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绞取汁, 更以绵滤顿服之取尽, 即地铺暖卧
覆盖, 铺前着火, 当汗出, 若得汗当细细
去上衣。 勿使心寒, 寒即不差, 看汗自干
乃起, 慎风冷, 亦治疟及风劳蛊毒。 (备急
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Page 414…
30 治肝腑藏温病阴阳毒, 颈皆双筋牵, 先
寒后热, 腰强急缩, 目中生花方。 桂心 (一
两) 、白朮、芒消、大青、栀子 (各三两) 、
柴胡 (五两) 、石膏、 生姜 (各八两) 、生
地黄、香豉 (各一升) 。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备急千金
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31 治肝腑藏温病阴阳, 先寒后热颈筋牵挛,
面目赤黄, 身中直强方。 玄参 (一两) 、细
辛 (二两) 、栀子、黄芩、升麻、芒消 (各三
两) 、 石膏 (三两) 、车前草 (暴切二升) 、
竹叶 (切五升) 。 右九味 〔口父〕咀, 以
水一斗半煮竹叶车前, 取七升, 去滓下诸药
煎至三升, 下?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
第九 (伤寒上) 99方)
32 治心腑藏温病阴阳毒, 战掉不定惊动方。
大青、黄芩、栀子、知母、芒消 (各三两) 、
麻黄 (四两) 、玄参 (六两) 、石膏、 生葛
根 (各八两) 、生地黄 (切一升) 。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去滓,
下芒消, 分三服, 治脾腑藏? (备急千金要
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Page 415…
33 头重颈直, 皮肉痹结核隐起方。 大青、
羚羊角、升麻、射干、芒消 (各三两) 、栀子
(四两) 、寒水石 (五两) 、 玄参 (八两) 。
右八味 〔口父〕咀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
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
方)
34 治肺腑藏温病阴阳毒, 咳嗽连续, 声不
绝呕逆方。 麻黄、栀子、紫菀、大青、玄参、
葛根 (各三两) 、桂心、甘草 (各二两) 、杏
人、 前胡 (各四两) 、石膏 (八两) 。 右十
一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
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
方)
35 治肺腑藏温病阴阳毒热暴气斑点方。 栀
子、大青、升麻、芒消 (各三两) 、 须 (切
四两) 、豉 (一升) 、石膏、 生葛 (各八两
作生姜) 。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下芒消,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
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36 治肾腑藏温病, 身面如刺, 腰中欲折, 热
毒内伤方。 茵蔯蒿、栀子、芒消 (各三两) 、
苦参、生葛 (各四两) 、生地黄、 石膏 (各
… Page 416…
八两) 、 白、豉 (各一升) 。 右九味 〔口
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二升半, 下消, 分
三服。 温风之病, 脉阴阳俱浮, 汗出体重,
其息必喘, 其形状不仁, 嘿嘿但欲眠, 下
之者则小便难, 发其汗者必 言, 加烧针则
耳聋难言, 但吐下之则遗失便利, (备急千
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37 如此疾者宜服萎蕤汤方。 萎蕤、白薇、麻
黄、独活、杏人、芎藭、甘草、青木香 (各二
两) 、石膏 (三两) 。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三服, 取
汗, 若一寒一热加朴消一分及大黄三两, 下
之, 如无木香, 可用麝香一分, (小品方云
萎蕤汤治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
喉咽干舌强 内疼心 痞。 满腰背强亦治风
温) 夫病与百合狐惑湿风温病鬼魅皆相类,
宜精察节气, 其新故二气相搏。 喜成此疾。
伤寒膏第三 (方三首)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38 治伤寒头痛项强, 四肢烦疼青膏方。 当
归、芎藭、蜀椒、白芷、吴茱萸、附子、乌头、
莽草 (各三两) 。 右八味 〔口父〕咀, 以
… Page 417…
醇苦酒渍之再宿, 以猪脂四斤煎, 令药色黄,
绞去滓。 以温酒服枣核大三枚, 日三服, 取
汗, 不知稍增, 可服可摩, 如初得伤寒一
日, 苦头痛背强, 宜摩之佳。 (备急千金要
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39 治伤寒敕色, 头痛项强, 贼风走风黄膏
方。 大黄、附子、细辛、干姜、蜀椒、桂心 (各
半两) 、巴豆 (五十枚) 。 右七味 〔口父〕
咀, 以醇苦酒渍一宿, 以猎月猪脂一斤煎之
调适其火, 三上三下药 伤寒赤色发热, 酒
服梧子大一枚, 又以火摩身数百过, 兼治贼
风绝良风走肌肤, 追风所在摩之, 神效, 千
金不传, 此赵泉方也。 白膏治伤寒头痛向火
摩身体酒服如杏核一枚, 温覆取汗, 摩身当
千过, 药力乃行, 并治恶疮, 小儿头疮牛
领马鞍皆治之, 先以盐汤洗疮以布拭之傅膏
