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06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06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家念几句佛,你对社会有什么好处?真有好处,社会人没见到,但是他得受用,他得好处,他不知道好处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是怎么改变,那叫迷惑;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佛经字字句句,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大家更容易懂;佛为什么讲经说法、放光现瑞?显示这个道理。今天讲生化、讲物理、讲化学,佛这东西全部都表达在里头,而且讲得究竟圆满,希望大家要细心去体会。佛法是一门高深的科学,绝不输在现在尖端科学之下,比他们高明多了,他们的科技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佛法的科技能解决问题。所以希望同修们要认真努力,这里头决定没有迷信。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四十四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下第五十一面,请看经文: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前面我们看到是世尊放光,第一句总结前面放光的瑞相,接著佛就告诉大家,以微妙之音,“微妙音”里面含义是无限的深广,一音里面含一切音,一一音中含一切事,所以称之为微妙之音。告诉在会的这些大众,包括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这都是地藏菩萨教化的一些大众。“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这一句话是总结法会开始一直到现在所说的全部经文,都是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下面几句是总结,“于人天中利益等事”,底下就说得很具体,总结全经。这句是结名,也就是讲教,我们用教、理、行、果这四项来说,这是教。这一次我们在澳洲做了二十天的参学,观察澳洲现在多元文化的推广,逐渐有了成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佛家的教学,实在是世间从事于多元文化追求向往的一个理想教材,就是大乘经典。

    ‘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人天是讲天上、人间,也就是指六道之中;六道之中当然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共同生活体。地藏菩萨、释迦世尊,如何能对一切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不同的思想见解,不同的信仰,能够把他们种种不同,帮助他们消除,帮助他们融合成一个共同体;共同体就是一真法界,多元不同体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众生最后都归到一真法界,这是真实利益,这是世尊高度智慧、善巧方便的教导。所以佛法的教学,佛教给我们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第一佛教给我们人与人怎样相处,‘六和敬’就是佛的教导。如果我们跟人都不能相处,还谈什么成就?人与人之间非常复杂,说实在话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是多元文化的一个形体;因为一个人、一个众生过去世中,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回,阿赖耶识含藏许许多多不同的种子习气,岂不是多元文化的一个结构?何况跟大众相处在一起,要怎样去相处,大学问;能够消除歧见、消除误会、消除隔阂,互相尊敬、互相关怀、互相合作,这佛陀对我们期望。特别是修学大乘,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依旧在一切众生境界当中还划小圈圈,那就错了,违背佛陀的教诲,违背菩萨的教导。所以学佛第一个要拓开心量,要包容一切,你才能入佛门,你才能懂得佛所讲的话,这给我们真实的利益;利益自己、利益社会、利益一切众生,经上讲的是这些事。

    第二句说“不思议事”,这是从体上做总结,理是一个,为什么种种不同他能够融合成一体?因为理是一个。相有种种、事有种种、用有种种,理体是一个,所以能够归一,《华严经》里面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能归于一,因为体是一个。像一个大海,海是体,海里面起的水泡,起了千千万万的水泡,每个水泡不一样,每个水泡一个小圈圈,但水泡从哪里起来?都依大海起来。众生迷,迷失了,不知道体是一,所以才起种种误会,如果知道体是一,平等、清净、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纵然是冤家对头,也知道我们体还是一,离开了理体哪来的现相?体是什么?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不可思议,‘不思议事’是结体。

    “超圣因事,证十地事”,这是讲行,也是结宗,宗就是我们修学的方法、修学的纲领,这是行。‘超圣因’是菩萨所修的因行,‘证十地’是果,修因证果。十地即使是别教菩萨,也是入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这是契入一真法界。如果讲三贤菩萨,那得圆教三贤菩萨,才超越十法界,如果是别教三贤菩萨,还在十法界里面;说十地决定超越十法界,这是入一,入一真法界。末后一句是结用,“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这个总结不仅仅是世尊为我们,总结地藏法会里面所说,实在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也可以用这几句话来做个总结;佛给我们讲的就讲这几桩事情,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为一切众生所说也不超过这个总结。

