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凤凰私家相册 >

第4章

凤凰私家相册-第4章

小说: 凤凰私家相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替他挂话筒时,年过古稀的霍克居然以很“色”的眼睛上下打量LINDA。   “拉”一位贵宾已经够难,要把五位贵宾邀集在同一时间坐在一起,更加困难,这就是我们安排“电视峰会”的“精彩”之处。   此外,由于大会现场并无“同步翻译”设施,我们的“峰会”只能以英语进行,因此,要邀请的贵宾必须能以英语交谈,不能进行翻译,否则时间不够不说,现场气氛也难掌握。   因此,2月26日上午,经过研究,我们决定邀请的贵宾是: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州前总理霍克、巴基斯坦前总统雷加理、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和大会秘书长、前东盟协会秘书长辛格。 需要翻译说话速度又慢的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只好割爱。   不过,名单虽然敲定,人家来不来还不知道,到了27日上午,答应参加的只有辛格、雷加理和比斯塔,拉莫斯和霍克都“原则”同意,都未敲定,要我们在当天下午四时,也就是“电视峰会”进行前约半小时再和他们联络。这种等待简直让人望穿秋水,我们只好派杨彦去盯拉莫斯,小蕾去盯霍克(但不能近身盯),到了4时30分,他们终于答应参加时,大伙不禁在场欢呼起来。   傍晚4点30分,四位贵宾在台上坐定,只缺巴基斯坦的雷加理正赶到现场,过了五分钟,雷加理到场时才发现,现场的灯光和通讯系统出了问题,必须等待。   问题是在场的贵宾一向是别人等他们,这些人很少会干坐台上等待,尤其急躁的霍克,更不耐心去等待。最糟的是我们不知道要等多久。   为了“安抚”这些贵宾的耐心,我只好不断地和拉莫斯及霍克聊他们喜爱的高尔夫球,分散他们的注意,并且眼观四方地随时督促工作人员快马加鞭解决问题,但不可露出紧张状,以免贵宾们心情烦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场贵宾竟枯坐了35分钟,霍克数度想站起来。离场,其余贵宾势必会“鸟兽散”,因此逼得我不得不使出“绝招”和“鄙招”,我告诉霍克,我们这场“峰会”现场卫星实况转播使用的是澳洲的卫星,(其实直播随时会把镜头传送各地,他若有所“造次”,可能会出丑,更何况我把责任推给他们的澳洲卫星)他只好一面嘀咕:“太不像话”一面又坐在原位。   好不容易听到转播室传来一声“可以了”时,我的心跳才恢复正常,这时已到五时十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用,只好急匆匆介绍五位贵宾,立即展开“峰会”。   据我主持会议的经验,开场后每位贵宾发言时的这段时间最沉闷,因为此时各说各话,尚无法进入“交战”状态,我主持讨论会一向喜欢“逗”与会者交战、辩论,以期会场气氛热闹,会前,我问过技术人员,如果我把气氛“逗”热起来,他们的摄影机能否应付:他们说没问题,因此我也想好“烧火”的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刚把“交战”的气氛烧热,讨论会已过45分钟,会场工作人士,尤其贵宾们的秘书,随从已不断示意我结束“峰会”。   当我宣布会议结束时,在场五位贵宾齐鼓掌,我不知道这是他们对于这次讨论会议“终于结束”而鼓掌,还是为我的表现而鼓掌,在我内心,我只感到,我大概是惟一让五位国际政要一起枯坐等待了40分钟的新闻工作者。   会后,我陪拉莫斯走下讲台时,他握住我的手,拍拍我的肩膀说:“你的表现很好”。当时,我真想告诉这位雪茄不离手,在会谈中还消遣过我的菲律宾前总统“多谢等待”。他还邀我有机会到菲律宾,可以去找他,共打一场高尔夫球。同时,巴基斯坦的雷加理也把我拉到一旁,一再叮嘱我把专访他的录像带和这场“峰会”的现场带子寄给他。曾在1983年坐过四年牢,1996年才下台的雷加理是位仍属热门的政治人物,一旦巴基斯坦结束现在的军政府,年方60岁的他,随时有再登上政治舞台的可能,他说我问的问题都“很有意思”,想在回国后,再度观看录像带。   其实,在这次博鳌之行中,精彩片断还不止此,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赵群力的表现也值得一提。这位酷爱“航空器”的仁兄,在亚洲论坛召开之前,驾驶了他那架“存放”在当地一处农舍的小飞机,绑了两架电视摄影机,升空俯拍会场全景,电视机前的观众永远不会知道,赵老哥如何低空驾驶那架小飞机为大会作了如此精彩的摄像。谈到兴奋处,赵群力还自豪地说,他的小飞机一度飞行的高度只离海面不到一公尺,有时机轮还碰到高尔夫球场的草峰,为的是“要拍些精彩镜头”,对于博鳌亚洲论坛的集体采访工作来说,光是赵群力这些空中会场镜头,已非其它媒体所能望其背。   采访结束后,在回程的飞机上,我不禁告诉陈鲁豫:“我觉得赵群力真是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比我早几年进入凤凰卫视的陈鲁豫听了,告诉我说:“其实凤凰卫视还有很多有赤子之心的人。”   前事我也许不知情,但是,这回在博鳌,真的幸亏有这么一群同事,才能使我们参与、协助“亚洲论坛”,这个亚洲历史的新脚步,往前展翅飞越历史的长空。(文/阮次山)


