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秦帝国(4) >

第29章

大秦帝国(4)-第29章

小说: 大秦帝国(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不韦一路忖度,卫怀君狡黠而善密事,必是探听得自己商旅有成,要派给自己一个“义举”。所谓义举,对于商旅十有八九便是“献金报国”。若仅仅是要钱,吕不韦无论如何是要出的,不管此君做何用场,都得出。否则,此君之口便会使你在天下沸沸扬扬五颜六色,你却找谁个辩驳?然则,此君若是别有所图,却该如何应对?从今日之势看,此君依然是牵绊衡平之术——鼓乐仪仗相迎以示其诚,君不出面以示其威,分明有求于人,却矜持得要“赐见”于人。此君自以为高明,恩威并出面面俱到,吕不韦却分明看到了一副苍白的可怜相便在眼前。    
    “濮阳义商吕不韦晋见——”内侍尖亮的通报在飕飕冷风中分外刺耳。    
    吕不韦不禁笑了,未曾谋面便将他定在“义商”之位,除了献金能有甚事?心下一松,便跟着导引内侍悠然进了陈旧残破的大殿,过得一座黑沉沉的大屏便紧走几步,在中央座案前深深一躬:“在下吕不韦,参见君上。”    
    “先生请起。”须发灰白的卫怀君虚手一扶,又矜持地一笑,“赐座。”    
    吕不韦正要到最近的案前就座,却见一名中年侍女悠然走来,伸手示意,将他领到了卫怀君左下侧的案前,算是完成了“赐座”礼仪。吕不韦释然一笑,便席地跪坐案前,却只看    
    着卫怀君不说话。卫怀君笑道:“先生达礼,本君却是待士不周也。”吕不韦知道卫怀君这前半句是说他待君先话,算是通达礼仪,然后半句却是不明,如此国君果然能自责么?便一拱手道:“君召国人,原是常道,在下大幸也。”卫怀君目光闪烁间又矜持地一笑:“先生,无觉膝下有异乎?”吕不韦却不看座案之下,只摇头道:“在下愚钝,敢请君上明示。”卫怀君一怔,终于又是一笑:“先生座案之下,草席破洞矣!”    
    其实,吕不韦入座时便瞥见了破旧草席上的一个大洞,偏是浑然不觉,要与卫怀君兜兜圈子看他如何做作,此刻便肃然一拱:“物力惟艰。君上节俭为本,在下感佩不已!”卫怀君似乎愣怔了一下,却呵呵笑了:“原是捉襟见肘也,谈何节俭。”见这位君主终于显出困窘之相,吕不韦慨然笑道:“君上既有此言,在下愿献千金,以补宫室之用。”卫怀君却又矜持地端了起来:“果然,义商无虚也。然则,先生区区千金,却与社稷何补?本君之意,欲请先生撑持邦国,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吕不韦心下一惊,果然来了,这回显然不是金钱之事,却要小心应对,便谦恭笑道:“在下一介商旅,何能撑持邦国?若是事端之难,敢请君上明示。”    
    “区区细务,不难不难。”卫怀君笑得分外可人,“本君思忖:先生理财大家,可做我大卫关市大夫,专司十三处关卡税金。每年若能收得万金,三成便归先生。先生既有官身,又是公私两利,岂非立身上策乎!”津津乐道,竟很有几分得意。    
    骤然之间,吕不韦几乎便要放声大笑,然却生生憋住,满脸通红地皱着眉头拱手道:“君上妙算,在下却是愧不敢当。在下小本生意,年利不过百金,如何有运筹万金之大才?若是一年收不齐税金,在下倾家荡产事小,误国只怕事大。如此重任,在下断不敢当也。”    
    “足下大名赫赫,不想却是如此器局也!”看着吕不韦额头涔涔汗水,卫怀君不禁哈哈大笑,且立时将称呼变了,“才不堪任,足下倒也实在。不做便不做,至于大雪天出汗么!”笑得一阵,卫怀君突然压低声音,“然则,足下车马煌煌,却不象小本商人也。”    
    “君上神明。”吕不韦沮丧地苦笑着,“人云衣锦荣归,在下却是虚荣也。这煌煌车马,原是赵国大商卓氏之物,因了寄放在在下的车马客栈里,在下便趁着窝冬之期用了这车马。若不是借这车马,在下如何能在大雪窝冬时回乡?谁个不知阳春三月好上路也。”一番话唠叨仔细,当真一个活生生地小商人。    
    “噢——”卫怀君恍然点头长长地一叹,“既是如此,足下千金也就免了。”    
    “这却不能。”吕不韦连连摇头,“商旅游子,根在故国,献金原是该当!”    
    “足下忠心可嘉!然则,何年何月,你才能兑得千金之诺?”    
    “君上,”吕不韦怪模怪样地一笑,“在下正有千金在车,原是积攒多年要孝敬父母了,明日我便派人送来宫室如何?”    
    “既是在车,何须明日费时费力?”    
    “正是正是。”吕不韦恍然拍案,“君上跟我去拿,岂不利落?”    
    “也好。”卫怀君矜持地一笑,起身离座,“本君便成全足下一片忠心。”


