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肠内革命 >

第8章

肠内革命-第8章

小说: 肠内革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实是,整天公务缠身,也就疏于健康管理,所以有很多人处于既不能说是病,但身体状况又不太好的亚健康状态。这种人如果稍不留意就容易得病。因此如何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并保持健康,这在预防医学看来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    

  现在,如何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健康食品也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提高双歧杆菌活性的大豆低聚糖,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大豆低聚糖因甜度是砂糖的70%'注',所以是一种清爽的甜味剂,而且具有耐酸耐高温,长期保存不变质的特性。这种特性在食品加工上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在很广的范围内得到利用。已经用大豆低聚糖开发出的食品有,儿童用人工乳、酸奶、清凉饮料、口香糖、汉堡和蛋糕等。    

  不会使血糖值上升——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地服用    

  服用大豆低聚糖;会使健康状态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原耕三先生等人曾用他们研发的大豆低聚糖做了人体消化的实验。    

  在原耕三先生所做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所服用的大豆低聚糖仅有15%被胃酸分解;5%被小肠黏膜分解,其余的部分几乎在不被消化的状况下直接到达了大肠。    

  由此可以证明;在摄取大豆低聚糖之后;血糖值和胰岛素浓度几乎不会上升,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地服用。    

  肠内双歧杆菌的占有率增加到30%以上    

  那么,重要的双歧杆菌会因为大豆低聚糖而增加多少呢?原耕三先生等人会给健康的人每天服用3克的大豆低聚糖,一周改为6克,连续服用一个礼拜,研究其肠内细菌丛的变化。    

  结果发现摄取大豆低聚糖前,双歧杆菌在整个肠内细菌丛中,仅占10%而已。可是摄取大豆低聚糖之后的第七天,大约增加至38%;而到第14天为止,差不多都是维持这个比率。    

  然而,停止摄取大豆低聚糖之后第14天,又回到原来的10%的比率。从这个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以下二点:    

  ①大豆低聚糖可以充分发挥帮助肠内双歧杆菌繁殖的效果。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使双歧杆菌在肠内保有30%的比率,是一个目标。    

  ②必须持续地摄取大豆低聚糖。好不容易在肠内培养了超过30%的双歧杆菌,如果在中途停止服用,仅仅2个礼拜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    

  以上这些实验全以健康人为对象,因此一般认为,如果让肠内双歧杆菌原本就少的老人,或为习惯性便秘所苦恼的人服用大豆低聚糖,双歧杆菌的增加率应该会更高。    

  对消除宠物的粪便臭味也很有效    

  肠内细菌丛的平衡如果改变,粪便的状态也会出现变化。    

  双歧杆菌的占有率增加,结果是使肠内的吲哚(indole)、粪臭素、乙基苯酚、苯酚等腐败物的数量大为减少。而且,氨和硫化物等恶臭物质也会减少。因此,大便就不会那么臭了。    

  若能这么利用,大豆低聚糖就产生另一种用途。    

  不仅是人类而已,家中所饲养的狗或猫等宠物的饲料,如果放入大豆低聚糖,也能抑制粪便的臭味。非常喜欢动物却讨厌粪便的臭味弄得满屋子都是的人,不妨将大豆低聚糖放入饲料中。食品厂商当然也注意到这一点,目前已经进入商品化的阶段。    

  人也是如此,大便颜色原本是褐色,摄取大豆低聚糖之后,大便就会呈现黄色;另外,大便中所含的水分也会增加,通便情况也得到改善。    

  在进行这项调查之前,有将近一半的人大便是半膏状。可是,在食用大豆低聚糖之后,有一半以上的人就排出理想的香蕉状大便。    

  粪便中所含有的硝基还原酶、硝基氮茂环等有害的酵素,也会因摄取大豆低聚糖后,降低其活动力。    

  改善饮食方式的食品    

  为了预防便秘和改善肠内细菌丛的平衡,我们也建议过大家积极地摄取食物纤维。    

  然而,到目前为止所介绍的大豆低聚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食物纤维更能发挥清洁肠内的作用。何况,纵使平时想食用含有大量食物纤维的食品也并非易事。    

  喜欢做菜或擅长做菜的太太(最近也有很多老公擅长做菜),或者和妈妈一起生活的人,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三餐都在外头吃的单身男性或工作忙碌的女性来讲,食用大豆低聚糖会比较容易。    

  还有,上了年纪的人消化能力降低,吃含有大量食物纤维的食品也不容易消化。在这种情况之下,食用大豆低聚糖就可以防止肠内环境的老化。    

  因此,作为改善饮食方式的新时代机能性食品来讲,大家莫不对大豆低聚糖寄予厚望。    

  理性饮食方式的建议——调整肠内细菌丛的平衡    

  双歧杆菌的存在本身受到注目,食物纤维受到重视,这也都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大豆低聚糖大放异彩的日子可能还需要10年。    

  在这期间,大豆低聚糖也会逐渐普及,或许可以取代砂糖,普遍用来做为制作糕点的材料。    

  也有人认为,将来大豆低聚糖在一般家庭中会理所当然地被摆在餐桌上,由人们自行取用。    

  经常考虑肠内细菌丛的平衡,选择永远可以食用的食品,这种方式我称为是“理性的饮食方式”。    

  如果想要长寿,应该自己思考要食用什么样的食物和多大的分量?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养成“用头脑来吃”的习惯。    

  当这种理性的饮食方式渗入日本大众生活后,或许日本人的大肠癌的患病率会大幅降低。    

  迟早有一天,人们会从糖尿病等成人病的恐惧之中解脱,而经常为便秘所苦恼的人或许会觉得迷惑:“究竟是吃了什么东西,便秘竟然痊愈了?”    