2001 旷世远鸣老板的房间

         这张照片是凤凰报道组抵达博鳌当天拍的。当时,博鳌唯一的宾馆,已成会议代表的驻地,不接待记者,新闻中心设在离宾馆几公里之外的一个招待所里。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作为会议代表,在会议驻地宾馆有一个房间。为工作之便,他把这间房让给报道组做办公室。那天晚上,这个临时工作室的桌子、椅子、沙发、床,都被占用,连地板上都坐着忙于工作的人,倒是房间真正的主人被挤到一边,趁大家不注意,偷拍了这张工作照。


2001 旷世远鸣申奥一刻连环画

        1。 等待! 鲁豫、周星驰、李玟、我,在莫斯科,中国申奥直播现场,等待宣布那一刻。看上去4人各怀心事,但等待的结果却是同一个。      2。北京!头一回,“北京”这个词,会引起人类如此怪异的4样情态。      3。 欢呼! 你已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奥运中国的能量能在一瞬间让4个小矮人变成空中飞人。      4。 拥抱! 这就是至今流传的段子:还是周星驰机灵,当我从兴奋中醒过神来,准备搂过来时,李玟却已扑向周星驰的怀抱。更可恼的是,此刻我那位山盟海誓的闺中密友鲁豫,却也早已在人家的怀抱里。“白马王子”的命运就是这样吧,举国欢腾的时候,斯人独憔悴。事后,鲁豫在她的书里的描写却是这样:文涛回忆说:“我当时准备拥抱李玟与鲁豫中的一位,却发现已被周星驰抢先一步。”   补白: 此组照片后两张是虚的。如果是别人照的,“院长”一定会骂他没专业水准。但是这一次,“院长”异常宽容,因为摄影师正是他本人。他运用历史知识解读了这组照片,然后得出结论:这也可称作大师级的作品。其一,在一个伟大的历史瞬间,摄影师克服了巨大的诱惑,清醒地想到自己的职责,把镜头对准了该对准的人。但是,在听到萨马兰奇说“北京”时,摄影师的手哆嗦了,眼泪出来了,照片也虚了。   大师凡根未清净,无可奈何。“院长”说,你们知道吗?当年联军在诺曼底登陆,在踏上法国陆地的瞬间,随军摄影记者因为激动,所有照片全是虚的。后来,世界摄影界分析照片时认为,这几张登陆的片子不虚就不对了,纷纷写论文分析摄影师此作品“虚焦点”的魅力。按照这个逻辑推理,“院长”的作品等于大师级作品。遗憾的是,这组照片除鲁豫写书时用过一张外,其余的尚未发表过。   拥抱! 这就是至今流传的段子:还是周星驰机灵,当我从兴奋中醒过神来,准备搂过来时,李玟却已扑向周星驰的怀抱。更可恼的是,此刻我那位山盟海誓的闺中密友鲁豫,却也早已在人家的怀抱里。“白马王子”的命运就是这样吧,举国欢腾的时候,斯人独憔悴。事后,鲁豫在她的书里的描写却是这样:文涛回忆说:“我当时准备拥抱李玟与鲁豫中的一位,却发现已被周星驰抢先一步。”


