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び敕伞⑸涛癫呗浴⑹谐≌铰浴⑷擞肷涛瘛⒅贫ㄓ行У亩禄峋龆ā⒘斓己头较虻淖洹⒊晒Φ纳涛癫呗裕鹊取OD是所大学,老板们终生都是这里的学生。除组织大量的商务培训和讲座外,IOD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社交晚会。这样的晚会,对于老板们来说,不仅可以发现商机,还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晚会总是令人盼望、令人激动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三,是IOD的一个固定晚会日。会员们不但可以与老朋友叙旧,还可以结识新朋友。不同的举办地点,使每次晚会都具有一点神秘和刺激。各国驻英使馆、大公司的总部、美术馆、剧院、著名的餐厅,以及各种各样的俱乐部,都可以是晚会的举办地。
夏季的IOD泰晤士河游船晚会,给会员们留下了一次难忘的印象。
8月的伦敦,白天阳光高照,有些燥热,傍晚却凉爽宜人。晚上6点半,会员们聚集在威斯敏斯特游船站,等待上船。不少人特地从其他城市赶到伦敦,参加这个晚会。7点钟,满载着100多名会员的游船驶离河岸,开始了“泰晤士河之游”。
夜幕降临前,紫色的晚霞布满天空,预示着浪漫的伦敦之夜开始。傍晚的泰晤士河水,是那样的平静,晚风轻轻吹过,掀下点点波澜。甲板上,人们举着红红绿绿的鸡尾酒畅饮,欢声笑语回荡在泰晤士河上。
泰晤士河两岸历史悠久的大厦、著名的酒店鳞次栉比,楼顶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芒四射,倒映在河面上,使泰晤士河像洒满了珍珠,璀璨夺目。随着游船的前行,一道道美景映入眼帘: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英国航空伦敦眼(The London Eye)、伦敦水族馆(Lonson Aquarium)、皇家节日宫(Royal Festival Hall)、伊丽莎白宫(Queen Elizabeth Hall)、国家电影剧院(National Film Theatre)、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收藏家博物馆(Museum of Collectors)、圣保罗大教堂(St。Paul Cathedral)、莎士比亚环球剧院(Shakespeare Globe Museum & Theatre)、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塔桥(Tower Bridge)、国家海洋博物馆(National Marine Museum)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把泰晤士河两岸的风光连成一片,形成壮观的建筑博览群。
天色转暗,会员们走出船舱。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派宴会气氛。鲜花、蜡烛、酒杯、餐具,样样显出排场。我和几位认识的朋友坐在一桌,大家谈着一个月里的旧闻和新闻。每一次的相聚,都使大家的友谊加深一层。浪里淘沙,铅华洗尽,真情永驻。我曾经问一位IOD朋友,IOD到底给你带来多大经济效益?他说,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但我从IOD中学到的东西,比直接经济效益大的多,它让我学到许多东西,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和IOD比。