第三部分:邯郸异谋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7)

    吕不韦打量了一眼这个肥肥白白地君主,一挥手:“走。”便大步走了出去。卫怀君也再没了诸般礼仪,跟着吕不韦便出了大殿。到得车马场,吕不韦向驾车执事低声吩咐几句,执事竟惊愕得说不上话来,愣怔一阵才从车中提出一个沉甸甸地棕色大皮袋,有意一摇,一阵呛啷金声便夺人耳目!卫怀君一挥手,便有一个老内侍推着一辆手车走来,卫怀君上前两步,亲自接过大皮袋,便要解开袋绳验看。偏这吕氏钱袋是祖传手艺,袋口绳是密结暗筘,等闲人休想随意开得。卫怀君一阵摸索,却不得要领,便大是尴尬。吕不韦面无表情地向执事一点头,笑意憋得满脸张红的执事过来摆弄了几下,大皮袋便松了口。卫怀君甩手打大袋口,一片粲然金光赫然烁目!卫怀君又一挥手,内侍走过来便推走了皮袋。    
    卫怀君这才轻松地笑了:“足下献国千金,却要何赏?”    
    “但凭君上。”    
    “传诏。”卫怀君转身高声吩咐身后的长史,“赐吕门一世子爵,领封地三里。”话音落点,便大袖一甩径自去了。    
    缁车出了濮阳北门,吕不韦便大笑起来,想一阵笑一阵,笑一阵又哭一阵,最后终是软软地瘫在了坐榻上。驾车执事心下不安,便时不时回头透过车窗瞄得一眼,此时见吕不韦疲累得睡了过去,才从容驱车在雪原上走马北去。    
    行得片时暮色来临,遥遥便见前方凛凛刺天的胡杨林披着软软地晚霞隐隐红成了一片。驾车执事回头便道:“先生,前方该当是吕庄了。”吕不韦蓦然惊醒,揉揉眼睛便跳下了车:“对,正是吕庄!你赶车前行,我后边走走看看。”    
    执事答应一声,缁车便悠悠去了。吕不韦长长地展了一番腰身,便在冰冷嫣红的旷野中踏雪走去。虽说大雪盈尺,平原之地已经是极目漠漠,几乎没有了任何突兀显眼的物事,吕不韦放眼望去,却仍然清晰地辨认出了烙在记忆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历历数来,竟是感慨万端。    
    还在大父当家的时候,吕氏一族十三家便迁到了濮阳城外。    
    在濮阳国人中,吕氏既不是周人后裔,也不是殷商老民。殷商时期有吕国,受封国君原为姜姓。庶民以国号为姓,于是便有了吕姓。又因国君为姜姓,所以吕、姜便成了可以相互置换的姓氏,如同嬴与秦一般。赫赫大名的太公望便是如此,既为吕尚,又为姜尚。因了这个吕尚对西周有灭商大功,非但古老的吕国保留了下来,且太公吕(姜)尚还成为齐国首封国君。如此一来,天下吕氏便分做了两处,一为吕国,一为齐国。后来,齐国公室为了与吕国之吕氏相区别,自认了姜氏为姓,天下吕氏便只有吕国之吕氏了。吕国原本便是不足百里的小诸侯,刚刚进入春秋之世,便被向北拓展的楚国灭了 。    