2001 旷世远鸣“我们胜利了!”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一个可以俯瞰克里姆林宫的饭店里,凤凰在顶层见了个小小的演播室。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凤凰沸腾了!台前幕后均雀跃非常,大开香槟庆祝,互相拥抱。直播结束,仍有部分工作人员留在主播台,激动的情绪仍未平复,而大家身上的衣服早已被互射得香槟湿透了。“院长”带着大伙,摆布数秒,用他著名的向前冲的姿态,大声呼喊:我们胜利了!


2001 旷世远鸣欢庆于香港演播室

        照片摄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从左至右依次是:   刘春(由于只摄入半张脸,为维护其肖像权,特此删去),中文台副台长,当时的职务是“助理总策划”。曾有北京方面发来一份传真,列了好些公司领导人的名字,其中一个是“春总”。香港的秘书不知是谁,问北京,北京说是刘春。为什么不写“刘总”?答,公司好几个“刘总”。  “春总”往右,是钟大年,节目副总裁。这是位大学者,如今依然是北京广播学院的教授,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钟总往右的前排就坐者,曹景行。人如其名,他的确是个善言且景行之名士,深受爱戴,主持人都称他为“曹老师”。没想到,跳出一个程鹤麟,严禁主持人在节目里称人是“老师”,就这样还是拦不住,一不小心还是有人在节目里叫他“曹老师”。   曹往右那个笑得很狰狞的人就是程鹤麟了,感觉像是在嗅曹手上的红酒。   程往右,是简福疆。就这厮,不管你事先怎么叮嘱,他一上直播就是搂不住,一个劲地管这人叫老师,管那人叫老师。现在像是改了。   前排就坐者吴小莉,资讯台副台长,但程鹤麟称她为“资讯台的女副领导人”。   小莉往右,李慧,凤凰卫视的夜莺,因为她很美丽又总在上夜班。本文作者写到这里,王多多说,“夜莺”这词不好,能产生歧义。其实“夜莺”挺好的。词典上说:“夜莺,体态玲珑,鸣声清脆婉转,多鸣于夜,故名。”简直就是李慧的写照。也不知多多想哪儿去了。   李慧往右,程国华,创作总监。用梁冬的话说,程国华是香港的知识分子,读了很多书。他已离职,到加拿大与妻女团聚。   再往右的前排就坐者,胡一虎,人称“师奶情人”。一虎的魅力绝对没法挡,这一点他自己也特明白。2004年初,主持人事务部经理沈蓓蓓为一个小节目万分苦恼,就是中文台每晚11点的《凤凰快报》。这个节目本由《时事直通车》的主播兼顾,但“直通车”9点45分就结束了,让他们   为一个90秒的节目等上一个多小时,真的很不科学。沈蓓蓓打起了《凤凰子夜快车》主播的主意,因为他们12点多才下班。沈蓓蓓给胡一虎打电话,软磨硬泡之下,一虎答应了。沈蓓蓓很爽,喜滋滋地对资讯台负责人说:搞定了,下周就开始。负责人答:不行啊,能不能今天开始?沈蓓蓓只好回头再打电话,二泡胡一虎。一虎无奈,说,好吧,谁叫今天是情人节呢!   一虎往右,黄伟贤,手举大酒瓶的那位,制作经理。他再往右,执行副总裁杨家强,黄伟贤手上举着的酒瓶,就是杨家强从自己家拿来的。当然,他拿来时,酒瓶里装着酒。   下一个前排就坐者是陈晓楠,笑得挺斯文的那个小妮子。小妮子是个干新闻的料,缺点是很喜欢固执己见,常常有点真理在手,正义在胸的劲儿。   陈晓楠往右,是段敏,总裁办公室主任。不知怎么,从她开始,酒杯改纸杯了。   段敏往右,俩,摞着,那就按照女子优先的世界通则,先说那女的。她是辛丽丽,节目导演,地道的香港人,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带着京腔。她自己解释,跟随“千禧之旅”出去半年多,让摄影队里的北京人给熏的。跟辛丽丽一起并列于段敏之侧的,是郑浩。他右手做出的手势,大家都明白,胜利,但还可以解释为:“俩”,你看他的左手就知道了,这哥们举着俩纸杯呢!俩纸杯就高兴成这样,要给他一打呢?   郑浩的俩纸杯之下,是邱伟华,他是制作总监兼资讯台副台长,分管技术。其实他是学新闻的,你看本书里他的文章就知道他的文字功底。本书主编说,邱伟华文章写得好。   最后是董嘉耀。董嘉耀跟梁冬是同班同学,从中学到大学。大学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广东电视台工作,又一起加盟凤凰卫视。起初做一样的工作,主持新闻节目。梁冬没做几天就被撤下,惶惑了好一阵子,最后改行做了娱乐主播。董嘉耀则稳稳地坐在新闻主播台上直到今天。理由很简单:董嘉耀沉稳,梁冬调皮;董嘉耀严肃,梁冬轻佻。梁冬说,嘉耀跟我同岁,不过看上去就像我爸。


