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氏家族全传 >

第14章

宋氏家族全传-第14章

小说: 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战告捷,宋蔼龄大受鼓舞,筹资工作进展顺利。几天下来,宋蔼龄比宋耀如成效还大。宋耀如问女儿用了什么招数,宋蔼龄笑笑说:“一想到他们会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我就特别兴奋,词也多了,嘴也溜了。谈钱这种事,真来劲儿啊!”
  宋耀如摇摇说:“不能光想钱,主要应该想到钱对革命的作用。”
  大约也就是从那时起,宋蔼龄开始对钱有了真正兴趣,并且越来越浓厚了。
  2.初试锋芒
  广州起义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宋耀如将筹款购置的武器弹药,秘密发运广州,当时许多具体联络事宜,都由宋蔼龄经办。
  一天,来了位风流惆傥的人物。宋耀如把他向宋蔼龄作了介绍:陈其美,上海鼎鼎大名的人物。一般人只知他为青帮大头目,却不知他是受孙中山先生派遣,与秋瑾女士等一起联络江浙青帮的同盟会员。
  宋蔼龄早知青帮在上海的势力非同小可,对陈其美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她又一次显示了担任秘书以来积累资料、在关键时刻发挥资料作用的非凡才能。
  当即宋蔼龄仪态万方地握住陈其美的手:“陈先生,久仰大名啦!早听说您少时经商,在日本专攻过法律警政军事,回国后又曾是武汉、上海的名记者,现在为革命运筹帷幄,冲锋陷阵,天下三百六十行,你行行是状元啦!”
  只此一句就捧得陈其美心花怒放。不仅是宋蔼龄话说得得体,更主要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从未见过面,却对自己的经历知道得如此清楚,可见自己的确知名度不低啊!当然,他并不知道宋蔼龄还了解他钻勾栏上青楼寻花问柳也是好手的隐私。宋蔼龄是个心机颇重的人,担任同盟会司库兼执行秘书的秘书,对重要人物的情况,她是格外留心的。
  陈其美是场面上混出来的人物,他自然更善辞令:
  “宋小姐过奖啦!我留学东洋那镀的是银,小姐留学美国那镀的是金啊!况且小姐作为中国第一个留美女子,开一代风气之先,青史有名啊!我早听说查理先生得了一位最能干的秘书,日理万机且能轻松应付,令人羡慕啊!”
  宋蔼龄抓住话把儿顺杆而上:“陈先生您可是咱们革命党的大人物啊,您要不嫌弃,我给您当秘书吧,也好近水楼台跟您学点真本事。您看如何?”
  陈其美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如得这样一个半洋妞儿作小秘,出人相随,不仅能帮大忙,时日一长说不定还能……不过他立即想到宋耀如绝不会答应,随即哈哈一笑说:
  “陈某何能,敢奢望来小姐作秘书?除非总统不过那还得看查理先生舍不舍得呢!”
  宋耀如看陈其美将军将到自己头上,只好表态,不过他话里藏话:“陈先生如果真肯接纳我的蔼龄,那是她的造化,我完全同意。陈先生联系广泛,神通广大,她跟你闯荡几年,定会结识更多的朋友,锻炼得更加成熟,在我们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即使陈先生不想要她作秘书,也会尽一个叔叔的责任,给子她帮助和指导的。对吧?”
