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的工作我做主 >

第7章

我的工作我做主-第7章

小说: 我的工作我做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家公司    
    老板:小张,今天工作忙不忙?    
    小张:今天的和明天的工作都做完了,现在在帮同事的忙。    
    下班时老板对小张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小张: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太爱出风头,你的帮忙很可能造成其他人的懒惰或压力,公司要你何用?    
    *第九家公司    
    老板:小张,今天工作忙不忙?    
    小张:等一下,我思考一下再回答你。    
    下班时老板对小张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小张:为什么?    
    老板:你目中无人,我问你话竟然一再搪塞我,公司要你何用?    
    *第十家公司    
    老板:小张,今天工作忙不忙?    
    小张:我……我……不、不知道……该、该怎么、回答你。    
    下班时老板对小张说:你明天不用来了。    
    小张:为什么?    
    老板:因为你连做事忙不忙都不知道,公司要你何用?    
    小张终于看破红尘。    
    故事看后另人捧腹大笑,也不禁冷汗上身。人在职场不异于人在杀场都要斗勇斗智,有时候想想胸闷,没能耐在老板面前做个八面玲珑的大红人也就罢了,偏偏还要不当心说蠢话,蠢话出口之后,却又立即反应过来,恨不得时空倒流30秒,好赶在蠢话出笼之前,狠狠咬住自己的舌头……


