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

第101章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01章

小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经文讲得不算太长,讲得很详细,诸位都能够体会得到不思议开显之经,这三部经都是不思议开显之经。‘罪顿消而功速成,何事多求,杂乱心志’,这是劝我们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华严经》大,你能够专依一品、一章,都能成就不思议的功德,‘罪顿消’,灭罪快,功德很快就成就。‘何事多求,杂乱心志’,这两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多少年轻发心的大德在家、出家,勇猛精进,但是到最后没有很好的成绩表现,原因就是他学得太多,修得太杂了。

    我在这一生经验当中告诉我,我专修专弘,一门深入,我是专依《阿弥陀佛经》,晚年宣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我在《阿弥陀经》里面专攻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我的一生功力用在这上面;讲其余经论,这是接受邀请,看到没有人讲。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必须要学习讲台经验,你发心讲经,讲台经验是非常重要,不能离开讲台。这李老师过去嘱咐,他举个比喻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曲是唱歌,唱歌的天天要唱,每一天要调嗓子,打拳的人每一天要练习,三个月不练习筋骨就僵硬。讲经亦复如是,天天要上讲台,千锤百炼,所以人家请我讲什么经,我就讲什么经,我把这个当作讲台训练来看,是在讲台上取得经验。依我的意思来讲,一部《弥陀经》讲到底,我不会讲第二部经,但是我讲这部经大家不愿意,他们喜欢听这个、听那个,恒顺众生。从恒顺众生当中学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什么?讲台经验,跟大家结结法缘,取得讲台的经验,是这么个道理。

    另外一个因素,讲经的人太少,多讲几部经留下这些录像带、录音带,给后学做一个参考资料,帮助后学,这也是我一个愿望。所以我讲的不是我本学的,我本学的就是一部《阿弥陀经》。所以说是一事修行非常重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连佛法也要放下,佛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往年在这边讲过一部《金刚经》,也讲得相当详细,这一部经是韩馆长,与此地一位同修郑英良居士,两个人发心启请。我想想有一些念佛的人念得不如法,不得受用,所以她们启请我说也好,让他们听听般若法门,帮助他们看破、帮助他们放下,然后这句佛号才能得力,所以用这个方法来辅助念佛功德。

    我们再继续看下去,‘此即南岳有相安乐行也’,南岳是天台家。‘言修行者,谓如说而行。若闻而不行,如说食数宝,何济饥贫。谚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是真实训世语耳’,末后这几句好,劝勉我们要真修。学佛第一个要建立信心,我们相信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决定不欺骗我们,深信老师真诚慈悲教诲,然后要懂得老师教诲的意思,要解其义。解义之后要认真去做,依教奉行,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利益。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

    这是世尊对坚牢地神所说的话。“汝以”,‘汝’指坚牢地神,你“以本神力,而拥护之”,拥护一事修行者,专修专弘的这个人;你以本神力去拥护他,我们世间话讲保佑他、加持他,让一切灾害及不如意这些事,他听都听不到,何况他去受?当然他不会遇到。这段话是世尊嘱咐坚牢地神,劝请坚牢地神要保护这些人,帮助他们成就。注解里面我们也念一念,这一段注注得很好,‘敕地神拥护者’,敕是上对下,这是叫他。‘以此善信,若佛现在,足称四信。今于灭后,可当五品’,四信跟五品都是天台家讲地位的名称。天台智者大师这是如来示现的,许多人都晓得,史传里头也有记载,说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中国。诸佛菩萨再来示现的很多很多,身分不暴露,我们凡夫不认识、不知道。

    而智者示现念佛往生西方世界,他在往生的时候他的学生向他请教:老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智者大师很谦虚:‘因为我领众’;领众是什么?管事,操心;‘所以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这是示现教导我们,为大众服务,管理这些行政业务是牺牲自己,舍己为人;意思就是说,如果他不领众、不管事,他只有清修,品位就高了。牺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众,功德无量无边;这是大慈大悲,不求自己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就大家,这是菩萨。但是这个地方我们要仔细去观察,他的牺牲是有底限,不是说管理大众事情,将来自己不能往生,还要搞六道轮回,那就大错特错!他有个底限,决定往生,往生品位差一点没有关系,希望你们大家往生的人品位都比我高,我比你们低,行!我决定得生。所以他们是有底限的,不是不能往生,决定得生净土,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不是说专门为别人,自己将来往生都错过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智者大师示现,给我们的启示。