  陈其美听话听音,知道父女二人的本意并不在给自己作什么秘书上,立即转口说:“我今天来,是向查理先生辞行,我马上要到广州参加起义。此次武装暴动,枪林弹雨生死未卜,根本不需要什么女秘书;再说我也不能把蔼龄小姐带到那样危险的地方。”
  他停了一下又说:“当然,蔼龄小姐刚刚回国,要在上海滩立足,青帮的底细不可不知。这青帮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是因承运漕粮而形成的。但他们却把鼻祖推到了明朝永乐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青帮内部组织严密,等级森严,人数众多,鱼龙混杂,行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是一股很可怕的势力。不过利用好了,它也能帮大忙,办大事。就说这次我到广州吧,就是从青帮中选拔了一批不怕死的帮员,他们会拼命干的。你要跟这些人交上了朋友,有什么难题他们会为你卖命当然他们走的多是黑道,不过黑道有黑道的好处。哎,这样吧,等有空我给你介绍认识几个人物,像黄金荣啦,杜月笙啦,张啸林啦,都是手眼通天且手下喽罗又多,是些有大用处的人,不知蔼龄小姐可有兴趣?” 宋蔼龄努努嘴:“只怕陈先生大忙人,顾不上为我费心张罗呀!”
  陈其美当即作一个有力的劈手动作:“一言为定!只要宋小姐届时不栽我面子,我一定安排。”
  宋蔼龄赶紧又握住陈其美的手:“一言为定。我先谢谢陈叔叔!”
  陈其美和宋耀如就广州起义的准备和行动计划又交换了一番意见,当时大家信心十足,对此次起义充满必胜信心。
  几天之后,陈其美带了一批青帮兄弟,扮作商人模样,从上海港乘轮船赶往广州。宋蔼龄和父亲到码头为他们送行,陈其美忽然悲壮起来:“近年来革命党发动了大小数十次起义,无不以失败告终。谁能知这一次成败如何呢?当此之时,真该舞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宋蔼龄接上说:“不!那太令人伤感了。那边有黄兴将军亲自主持,又得陈叔叔强兵相助,定能旗开得胜,一举克复。我看应该唱大江东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陈其美一笑说:“好好好,借蔼龄小姐吉言,我当全力以赴。诸位,等着听好消息吧!”
  送走到广州参加起义的人后,宋蔼龄和父亲工作更紧张了。他们加紧联络上海自治公会、商团武装和洪门青帮,准备广州一旦得手,立即在上海举事接应。
  他们扳着指头计算日子,焦灼地盼望着南国的惊雷。
  1911年4月末的一天,牛尚周匆匆赶来,报告了他在电报局从收转的电报中获悉的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宋耀如和宋蔼龄父女俩顿时呆着木鸡。宋蔼龄想不明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碰上外国人,逢战必败,但对付革命党的起义时,怎么又变得强大起来呢?
  不久,陈其美神情沮丧地回到上海。宋蔼龄这才知道了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原来大家都以为这次起义同盟会集中了财力,也集中了人力,形成绝对优势,一定会一举成功。谁知这次又犯了以往的老毛病,同盟会内部纪律松弛,组织不严,领导人优柔寡断,起义时间一变再变,最后仓促起事,结果锣齐鼓不齐,只有少数人采取了行动。虽然一度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但很快就被清军优势兵力包围。在黄花冈72位烈士英勇牺牲,其余人各自逃生。阴云又笼罩在南国上空。
  宋蔼龄有些懊恼。这时她又接到孙中山给宋耀如的一封信。孙先生以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指示要继续积蓄力量,准备更大规模的起义。他已经赴欧美筹措更多经费,决不要因一时失败而稍微有所消沉。孙中山还认真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希望所在、光明所在。这封信扫去了宋蔼龄心头的阴云,也使她更增加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她感到目前这个工作真好,每次都能首先看到孙中山先生的来信.上海同盟会给先生的复信也由她发出。上次,她在代替宋耀如写好回信的末尾,悄悄加了一行小字:“此信为蔼龄执笔,她向先生致敬!” 当时她没让宋耀如知道,却害怕孙中山对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在来信中批评,那样就完了。还好,孙中山先生在来信中对此一字未提。宋蔼龄心中暗暗高兴,她认为这说明孙中山接受了她的致意,起码他现在知道了是谁在与他联络。这会产生作用的。
