点怨恨之心,为什么?因为我晓得,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要把自己养成上善的标准,才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受大众欢迎。一丝毫的恶意都没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只有一个感恩戴德。

    你要问了,这些陷害你的人,甚至杀害你的人,对你有什么恩德?你还要感谢他、还要报答他。有恩德,他的毁谤、侮辱、陷害,正是像老师来考试一样,我这一关通过了,他来考试我这一关通过,怎么没有恩德?没有这个考试,我还不知道自己功夫到什么阶段?不晓得。他要把我杀掉我更感谢他,为什么?早一天到极乐世界,他把我保送去了;这个世间太苦了,你的福报智慧很大了,不要在这里受苦了,赶紧去!那怎么没有恩德?早死早往生,早死早享福,恩德太大了。罪福、善恶在一念之间。所以你一念觉,到哪里修福,哪个地方不是修福之处,哪个时候不是修福之时,哪一桩事不是修福之事,问题你觉不觉悟?所以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对一切众生只有一个感恩之心。登地的大菩萨知恩报恩,跟我们凡夫思想观念确实是不相同。

    除了经上讲的五逆罪,《十轮经》上说,这个经上也说。佛还告诉僧护,他说有九种人常常堕落在阿鼻大地狱中,比这五逆又加了四条。加了四条,第一个,食僧物,吃出家人的东西,我们听到太害怕了,许多在家居士到道场来吃出家的东西,这怎么办?好在净宗学会跟居士林都是在家人的道场,我们出家人来吃在家人的东西,不是在家人吃出家人的东西;我们在这个道场是出家人吃在家人的东西。这是讲十方常住,怎么个吃法?盗心吃、贪心吃,这就有罪。你到寺院里面,寺院里面主持的人请你去吃,这没有罪过,这是诸位都晓得的。过去寺院丛林里面,居士来挂单的很多,诸位要在中国大陆看大的寺院丛林,它分内院跟外院,内院出家人住的,外院居士住的。因为在古时候跟现在的社会制度不相同,农业的时代,农业社会里面休闲的时间长,他不是在耕作的期间大家都有空闲,有空闲有很多人到寺院去挂单,一挂就几个月。到寺院去干什么?听经、念佛、参禅,所以他到寺院去。

    到寺院去讨单,这就是挂单住在那边,寺院里面同样也分一份工作给你做,这个吃就没有问题,这不是白吃,分一份工作给你做。一般读书人分的工作多半是写经,从前没有印刷术,只有写。念书人你住在这里欢迎你,你替我写经,抄写经本,藏经楼里面藏经就丰富了。本来只有一部经,你能够再写一部,它就多一部,再写两部它就多两部。所以一般读书人到寺院里面的工作,一定是请他写经。要不是写经的,就分配给一些比较劳力的这一些工作,像打扫环境,厨房里面帮忙、槽坊里面帮忙这些事情。因为过去寺院的住众多,生活也艰难,厨房里面烧柴火,柴火要有人去砍柴,砍回来还要劈柴,都很粗重的工作。米都是糙米,米收的是稻谷,稻谷要把它磨成米、糙米,米再舂熟,都需要人工。所以在寺庙讨单的时候,多半要兼这些工作。所以到寺院里面来住,真是福慧双修,那就没有问题。你要是到寺院来是白吃,这个罪过就很重。食僧物要讲清楚,不讲清楚大家都害怕,都不敢到寺院来了。

    第二个是佛物,随便用供佛的这些物品,这罪过很重。所以一切物品是先供佛僧,然后我们自己再受用。第三个杀父,第四杀母,第五杀阿罗汉,第六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里头有的。第七破比丘净戒,怂恿教唆比丘犯戒,这是堕阿鼻地狱。第八个是犯净行尼,比丘尼,清净的比丘尼,你侵犯她,堕阿鼻地狱。第九个作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就是我们一般讲心里面充满邪恶,念念都与邪知见、十恶业相应,这样的人就是一阐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邪恶,所以说他没有善根。佛讲这九种人常常在地狱。地狱出来之后,诸位要晓得,他还有恶的习气,纵然前世修的有福报得人身,可是这个习气在。好像他不作恶他就很难过,他日子就过不了,这是恶心恶意、恶言恶行成了一种习惯,这是非常非常可怕。所以到人天时间并不长,他又造罪业,失了人身之后他又回到地狱。本经对这个事情说得很详细,劳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真慈悲。

    《正法念经》里面说,阿鼻地狱的苦千倍超过十大地狱。我们经上常讲八寒八热,十八层地狱,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苦,超过他们千倍都不止。寿命短的一劫,一劫给诸位说,大劫不是小劫。造作地狱的业因很容易,堕落地狱之后想出来,太难太难了。所以这个业因果报,我们要明了、要清楚、要记住,这种事情万万干不得,决不能贪眼前一点的小利,造作这么重的罪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提高自己的警觉,高度的警觉,所以这经说实在的话来说要常读,我们要把它当作戒经来读;戒经半月诵戒,每半个月要念一次。现在人根性跟过去不一样,半月已经没效果了,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所以我要求念佛的同修,每一天在晚课之后,把《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念一遍,把它列在晚课里面。这两篇东西文字都不长,两篇合起来大概只有两千字,并不长,把它当作戒律来念,天天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反省,才能保住人身不堕恶道。请看下面经文: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呋。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地藏菩萨讲地狱名号,给我们说了二十二种,略说,要是详说细说说不尽。他讲“复有”就是说明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附属地狱,种类繁多,略说而已。第一个讲“四角”,《正法念处经》里面讲,说明这个地狱的业因果报。他说有人实实在在不是修行人,在中国来讲沙门是出家人的专称,可是在古印度不是的。古印度沙门在家、出家都称,所以称沙门不一定是出家人。沙门的定义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个人就称为沙门,所以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可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沙门变成出家人的专称,在家人不称沙门。他不是出家人,自己称出家人,这罪就重了,这是冒充出家人。这一条我们实实在在要提高高度的警觉,我们今天出家了,是不是真的出家人?我们今天受戒了,是不是真的受了戒?没有。这一点如果我们自称为比丘,罪过就重了,得极重的罪业。

    明朝蕅益大师在净宗祖师里头了不起,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没人知道。可是印光大师我们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印光大师对于《弥陀经要解》的赞叹,《要解》蕅益大师作的,他说《弥陀经要解》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再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赞叹到极处了。往年我在此地演培法师曾经问过我,他说印光大师这个话,说得是不是太过分?怎么可以这么赞叹?我是老实告诉他,我说不过分。我读过《要解》,《要解》也讲过好几遍,确实非常难得,我肯定印光大师的说法。蕅益大师是什么人?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一定也是观世音之流。佛菩萨再来,他来示现,示现在末法时期,示现出家,受了戒,他懂得戒律,他研究戒律,当时也有人称他为律师。他给我们做一个结论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我们要受戒,戒经里面讲比丘戒,最少要有五个真正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我们从哪里得戒?所以蕅益大师自己受了戒之后,他在佛菩萨面前退戒,没有得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