  以真正的健康和长寿为目标    

  目前,有关双歧杆菌和大豆低聚糖的研究,日本可以算最先进。虽然欧美各国早在日本之前,即已进行研究,但是不知何时起,日本已凌驾各国之上。    

  连对健康食品最感兴趣的美国人,听到双歧杆菌和大豆低聚糖可能都搞不清楚。因此,在今日号称世界最长寿的民族,若能注重理性的饮食方式,平均寿命还会延长。    

  可是,我们并非只希望大家获得健康和长寿就好。也期望今后能以各种方式在全世界推广有关肠内细菌丛的观念。    

  我们对肠内细菌尚有很多不了解之处,比方细菌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什么细菌会引起什么疾病、什么疾病会使何种细菌增加,这些都是亟待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课题。    

  尤其是前面已经提过的老年痴呆症与肠内细菌丛的关系,更是今后必须去弄清楚的一个课题。对现代人来讲,如果能以某种方式来阐明此一因果关系,可以说是莫大的进步。    

  总之,使双歧杆菌在肠内细菌丛中占优势,从而带来健康,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希望读者最好能从下一餐起,努力增加食物纤维或大豆低聚糖的摄取量,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的繁殖。    

  被视为神秘细菌的双歧杆菌    

  使肠内的双歧杆菌增加,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食用双歧杆菌的粉末。可是,这种方法却存在若干问题。    

  从嘴巴进入体内的双歧杆菌,在通过胃部时,会被食物所稀释,有一部分则因胃酸的作用而死亡。    

  假设吃下10亿个双歧杆菌,活着到达小肠的,顶多是1000至10000个,效率实在非常差。    

  我们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具有能使原本栖息在肠内的双歧杆菌,有繁殖之作用的是双歧杆菌因子,其典型代表则是大豆低聚糖。    

  简单说,大豆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诱饵,同时也能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将大豆低聚糖摄入体内,就好像在田里撒肥料一样。    

  不过,大豆低聚糖作为双歧杆菌的因子而受到注目是近几年的事。    

  间接使双歧杆菌增加的双歧杆菌因子的概念,自古就有。但是,到达使用大豆低聚糖的阶段,却是几经波折。    

  一般认为,双歧杆菌是神秘的细菌,必须用母奶来培养才行。因此,当初以为在母奶中存在着促进双歧杆菌繁殖的因子,而不断地努力想从母奶中找出此因子。如果成功,喂食牛奶的婴儿也能形成与吃母奶的婴儿一样的肠内细菌丛。    

  围绕着双歧杆菌因子的争议    

  这个实验始于1955年。首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尔基教授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库恩教授,共同从母奶中发现β—乙基—N—乙酰—D—氨基葡萄糖这种宛如暗号、名字非常长的物质。    

  这种物质一时之间掀起一股研究的热潮,但其效果不久即令人产生疑问,时至今日已乏人问津。因为没有这种物质,双歧杆菌确实无法发育。然而,专家实验证明,这种发育不了的双歧杆菌,几乎无法栖息在人类的肠内。    

  因此,不管增加多少这类的双歧杆菌,对人体的健康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    

  事实上,据实验报告,将这种双歧杆菌因子混在奶粉中喂食婴儿,对肠内的双歧杆菌的繁殖,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接着上场的双歧杆菌因子,是由法国的学者雷诺所发现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蛋白质的酵素分解物,本体是缩氨酸。据说可以促进TCA菌种的发育,TCA是最初发现的双歧杆菌。    

  但是,这也只是对极少部分的双歧杆菌才有效的因子。    

  欧洲的小儿科医生自古即用胡萝卜煮汤来治疗婴儿消化不良或腹泻。他们认为胡萝卜中所含有的物质,具有双歧杆菌因子的作用,因此能治疗消化不良和腹泻。    

  东京大学的田村善藏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从这里得到启示。于是针对胡萝卜的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胡萝卜中含有辅酶A的物质,可促进属于双歧杆菌之一种的布雷贝菌N4菌种的发育。    