  在同盟会员讨论给孙中山的复信时,会场里来了位银发银须的长者,许多人起立向他鼓掌致意。原来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老革命党人谭人风。他看去有50多岁,但身体壮健,声若洪钟。他在会上首先讲了自己到武汉等地考察的感受。他说,现在长江流域革命形势的发展已大大超过了两广,尤其是武汉三镇,各种革命团体非常活跃,目前已经掌握了驻武汉清廷新军1/3以上的力量。他建议把发动起义的重点地区放到长江流域,并提出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由宋教仁主持日常工作。
  宋蔼龄为他介绍的情况所鼓舞,情不自禁鼓起掌来。但她很快发觉掌声稀落,赶忙环顾会场,一些人不仅不像她这样激动,反而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宋蔼龄感到奇怪。
  这时陈其美站起来发言。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同盟会有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东京本部,成立中部总会没有必要。
  这一下会场乱了起来,一阵嗡嗡声后,宋教仁站起来大声地说:“本部,本部!那些本部的人有几个是肯脚踏实地干的?他们连国内都不肯回,顶多是到香港,住几个闲散人,办一张机关报,吹一通牛皮就算本领通天了。尤其是本部决策人,眼光只盯着两广,殊不知现在早已不是太平天国时期,偏居一隅岂能掀起冲天巨浪?我看,我们现在就应该推举同盟会中部总会的人选!”
  “不行!不经过中山先生批准,擅自成立机构是决不允许的!谁敢自作主张我们先把他轰出去!”陈其美情绪激动。
  “不要拿孙大炮来压人!他长期不在国内,根本不了解国内形势。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华南起义屡次失败的事实说明他的战略方针是错误的,必须改弦更张。谁阻挠中部总会的成立就是阻挠革命的胜利,就是革命的罪人,他应该首先被轰出去广
  陈其美一步跳到宋教仁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吼道:“对领袖怀有二心,口出不逊,你已经不配再待在同盟会里了!”
  宋教仁年轻气盛,毫不相让:“只有我们推翻清王朝的目标是神圣的,其他一切都是扯淡!死抱住过时观念不放的人,最好从同盟会里滚出去!”
  “你就应该先滚出去!”
  “你滚出去!”
  当即二人持拳,大有以武力代替舌战的趋势。会上其他人纷纷助战,也分成两派,吵成一团,火药味儿越来越浓,武斗一触即发。
  宋蔼龄从没有见过革命党内部发生这种局面,她感到迷惑不解。但看父亲却一动不动,一副冷眼旁观的样子。
  陈其美虽然在上海势力很大,但今天到会的人却不如对方,眼看处于被围攻的态势。
  陈其美想到了向宋耀如求援。他甩开宋教仁,向着会场大声说:“大家安静!孙中山先生的私人代表就在这里,我们还是先听听查理先生的意见再说吧厂
  陈其美来到宋耀如跟前,恭敬地说:“查理先生,违背中山先生意志的事,你不会赞成的,是吧?”
  宋教仁不等未耀如开口,也来到跟前:“查理先生,你为了推翻清廷,连身家性命都不顾,家财也贡献出来了。现在长江流域有这么好的局面,你总不会让它白白坐失吧?”
  显然,双方都希望得到宋耀如的支持,至少是不再增加对立面。宋耀如面临一种类似裁判的角色,这显然是一个被烤炙的角色。处于这样的位置,他不好贸然表态。
  宋蔼龄看出了父亲处境的为难,她决定李代桃僵,遂不等父亲开口就站了起来:“把准备起义的重点由华南转到长江流域,并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这是革命战略的重大转移。决定这样重大的事情似乎不应该太匆忙……”
  宋教仁眉毛一扬:“时不我待……”
  宋蔼龄摆摆手,继续说:“谭先生刚才介绍的武汉三镇的革命形势的确令人鼓舞。为了充分利用长江流域的大好形势,促进胜利的早日到来,我看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陈其美断喝一声:“什么?”