    吕不韦依稀记得,自己还是总角小儿的时候,大父曾经说过:吕氏失国之后,吕族便星散而去了;其中一支逃往齐国,路上有一家族患病难行,脱离主支,留在了濮阳郊野。这个家族,便是吕不韦家族。大父说,当年先祖为何没有继续追赶主支,谁也说不清楚了,只有一点是明白的,便是这支吕氏自做了卫人,农家生计便年复一年地衰微了。大父为了振兴吕氏,便离农为商,与熟识的殷商老民一道驾着牛车奔波生意去了。    
    十年之后,大父小成,积得三百金,便率领已经繁衍为十三家的吕氏迁出了濮阳城池,在北门外的老井田里建了一片简朴的庄园住了下来。大父说,老周人欺客,与其住在城中小心翼翼,何如搬出来自家做生意。    
    大父临终时,吕不韦已经是十三岁少年了。弥留之际,大父抚摩着吕不韦的长发,气喘吁吁地说了一句话:“乃父庸才也,光大吕门,在子身也。”至今,吕不韦还清楚地记得这句话,记得大父那殷殷期望的目光。    
    因了大父的临终遗命,父亲在盛年之期便交出了吕氏商社的权力,将尚未加冠的吕不韦推上了商旅之路。就实说,父亲的经商才能确实平庸,襄助大父二十年,独掌生意十年,吕氏商社只积得千金耳耳。然则,若论自明知人,父亲却实在非同寻常。    
    吕不韦五岁那年,父亲重金聘来了一个曾经在稷下学宫游学三年的濮阳名士,给吕不韦启蒙讲书。父亲对蒙师只有一个规矩:“王道礼仪等虚玄之书,少讲不讲都可。时下诸般实用之学,多多益善!”濮阳名士原本便是杂学一派,东家此说大对脾胃,便十足劲头地盯着这个蒙童灌了起来。也是天赋根基,十年之期,吕不韦便对商、农、工、医、水、算等诸般实用之学大体通晓,对辩驳求证学问的名家、杂家与主流显学法家、墨家、儒家、道家也大体心中有数,若干名篇更能琅琅上口。    
    老师本欲再教十年,要将吕不韦教成天下一等一的名士。吕不韦也想再学十年,如苏秦张仪般纵横天下。不想父亲却坚执摇头:“此子有商才,通得实学即可,谁却要做名士?先父遗命不敢违,明年,他便是吕氏商社之长了。”    
    三十六年竟梦幻般过去了。父亲已经年逾花甲,他还好么?    
    “先生,庄门已闭,我该当先行通禀一声才是。”执事早已将车停在庄外,人却返回来一直远远跟着吕不韦转悠,见晚霞褪去天色黑了下来,便过来提醒。    
    “呵,不用。”吕不韦恍然笑了,“一支响箭即可。”    
    执事答应一声,大袖一扬,一支短箭便尖锐呼啸着飞向了庄门望楼的大红风灯。片刻之间,便闻望楼一声长呼:“少东信使到,大开庄门——”呼声方落,厚重的庄门便隆隆拉开,一座吊桥也同时嘎吱大响着悠悠放了下来,结结实实地轰然塌在了雪地上。


