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个真实的阮玲玉 >

第28章

一个真实的阮玲玉-第28章

小说: 一个真实的阮玲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莉莉书写的手迹。唯独在有一页上,贴着一小块暗红的漆布,绣了一个精巧、秀丽的〃孙〃字。在这个〃孙〃字旁,纪念册的主人,例外地写了几行字:     十几天前,我请她给我留几个字在老朋友的小册上。她说要想一点好的意思……如今是太晚了,还剩下在自《小玩艺》时她在草帽里绣的一个字……。昨天我们的玲珑美玉离开这浊世了。她去了,但足她的天才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坎深处!


第五部分:永不消逝的美丽第71节:梅兰芳 阮玲玉 壁克福(图)

  一九三五年三月九日     阮玲玉在生前没有应孙瑜的要求,在纪念册上留下片言只语,只用她那纤细灵巧的双手绣了一个〃孙〃字。这个〃孙〃字,寄托了阮玲玉对自己的艺术合作者孙瑜的多少深情厚意,也留下了孙瑜多少怀念与惋惜!    阮玲玉生平演了不少的影片,但她留下的文章却不多,较引人注意的一篇,是她1930年写的《梅兰芳与中国电影》(载《影戏杂志》1卷9期)。在这篇文章中,她记述了梅先生对国产声片的关心以及他们的亲切会见,并在会见中,梅先生称阮玲玉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美国著名电影女明星玛丽·壁克福。     阮玲玉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梅兰芳先生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事业,经过六、七年的努力筹划,终于在1930年初赴美访问演出。当时美国正逢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人曾劝梅先生不要成行,他经过再三思考后终于赴美。没想到,受到美国官方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梅先生以其精湛、绚丽多彩的表演艺术几乎把整个美国震动、沸腾起来。特别是美国的文艺界更是热情欢迎。梅兰芳和戏剧家贝拉斯考(Belasco斯达克·扬5建{StarkYoung},还有电影演员露丝·丹尼斯{RuthSt·Penio}等艺术家给下了深厚的友谊。总之,梅先生的东剧艺术首次成功地占领了美国纽约百龙江:的舞台。所以阮玲玉在《梅兰芳与中网电影》一文中的开始就说到:     〃我国艺术界的同志们,能够挟着中国的纯粹乙术到海外去,博得荣誉回来的,恐怕就以梅畹华(即梅兰芳先生)先生为第一人吧。〃     从阮玲玉这篇文章里记述的梅先生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去美国的宗旨,决不是仅仅为戏剧|事业的交流和影响,他也曾以对戏剧同样的热情来关心当时彩色有声影片的摄制。因为梅先生很早就与电影艺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电影的萌发的初期,除京剧表演艺术家谏鑫培外,梅先生可说是以他的艺术涉足电影的第一人。他早在1920年时,就曾在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等影片。    但不无遗憾的都是默片,而京剧艺术除〃舞〃之外,:歌唱〃是梅先生表演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所以,在二十年代末期,梅先生听说〃联华〃等公司要开展复兴国片、摄制声片的运动,甚为兴奋。他参加了阮玲玉主演的《故都春梦》的摄制演出,并与〃以华〃总经理罗明佑等有志于声片摄制的同人〃莫不交相奖植。期以组织。