晚餐在缓慢的节奏中进行。爵士乐队奏着柔美婉转的音乐,令船上的气氛扑朔迷离。一位穿着黑色礼服、白色衬衫,系着紫色领结的男歌手,正唱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典爵士歌曲。其中有《你无法知道》(You Never Know)、《永远是你》(It's Always You)、《再次恋爱》(Falling In Love Again)和《梦中情人》(Dream Lover),等等。这些经典的爵士歌曲,代表着爵士乐的辉煌和永恒的价值。
晚餐后,有人喝咖啡,有人继续饮酒,有人随着音乐跳起了慢舞。灯光渐暗,烛光摇曳。美酒、咖啡、爵士乐,使船舱内充满着醉人的气氛,这种气氛把人引入一种梦境,那种只有在泰晤士河上才有的梦境。船舱外,泰晤士河水静静地流淌,带着属于它的朦胧的梦流向远方,留下许多难舍之情和难忘的回忆。
船驶到格林威治,开始调头回转,船速似乎加快起来。当到达水晶宫般的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时,游船晚会接近尾声。历史悠久的议会大厦,宏伟壮观,在深沉的夜色里,显得更加庄严神圣。月夜星空下,朋友们相拥在一起,不愿这一美好的夜晚过去。走下游船,告别的时刻,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真挚的友谊充满无限温情,它是人生难得的瑰宝,只存在于善良和高尚的人中间。
第三章世界最古老的估价和拍卖公司——邦纳斯
世界最古老的估价和拍卖公司——邦纳斯
Bonhams——the world’s oldest valuers and auctioneers
国内拍卖公司的一位朋友寄给我几张图片,上面是一个明代青花大瓷瓶不同角度的照片。花瓶高约80公分,瓶口直径约70公分,口小肚大,造型古朴。我喜欢艺术品,但对拍卖不在行。朋友在信上说,这是一件祖传家宝,想找一个英国的拍卖公司估一下价。
英国有两家世界著名的拍卖公司,克里斯汀(Christain)以拍工艺品为主,索斯比(Sotheby’s)以拍绘画为主。我请教我的美国朋友伊瑞娜,她对艺术品市场有所了解,建议我到邦纳斯拍卖公司去。
邦纳斯在邦德街(Bond St。)上,有200多年历史,是最古老、发展最快的英国拍卖公司。它不仅在伦敦举办拍卖会,在英国其他城市,以及在瑞士、摩洛哥、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定期举办拍卖会,客户遍布世界。
走进邦纳斯公司,左右两边的台子上,放着近期的拍卖图册和底价表。公司拍卖会几乎每天上午、下午都有。以项目分类,种类包括珠宝、绘画、银器、瓷器、玻璃器皿、图书、钟表、家具、地毯、古董汽车、乐器、玩具、运动枪、邮票等。只要有年头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拍卖。有时,拍卖不是以种类,而是以国家和地区分类。如波斯地毯、法国家具、中国玉器、东欧玻璃器皿、俄罗斯银器、英国水彩画、印度手工艺品等。
经伊瑞娜介绍,我带着朋友寄给我的照片,来到邦纳斯东方艺术品部,见到主任可林先生。我拿出照片对他说:“邦纳斯是著名的拍卖公司,据说你们拍过不少中国瓷器,我想请你给这个瓷瓶估个价。”他接过照片,戴上眼镜,仔细看了一会儿说:“你能把这几张照片留在这儿,明天再来一趟吗?”“可以。”
我说。
我离开了可林的办公室,走到楼下。大展厅里,正在进行地毯拍前预展。展厅的墙上挂满了地毯,地上层层叠叠的也是地毯,都是旧的,年代从几十年到上百年。地毯以波斯地毯为主,大大小小,有的缺角,有的少边,像废品回收站。地毯的价签,也从几百镑到上万镑不等。看地毯的人不少,都是行家。他们翻过来调过去,仔细看着想要的地毯,写下标号,等待拍卖时举牌。
第二天,再到邦纳斯见到可林先生,他拿出我给他的几张照片,又拿来一本很大的精装厚书,那是《邦纳斯拍卖图册》(Bonhams Worldwide Catalogue),翻到中间一页给我看。他说:“这个明代的瓶和你拿来的照片上的瓶类似,不同的是这个瓶底和上口是圆的,你的那个瓶底和上口是六角形的。仅从照片上看,我认为那个瓶子是仿制的,但仿的技术很高。”可林边说边合上图册。
“为什么你说是仿制的?”我问他。对他这种简单的解释,我表示出一点怀疑。
“从青花的画法可以看出。”可林又打开图册,翻到瓷瓶那一页,拿着照片对比给我看。
