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文]行走中的玫瑰 作者:闾丘露薇 >

第16章

[人文]行走中的玫瑰 作者:闾丘露薇-第16章

小说: [人文]行走中的玫瑰 作者:闾丘露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大病了一场。几个月过去了,疲劳感都没有彻底的消失。   
  忽然明白,人的意志再怎样的坚强,也不能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而如果没有了健康,又能够做什么呢?   
  记者是一份对体力要求很高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不定时的生活,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话,就不能够胜任。   
  我的身边就有太多的例子,一些同事就因为需要经常出差,而没有办法在这一行继续工作下去,还有的同事,特别是那些摄影师,因为长期要提着一部几十磅重的摄影机,很多人的颈椎和腰部或多或少有一些劳损,即使是记者,因为需要帮忙提三脚架和其它的设备,经常也会造成腰部或者手臂的伤痛。有的同事,就很遗憾地离开了电视这个行业。   
  记者这份职业同样要求旺盛的精力。很多时候,虽然已经连续工作超过了十个小时,或者是一个通宵,但是还是要求记者要保持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特别是在采访突发事件新闻的时候,没有固定的采访模式,需要的是等待和发现,然后去追踪,自己不能够有一丝的松懈,因为往往在自己的一刻松懈当中,新闻线索就被遗漏了。   
  和很多人比较,我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人。我想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份工作,有了动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天赋的本钱。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天赋的本钱正在慢慢流失。   
  以前,熬通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快就能够恢复,但是现在,一个通宵下来,可能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够恢复。以前,别人只要告诉我一次事件地点内容,我就会记得这些事情,但是现在,常常是别人打电话过来问我,这件事情会怎样处理,我才会想起来,还有这样一件事情。为了防止出错,我现在习惯把事情记在本子上面,而过去,我曾经引以为豪的是,我不需要笔,因为所有的事情一清二楚在我的脑子里面。   
  离开大学之后,我就已经不做任何的体育运动,只是偶尔在夏天的时候游游泳。还好我的职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而是在外面不停地跑来跑去,还要拿很多的东西,或多或少也算是运动。   
  只是有的时候,虽然辛苦,但是结果却是我意想不到的。   
  有一次去俄罗斯和那些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采访,两个星期下来,我和摄影师胖了一圈。我们两个都觉得非常的奇怪,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是二十个小时,想来想去,觉得肯定是因为我们几乎每天吃方便面,喝可口可乐,因为一些国家的水被核辐射污染了。   
  看来,光靠工作并不能够让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去锻炼身体了。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我的父亲觉得,这次我的决心肯定和以前的一样,最多持续一个月而已。我自己也这样认为,因为对于那些我觉得不是非要去做的事情,我从来都是虎头蛇尾的。   
  我打网球,练瑜珈,当然只能够是在不出差的时候,所以也颇断断续续。但是就是这样断断续续,也坚持了几个月的时间了。超过了一个月,连我自己都有点惊讶。   
  反省了一下,原因非常的简单,在我的脑子里面,健康和锻炼终于划上了等号。而健康是我认为一个人必不可缺的东西。于是我算是持之以恒地去做了。   
  出发点好了,整个过程也就变得愉快起来。我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早上起床跑步是我觉得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在跑道上面,我总是能够少跑就少跑几圈,但是现在,尽管非常的辛苦,但是我会觉得,自己能够忍受,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不久前听说他大病了一场,进了医院,原因很简单,积劳成疾,加上工作压力使得他的精神难以承受,现在,他只能够待在家里面。看到他,觉得可惜,但是又能够说什么呢?只有在心里面希望他,快一点恢复。   
  人的身体就好象一部机器,总是不断折旧,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需要检修,有的时候,人就是有点懒惰,如果是一点点的小毛病,没有阻碍到机器的运转,就当做看不到。只是当这些小毛病累积起来,终于让这部机器停下来的时候,运气好,还能大修,运气不好,就报废了。   
  这个过程,是不能够来第二次的。   
  就好象,人的生命也不能够take two,再来一次。   
  身体的健康,总是能够得到的,只要自己肯花心思。花时间,流汗水,不怕辛苦。但是心理的健康,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要有健康的心理, 依靠的只有自己。心理医生可以给予理论上的、技巧上的一些帮助,但是真正去体会,去解决面对的困扰,只有靠自己。     
关于敬业   
  〃你们真敬业。〃这是自己从做记者到现在,听的最多的别人表扬香港记者的话。   
  别人一开始,应该是由衷而发。我们自己看自己,也觉得配得上这句话。   
  我第一次到内地采访是在1997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那个时候我当记者不久,也是我第一次出差,其实还有点胡里胡涂地。      
