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15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15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不了,纵然做善事行善,做慈善家帮助别人,他有自己,所以他业障消不了,他要受些果报。我们今天很幸运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决定没有自己,一切都是为众生、为社会,为佛法好形象,为佛法久住世间,我们能够常存此心,常修此行,业障消除得快速。请看经文: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这一段是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开智慧的方法。我们遇到好老师,遇到好同学,遇到好的修学环境,智慧不开,那是空过,非常可惜。智慧怎么开?这个地方世尊教导我们的方法好。这个人,希求开智慧的这个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闻名见像;这个地方的闻见我们要记住,这是菩萨的三慧:闻思修,一而三三而一,才能够相应。最初的缘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当然听这个名号,你一定要了解名号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表法的意思,你就白闻。地是心地,藏就是智慧,我们真心本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德能,这是地藏菩萨名号里头含的深义。见地藏菩萨像,或是见到雕塑的像,或是见到彩画的像,见到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萨的行谊,他示现在我们人间所作所为,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实践这部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话。释迦牟尼佛对他的赞叹,他统统做到,他要不做到,佛怎么赞叹他?所以我们闻名见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须如地藏菩萨的行谊,才能把我们心地宝藏开发出来,那我们就有智慧,业障就消除。如果不能效法地藏菩萨的形像,我们的业障消不了,这是真正的道理。

    此地讲在菩萨形像面前求忏悔,“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诚心诚意求忏悔。注解里头注得不多,但是意思很深,‘闻名见像,陈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一定要懂他表法的意思。‘故称名供像,即发慧性。然须恭敬,始能感动。以诚能动物’,动是感动,物是指一切有情众生,包括诸佛菩萨,你能够感动。‘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你心地不诚,你就不能感动,特别是对于佛菩萨,对于一切善人善神善的,要用真诚感动。你要是不诚,不诚也有感,哪些感?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诚,这个心都是邪曲,所以你杀心感什么?感罗刹;嗔恚心感修罗,悭贪心感饿鬼,你就跟这些东西起感应。你要跟诸佛菩萨感应,跟天地善神感应,真诚心,这一点很重要。

    至心忏悔之后,还得修供养,供养是表自己的敬意,我们跟人见面要送一点礼物,表示我们对他致敬。没有预备礼物,身边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人做纪念结缘,也要做。昨天李居士来找我,我们去看洪老居士,我带串念珠跟他结缘。可是以后又想去、又提议去看林长陈光别老居士,我们预先没有准备礼物,我自己带著这串念珠送给他,表示敬意。所以在佛菩萨面前,我们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养法,“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过去有人读《地藏经》,读到‘香华、衣服、饮食’供养,他没有什么问题,‘玩具’供养菩萨,这是什么意思?注解里头注得很清楚,表‘游戏神通’,所以玩具能不能供佛?能供佛,表游戏神通,表这个意思。主要是藉这个仪式表自己的诚敬。

    他这个地方讲的表法好,言简意赅,‘假物将意,藉事显心’,佛菩萨面前供养是这个意思。‘香取清远潜通’,香是清香远闻;‘华表圆满悦泽’,没有一个人不欢喜花,花代表欢喜,完全是从相状上来说;‘衣服见寂忍不舍’,衣表忍辱;‘饮食显慧命常存’,表这个意思;‘玩具彰游戏神通’,这是举几个例子。前面我们曾经讲过,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都有清香远闻之意。花表六度。佛菩萨面前供饮食,佛菩萨不需要饮食,供饮食的意思是显慧命常存,因为我们得饮食生命才能够存在,以饮食来维持生命,此地是表慧命。这是至心忏悔,修诚敬的仪规。

    再“以净水一盏”,供在佛菩萨的面前,供多久?“一日一夜”。“然后合掌请服”,供一天一夜,把这个水喝下去。“回首向南”,地藏菩萨住在南方。“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意思注解里面都说得很清楚。‘净水者,藉缘发慧’,供这一杯净水,一定要晓得,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清净平等心就发慧。你把这杯供水不要倒掉,你要喝下去。所以供水最好供什么?开过的水,供凉开水,你可以喝;你供的水是可以喝,表示我接受,我认真要学习,表这个意思,而不是每天佛前面的水换一换就倒掉。这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你的用心,在事相就看你用的是什么心?这个心就是“至心郑重”。他这里说,注解里头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有洗净污染的功能,用这个来表示。我们贪嗔痴是污染,《无量寿经》上教我们,‘洗心易行’,用什么方法来洗心?净水,清净平等的水来洗我们的心;改变我们一些错误的行为,叫易行。