第三部分:邯郸异谋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8)

    “且慢。”吕不韦对启动车马的执事一摆手,“跟着我走。”便大步上了吊桥。人车马刚过,便听身后吊桥已经嘎吱大响着悠了上去,望楼上也是又一声长呼:“信使高名上姓——”吕不韦高声答得一句:“西门老总事差遣,车马执事越剑无。”望楼红灯便左右三大摆:“信使入庄,庄门关闭——”吕不韦回头笑道:“越执事,日后回庄,便是如此这般,记住了?”车马执事点头道:“记住了。先生回归故里,却不显行迹,是……”吕不韦笑道:“并非故里有险。我若报名,今晚便休想安宁也。走了。”    
    这座吕庄虽是吕氏族业,住得却不仅仅只是吕氏四十余家,且还有依附于吕氏各家的田户百余家,加上各家仆役、全庄日常生计的十多个作坊的全部工匠,总共有三百余户两千余口。随着吕氏商社日见兴旺,吕氏庄园便建得小城池一般。若以战国寻常城池的规模——三里之城五里之郭,这吕氏庄园至少当得一座县城无疑。庄中三条大街十多条小巷,全是一色的青石板道,大街两侧更是多有老树参天。窝冬之季,日落而息,庄中灯火便极是稀疏,但借着厚厚积雪的蒙蒙白光,庄园的整肃格局还是清晰可见。    
    想到族人识得自己者已经不多,吕不韦便在雪地中悠悠漫步,领着车马走街串巷,拐得几个路口,便到了庄园正中的一片老宅前。显然是已经得到了庄门望楼的灯火信号,老宅大门已经大开,门厅亮着两盏风灯,一个须发雪白的老人正在阶下雪地里等候观望。    
    突然之间,老人愣怔了:“你?你是少东!”    
    吕不韦紧赶两步高声笑道:“相里老爹,我是不韦,识不得了?”    
    “果是少东也!”老人两手抓住吕不韦衣袖便哽咽起来,“十年也,老朽竟是老眼昏花了。”猛然回身高声吩咐,“少东回庄,老宅通明——”只听门廊一声答应,一声声传呼开去,片刻之间院墙内外便是灯火大亮。    
    “相里老爹,不韦当年多有轻慢,尚请老爹见谅了。”吕不韦深深一躬,老人连忙扶住,便又是一阵哽咽,“少东哪里话来,原是老朽迂阔迟暮,多年回思,老朽终是通明。少东若是自责,老朽便无颜苟活也!”    
    原来,这个相里老爹便是吕不韦初出商道时的那个抱账执事。自吕不韦带着出货执事避开他奔赴即墨做成了第一笔盐生意,这位颇有理财之能的大执事既抱愧在心,又大不服气。抱愧是对吕不韦,不服气却是对着那位年轻的出货执事。从此每有生意,这位相里大执事便与出货执事暗中较劲,出货执事自知资历尚浅,从来都是以忍以让,不与大执事发生任何争执,只是惟吕不韦之命行事。三年后,吕不韦全力承担了援助即墨田单的秘密商路,经常带着年轻干练的出货执事在外秘密奔波采货,抱帐大执事便更是愤懑了。一次,吕不韦随鲁仲连大货船去了即墨,留下出货执事在陈城继续采购一批兵器,约定两个月后立即装船运出,由吕不韦在之罘接货,再秘密运往即墨。但两个月后,货船竟杳无音讯。吕不韦大急,星夜兼程赶回陈城,才知是抱帐大执事拒付货金,理由只有一句:“铁兵交易须得少东亲自出金,他人不支。”出货执事百般无奈,又不好向少东“举发”同事,事情便僵持下来。事由查清,吕不韦勃然大怒,叫来抱帐执事严厉申饬一顿,当即拿出两千金要他离开吕氏商社。抱帐执事痛悔不已,再三再四地请求留下。吕不韦却冷冷一句:“执小气而毁大义,你不觉惭愧么?”抱帐执事脸涨得通红,撇下两只金袋转身便走了。    
    三年后,吕不韦接到老父书简,说相里在老庄做了总管。再后来,吕不韦便从老庄来人的口中知道了原委。一个夜里,抱帐执事风尘仆仆赶到老庄,对着老东大拜三拜,一句话也没说便昏厥了过去。老父情知有异,连忙请来庄中医家好生诊治,并吩咐一个年轻仆人加意守护。可是,次日清晨抱帐执事竟是不见了踪迹。老父大急,立即派族人四出寻找,三日三夜找遍了方圆百里,还是没有踪迹。老父一番寻思,便派了三个得力精壮,甚也不做只专门寻访大执事。一连三年,终于在即墨海边找到了已经变成疯汉的大执事。车马送回吕庄,老父便整日守着这个昔年最是忠诚能事的大执事说叨个没完,几个月下来,大执事竟是渐渐平静了下来。    
    当吕不韦知道了这一切的时候,深深为自己的操切轻率自责不已。老父的作为,使他第一次真切地明白了何谓义商,也就是在那时侯,他写下了《无义》篇,写下了那句永远烙在心头的话——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所不及也。    
    “不韦呵,是你么!”    
    一声颤巍巍的呼叫,便见使女扶着一个白发老人从灯影里匆匆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