  宋蔼龄不动声色,接着说:“当然,像这样重大的革命战略转变,必须经过中山先生同意。否则,大家的意见不能统一,不仅会造成革命阵营的分裂,也会使革命进程欲速不达。”
  宋蔼龄说到这里,有意识地停了一下。会场上格外安静,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倾听。主要的不是因为她讲得多么深刻,而是她巧妙把握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每一方都生怕对她稍有冲撞,致使她把砝码加到对方一边,进而使天平发生倾斜。
  宋蔼龄镇静地环视了会场一周,放慢了语调:“我们将尽可能准确、详细地向中山先生报告国内的形势,反映大家的意见,相信他会作出正确的决断。那时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宋教仁虽然对这样的结局并不满意,但是实在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只好悻悻地说:“报告孙先生,他也会同意的,徒费周折。”
  陈其美显然感到高兴,说:“同意不同意,中山先生的信来了,自然就会知道。”
  回到华美印书馆,宋蔼龄就问父亲:“我看谭人凤老先生谈的是个不错的主意,陈其美为什么那么拼命反对?”
  宋耀如叹口气:“同盟会内部派系众多,关系复杂,争权夺利也很厉害,有些事情真正的原因往往并不是他们口上说的。”
  陈其美此时跟了进来,进门就嚷:“啊呀,蔼龄小姐,真是有志不在年高。你可真有一套,佩服佩服!”
  他又转向宋耀如说:“你的蔼龄小姐是块好材料,足可担当更大的重任!”
  但此时宋蔼龄并没有太高的兴致,她平静地问:“你为什么反对他们的主意?”
  陈其美笑了:“这个……这个你还没有看透?我主要是反对宋教仁主持中部总会。这个人爱冲动,好意气用事,对孙先生、黄先生也颇多微词。如果由他主持中部总会……”他摇摇头,“不行!”
  陈其美又恳切起来:“查理先生,蔼龄小姐,向孙先生报告情况,一定要把至关重要的中部总会领导权问题讲明白。无论如何不能让不听孙先生招呼的人占据这个位置。”
  宋蔼龄抿嘴一笑:“陈先生,您对孙先生的忠心我们明白。” 陈其美哈哈一笑:“自然自然。”说完就告辞要走,走到门口,好像刚刚想起一件事:“蔼龄小姐,陈叔叔答应你的事这几天就办,陈叔叔可向来是重信重义,一诺千金哟!”
  宋蔼龄挤挤眼:“我们也是出家人不打诳语!”
  陈其美笑着满意而去。
  宋耀如有些不满地对女儿说:“你怎么答应他这个?”
  宋蔼龄娇嗔地一笑:“爸爸,他可的确是忠于孙先生的呀!”
  1911年7月31日,根据孙中山复信的指示,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正式成立。陈其美担任了庶务部长第一把手,与宋教仁、谭人风一起组成领导核心。中部总会决定在长江流域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时间定在1913年。
  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比他们预料的快得多。武昌革命党人早已迫不及待,那里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效法传说中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做法,在当年中秋节这天举行起义。当初两个团体与同盟会并没有密切的联系,9月下旬他们派了代表到上海,表示愿意接受同盟会中部总会的领导,并且邀请黄兴、宋教仁、谭人风到武汉主持大局。因为黄兴在日本,后来又到了香港,没有去成。而陈其美坚持两年后再起义的计划,宋教仁也犹豫不决,最后只有谭人风带病赶去。1911年10月9日,武昌革命党人因一枚试制的炸弹意外爆炸,引起清军注意。闻声赶来的敌人对现场附近的几条街道都进行了彻底搜捕,意外地破获了起义指挥总部,他们不仅搜出了文件、印章和旗帜,而且搜出了起义人员名单。清军紧急出动,关闭了城门,在全城实施戒严,包围了参与密谋的兵营,接着按名单开始抓人。一批批革命者被逮捕,有的当场被杀。怎么办?革命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么束手待毙,要么挺而走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