“那个时代的瓷瓶,不一定出自一位画家之手。不同的画家,画法肯定是不同的。”我解释说。
“但这样的笔法,绝不是那个年代的,而是现代的画法。”他指着照片上人物的脸部说。
伊瑞娜告诉过我,可林先生是一位拍卖专家,他在拍卖行业工作了许多年,对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日本、印度的艺术很有研究,并在香港拍卖公司工作过。
“我们这里拍卖的中国大陆瓷器,要经过中国香港有关部门鉴定,再到这里鉴定后,才能拍卖。我们保证顾客在这里买的是真东西。”可林看着我说。
我感到有点吃惊,问他:“这些东西都是中国大陆出土的或制作的,为什么只有在中国香港鉴定后,你才相信呢?他们离艺术品产地那么远,根据什么辨别真伪呢?”“我们相信他们。”可林很直率地说。他的这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我拿起照片,心存疑虑,礼貌地与可林先生道别。推开大门,蓝色的邦纳斯旗帜从门外的墙上垂下来,随风飘扬。“相信,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心想。
这次经历,倒让我对邦纳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几次它的拍卖会,真是大长见识。
不少世界级珍贵的艺术品,都可以在这里见到。在一次中国鼻烟壶拍卖会上,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样品。那些设计奇特、造型别致的鼻烟壶,在国内是不多见的,许多中外人士竞相举牌。而圣诞节前的珠宝拍卖会,是每年的拍卖高潮,吸引了一批携巨款前来寻宝的人。许多维多利亚时期的名贵珠宝,在拍卖会上亮相,不要说买,就是见都是难得的。拍卖现场异常热烈。服务小姐们忙着接通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话。现场的“大款们”也不示弱,特别是那些带着年轻漂亮女郎的男士们。他们会为红颜知己,而不顾价格竞拍,只要“红颜”想要,他们就志在必得。当他们竞得所要的珠宝后,就会立即从拍卖现场消失。这些珠宝此刻还在这里,明天也许就已到了纽约或巴黎。
不论是哪类艺术品,在拍卖会上,都可以见到其稀有品种。邦纳斯像一个万花筒,展示给人们艺术的精华,也像一条纽带,把顶级艺术品聚在一起,又把它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吸引着许多“玩”艺术的人。
第三章伦敦的“雅士街”
伦敦的“雅士街”
Jermyn Street for men’s quality fashion
皮卡迪利是伦敦繁华的商业区,大大小小的高档商店、酒店、夜总会、酒吧、餐厅、舞厅、赌场、剧院、电影院,都聚集在这里。离这里不远,有一条僻静的小街叫吉米街(Jermyn
Street),它是一条老街,长约200米,宽约20米。许多小店在这条街上已开了一两百年,出售英国传统的高档男士用品,小街因此也被叫做“雅士街”。商店出售的商品,从服装、鞋帽、香水,到雨伞、拐杖、烟斗,凡是与绅士有关的都能在这里找到。雅士街的特点是——保持传统、品质顶级、价格昂贵。
雅士街没有牛津街的喧闹,却不乏幽静的愉悦。一间间小店的橱窗里静静地展示着一两百年来不变的商品款式,几乎每一间小店的门外,都标有建店的年代,代表着小店独有的品质。
克若比(Crombie)是一家建于1865年的西装店。店里的服装从那时至今一直没有改变。小尖领、三排扣,口袋贴在外面或挖在里面,袖口的四排扣可以看出精细的做工。面料以优质苏格兰纯毛、麻为主。颜色以驼色、藏蓝、蛋黄居多。不少以格子为图案。砖红、土黄、墨绿、藏蓝色的灯芯绒裤子,是过去年代的时尚,也是现在的潮流,裤脚口向上翻起一寸宽的边,是其固有的款式。
黑尔迪特兹(Hil…ditch&key)是衬衫店,建于1899年。它的衬衫使用的是优质精纺布料,设计独特,穿着十分舒适得体。衬衫的每寸都是同样的针数,领子上有两个固定的领骨,纽扣是贝壳做的。领肩、袖口、兜袋的条纹格子图案相互匹配,圆形的袖扣固守着它的风格。