  结果每天的采访内容,除了官方安排的,自己的直觉告诉自己,应该还有很多非官方的场合,作为我们这样的媒体,是应该去报导的。   
  我还记得其中一项活动是克林顿到崇文门的教堂,听到了这个消息,我和摄影师马上赶了过去。还好,还没有开始封路,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进入教堂的办法。到了教堂门口,发现其它的香港电视台的同行早都已经到了。由于没有香港记者进入教堂拍摄的名额,于是大家都站在门口不肯走开,直到最后,我们终于等到了一个名额,代表所有的香港媒体进入教堂拍摄,然后大家共享这些画面。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和香港的同行打交道,这一次的经验让我知道,身为香港媒体,是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的。也许用了很多的时间,费了很大的力气,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但是如果轻易放弃了一个机会的话,那么很可能一个重要的新闻就这样错过了。   
  香港记者的敬业是有目共睹的。每年北京的两会,最早出现在大会堂东门的一定是香港记者。在代表进入大会堂之前,记者们追寻着每一个值得采访的目标人物。   
  跟随国家领导人外访,只要是领导人进进出出的场合,不管早上有多早,晚上有多晚, 总是会看到香港记者的身影。   
  很多人虽然嘴里面称赞记者们的敬业,但心里面总是有点想不通,不知道这些年轻的记者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地认真。我曾经听到这样的解释,有人觉得,香港记者这样做,是因为如果做到了独家的话,老板会有奖励。   
  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面有点不开心,因为觉得对方贬低了我们。虽然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保住这份饭碗,是为了钱,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份责任心,一种职业的道德感。   
  做电视记者,其实要偷懒是非常容易的,天高皇帝远,坐在办公桌前的上司,是不可能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样的新闻报导,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花费的时间完全不同。对自己要求高的记者,会不放弃任何的机会,在报导播出之前做最大的努力,可能成功,也可能什么都没有,和那些没有额外做这些的记者的报导一样,但是问题是,能不能够过自己这一关。   
  还好,到现在,我没有因为自己放弃了努力而出现错漏。更多的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什么也做不到,但是我没有后悔,因为我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对得起自己。   
  这样的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在香港的每个行业都有,因为大家认为这是最起码的对待工作的态度。   
  但是在内地,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忽然成为大家关注的东西,并且经常获得表扬。其实我们值得表扬吗?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了的事情,当大家开始表扬那些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不是有点问题了呢?   
  很多人想不通,我和我的摄影师为什么决定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去了巴格达。很多人用了很多美丽高尚的词句来赞美我们。于是每次我都需要和大家解释,我只是做了记者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充其量只是敬业,提升不到其它的高度。   
  就好象,身为医护人员,本身的工作就是要救死扶伤,当非典出现的时候,留守岗位是应该做的事情,离开了,是他们的失职。   
  当这个社会在不停地赞扬他们的时候,我和很多的医生朋友有同样的感受,是不是因为,太多的人没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所以,当有人做好了之后,就变得非常的特别了呢?   
  缺乏职业精神,缺乏敬业精神,这是因为整个社会已经没有了一个准确的价值标准,我会觉得这样的社会有点不正常。如果有一天,大家对于有人能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已经不觉得惊讶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开始正常了。   
  听了别人说了好几年赞扬自己敬业的话,最近开始反省自己。其实敬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能够坚守岗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光有敬业就可以了吗?   
  2003年北京两会,再也不是香港记者在大会堂门口等待的情景,出现了很多内地的同行,他们很多人比我们还要早到。当代表们抵达门口准备入场,只要有一部摄像机冲向某一名代表,就会发现,其它的媒体马上蜂拥而上。整个广场会出现一堆堆的人球,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好象蜜蜂,从一个角落,扑向另外一个角落。   
  混战一场之后,会有很多的同行问我,其实刚才那个被访者是谁。有的人听了名字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要采访对方,有的人听了名字之后,还要不停地追问,那么他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有的时候不耐烦了,我会很不客气地看着对方,你是记者吗?当你来到这个广场的时候,你没有做过功课吗?   