勉以重任〃(罗明佑《为联华组织经过致同人报告书》载《影戏杂志》1930年1卷1期)。梅先生对声片摄制之热情的原因,还可以从纽约著名记者汤姆斯陀尔博特·得列格朗访问他后发表的文章中看得出来:    〃他(指梅先生)要演制有声电影的主因,不是希望销流在美国里的。他的志愿是演制声色双全的影片,贡献给居在中国边疆和孤寂的村镇城邑里底居民,……一个伶人,就是销磨了终身的时日,也不能够周游中国境内一百五十万里以表演他的艺术的。〃(《影戏杂志,1930年1卷7、8合刊》梅先生期望在影片中更好地纪实自己的艺术,何止是贡献于全中国人民面前呢。正如阮玲玉在她的文章中提到的,梅先生谈到美国人民〃最赞叹和赏识的是《刺虎》和《打渔杀家》等剧。剧情无非是表现忠孝节义的美德。所以我便有了这种感想,以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是普及世界之可能的。若是我们拿它来编作电影,再配上声音和天然彩色,自然不患不能受全世界欢迎的。〃     鉴于梅先生如此热衷于国产彩色声片的摄制,故在他载誉返国后,罗明佑、阮玲玉偕同〃联华〃同人请梅先生在南京大戏院观看了《故都春梦》的试演,并宴请了梅先生与其赴美剧团一行叙欢于一堂,席间梅先生对〃联华〃的组织极表赞助,以为这是〃应时代需求的一种组合是复兴国产影片的一个运动〃,还同意了〃联华〃的邀请,加入做一名创办人。这也是如阮玲玉文章中所说的:〃畹华先生于7月18日乘秩父丸归国抵护,我在联华同人宴请他于大华的席上得与晤谭,知道他很注意回内的电影事业,尤其是将来的有声片。〃同时,她还纪述了这次与梅先生会见的感受,以及梅先生对她艺术上赞扬性的譬喻:〃他对我很客气,称我为中国的玛丽辟福(即玛丽·壁克机),真令我惭愧无地。〃     梅先生为什么把阮玲玉称作是中国的玛丽·。壁克福?因为那次赴美,他在见到的许多艺术家之中,玛丽·壁克福给梅先生以深刻难忘的印象。她不仅请梅先生到摄影棚观看她正在拍摄的两场戏,又陪他参观了卓别林和范氏夫妇(即玛丽·壁克福与她丈夫范朋克。他俩与卓别林三人在当时被尊称为美国影坛三杰)合办的联艺公司,并且还为梅先生举行多次宴会,邀请许多电影界同行与之会面,畅谈艺事,摄影留念。还请梅先生住进了有名的〃范福别墅〃。这一别墅是从她1920年结婚后设立的,是由丈夫的名字上半,夫人的名字下半相缀而成的。    别墅的内外环境优美,当时有人曾说过廿年代初期美国两个最有名望之家就是白宫和〃范福别墅〃。玛丽·壁克为了使梅先生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竟将全座别墅拨交梅先生和他的顾问齐如山先生居住,自己则迁到另一住宅去住了。当梅先生到别墅的那一天,范朋克因公去英国,所以她一人热情地在门前接待了他。玛丽·壁克福那天上穿深色长袖短衫,下着花纹鲜明的齐地长裙,一见梅先生到来,就有礼貌地用双手牵着长裙微微向梅先生欢笑行礼,自然,梅先生此时也随及恭身还礼。     梅先生将阮玲玉比作是中国的玛丽·壁克福,这首先因为她俩的艺术都受到人民的爱戴。活跃于20一一30年代的玛丽·壁克福,被美因人民尊称为默片时的电影皇后;她所主演的《灰姑娘》、《小姑娘》中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形象,给人不可磨灭的印象。阮玲玉到了三十年代初,她所塑造的众多的银幕形象,也为人们所赞誉。1930年由联业编译广告公司同人会,同影戏杂志、影报及电影画刊三大刊物组成了〃中外电影明星浑合大选举〃时,阮玲玉便以六千多选票获观众第一位最喜爱的演员。


第五部分:永不消逝的美丽第72节:胡蝶与阮玲玉(图)

  同时,玛丽·壁克福与阮玲玉还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出身贫寒,早年丧父,也都是16岁那年步入影坛的。她们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也完全在于她们都具有对表演艺术的一颗赤诚的心。玛丽·壁克福说过:    