考莱斯(Coles)是另一家建于1878年的衬衫店。这里的衬衫以单色或不同的格子图案为主,其领子的一字形设计,已沿续了一百多年,现在仍受到不少人士的推崇。
哈瑞•;马可斯威尔(Hery Maxwell)则是一家建于1750年的鞋店。店里鞋的样式有几十种,都是选用上等牛皮手工制作而成,颜色以黑色、白色、深棕色、浅棕色为主。有一款皮鞋很具有英国传统特点,鞋面上带有许多小圆洞形成的不同图案,刚柔结合极具个性,受到许多英国绅士的偏爱。
还有一间建于1857年的鞋店叫“詹尼斯”(Jon…es)。这里的鞋有传统型的,也有新潮的。问了店员后才知道,虽然这间店还是老名字,但店的主人已经换了。现任老板主张保留传统,同时要增加新品。看着墙上挂着的100多年前这个鞋业家族的照片,谁又会想到,他们的家业现在已今非昔比了。
小街上有几家男士日用品店,有一家叫“佛罗雷斯”(Floris),建于1730年。它是一家女王授权店,产品不仅供应英国皇室,也销往世界各地。小店以销售男用香水、高档男用剃须用具而闻名。店里每款用具都是极品,在寻常商店难以觅到。
最有特色的是一家雨伞店,它在小街的西头。这里的雨伞种类繁多,单是伞的面料就有多种。有油布的、帆布的、丝的、纱的、绢的。图案有大红大紫的,也有格子碎花的。大的雨伞撑开后,三个人共用还有余,小的只能遮住头顶。这些精致的伞,让人想起清晨雨天的伦敦。烟雨朦胧,当走在泰晤士河畔高低不平的鹅卵石路上,远远望去,小路上留下许多伞的倒影,那透明的感觉,像是一幅迷人的水彩画。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仿佛是肖邦的《雨滴》前奏曲,它为新的一天的开始,奏出一种浪漫的心情。
雨伞店里不只卖雨伞,还卖拐杖和烟斗。拐杖就更加考究,不同木质做成的拐杖,配以不同的手柄,有木雕的、玉雕的、镀金的、镀银的、镶宝石的,也有象牙的。总之,一切昂贵的材料,都可以用在拐杖的手柄上,它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烟斗的品种更是多得无法细述,只要能想到的,这里都有。仅烟斗嘴的制作,就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艺术想像力。不少英国绅士喜欢抽烟斗,这也是他们保持风度的一种方式。
细细品味雅士街上一间间小店,不难揣摸到英国绅士的特殊心理:固守传统,保持不变,追求完美。而以不变的顶级品质,应对万变的世界,也正是吉米街深藏的魅力。
第三章名店——丽泊迪
名店——丽泊迪
A famous shop called“Liberty”
丽泊迪(Liberty)是一家英国老牌名店,开业于1875年,坐落在紧邻牛津街的瑞珍路(Regent St)上。
当年丽泊迪先生贷款2
000镑,租下瑞珍路上一个面积不大的店面,雇了一名英国女孩和一名日本男孩当伙计。开始,他只是进口东方的棉、麻、丝、布料在店里出售。随着销量不断上升,他又增加进口了东方的地毯和家具,这些商品也颇受顾客欢迎。当时,地下一层被称作“东方市场”,对于那些酷爱东方商品的西方人,这里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紫色是丽泊迪的象征,它代表了华贵、独特、时尚,又充满着神秘。现在丽泊迪销售的商品已达上万种,每种产品只有很少的数量。个性化的一贯宗旨,使它拥有一批世界各地有独特品位的顾客。
丽泊迪是一座都德式木质结构大楼,地上五层,地下两层,大楼外墙的白色与楼柱、横梁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走进商店低矮的木质大门,旁边一个小花台出售着绮丽的名花,那些异形的花朵,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一楼大厅里,弥漫着一股木香。踏上吱吱作响的地板,抚摸木柱上旖旎的花纹,仰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