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北上 >

第34章

北上-第34章

小说: 北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区。2. 以四方面军12月从兰州以南渡河,占领青海一部,再向甘、凉、肃州前进。3. 以二方面军位于甘南,成为几块苏区的联系。如果这些做不到,就只好向黄河以东发展。中共中央的电报说,如果放弃向河西发展的计划,将是很不利的。因为:“甲、将被迫放弃现有陕甘宁苏区。乙、红军发展方向不是与日本进攻方向迎头,而是在相反方向,即不是抗战方向而是内战方向。丙、因此也就无法避免与南京在军事上发生冲突。丁、日本帝国主义有利用此时机截断中苏关系的可能。”总而言之,中央此时将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所以无论西进新疆还是北进宁夏,都不失为退身之计。    
    但是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平息了两广军阀的内乱,将主力胡宗南的1军迅速调遣北上,前往西北兰州。此时一、四方面军尚未会合,如何对付胡宗南?如何打通国际路线?都需要重新安排。9月13日,张国焘、朱德、陈昌浩等致电中央,提出一个一、四方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南北夹击胡宗南的计划。但是中央的回答是要四方面军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的西兰大道上与胡宗南决战,而一方面军主力在未消灭宁夏马鸿逵部前不宜离开陕甘边区南下作战,必要时可以一个军协助。    
    获悉中央的态度,徐向前等虽知与胡宗南作战无必胜把握,但还准备硬着头皮干。张国焘却心存疑虑,迟迟不表态。他考虑到各种因素:打胡宗南胜了还好办,如果败了,四方面军向何处去?9月4日中央向他通报陕北情况说:“各县论地形则山多,沟深林稀,水缺土质松,人户少,交通运输不便,不宜大部队行动。人口总数只有四十余万,苏区内当红军的已超过三万,物产一般贫乏,农产除小米外,小麦及杂粮均缺,不能供给大军久驻。”中央说的是实话,看来四方面军也不好生存。这使张国焘考虑与中央是会合好,还是不会合好?与其到陕北去继续挨饿,还不如自己在甘南或河西另搞一片根据地。而朱德、任弼时与陈昌浩等多数领导人都急切盼望与中央会合,这就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    
    张国焘在岷州按兵不动,中央三天两头来电报催四方面军北上。于是,9月16日西北局在岷州三十里铺方面军总部召集会议商量行动方针。一连开了几天,争论不休。朱德、任弼时、陈昌浩坚持要按甘孜时商量好的既定方针办,坚决北上。张国焘则坚持西进甘南青海。任弼时与张国焘吵得很厉害,张国焘在四方面军向来说一不二,还没有人敢像任弼时这样顶张国焘。任弼时说:毛泽东是对的,我们要北上会合,不能西进。张国焘虽然处于少数,但他是红军总政委,按红军组织原则,他有最后决定之权。在阿坝时他就是这样干的,朱德也无法扭转局面。    
    会议紧张进行中,9月19日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和盘托出中央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计划。使朱德、陈昌浩坚定了北上会合的决心。电报说:    
    (甲)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没有说甘西。    
    (乙)我们已将攻宁夏、甘西之困难条件告知国际,并希得到帮助。现据国际回电说,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则我军只要能占领宁夏之乡村,靠近贺兰山,便可取得攻城武器,再行克城。    
    (丙)外蒙、宁夏间是草地,有许多汽车通行路,过去即从这些道路接济冯玉祥。邓小平同志亦亲从定远营汽车路走过。他们从外蒙接济,我们当先占领定远营。    
    ……    
    (戊)……七十天内,四方面军占领静宁、通渭、会宁、靖远、海原、中宁及金积之一部,粮食不成问题。一方面军则占领固原、灵武、同心及金积之一部,准备十二月初渡河。    
    (己)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时间迫促,稍纵即逝。千祈留意,至祈至盼。    