第二章 让自己抬头识破让你说蠢话的陷阱

    谁都难免说蠢话,蠢话的内容也都差不多。不过,要是你一蠢再蠢,不会总结经验,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所以,在此给大家总结了“白领心事”之蠢话篇,以飨众多在职场上因一时的准备不足而陷入不可挽救的局面。    
    识破让你说蠢话的陷阱:    
    陷阱一:“你的薪水够用吗?”    
    那次,老板和我们几个市场部的员工吃午饭,随口问“你们觉得薪水还够用吗”,那几个都微笑着不说话,我怕冷场,只好开口,可一开口就是真话:“我不敢说不够用……”    
    老板“居心”何在:    
    身处市场、公关这种花钱的部门,有些老板会担心你花钱大手大脚。他吃午饭时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是在“考验”你的理财观———如果能把自己的财理得头头是道,花公司的钱应该也会有分寸。    
    大家都笑而不答,为什么你要那么自觉当“冲头”?有些老板喜欢听手下说薪水不够,因为他以为抓住了你的“软肋”,施以小恩小惠,你就会甘当座前走狗。但另一些老板就会想开去:“不对嘛,一个小姑娘,开销这么大?花自己的钱都这样,花公司的钱不就更……”    
    聪明答法:    
    这种问题,你一回答,他就认真了,索性捣糨糊:“老板,你想听‘够’,还是‘不够’?”暗示他,你要我认真答,还是不认真答?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场合不合适。如果只有你和老板,可以老实讲,但是也不要太直白,学会耍点小花招:“老板,你来问我,是代表税务官呢,还是代表公司?税务官来,你肯定有好几套财务报表——我也有好几套,你要听哪一套?”老板会觉得你的思路比较清晰!    
    如果老板已经对你产生“花钱大手大脚”的印象,就在提交费用报告单时,让他知道你谈判的过程:“供货商本来报多少,我了解市场一般价位是多少,后来谈到多少……”偶尔为之,只要让他觉得你花钱精明即可,太着痕迹,反倒让人起疑。    
    陷阱二:“你不是来学习的吗?”    
    现在我最后悔的,就是在面试的时候对老板讲了那句蠢话:“希望公司多给我机会,我很年轻,想多学东西……”进了公司,才发现工作量之大,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前任也是实在撑不下去,才走的。我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一个走,常常忙得忘了吃午饭和晚饭,因为根本不觉得饿。最不爽的是,我发现自己忙,是因为工作分配不公平——我每天累死累活,可同一个Team里,有两个同事上班却经常闲得发呆。实在忍不住,找了个机会跟老板要求调整工作量,谁知她一句话把我噎住了:“你不是来学东西的吗?”    
    老板“居心”何在:    
    可能她觉得这么分配工作,的确是合理的。也许要连续走掉三四个员工,而且原因都惊人的一致,他才会意识到是自己出了问题。就算当初不说“来学习”,老板还是会把这么多活压给你的。    
    面试时最好不要谈来公司“学东西”,因为这是空话,也的确会让人觉得你是急不可耐地在寻找“学习”的机会。老板乐得拿你当廉价劳动力使——反正你年轻,又没家累,还想“学东西”,那就由得你多“学”好了!    
    聪明答法:    
    学会一进公司,就和老板谈:“我想知道您对我的工作期望。”这本是老板的职责,但很多老板没这个概念,那你就得帮他建立概念——一边听他讲工作要求,一边摸工作量。如果觉得太多,当场提出:“这些要求,我能做到的,当然没问题;不能做到的,也不能骗你。我最大的担心,就是时间安排可能有问题……”如果工作范围有变化,也应该主动找老板,做这道“功课”。    
    陷阱四:“有没有同学想跳槽?”    
    那次,老板问我有没有同学想跳槽过来,“要业务强点的,又在现单位待得不大好的……”我没多想,就老实说:“真的很强的,倒是有一两个。但是人家现在一个月薪水1万多,怎么肯过来?”老板看了我一眼,挥挥手:“那么就算了,你出去吧!”    
    聪明答法:    
    如果老板的确是认真想招人,你就得一本正经和他谈:什么职位,什么要求,职位描述怎么样,对业绩期望如何……问得越细,老板越会心花怒放:“这人考虑周全,简直不亚于我嘛!”末了再问一句:“老板你急不急?急的话我明天就答复你,不急的话,再等个两三天……”过两天,再去找他:“老板,我给同学打了一圈电话,没说是我们公司要招人,有两个有点兴趣。”然后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他,如果老板问起薪水,就直说:“一个月薪8000,一个是6000,不过要加销售提成……老板你有兴趣的话就让他们发简历过来?”只需讲出事实,不要加任何评论。    
    陷阱五:“公司把你‘陷’死了?”    
    自打毕业,加班是家常便饭。大学读的是新闻系,同学散在媒体里,他们不用朝九晚五,小日子自是比我滋润。那天和老板一起吃饭,他像是不经意地问:“你那些同学,上班是不是都蛮闲的?”我脱口而出:“对的对的,他们都很清闲的,我一个在《××晚报》的同学,一星期只要上两天班!”老板脸色微微一变,甩了句让我立即有点胃痛的话:“哦,那么看来公司把你‘陷’死了嘛!”    
    老板“居心”何在?    
    其实他是“点”了你一下:你们平时扯扯各自的老板、薪水、工作量,没关系,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得意识到,大家走的路不一样了,不要得陇望蜀。    
    这个回答还算坦率,老板就算一时觉得不爽讽刺一下,也不会往心里去。如果一本正经说“虽然我比他们忙,但是很充实”,显得虚伪也就罢了,你说他会信吗?    
    聪明答法:    
    很简短地说,“对的,他们近段时间比较空”,结束。老板问什么,就答什么,别自作聪明地邀功:“啊呀,我比他们忙多了……”你忙不忙,他会不知道?    
    了解隐藏的主管裁员艺术有这样一则发生在职场的故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开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第二章 让自己抬头谁会被淘汰

    主管是推动群策群力以求成功的人,也是身在职场中人每天都要接触的一个角色。所以了解主管的想法和需求也就变得十分的必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人无法适应,终将会使一部分人被竞争的浪潮所淘汰。那么哪些“白领”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呢?    
    1、身无长处的人。因为在这个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你没有过人的天赋或超出旁人的勤奋,那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不能身无长处,否则,你将是首先被淘汰的人。    
    2、没有团队精神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又是社会的人”!要想成就一件大事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一项工作的完成往往只有在团队人的共同合作下,才可能高效率地圆满完成。因此,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团队,离不开伙伴的合作。倘若你是个不善于与人协调合作且没有团队精神的人,那么你最终将会被团队淘汰。    
    3、固执己见,不愿接受别人意见的人。社会不断地在进步,高新技术不断地涌现,而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以适应未来的不断变化的角色。所以,如果你是那种固执己见、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又不愿接受别人意见的人肯定无法适应,最终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而被淘汰出局。    
    4、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竞争激烈的社会,那些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如果你是个只有别人发指令你才会动一动的“机器人”,那么你一定会被挤进淘汰的队伍中。    
    5、说的比做的多的人。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初听似乎其所说得很有道理,好像他说完后,现状就会被改变,且出成果。但其却是行动的矮子,说了却没有做到,一切都是空的,久而久之,别人了解了你的毛病,那么你也就离被炒鱿鱼不久了。    
    6、做事效率很低的人。这类人的动作迟缓,不会灵活适应变化,虽然说他的工作态度认真,让人同情,但在这个高节奏、高效率的残酷市场竞争中,你想谁还会同情你呢?当然,最后你还是会被激烈的竞争大潮所淹没。    
    