    五品位是什么?这个地方也是讲五品位,这个一事修行者,供养,转读,依经,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天台的五品位第一个叫‘随喜’,在随喜里面断疑、断散乱心,专修专弘,专就破散乱心,他的心神是专注,他不散乱;换句话说,他妄想少。第二‘读诵’,他读诵专读一部经,专学一部经,他不杂,减少污染。第三‘欢喜说法’,破吝法,世间人吝财,学佛的人、出家人没有财,没有财有法,怕的是吝法,你有法不肯教人,不肯传给人,欢喜说法破吝法,这是障碍,这是大烦恼。第四‘兼行六度’,第五是‘正行六度’,兼行六度是什么?是自己修,这个六度是自利,不是对他,所以叫兼行,是自利。布施是什么?布施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布施,这布施没有对别人有好处。持戒是自己在生活中规规矩矩,自己用功,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都自己。忍辱是耐心,在修学上有耐心。所以这个六度完全是对内、对自己,兼行六度;它的效果破无明、长智慧。

    正行六度是从事相上帮助众生,所以正行六度跟兼行六度差别在此地。正行的布施就是利益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对外、对人,不是对自己;兼行六度是对自己,正行六度是对别人。所以在正行里面要破四相,像《金刚经》上讲‘即相离相’,不是不做,很认真、很努力去做,虽做不著相,在这里面修‘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般若经》上讲‘三轮体空’,这种修学法自利利他。领众修行是正行六度。可是在正行六度里面,能够离一切相那就是兼行六度,正行就是利他,兼行自利。不著相就自利,就能破无明;著相不能破无明,著相就变成福报,变成世间福报,修福。这样的修福,像今天李木源居士主持居士林、净宗学会,实在讲就像智者大师一样,他如果著相,将来果报大梵天王,他要不著相,西方作佛去了,这个修的是真实的福报,大福报。

    所以他们修行的功德,天台家讲跟藏教‘五停心观’类似,境界差不多相同。五停心观:数息停散,停就是止的意思,数息观是止散乱,不净观是止贪心贪欲,慈悲观是止嗔恚,因缘观是止愚痴,念佛是止一切业障,所以跟五停心观的境界类似。智者大师讲他往生只有五品位,‘可当五品。以读经,是第二品。供养,乃第四兼行六度品’,这是我把五品位的大意略略的给诸位介绍出来。我们看注解往下看第二行,‘始由一念信解’,开始我们初学佛的人接触,相信懂得,明了它、理解它。‘以至深信观成’,明白之后,又真正能够依教奉行,信心就加深。观成是什么?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改变,逐渐逐渐我们想法看法,跟如来、菩萨看法想法相接近,这就超凡入圣了。超凡是超越凡夫的见解,接近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是人,跟诸佛菩萨的看法想法相同。‘当知五品观行为如佛’,五品观虽然不很高,凡夫做得到,太高了凡夫做不到。五品观是凡夫可以做到,凡夫这种心行也很像佛,接近佛、很像佛,‘故令拥护也’。所以世尊嘱咐,这个一事修行的人,虽然是凡夫,跟佛很接近,跟佛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所以嘱咐坚牢地神要保护他、要拥护他。

    这一行末后,这是《金光明经》里面所讲,在四十三面末后,最后一句看起,‘坚牢白佛言’,这是坚牢地神说的话,虽然不是在这个法会,不是在本经,可见得坚牢地神发愿,也跟地藏菩萨一样多次的发愿。他说‘说法比丘,坐法座时,我常昼夜,卫护不离,隐蔽其形,在法座下,顶戴其足’,我们相信地神所说的话是真的、是兑现的。所以真正发心说法,以真诚心说法,无私心说法,利益众生心说法,你坐在这个座位上,坚牢地神就在你座下,地神恭恭敬敬在顶戴;可见得升座说法不是开玩笑,要以殷重之心,一丝毫疏忽不得,你疏忽你就得罪地神。所以不如法的人登坛说法,妖魔鬼怪围绕,这是一定的道理。在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要深信佛语,佛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这一段的意思很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四十二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卷下第四十四面,请看经文:

    【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经文是接著前面坚牢地神护持供养、转读、依照本经理论方法修行的人,世尊在此地又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地神护法护持,“释梵”,‘释’是帝释天王,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外国宗教里面讲上帝、天主,凡是大梵天王,这些天王与这些天神,“眷属”都是属于天神,没有一个不拥护这个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在前面第四十二面,今天有些新来的同修没有听到,四十二面最后一行,我们念一遍:‘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就是这种人。经文里面未来世就是指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说的未来世、说的末法,就是我们现在的时代。关键‘善’,善男子、善女人,善是一个标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善?最简单的标准,《观经》上讲的三福,世尊在总结里面告诉我们,‘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福里面给我们讲了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话统统做到,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是‘善’字最低的水平。如果这四句做不到,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要明白。为什么我们读经,依照经典的方法修行,所得的结果不是经上所说,原因在哪里?都在这一个字上,经上讲得很清楚,善男子、善女人,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果报就要差很多,没有这么殊胜,这是一定要懂得。

    昨天晚上我们在《华严经》读到,‘三十三天王’代表初地菩萨—欢喜地;三十三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代表什么意思?五戒十善。换句话说,还是净业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孝亲尊师,以大慈悲心修十善业道,这欢喜地。如果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我们连最低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都达不到,一生学佛只能说是跟佛结个善缘而已,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最殊胜的成就也不过是来生得人天福报,没有办法了生死、出轮回,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经上,一切经论都讲‘善’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要达到经典‘善’的标准,这里面讲的果报太殊胜了。这样的标准能不能获得这样殊胜的果报?不能,为什么?你这个善是刚刚达到标准,这初级的善,小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经,它不是小乘经,所以这个善的标准还要向上提升,三福里面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比前面高多了,这是二乘善,阿罗汉跟辟支佛的善。他们修行能不能得这个果报?还是不能,还差一截。再向上提升是大乘善,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就是此地善的标准。

    你以这样的善心善行,供养地藏菩萨,转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专修专弘,‘一事修行’是专修专弘,你才能得到坚牢地神的拥护,你才能得到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王、天神拥护。他凭什么拥护你?因为你是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不是别人,是菩萨,他怎么会不拥护?三福你做到第一条你只是世间善人,欲界里面一切善神会保佑你,你这一个地方土地神会保佑你;坚牢地神是全世界的总地神,用不著他来,派几个小土地来就够了。如果你的善达到二乘善,声闻、缘觉,你已经不是凡夫,在小乘上你已经入了圣流,你就能够感得天神来拥护你,这些天王尊敬,天神拥护你。你是菩萨,天王也尊敬你、也拥护你。

    前面坚牢地神说过,注解里面《光明经》上所说,就是注解第四十三面最后一行,最后一句看起,‘坚牢白佛言’,坚牢地神是全世界的总地神,不是普通地神。‘说法比丘,坐法座时,我常昼夜,卫护不离,隐蔽其形,在法座下,顶戴其足’,所以这不是小善能够感得的。坚牢地神的地位比阎罗天子还高,阎罗天子是统治一国,是一个国家,坚牢地神是统治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间还没有,全世界统一,那个国王才是坚牢地神。坚牢地神在你座位底下,头顶著你的足,你有多大的福报!所以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大善,不是小善。小善感得一个小土地公,在你足下头顶戴你,你已经很了不起;小土地公就是乡长、村长。所以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要了解它的意思,才不至于产生误会。由此可知,你不发大心怎么行?菩萨跟凡夫不一样是心量大。诸位参加许多佛事法会,念疏文一开头都念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那个心量就是虚空法界,心量很小的人菩提心没发,你那个心是迷;菩提是觉悟,觉心是尽虚空、遍法界。量周沙界,量大福大,感动得诸天天王、天神来拥护你,感动得坚牢地神以头顶戴你的足,对你这么恭敬。

    注解里面这一段很重要,我们把它念一遍,‘初句,谓不但汝地神独护’,这是释迦牟尼佛口气。汝是指坚牢地神,说这一个供养、读经、依教修行的人,不但是你地神你来护持他,你发愿护持他。‘若果如上修为’,若是假设的话,果然你能够像经上所讲的依教修行,现在的话说你落实了,你都能把它做到,那个护持的人就多,‘亦有释梵诸天眷属皆来拥护’。下面青莲大师引经据典来证明这句话,‘如四天王白佛言’,这是欲界四大天王,‘是人若得闻是经典,能得未来现在种种无量功德。我当隐蔽,不现其身。为听法故,当至所止讲法之处’。这是说明四大天王,比丘升座讲经,四大天王率领八部鬼神来听经闻法,他们护持道场。这里面最重要是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凭什么能够感动这些天神、这些护法神祇?凭自己的德行。什么德?自性的性德,性德流露出来这是德行,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佛经论上所说的相应,佛经论所说都是如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与经典相应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