  〃我没有在表演一一我就是银幕上的那个人物。在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没有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抛弃在摄影棚里,而是把她带回家去。我就活在她的生活气氛中。〃(转引自《我的父亲梅兰芳》98页)同样,阮玲玉对角色的创造,也不是起始于摄影棚里,而是在到摄影棚以前早就有了的。这里仅引用一段她1928年时生活中的一个侧影:    〃……阮玲玉沉默寡言,比较冷静;但在谈论舞台和银幕上的表演艺术时,她说话就多了。林雪怀笑她是傻丫头,不懂得放松休息。现在来回顾,这正是她热爱艺术,努力向上的表现。写到这里,我的头脑里又浮现出一个形象,那就是阮玲玉蹲着身子,用随便抓在手里的某一样东西,独自埋下头,在地饭或泥土上乱写乱划,有好一会根本不理睬自己周围的一切。这是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可是大家(包括我)都以为她是为了生泊中的某些事在发愁(根据她的处境来说,也可能如此),或者在耍小孩脾气。几年以后,我联系别人对她勤学苦练的赞赏来推测,才感到她那些动作很可能就是对已完成的影片或将拍摄的新片中的一些镜头的回顾或设计,略似今天的演员们所做的案头工作。    因为人们对某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很少是属于偶发性的,往往打年轻时起就有苗头透踪。〃(秦瘦鸥《忆少年游侣阮玲玉》载《艺术世界》1985年2期)从玛丽·壁克福的自迹和阮玲玉在生活中的一个侧影里使我们看到:一、电影演员,即或她是有很大的天才,也要在去摄影棚以前对她的角色进行一番创造性的劳动。因为电影表演的实质,是必须严密地从角色的内心生活出发,而不是从作为演员的特殊才能出发的。只有这样,她才可能完全进入角色。电影演员必须深深地进入角色的原因,正是由于她的表演是不按顺序、而要分成互不连贯的片段进行的。也只有和角色合为一体的演员,才能完全符合电影表演的要求。玛丽·壁克福与阮玲玉的成功,也完全可以说是首先取决于此。    阮玲玉和玛丽·壁克福毕竟是有不同的地方。玛丽·壁克福一生主演了194部影片,在影片里,她一直塑造活泼调皮,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形象,正如她自己所说:〃小姑娘的形象使我成功,我不想等待那个小姑娘也把我扼杀……我本来可以比我在《卖俏的姑娘》和《秘密》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更富戏剧性的表演,但是我已经被人们定了型。〃;而阮玲玉所扮演的角色从女儿演到母亲,从农民演到工人,从女学生演到尼姑、妓女……。她的戏路要宽广得多。此外,作为电影明星,一定要在她的步态、脸型、神情、肢体等等,确实含有某些深受广大电影观众喜爱的东西,这才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吸引人们再三再四地想去看她的表演。    玛丽·壁克福在一百多部影片中,扮演的是美国人民理想的少女化身,这正是当年好莱坞典型的〃明星〃:她永远扮演的是一个固定的性格,并且这个性格跟她自己的性格完全同;阮玲玉在影片中,同样也有某些深受广大电影观众喜爱的东西,可她并没有将自己固定在一个时期中观众深爱的一种性格创造中去,而是有勇气将这些使自己成功的东西丢掉,又重新去寻求角色的血和肉,以及表现角色真实的新的手法,这是演员最难最难的啊!因为她既要扮演不同性格的人物,又要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与自己完全统一起来。    阮玲玉的魅力,就在于她那独特的情感世界,就在于她把当代各种不同妇女的特点和自己的个性,有机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她塑造的人物的感情生活,仿佛从日常的杂质中得到了净化既自然、清纯,又见棱见角。     比起阮玲玉,玛丽·壁克福要长寿得多,1976年,白发苍苍的玛丽·壁克福,接受了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为褒奖她在电影开创时期所做出的贡献而颁发的〃奥斯卡〃荣誉金像奖。而年轻的阮玲玉在银幕上所塑造的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及后代的表演艺术方面的珍贵财富!    阮玲玉从事电影演员工作的时期,中国电影摄制故事片也仅仅只有十余年的历史。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以及妇女在社会上的低下地位,电影女演员的来源不多。所以,电影也承袭了文明新剧的习惯:影片中的女角色,也常由另演员扮演。后来担任联华一厂影片公司的主任的黎民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由他编导拍摄的《庄子试妻》,就是由他自己反串扮演影片中的女主角庄子之妻的。黎民伟不仅自己扮演女角,还动员其妻严姗姗扮演片中使女主角。严姗姗虽不是片中的女主角,但却是中国电影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电影女演员。在那时,做第一个电影女演员是很需要有点勇气的,严姗姗就曾在辛亥革命中,参加过广东北伐军女子炸弹队,所以,在当时,她在女性中是很有点革命思想的。     有人曾对早期的电影女明星的来源有这样几种分析:     第一:是好出风头的阀小姐们。     第二:借着上银幕,能多结交官僚大贾。但她们对于电影表演确有嗜好,所以早期电影女明星中有名气的颇不乏人。