  我会觉得,这些记者他们缺乏的,正是专业精神。   
  每个行业需要懂得的东西不同,但是本质却是一样,那就是做得好,必须具备专业技能。   
  要专业,是需要花很多的功夫的。对于记者来说,是在每一次的采访前,有没有做好功课。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的重大采访,那是1997年世银年会。那个时候,我刚刚加入凤凰不到三个月,凤凰当时只有两名记者,但是跑财经的只有我一个,于是采访的任务全部落在我的身上,每天要有八分钟的有关年会的新闻。   
  我想那个时候我是敬业的,每天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跑上跑下,看到谁都敢追着问问题   
,还胆大地去约很多专访,当中还有不少成功了。只是后来反省自己,觉得当时的自己虽然有着刚刚出道的那种冲劲,但是我绝对不是一个专业的合格的记者。因为我没有很好地做准备。我甚至连IMF和世银之间的区别也说不准确。   
  我浪费了不少采访的机会,我还记得,只有我一个人堵到了IMF的总裁,但是我却没有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让已经停下来听我的问题的他,没有说一句话就走了。   
  我算是一个善于反省自己的人,虽然公司对于我整体的工作表现非常的满意,我自己也认为,对于一个新人,在没有资源支持和时间准备的情况下,能够撑下来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于,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包括对所要采访的题目的背景的了解,对于被访者的背景的了解,提问的技巧,以及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获得最重要的信息等等。   
  从这一次开始,每次采访之前,再没有时间,我都会逼着自己做准备,请教别人,从网上浏览有关的信息,当然自己不能够一夜之间成为专家,但是至少懂得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有关这件事情,或者这个人近期的新闻关注热点在哪里,这样在自己判断新闻点以及如何发问方面,心里面就可以有底。   
  在很多的公司有很多这样的员工,他们非常的敬业,每天最早一个来,最迟一个走,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员工,除非他们能够用比别人快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很少出错。   
  很多人感叹工作压力太大,却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还不够专业。敬业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专业,需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增值,自我反省。   
  我特别佩服那种举重若轻的人。他们工作的时候非常地专注,会有很多的成果,但是他们依然有时间生活,做自己的事情。和这些人一起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他们会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够容忍任何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错误,但是在工作当中,他们有张有弛,看上去最驾轻就熟的、坦然自若的只有这种人。   
  这也是我自己努力的目标,但是我清楚,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足够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深厚的积累。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需要一个过程,看看我自己,我觉得自己也在改变,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算是有进步。   
  内地很多时候,过于注重外在而忽略最实质的东西。   
  在内地的很多大城市,会发现生活上总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小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麻烦。   
  因为常驻北京,于是在家里面申请了宽频服务,我一向认为,中国内地的宽频服务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管是宽频的速度还是使用的方便程度。就在我到处向人夸耀如何享受这种超值的服务的时候,却发生了让我忍不住要对着电话发脾气的事情。   
  我的宽频服务是一个季度缴费,但是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来找我收新的一个季度的用户费。这让我有点忐忑不安,第一是怕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切断我的服务,让我没有办法工作,另外也觉得,白用别人的服务是不道德的事情。   
  于是打电话去服务中心,小姐的态度很好,但是问什么都不知道,解释了老半天,才弄明白我没有交费,于是说好了第二天来收。   
  结果第二天收费小姐上门收了钱,,但是我的宽频服务却停掉了。这让我非常的恼火,打电话询问,对方说,因为你没有交钱,我说我的手上有收据,对方查了老半天,发现收费小姐当天是放假。   
  我说,你打个电话不就可以证明我有没有缴费了吗?对方不停地说对不起,并且保证,24小时之后一定会恢复服务。   
  抱着希望等到第二天,打开计算机,结果还是显示用户暂停。打电话,依然是声音甜美,态度和善的小姐接电话,又要我从头说一次自己的遭遇,小姐说,好的,马上查。结果一等,又是一天。   
  这样的事情在香港是不可能发生的,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所有顾客和员工之间的电话都要被录音,以便在发生顾客投诉的时候有迹可循。打通电话之后,即使问题不会马上解决,但是至少能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这样每个人可以为自己忙碌的生活做一个预算,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样的遭遇在内地生活遇到的实在太多,如果说内地的服务,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变。那幺每次到俄罗斯,看到那些航空公司冷若冰霜的空服人员,我们就会开玩笑说,真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   
  现在在内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