    明白这里面几句话的意思,我们就晓得佛教给我们,教给我们做人懂得人与人的关系,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第二懂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现在我们讲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生态,我们如何跟大自然相处,跟这些动物、植物、山河大地相处。大自然爱护我们,我们也要爱护大自然,大自然对于我们有贡献,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仰赖于自然生物,我们如何报答大自然,有谁能想到?佛想到、菩萨想到。再第三人与鬼神如何相处?佛家的教导就是教这些事情。这三方面有一方面有过失就有麻烦带来,那就是佛法里面讲造业,三方面处得很融洽,那就是功德,修积功德;有一面有了缺陷的时候就造业。这三方面要能够处得融洽,先对于环境、事实真相,必须要了解、必须要明白,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就是说明这些事实真相,教导我们如何与人、与物、与事、与天地鬼神融洽相处,也正是现代人追求多元文化的目标;这个目标都在大乘佛法里面,希望大家对于大乘经典要细心体会。

    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没有切实去做,所以你体会不到。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习气,这就不行了,别说经文你看不懂,注解你也看不懂,我讲的这些你还是不懂;你能够体会到是表面,真正讲是皮毛,一分都没有渗透进去。佛家的经典,我跟诸位说过,字字句句都深广无涯,怎样深入?全靠修持功夫。你有一分功夫,你就有一分见地,就有一分契入,没有真实功夫不行。真实功夫从哪里做起?从断恶修善做起。‘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是要我们去做到,‘不思议事’是需要我们去体会,‘人天利益等事’是我们要学习,你才得到究竟圆满的大用,那就毕竟不退无上菩提。青莲法师的注解,诸位自己去看,他注得也非常之好。请看下面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我们就看到此地。这是观世音菩萨,在大会当中,观音菩萨也参加这个法会,也是这个法会听众之一。他听到世尊极力赞扬地藏菩萨,听了之后他也起来,代表菩萨众对地藏菩萨的赞扬。这个法会我们要留意学习,法会开端是怎样开端,法会将要圆满,圆满是怎样来结束,这个我们要学习。世间法里面一个法会,先一定有开幕词,会结束之后也有一个致谢词。我们这一次在西澳净宗学会,西澳净宗学会我不知道状况,刚刚成立,而实际上我们去看的时候,它的缘没有成熟,成立得太早了;至少他们要学三年,三年之后再成立净宗学会,那就很如法。我们的法会开端跟法会结束都是突然的,前面没有介绍,后面也没有结束,变成是不伦不类,这是我一生当中参加很多法会第一次遇到。他们自己没有经验,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法会的活动,所以对于仪规完全不知道,真正是无所适从。他们对我们招待热情,我们很感谢,他们的会长送我到机场来问我,他说:招待不周;我说:招待很周到,我们非常感谢,法会不周,要好好的学习。他想找个时间到新加坡来学一天,我说:不行!一天你就学会,你是天才;真正要学会,至少要在新加坡住三个月,哪有一天就学会?如果说领导一个团体,帮助一个地区学佛,那是菩萨发心,不是感情用事,真正要虚心学习。

    从这里看这个法会将结束,观世音菩萨代表菩萨众出来致词。观音菩萨在中国大家都非常熟悉,知名度排在第一,很多人不知道地藏菩萨,没有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赞叹意思就很深。菩萨“白佛言”,称“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这个话从观世音菩萨口中说出,那谁不相信?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赞叹地藏菩萨大慈悲,而且地藏菩萨大慈悲的落实不亚于观音菩萨,并不在观音菩萨之下。“于千万亿世界”,‘千万亿’不是数字,是形容词,形容这无量无边的世界,哪个地方有众生就有地藏菩萨在,化千万亿身。

    “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这两句话就是世尊在这部经上所说的。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断恶修善、依教奉行,你们想想是福德还是功德?假如你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所修的是福德,出不了三界;如果你是离四相修行,是功德。佛在金刚会上教我们,要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诸善事’,那是功德。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所修的是什么?真正修行都落在福德这边,不是功德。起心动念还有我执,念念都是为我,我总是摆在第一,诸位要晓得,我执是轮回的根本业因,你只要有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修再大的善业也是六道里面享福,福享尽了还要堕落,要懂这个道理,这在前面都跟诸位讲得很清楚。六道、十法界怎么来的?六道来由有三个基本的因素,妄想、分别、执著,你全都有了,这就是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如果你把执著破掉,你还有妄想、分别,你六道没有了,有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你在这里面生活。再能够把分别也舍掉,你就超越十法界,则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怎么形成?妄想,妄想就是无明,破一品无明你的境界会提升一层,四十一品无明破尽,妄想完全没有,你是证得了大圆满,那是圆教如来的果地。