第二章 让自己抬头核心是EQ

    最近,在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一个例子,一位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员工在被裁员后强烈反对:“我比别人认真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但为什么先裁掉我?”对方回答说:“就是因为你只做好我们交代的工作,开会时很少看到你发表意见,没有发挥领导力。将来我们一个人要当两三个人用,只能留下拥有更多能力的人。”怪不得一个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成功,EQ(情绪智商)占80%,IQ(专业能力)只占20%。”    
    我的另一个朋友在快毕业时去应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她在学校功课不是特别好,但她在面谈时提到自己受过卡耐基训练,让对方很感兴趣。问她为什么去受训?她回答:“因为我将来要做的会计工作是一种服务业,而跟客户沟通的品质很重要。”没想到后来对方真的录取了她。    
    如果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被裁员,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很重要。景气的时候,人脉往往不被重视。一般人的生活就是天天上、下班,下了班就窝在家里,偶尔看场电影或跑跑步,除了同事,不认识其他人,就像作家说的,把人生最宝贵的晚上7点到9点都浪费在家里。这样很危险,万一工作丢了,公司关门了,就只能一个人面对。因此,经营人脉关系要从平常做起。    
    我的老板不能以身作则虽然不敢奢求完美的主管,但如果老板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时时批评部属的表现,但却不反省自己的执行不力时,请先别沮丧、也不用抓狂,因为,这才是你的磨炼与挑战。    
    在讨论遇到“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老板之前,必须先请员工思考一点:表面之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事。    
    


第二章 让自己抬头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

    身为部属,通常都只是看到一面,例如表面上你可能看到主管常常都很晚来上班或是经常迟到,但你却看不到老板可能前一晚加班,处理事务到凌晨2、3点才回家;或是有些工作是与公司决策与高层决定有关,你的主管可能接触到许多讯息之后,必须花时间与精力去处理,而这些讯息并非都是完全透明地能让部属明了。因此,请先试着发现真相。员工不要只用单一且表面的现象来评判老板的表现。员工应该抱着开放的心胸,试着去发现真相究竟是什么,是只有眼睛所看到的?还是眼睛没看到的地方,也存在着许多你不知道的繁杂讯息。    
    实际上,真的还是有很多主管顶着“主管”的光环,作威作福,甚至无法容忍自己的部属更优秀。若在你发现真相后,真的是遇到了只会用双重标准对待员工与自己的老板,那么建议你,在心态上先把这当作是个挑战。一旦你克服了这种困难的主管,到哪里都能生存,毕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你还可以把这种“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主管,当作是他对你的赏识,才会提高他对你的要求与标准。    
    


第二章 让自己抬头部属的工作就是要成就主管

    即使你的主管离谱到会剽窃部属的成就,累积成为自己的表现,还是建议你,可以先试着与他共同工作,毕竟部属的部分工作就是要成就主管,一旦他成功了,你也会跟着升迁。当你某一天爬到主管的位置时,在适当的回馈与激励措施的配合下,你也会希望你的部属会帮你执行这些事。所以,当你面对苛责老板的双重标准时,也请思考自己是否尽了部属应尽的责任。除非是老板已经过份地踩到你的领域,例如对你子虚乌有的指责、诿过,或是不实的指控等,你就可以据理力争。    
    你对主管善意地表达了你的期望、同时你也为成就主管而努力了,但你的老板依旧严厉要求你,却宽松地看待自己时,我想,你可以开始仔细考虑自己是否已经学够了,如果确定自己已经克服了这个难关,建议你就潇洒地离开,不需要再耗费时间与这种不自知的老板一起工作。    
    所谓世事难料,事物之中总是隐含着一利一弊,且相辅相成,职场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这里不妨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秀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