肿,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
方)
40 火灸摩千过, 日再, 自消者方。 天雄、
乌头、莽草、羊踯躅 (各三两) 。 右四味 〔口
父〕咀, 以苦酒三升渍一夕, 作东向露又
作十二聚湿土各一升许大, 取成煎猪脂三斤,
… Page 418…
着铜器中, 加上炊, 以苇薪令释, 内所
渍药炊, 令沸, 下, 着土聚上, 沸定复上,
如是十二过, 令土尽遍, 药成去滓, 伤寒
咽喉痛含如枣核一枚, 日三, 摩时勿令近目。
发汗散第四 (方十一首) 。 (备急千金要方卷
第九 (伤寒上) 99方)
41 度瘴发汗青散, 治伤寒敕色, 恶寒发热,
头痛项强, 体疼方。 麻黄 (二两半) 、桔梗、
细辛、吴茱萸、防风、白朮 (各一两) 、乌头、
干姜、 蜀椒、桂心 (各一两六铢) 。 右十味
治下筛, 温酒服方寸匕, 温覆取汗, 汗出
止, 若不得汗, 汗少不解, 复服如法, 若
得汗足, 如故头痛发热, 此为内实, 当服
驶豉丸若翟氏丸, 如得便头重者, 可以二大
豆许内鼻孔中, 觉燥涕出, 一日可三四度必
愈, 兼辟时行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
寒上) 99方)
42 五苓散, 主时行热病, 但狂言烦躁, 不
安精彩, 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方。 猪苓、白
朮、茯苓 (各十八铢) 、桂心 (十二铢) 、泽
泻 (三十铢) 。 右五味治下筛, 水服方寸匕,
日三, 多饮水汗出即愈。 (备急千金要方卷
… Page 419…
第九 (伤寒上) 99方)
43 崔文行解散, 治时气不和, 伤寒发热者
方。 桔梗、细辛 (各四两) 、白朮 (八两) 、
乌头 (一斤) 。 右四味治下筛, 若中伤寒服
钱五匕, 覆取汗, 解, 若不觉, 复小增之,
以知为度 若时气不和, 旦服钱五匕, 辟恶
气欲省病服一服, 皆酒服。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44 六物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方。 附子、
白朮 (各一两六铢) 、防风、细辛 (各一两十
八铢) 、桔梗、 乌头 (各三两十八铢) 。 右
六味治下筛, 以温酒服钱五匕不知稍增之,
服后食顷不汗出者, 进温粥一杯以发之, 温
覆汗出 可也, 勿令流离, 勿出手足也,
汗出止, 若汗大出不止者, 温粉粉之微者不
须粉, 不得汗者当更服之, 得汗而不解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45 当服神丹丸, (方出下篇发汗九门) 青散
治春伤寒, 头痛发热方。 苦参、厚朴、石膏
(各三十铢) 、大黄、细辛 (各二两) 、麻黄 (五
两) 、 乌头 (五枚) 。 右七味治下筛, 觉
伤寒头痛发热, 以白汤半升和药方寸匕投汤
… Page 420…
中, 熟讫去滓尽服, 覆取汗, 汗出温粉粉
之良久, 一服不除, 宜重服之或当微下利者,
有大黄故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46 诏书发汗白薇散, 治伤寒二日不解者方。
白薇 (十二铢) 、杏人、贝母 (各十八铢) 、
麻黄 (一两八铢) 。 右四味治下筛, 酒服方
寸匕, 自覆卧, 汗出即愈。 治伤寒头痛身
热, 腰背强引颈, 及风口噤疟不绝, 妇人
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47 华佗赤散方。 丹砂 (十二铢) 、蜀椒、蜀
漆、干姜、细辛、黄芩、防已、桂心、茯苓、
人参、 沙参、桔梗、女萎、乌头 (各十八铢) 、
雄黄 (二十四铢) 、吴茱萸 (三十铢) 、 麻
黄、代赭 (各二两半) 。 右十八味治下筛, 酒
服方寸匕, 日三, 耐药者二匕, 覆令汗出,
欲治疟, 先发一时所服药二匕半, 以意消息
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 余皆熬之。 (备
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48 赤散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 往来
有时方。 干姜、防风、沙参、细辛、白朮、
… Page 421…
人参、蜀椒、茯苓、麻黄、黄芩、代赭、桔梗、
吴茱萸 (各一两) 、附子 (二两) 。 右十四
味治下筛, 先食酒服一钱匕, 日三。 (备急
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49 乌头赤散, 治天行疫气病方。 乌头 (一
两半) 、皂荚 (半两) 、雄黄、细辛、桔梗、
大黄 (各一两半) 。 右六味治下筛, 清酒若
井华水服一刀圭, 日二, 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除时气疫病, 若牛马六畜中水行疫, 亦可与
方寸匕, 人始得病一日时, 服一刀圭, 取
两大豆许吹着两鼻孔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
九 (伤寒上) 99方)
50 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水解散方。 桂心、
甘草、大黄 (各二两) 、麻黄 (四两) 。 右
四味治下筛, 患者以生熟汤浴讫, 以暖水服
方寸匕, 日三, 覆取汗, 或利便差? 丁强
人服二方寸匕, (延年秘录有黄芩芍药各二两
古今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51 甘草有芍药治天行热病生疱疮疼痛解肌出
汗) 治时病表里大热欲死方。 大黄、寒水石、
芒消、石膏、升麻、麻黄、葛根。 右八味等
… Page 422…
分治下筛, 水服方寸匕, 日二。 发汗汤第