    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然后才晓得世尊教我们离四相的用意,四相不能不离,不可不离,不离就不能离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对这个喜欢、对那个讨厌,都是干六道轮回,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是搞六道轮回,你以为你能往生?不能往生。能往生的人,四相真离,心地真正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很多带业往生的人,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的人,他那一念、十念与四相相应,最后临终的一念还是有我、人、众生、寿者,就不能往生。以前李炳老常讲,一万个念佛人,能够往生的是两、三个而已,什么原因?我、人、众生、寿者没断。我们想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什么时候练习?现在就要练习,不要等,‘我现在还没有到临终,临终时候再离’;临终时候你有把握,你能离得了吗?平常就要真干。

    对于世间之感情,我们一般讲情结要淡,愈淡薄愈好。念念为众生、为社会,不要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是造业、就是造罪,别人都为自己,那是他的事情,他要搞六道轮回,佛都管不了,我怎么能管得了?修行证果的事情,要靠个人自己努力,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帮不上忙,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十法界就是十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你自己愿意走哪一条,佛给我们说明,让你自己选择;自己要随顺烦恼、随顺习气,大多数是走三恶道;真正觉悟,舍离一切烦恼,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成就功德。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辨别,要很清楚。‘及不思议威神之力’,这是讲地藏菩萨,特别在六道当中,勤苦的教学,以圆满的智慧、善巧方便,帮助特别是恶道众生。再看底下经文: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从观世音菩萨口中得到,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地藏菩萨,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没有一个不赞叹地藏菩萨。而地藏菩萨的功德,一切诸佛如来共同赞叹都赞叹不尽,底下讲“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地藏菩萨功德都说不尽。地藏表什么?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地藏菩萨的功德就是孝亲尊师的功德。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桩事情,不付托给其他的菩萨,要特别付托给地藏菩萨?为什么不付托给观音菩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付托给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做不到,付托给文殊、普贤,文殊、普贤也做不到。付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人家孝敬,孝敬是根;观音菩萨是孝敬的发扬光大,你没有根,他从哪里发扬光大?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然后你就晓得,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今天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在哪里?迷失了地藏,不懂得孝亲尊师。所以一个社会的安危,一个社会的治乱,一个社会的祸福,根在家庭;而家庭的根在夫妇,世出世间教学都懂这个道理,都在这个根本上用了许许多多心血在教导,希望大家觉悟。夫妻两个结合,不是你两个人的事情,对于整个社会你有责任,你夫妇不合,你家庭就破碎,家庭一破碎,社会就动乱,全世界的人遭殃受罪,谁懂得这个道理?佛陀教育多么重视家庭,儒家的教育讲求‘敦伦尽分’,现在社会动乱,大家疏忽了家庭教育,所以整个动乱,整个灾变的来源,不晓得从哪里来,你怎么能够防范?你怎么能够救拔?一家人相聚固然是有因素,佛在经上讲人与人之相聚四种原因: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恩恩怨怨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

    人为什么受教育?为什么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了解事实真相,你明白之后你就能化解。纵然是一家人是报怨而来,在中国第一个模范是舜王,舜王家庭那就是报怨而来的,那不是报恩。一家不合,舜他有智慧,他懂得尽孝,能够把一家冤家相聚,把它怨结化解,能够做到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亲爱,互相合作,在佛法讲这菩萨。菩萨不是看到冤家债主躲避,不是的,如何化解它,躲避不能解决问题,来生来世还会碰到,一定要懂得化解,所以才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小而一家人,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化解,解冤释结,培养恩义,你一家自然和睦,和睦你这个家就兴旺,这里头有大道理。地藏菩萨教化众生这个基本的概念,基础的课程,功德利益即使三世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下面观音菩萨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