    注解里面又说,‘以清治浊,以正治邪,众邪断绝,知水为真’,表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表法,不是说你天天喝这个水就开智慧,你试试看你喝上三个月看看开不开智慧?还是不开智慧。因为你外面是相,你是表相,表里要一如你就开智慧。你天天供水,天天喝这个水,每一见到的时候清净心、平等心,一定要把你心的不平洗成平静,心里面污染洗成清净,你智慧才开;表里一如,这才能起得了作用。每一天喝水还是贪嗔痴慢,还是自私自利,智慧怎么能开?你的业障怎么能消除得了?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不喝这个水行不行?当然行,不是不行。为什么要喝这个水?郑重,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诚敬,取这个意思。

    修这个法的时候,要“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换句话说,一定要修十善业。不但要修十业善,还要断五辛,诸位要知道,五辛是蔬菜一类,荤菜,荤是草头,吃肉不是叫吃荤,那就搞错了;肉是腥,荤腥,荤还是蔬菜类,腥才是肉食肉类,现在有很多人把吃肉叫吃荤,错了。五荤是指蔬菜里面,注解里也有,葱、韭菜、蒜,他只讲三样,五辛是五样。荤辛,此地讲荤辛,我们讲荤腥是肉旁,一个星宿的星,那是肉食。此地讲荤辛都是属于蔬菜,那是什么?荤是有气味,臭的气味,辛是指辣,辛而不荤可以吃。五荤菜,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葱、蒜、韭菜、头,头是小蒜,经上有一种兴渠,是从前中国没有的,现在我们晓得就是洋葱,洋葱在中国过去没有。这五种性质都相同,《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五样东西不能吃,严格的修十善法、十善业,一七或三七日,这是修行的方法教给你了。

    说一七跟三七是克期求证,期望在这个日程之内能够得到感应,如果业障很重的话,三七日还不行,我们曾经见到。一般讲三个月会见到效果,六个月效果就很显著,就非常明显,这真的不是假的。年岁大的人也能恢复记性,读过的东西也能够很久不忘,通常讲三、四天,一个星期不会忘掉,时间长了再不读倒又忘掉,读过一遍东西一个星期之内还能记住,可以做到这个功效。末后有几句话,七十四面第二行的注解末后,‘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诚者’,你对这个修法有怀疑,不能够以真诚心去修,那感应就很难达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诚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应。底下一段果报现前: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这是你所求成就,愿遂了。现在有人求而不得感应,都是精诚不足;精是专、专一,诚是诚敬。还有一些人读了这个经,没有能够圆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萨面前诚心诚意来求,处事待人接物就不诚实,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诸位要晓得,一诚一切诚,它是性德,你这样才能消业障。在佛菩萨形像面前露一点诚心,真诚心,离开佛菩萨形像,跟大众接触之下恶念又起来,烦恼习气又现行,没有用处,这个一定要懂得。佛菩萨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你在佛菩萨面前修是课堂作业,你学了之后要有用处,不会说将来你有感应,读经典一念都会记住,念别的东西一念都忘记,哪有这个道理?没这种道理。经典一听就明白,一读就能记住,日常生活当中,样样事情你都聪明,你都能开解,你都能够记住,这个效果才真的成就。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个事实,你依照这个方法求,得不到果报;得不到果报,你的信心就丧失,佛在经上讲的不可靠,我照这个修,修了好久没有感应;他不知道他自己所修,理论方法都错误,不是没有效果,真有效果,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学非常重要。这一段青莲法师注得很长,但是不难懂,要紧要注意的我已经给诸位说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四十八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下第七十六面,请看经文: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等人,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益。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是讲转恶业报,乃至于达到所求满愿。佛在经上告诉这样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满所求愿?有没有效果?这个问题端在我们自己的存心,如果对于佛法能有相当的契入,佛讲的话我们就能相信,道理在哪里?原理是在‘境随心转’,心能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还是这个原则,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心转境界,哪有不如愿的事情?我们看经文,“复次观世音菩萨”,再叫著观世音菩萨,是另外一个段落的开始。“若未来世”,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所看到,佛都是对末法众生所说,救度苦难之事不但是付嘱给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也有分。“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在现代这个世间灾难频繁,这些事可以说是天天都能够见到,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要知道,这是无始劫来极其恶业之所感招。可是这个说法虽然是真实,现在世间人不能接受,他不能相信。在古时候由于世代相传的教诲,能接受的人还有。现在将古德的教诲完全舍弃掉,以现代人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想法作法以为是正确的,反而认为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是过去,不适合时代,应当完全舍弃;他的新的思潮、新的想法、新的作法,结果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思考。现在人不相信六道轮回,不相信因果报应,可是这些报应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不能不受,他还是要受。