                                              毛周彭        
    朱德当天回电,同意中央计划,四方面军将按中央指示,向静宁、会宁前进。朱德当即作了布置,与陈昌浩等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张国焘也签了字。当总部将命令通知在漳县前线的徐向前和各部队时,张国焘突然变卦,又命令部队西进,自己也离开了方面军总部到河对岸的供给部去了。这下引起群情激愤,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都大为不满。陈昌浩以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名义下达命令,要部队原地待命,不得西进。张国焘得知后,在9月20日深夜赶回方面军总部,与陈昌浩大吵一场。陈昌浩回忆当时的经过说:    
    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他最后以总政委的身分决定西进,决定后就调动部队。那时我和朱总司令、刘伯承都谈过,无论如何要会合,甘孜的决定不能在半路上违反。我认为张国焘的决定是错误的,我有权推翻他的决定。即以四方面军指挥部的名义下达命令:左翼部队停止西进,准备待命;右翼部队也停止西撤。命令一下后张国焘就知道了,他当时住河对岸的供给部,深夜3点多找我来了,谈了三点:1. 说我无权改变他决定的西进计划。2. 会合是错误的,今天的革命形势应该保存四方面军。3. 会合后一切都完了,要让我们交出兵权,开除我们的党籍,军法从事。说到这里他就痛哭起来。我当时表示:1. 谁有权决定要看是否符合中央要求,而你的决定是错误的。2. 必须去会合。甘孜决定的会合为什么要变呢?3. 是革命形势要求会合,会合后就有办法了,分裂对中国革命是不利的。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有用的。谈到这里张国焘就走了。    
    陈昌浩以为他回去睡觉,也没拦他。谁知张国焘根本没睡觉,而是连夜骑马到了漳县徐向前的指挥部,说服徐向前等红军指挥员来支持他的西进计划。徐向前回忆9月21日的情况说:“我们正忙着调动队伍北进,张国焘匆忙赶来漳县。进门就把周纯全、李特、李先念等同志找来,说: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我们大吃一惊,莫名其妙。问了问情况,才知道刚开完岷州会议。会上陈昌浩和张国焘的意见不一致,陈昌浩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张国焘的意见被否决。分歧的焦点是:陈昌浩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会合一方面军,与敌决战。张国焘则认为,既然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四方面军主力独力在西兰通道地区作战,十分不利。主张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这是张国焘与陈昌浩共事以来,第一次发生尖锐争论,加上他有个另立中央的包袱压在身上,所以情绪很激动,还掉了泪。他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    
    张国焘这一哭,大家反而同情他了。徐向前觉得陈昌浩在这个时候和张国焘闹,是想取而代之,当四方面军领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了张国焘一通,谁也没说不想与中央会合,就是不愿意四方面军发生分裂。看到军事指挥员们都服从他,“张国焘来了劲头。指着地图,边讲边比划。大意是说,四方面军北上静、会地区,面临西兰通道,与敌决战不利;陕甘北地瘠民穷,不便大部队解决就粮问题,如果转移到河西兰州以北地带,情形会好得多”。徐向前觉得从军事观点看来,张国焘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于是表示同意,并拟订了新的行动计划。以一个军从循化一带渡河,抢占永登地区作为立脚点;以两个军吸引和牵制马步芳、胡宗南;然后三个军再渡河北上,出靖远、中卫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部署既定,张国焘一方面电告朱德、陈昌浩,一方面调动部队,准备渡河。