2001 旷世远鸣凤凰私家段子

      疯子,精神病患者的俗称,特征是:不能自控,自我陶醉,脑中不断重复一些思想或意念,无法停止或长期情绪高昂,过度活跃,举止轻狂,自觉精力过人,对事物反映过敏,有时甚至不可理喻。    
      凤凰卫视有一大群被称作“媒体疯子”的人。他们像一台台永动机,在脑海中不停地冒出新的创意;他们对重大事件有不可遏制的“渴望”;他们一走进演播室或办公室就情绪高      
    昂。采访时他们被认为是“过度活跃”的人,一说起与业务有关的话题往往举止轻狂。他们常常会连续工作十几或几十小时,自我陶醉,乐在其中,令外人不可理喻。    
      凤凰卫视的“疯子”症状与香港精神病康复中心所列症状相符,但老板刘长乐曾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说,“疯得还不够”。    
      “凤凰人物园” 资讯台建立之后,海内外同行时不时鱼贯而入,参观游览。正在工作的同事,不知情的仍埋头工作,知情者则假装工作繁忙。领着参观的人,会向参观者介绍:这是主编台,这是剪辑台,这是演播台,这是王菁*,这是阮次山等等。编译主任陈越建议,这里应改称“凤凰人物园”。她表示,此一灵感源自“北京动物园”。    
    


2001 旷世远鸣“9·11”第一线

         这张照片比较巧,刚好拍到“9·11”当天的几个关键人物。刘老板正在打电话。此时已经直播好一会儿了(主播台上陈晓楠已经换成陈鲁豫了),刘老板还一直在直播第一线站着,通过电话指挥调度凤凰驻各国各地的记者。“院长”坐在主编的座位上,紧盯着电视屏幕。那时资讯台刚刚启播才9个月,没有他们现场办公还真不行。不过后来,不管多大的直播   ,老板和“院长”都不再这样亲临第一线了。听说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对“院长”提意见:您冲到第一线,不是让我们惭愧吗?体力活交给我们这些车间主任好了,您,老板,你们做决策,遥控就行了。  那天是吴小莉主持《时事直通车》。就是她,第一个发布了“9·11”突发新闻。吴小莉身边那位,刘荔,是香港方面第一个获悉此一惊天事件的人,因为凤凰驻纽约的记者庞哲打来的电话是她接的。刘荔第一时间向“院长”报告,“院长”立即向刘老板报告,刘老板当即做出全面直播的决定。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赘述。


2001 旷世远鸣钟为谁鸣?

      “9·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