    ‘衣食不足’这是世间最痛苦的事。这一次我们发起在东北赈灾,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天气很冷,尤其是今年。我听说台湾有一个旅行团,也是我们佛教同修们组织,到大陆去观光旅游,走到上海就觉得太冷,受不了就回去了;北方的天气比上海要冷多少倍,这些人都受不了,居住在东北的这些同胞他们怎么办?我们送了十万套寒衣,那边有电话告诉我,现在已经分发出去有一万多套,我是叫他们一面做赶快就送,不要等统统做好再送,做多少立刻就送多少;他们得到的人都很欢喜,我们做的是全新的,不是买旧衣服去赈济。但是送到灾区这些同修们,回来之后都痛哭流涕,什么原因?看到灾民太苦,现在没得吃,在饥饿的边缘,这怎么办?衣服有了,没有粮食。我问问粮食能不能买得到?可以买得到,现在中国北方的粮食禁止出口,可以内销,而且价格也不贵;他告诉我,现在灾区是以包谷米为主食,现在的价格一斤只有四毛钱,人民币四毛钱。旧历年快到了,我们还送了些面粉,我叫他救灾要紧,他们跟我商量,能不能把棉衣减少一些买粮食?我告诉他棉衣还照做,加紧照做,粮食照买,不足的钱我们想办法,救灾要紧。

    灾难的根源我们知道、我们了解,但是说出去人家不相信,人家不能接受。所以读这段经文,以为念念地藏菩萨名号就得度、就得救,哪有这个事情?谁相信?我们今天发心来救灾,这是治标不是治本,佛在此地教训这是治本,根本的救济。前面这一段是讲灾难,这些灾难就在我们现前,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疾病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灾区有不少人逃难到他方;“横事”是意外的灾害;“睡梦之间,多有惊怖”,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在这里头说这些灾难是由于‘宿世之悭贪,致有今生之祸患’,在注解倒数第四行,末后一句,‘此由宿世之悭贪,致有今生之祸患’。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在六道这一生能够得人身,得人身这叫引业,过去生中曾经修过五戒十善,因为这个因缘,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投生得人身。可是虽得人身,每个人富贵贫贱不相同,这一生所遇到祸福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这叫满业。法相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很详细,满业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业跟恶业,宿世造作善业,你这一生得福报,衣食丰足,所求如愿;如果宿世造作的是恶业,你就会感受衣食不足,愿求不遂,遭遇这些艰难困苦。

    可是这个事情宿世造的,现在后悔也来不及,如果不是佛陀教导我们,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业因果报?不明了业因果报,于是产生了怨天尤人,认为老天爷不公平,这些世间人对不起我,起怨恨心又造恶业,恶业怎么能改变这苦报?这不可能。所以世尊在此地教我们,“如是人等”,遭遇灾难的人应当要觉悟,“闻地藏名,见地藏形”,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讲得很多,地藏是表什么?表孝敬,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见到地藏菩萨形像,就要生起孝亲尊师的心,这就能够转业报,改心理就转业报。孝敬是一切善法的根源,佛家讲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还是以孝敬为基础。《观无量寿佛经》,佛教给我们修学第一句就是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所教的,这一部经典实在讲就是讲这四句话,我们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见到地藏菩萨形像,佛陀的教诲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念头转了,境界就能渐渐转,这个要紧。大家遇到灾难,我们全心全力来救助这一时,可是世人对我们这个作法生起感激之心,对于佛陀教诲把它淡忘。我们这个救助一时,算不了什么,佛陀的教诲是根本,永远解决,这个恩德多大,几个人能体会到?几个人知道这个恩德?

    这一次在灾区,我们也响应灾区同胞们的呼唤,告诉我们许多学校在这次洪水里面被冲毁了,我们要发起建十个中学、二十个小学,使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