第四部分第17章:会宁会师前后(3)

    接到张国焘的电报,朱德、陈昌浩大吃一惊。陈昌浩立刻骑马飞奔漳县,希望挽回局面。朱德这位一向忠厚温和的总司令发了大火,立即电告中央和二方面军领导人:    
    英、洛、毛、周、彭、贺、任、刘(指人密译):    
    (甲)西北局决议通过之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见,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    
    (乙)现将西北局同志集漳县续行讨论,结果再告。    
    (丙)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原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    
                                               朱德             
                                         9月22日          
    同时,朱德和傅钟致电徐向前、周纯全转张国焘,劝说他们改变决定    
    向、纯转焘:    
    (甲)国焘同志电悉,不胜诧异。为打通国际路线与全国红军大会合,拟宜经静、会北进。忽闻兄等不加同意,深为可虑。昌浩今早可到漳,带有陕北来亲译长电,表示国际态度,望详加研究。    
    (乙)接到指示,已告各方停止一切行动。    
    (丙)弟等即日赶到漳县,并电告传六、何畏、长工也兼程赴漳,续商大计。    
    (丁)静、会战役各方面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全力策应。希勿失良机,党国幸甚。    
                            朱、傅飞复焘(向、纯转)        
                                     9月22日3时        
    22日早上,陈昌浩赶到漳县红军指挥部时,发现他已经处于孤立地位。这边的人都站到张国焘一边,同意渡河西进,再行北上。陈昌浩只得少数服从多数,不再坚持原来的计划。待朱德等人到达漳县,发现陈昌浩也变了。这样,岷州会议的决议,被张国焘一场地震推翻了。没有办法,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又是中共西北局书记,他有最后决定之权。但是朱德还是表示了他的抗争,一连几天,他都没有签署电报。    
    张国焘战胜了陈昌浩,在9月22日与徐向前三人致电中共中央,通报四方面军准备渡河西进的计划。电报中说他们完全同意国际指示,实现占领宁夏和甘肃北部,会合一方面军的计划。但是考虑到“目前与胡宗南之一路军在静、会这一四面受敌之地区决战是不利的”,而且“宁夏地区狭小,一、四方面军集中宁夏,不免后有黄河沙漠之险,前有敌人封锁。如在该地区作战须停留六个月,物质补充不便。万一决战不利,或不能有力阻止敌人时,则将陷红军于不利地区”。基于上述理由,四方面军决定西渡黄河,“以有力一部向一条山、靖远、中卫活动,配合一方面军主力由靖远、宁夏段渡过黄河,形成会合和互相策应形势”。    
    9月26日又是一个严峻的日子。中央与张国焘你来我往,交换了几次意见。中央得到朱德的报告,又接到张国焘的正式通知,会合的大好形势马上又将成为泡影,怎么能不着急?26日早上,中央即致电张国焘,反对西进。    
    朱张:    
    确息,胡宗南部到略阳,本月底其后续将到齐。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静、会、定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而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钳制之。背后粮食不成问题。若西进到甘西只限制青海一面,尔后行动困难。    
                              育、洛、恩、博、泽、稼          
    中午,张、徐、陈回电坚持西进方针。电报中说:“国际对红军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请求帮助军事专家与技术人员,以及大批新式武器。据我们估计,国际的帮助现在还只是秘密的交通线,如只有定远营这一条,易遇日本特务机关和外蒙王公反动势力妨碍。遵照国际指示,先机占领甘北更为有利,因甘北有更多道路通外蒙和新疆,交通易,能秘密,不使日本势力阻碍。”而且,“红军集中在一块是不利的,否则不如在宽广地区互相配合行动,更为有利”。因此,张国焘重申了他们的西进计划。并强调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不便再更改。最后,张国焘作了一个让步,说:“关于统一领导万分重要,在一致执行国际路线和艰苦斗争的今天,不应再有分歧。因此我们建议请洛甫等同志即用中央名义指导我们,西北局应如何组织和工作,军事应如何领导,军委主席团应如何组织和工作,均请决定指示,我们当遵照执行。”    
    在这封长电中,张国焘的意图非常明显。他不愿意同胡宗南打仗,在松潘时就没打赢,现在四方面军人数已减少一半,长征过草地又疲惫不堪,确实没什么战斗力了。张国焘是不会吃这个亏的。他不想同中央会合,想到甘肃北部的凉州一带去另搞一片,打通苏联。如果苏联的飞机大炮一来,四方面军就实力大增,谁也不怕了。到头来中央还得求他帮忙。    
    双方来回打了一整天电报,到晚间22时,张国焘告诉中央,四方面军已经按西渡计划行动了。“我们一个月内能在靖远附近会合,请善解释,决不可使全党全军对会合失望。”    
    27日,中央发了一封长电,以强硬的语气说明中央的立场:“中央认为,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如四方面军西渡,彼将以毛(炳文)军先行,胡军随后,先堵击青、兰线,次堵击凉、兰线,尔后敌处中心,我处偏地,会合将不可能,有一着不慎,全局皆非之虞。”因此,中央要求张国焘依照9月18日朱德等拟定的静、会战役计划行动,尽快北上会师。    
    尽管好说歹说,软硬兼施,中央领导人心里明白,他们对张国焘没有什么约束力。所以一面做张国焘的工作,一面做着最坏的打算。9月24、2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聂荣臻,指出:“国焘又动摇了北上方针,我们正设法挽救中(对外守密)。”但是“四方面军决心向西,从永靖渡河,谋占永登、凉州,其通渭部队二十四日撤去,据云渡河后,以一部向中卫策应一方面军占宁夏,此事只好听他自己做去。”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及满腔愤懑的心情。    
    老天爷好像成心和四方面军作对。徐向前率先头部队西进到临洮,来到洮河岸边,询问老乡。据老乡说,现在黄河对岸已经进入了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徐向前派人侦查渡河情况,因为没有渡船,几次试渡人都被冲走了。按这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大部队渡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徐向前返回洮州,向朱德、张国焘汇报。这时正值中央27日来电反对西渡。张国焘只好召集会议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放弃西行计划,按原静、会战役计划北上会合一方面军。当晚20时,朱、张、徐、陈致电4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下达北进命令:    
    宏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