第五部分:永不消逝的美丽第73节:出身于青楼女子(图)

  第三:出身于青楼女子。     第四:时髦的女学生。她们确实对表演有兴趣有研究,问亦有家庭关系投身影界,借以解决衣食者,但是始终未脱学生态度。她们可以说是影界的〃一线之光〃了。     由这四点来分析,可以看出阮玲玉是属于从影前有一定艺术素养和爱好的女学生,也是早期中国电影女演员中的〃一线之光〃;除了阮玲玉,在她同一时期的女演员中,还有胡蝶,应该说她也是这〃一线之光〃中的〃光〃了。     胡蝶是广东台山人,自幼随父住在北平,后来全家迁往上海。先后曾有:〃圣功女学〃、〃第一女子师范附中〃读书。十六岁到上海后,对电影渐渐发生了兴趣,只要看见报纸上有影片公映的广告,总是在第一场放映时就去观看,她最佩服的是张织云主演的《人心》(1924年9月公映),有时连着二、三次也不觉得厌倦,在如此迷恋中,决心做一个电影女演员。那时,适逢曾焕堂所创办的中华电影学校招生,她隐瞒父母,改胡瑞华为胡蝶,在二千多报名的投考者中被优先录取了。当时学校担任教授的全是文坛艺坛上的名人,如戏剧家洪深,陈寿荫,注煦昌,陆澹盒先生等,教授的课程有表情、化装等。学期为六个月,半年未到,学校就结束了,学生们正式进入了电影界。     胡蝶第一部参加摄制的影片,是在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的《战功》(张织云主演)一片中饰演一个不甚重要的角色。在拍摄前,胡蝶一个人关着房门对着衣橱上的镜子练习表情,她曾在进入拍摄现场时万分恐惧,竟想逃之夭夭,后来开拍了,终于忘了是在做戏。不久,应友联影片公司聘请,第一次主演陈铿然先生导演的《秋扇怨》,表演更趋向于松弛自如,这,预示着胡蝶在影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时年她才17岁。第二年,天一影片公司的邵醉翁慕名再三聘请,胡蝶又进了天一,成为天一的台柱,她在四年中为天一拍了三十几部影片。特别是当胡蝶拍完《白蛇传》(1926年邵醉翁导演)后,更奠定了她在电影界红女星的地位了。     如前所述,当年明星影片公司为上海制片公司中之规模最大者,由张石川独资创办,地址在法租界霞飞路,任导演者除他本人外,还有郑正秋、洪深、任矜苹。张石川在制片的方针上是〃处处惟兴趣是尚〃,是初喜拍笑片、闹片,当这些影片不受观众欢迎,营业失败后,又重新决定试拍郑正秋主张的〃教化社会〃的〃正剧长片〃。张石川还以票房、营利为重,拍了些爱情、香艳的故事片。张石川知道,要拍摄这类〃不让太太小姐们流点眼泪,她们不会过瘾,说电影没味道;但剧情太惨了,结尾落个生离死别,家破人亡,又叫她们过于伤心,不爱看了〃(见何秀君《张石川和明星影片公司》载《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的影片,必须注重有号召力的电影女红星。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