五 (例一首桂枝证十三首方十九首) 例曰,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 欲令手足皆周,
至浆浆然一时间许益佳, 但不可令如水流离
霢霂耳, 若病不解, 当更重发汗, 汗出多
则亡阳, 阳虚不可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 发
汗中病便止, 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而无
汤者, 丸散亦可用, 要以汗出为解, 然不
及汤随证良验, 凡病无故自汗出, 复发其汗,
愈, 卫复和故也。 夫脉浮者病在外, 可发
汗, 宜桂枝汤。 夫阳脉浮大而数者, 亦可
发汗, 为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 此为
荣气和, 荣气和而外不解, 此为卫气不和也,
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 卫和则
愈宜桂枝汤。 病人藏无他病, 时时发热, 自
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故也, 先其时发
汗则愈, 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此
为荣弱卫强, 故令汗出, 欲救邪风, 宜桂
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寒, 宜
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表未解也, 宜
桂枝加厚朴杏人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 不
可下, 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其汗, 不解
… Page 423…
而下之, 其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 当须解其表则愈,
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气上冲者, 可与桂枝
汤, 不上冲不可与。 凡桂枝本为解肌, 若
脉浮紧发热无汗者, 勿与之, 常知此勿误也。
凡酒客勿与桂枝汤若服必呕。 凡服桂枝汤吐
者, 后必吐脓血也。 桂枝汤治中风, 其脉
阳浮而阴弱, 阳染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
濇濇恶风,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52 淅淅恶寒, 嗡嗡发热, 鼻鸣干呕方。 桂
枝、芍药、生姜 (各三两) 、甘草 (二两) 、
大枣 (十二枚) 。 右五味 〔口父〕咀三物,
切姜擘枣, 以水七升煮枣令烂, 去滓乃内诸
药, 水少者? 煮令微沸, 得三升, 去滓, 服
一升, 日三, 小儿以意减之, 初服少多便
得汗出者 小阔其间, 不得汗者, 小促其间,
令药势相及汗出, 自护如法, 特须避风, 病
若重宜夜服, 若服一剂不解, 疾证不变者,
当复服之, 至有不肯汗出, 服两三剂乃愈,
服此药食顷, 饮热粥以助药力。 (备急千金
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Page 424…
53 治伤寒头及腰痛, 身体骨节疼, 发热恶
寒不汗而喘, 麻黄汤方。 麻黄 (三两) 、桂
心、甘草 (各一两) 、杏人 (七十枚喘不甚用
五十枚) 。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麻黄, 减二升去沫, 乃诸药煮, 取二升
半, 绞去 服八合, 覆冷汗。 (备急千金要
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54 大青龙汤治中风伤寒, 脉浮紧, 发热恶
寒, 身体疼痛, 汗不出而烦燥方。 麻黄 (六
两) 、桂心、甘草 (各二两) 、石膏 (如鸡子
一枚碎) , 生姜 (三两) , 杏人 (四十枚) 、
大枣 (十二枚) 。 右七味 〔口父〕咀以水九
升煮麻黄, 去沫, 乃内诸药, 煮取三升, 分
服一升, 厚覆当大汗出, 温粉粉之即止, 不
可再服, 服之则筋愓肉 , 此为逆也, 不
汗乃再服。 阳毒汤, 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
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 身重腰背痛, 烦
闷不安狂言, 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
大数, 面赤斑斑如锦文, 咽喉痛, (备急千
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55 唾脓血, 五日可治, 至七日不可治, 宜
服升麻汤方。 升麻、甘草 (各半两) 、当归、
… Page 425…
蜀椒、雄黄、桂心 (各六铢) 。 右六味 〔口
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如人行五里进一服。 温覆手足, 毒出则汗,
汗出则解, 不解重作服之得吐亦佳仲景婴桂
心。 有甲手大一片肘后与千金有栀子子六
铢 甲如手一片。 阴毒汤, 治伤寒初病一二
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已上至十日变阴
毒, 身重背强, 腹中绞痛, 咽喉不利, 毒
气攻心, 心下坚强, 短气不得息, 呕逆唇
青面黑, 四肢厥冷, 其脉沉细紧数, 仲景
云, 此阴毒之候, 身如被打, 五六日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