  事实上,根据报告,将胡萝卜的萃取物与牛奶混在一起喂食婴儿后,有一半以上的婴儿的肠内的双歧杆菌增加。    

  专属于双歧杆菌的诱饵——大豆低聚糖    

  乳糖亦有促进双歧杆菌繁殖的作用,也有助于奶粉的改良。但是,利用乳糖繁殖的不限于双歧杆菌,有些坏细菌也会因乳糖而繁殖。    

  从喝过经改良的奶粉的婴儿肠内,可以检验出与吃母奶的婴儿同样程度的双歧杆菌。然而,大肠菌、肠球菌、类菌体,这些细菌的数量也没有减少,仍在肠内蔓延。因此,喝牛奶的婴儿患病的比率还是很高。    

  在这种情况之下,寻求双歧杆菌因子的研究人员,当然希望能找出只为双歧杆菌所利用,而不会帮助其他坏细菌繁殖的糖源。而且,不受消化器官所分泌的酵素破坏,而能直达大肠。    

  古拉兹大学的奥地利学者贝多耶利教授发现了乳醯这种物质。    

  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而这种乳醯则是将葡萄糖的部分置换为果糖的结构。由于此物质无法被肠管所分泌的酵素分解,因此乳醯可以原封不动地到达大肠。    

  双歧杆菌可利用乳醯来繁殖。比起乳糖,乳醯为坏细菌所利用的程度较小;但还是会被以威尔斯菌为首的部分细菌所利用。    

  因此,乳醯不能完全说是只会增加双歧杆菌的因子。况且,有些人摄取过多的乳醯还会引起腹泻。    

  直达大肠的大豆低聚糖    

  研究人员在不断的摸索中,也发现了双歧杆菌因子所需要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优缺点。    

  这方面努力的结果归结于大豆低聚糖的发现。    

  大豆低聚糖与单质的糖不同,无法为人的消化酵素所消化。因此,会从胃和小肠经过而不停留,直达大肠。在大肠中等待的,就是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以大豆低聚糖为食物进行繁殖。大豆低聚糖与乳醯不一样,主要优点在于能为双歧杆菌利用,却很难成为其他坏细菌的营养。    

  因而,可以有效地发挥只增加好细菌减少坏细菌的作用。


第4章 促进双歧杆菌增长的大豆低聚糖三、能预防癌症的好细菌产生的惊人效果

  为什么人会罹患癌症    

  我们已经从各方面说明了有关双歧杆菌的重要作用。这种“最优秀的好细菌”,可以从各方面维持我们的健康,譬如,预防和治疗便秘、腹泻、肝脏病、放射线障碍,以及生产维他命或提高免疫力等等。    

    

    

  接下来,我们要详述双歧杆菌“治疗癌症”的效力。    

  当然,上述的疾病也是迫切的问题。但是,现代人在考虑自己的健康时,最关注的疾病莫过于癌症。    

  癌症占日本人死因的第一位,所以,任何人都无法对此漠不关心。一般认为,癌症有50~60%是由我们所摄取的食物或生活环境所引起的。    

  换句话说,癌症是由我们从外部摄入体内的物质所引起的,癌症与我们的饮食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譬如说,日本人和欧美人容易罹患的癌症种类并不相同。日本人比较容易罹患胃癌,较少罹患大肠癌和乳腺癌;相对而言,欧美人较常罹患的是大肠癌和乳腺癌。    

  这种差异不是源于遗传,却可能是因为饮食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因为根据对移民到夏威夷或加州的日侨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从第一代至第二代,再由第二代至第三代,慢慢地罹患癌症的种类也与欧美人相同。    

  如果遗传会决定致癌的倾向,基本上说,日侨应该是和住在日本本土的同胞一样,罹患日本型的癌症。可是,由于下一代习惯了美国人的饮食方式,因而改变了致癌的倾向。事实上,日本人最近罹患大肠癌和乳腺癌的人也开始急剧增加;反之,胃癌则有减少的趋势。    

  欧美型的饮食本身并未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但是在欧美型的饮食当中,却含有许多蛋白质和脂肪,而肠内的坏细菌会将这些营养素转变为致癌物质;而且,欧美型的饮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很少,往往引起便秘。于是,就会逐渐产生致癌物质,积存在体内。    

  发生癌症的部位与饮食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美国人当中也有不少人采取与一般人不同的饮食方式。比方新教徒根据其教义,不抽烟、不喝酒,也禁止喝咖啡、可乐,吃肉类和鱼类,而以乳制品、蛋白质、不太精制的谷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来代替,与一般所谓的欧美式饮食,可以说是不大相同。    

  可想而知,采取这种饮食方式,罹患癌症的倾向相对也会减少。    

  从住在加州的新教徒与同地区的一般人因癌症而死亡的死亡率调查来看,得知在与抽烟、喝酒有密切关系的呼吸器官、食道或膀胱等部位的癌症而死亡的死亡率上,新教徒显然比较低。    

  而新教徒因消化器官或生殖器官的癌症,白血球过多而死的死亡率,也在一般人的60%~70%之间。    

  同样,因教义而禁食某种食物或嗜好品的摩门教徒,胃癌的发生率也比一般人低35%,大肠癌比一般人低40%,乳腺癌比一般人低33%左右。至于肺癌、膀胱癌、食道癌也降低了6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