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解读故事会 >

第29章

解读故事会-第29章

小说: 解读故事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版面传达给读者,获得读者的理解与支持。    
      《故事会》将这些消息集中在一起,用一个栏目来给以统领,这个栏目叫“本刊信息传真”。    
      我在采访时顺手在编辑部拿了一套1998年的合订本,顺着目录找到“本刊信息传真”栏目,然后根据所指页码一条一条地数下去,全年下来,通过刊物上发布给读者的各种信息达四十五条之多,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里,那些通过信件、办笔会、研讨会等等形式给读者传递的信息不算,仅刊物上每个月就达近四条,这不能不说是编辑部一项聪明绝顶的举措。    
      编辑部在不断地向“上帝”传递声音的时候,同时也听到了“上帝”的回音。    
      能够听到“上帝”回音的人,那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啊!    
      在“寸土寸金”的《故事会》上,每期双页的最下方都有一句读者推荐的名人名言,或者是读者自己的“名言”。每期下来最少也得四十多条,一年下来该是多少啊!    
      怎么有那么多的读者为这本刊物推荐或自荐名言呢?    
      在翻阅1998年的刊物合订本时,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他们早已将编辑部的这个意图,通过刊物传达给了读者。    
      在1998年第二期上,编辑部是这样向“上帝”传达这个声音的:    
      “一句好的格言,常能成为警世励志的座右铭。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参与,本刊即日起举办‘我最喜爱的一句格言’征稿活动……内容不限,人生际遇、情感世界、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理想追求等皆可。应征格言务求新鲜而不熟见,精辟而不晦涩,通俗而不低俗,情真而不消沉……此项活动长期征稿,欢迎读者参与。”    
      这么一条需要广大读者加盟的消息,通过刊物发出信息之后,很快读者来信便如同潮水一样地涌向了编辑部。编辑们如获至宝,每天乐此不疲地在来信中选择精短有趣的发表在刊物上:    
      真正的朋友是上帝,虚伪的朋友是阎王。—— 罗丹(罗丹丹推荐)    
      心胸狭隘的人,烦恼常与他为伍。——巴尔扎克(刘扬推荐)    
      梦里走的路再多,也不会留下一个脚印。——(李环自荐)    
      故事的前身是人生,人生的背后是故事。——(鲁秀自荐)    
      ……    
      这是一些多么生动,使人刻骨铭心的人类语言的精品啊!    
      《故事会》为了让这些名人名言和自荐“名言”发挥最大作用,在版面的安排上也是下了功夫的。他们将这些读者来信中挑选出来的内容,安排在与之相适应的故事下面,既配合读者阅读故事,又相应地提高了所发作品的品味。    
      这个小小的举措,加强了编辑部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许多大中学生和青年工人,都将这些名人名言或读者自荐的“名言”,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如果一本刊物只是靠几个编辑,几个圈内的“名人”来办,那么这本刊物肯定办不好的。只有让广大的读者都来参与,这本刊物才能有自身生存的土壤。    
      来听一篇讲给少年儿童的故事:    
      有一只小鸟,老爱到国王的果园里去偷吃果子,终于有一天,它被国王抓住了。    
      国王要把小鸟杀掉,小鸟一点也不慌张,它慢声细语地对国王说:“我死而无怨。作为补偿,在临死之前,我要告诉你一些使你受益的秘诀,请陛下听完后再杀我不迟。”    
      国王迫不及待地催促小鸟快说。接着小鸟就向国王说了抓住了敌人不要放,不要相信不可能的事,不要为过去了的事情后悔悲伤等三条。当国王又催小鸟讲第四条时,小鸟却说:“陛下,这第四条对你的用处最大了。不过你得先放开我一会儿,先让我祭一下恩师,然后才通告你。”    
      国王为了听到第四条妙计果真放开了小鸟。小鸟飞到树上后高叫着,说在它的肚子里有一颗鸭蛋般大的珍珠,如果将它杀了,那国王就可以得到了。可是现在鸟飞了,国王什么也得不到了。    
      国王听后后悔莫及。小鸟教训国王道:“傻瓜,我给你这些忠告,可你一条也没用上。如果你记住了第一条,你就不会放过我;如果你记住了第二条,你就不会相信我肚子里有什么鸭蛋大的珍珠;那第三条你也没放在心上,不然你就不会这么后悔和悲伤了……”    
      这时,小鸟告诉国王:“你要记住,再好的道理,听取不用也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牢记在心,并照着去做。如果你这样做,也就不至于成了现在的傻瓜了。”    
      小鸟说完,“叽叽叽”地叫着飞走了。国王傻瞪着眼,什么活也说不出来。    
      这是一篇发表在1998年第六期《故事会》上的故事,这篇故事是专门讲给少年儿童的。    
      为了得到广大读者对少年儿童故事的支持,1998年的第四期《故事会》,编辑部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    
      “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故事,故事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故事会》即日起开展‘把最好的故事献给下一代’有奖征文活动。凡适合儿童需求,有思想性、故事性、情趣性、知识性的作品均属征文范围。你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听到的或者读到的好故事寄给我们(推荐作品请注明出处)……”    
      消息发出之后,“上帝”很快地听到了这个声音,无数适合少年儿童的故事稿件,就不断地邮到了编辑部,无数生动有趣同时又适合儿童阅读和听讲的故事,既丰富了刊物的内容,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    
    


第四章与“上帝”交流(4)

    也许有人会提出,请几个写儿童故事的作家写一写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发动那么多的读者来参与这件事情呢?    
      不可否认,作家在创作这些儿童故事时有他们的优势,但是如果一本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没有广大读者的参与,那么读者的热情就会与作品产生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需要阅读作品后才能逐渐拉近。而有着他们自己参与的活动,很快就没有了这种需要时间才能拉拢的距离,他们就会同编辑心贴心,共同来办好这件事情。    
      另一个方面,作家个人的创作与数万乃至于数十万读者参加的故事创作,有着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群众创作的集体性和可传性。在这种创作中,由于有了集体的参与,同时又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所以这样的作品往往构思特别独特,情节尤其奇巧,并能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这是一般作家很难做到的。    
      有记者曾问何承伟:“从本原意义来看,作家其实应当是故事讲得最好的那个人。”    
      何承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则这样认为:“这就是集体创作与个人创作的区别所在。老百姓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关键它是经过无数人的加工创造,而作家创作说到底只是一种个人创作。”“说实话,作家真的写不过老百姓。”“如‘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到眼睛上,看到哪里都是你。’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民间化的,为什么这样有感染力?因为它的这种夸张就不只是个人的创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像阿凡提的故事就汇集了阿拉伯人几千年的民间智慧。又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情节之所以那么精彩,是因为集合了许许多多有关刘罗锅的民间故事。这些精彩的情节是编不出来的。这个观念的转变,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稿源不仅只是在农村,在老百姓中间,而是全社会的。这一观念的转变大大拓宽了我们组稿的思路。”    
      何承伟的观点代表了编辑部的集体意念,也就是说,一本刊物要有自己的骨干作者,但又同时不要将自己圈死在那个狭窄的范围内,有了大多数读者的参与,刊物才能够集思广益。拓宽组稿思路的一个办法就是不断地将编辑部的声音告诉“上帝”。    
      《故事会》除了将编辑部筹划的各项活动及时地告诉读者,让广大读者都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之外,还注意及时地引导读者阅读和创作,随时注意解答读者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使读者与编辑部真正地做到心心相印。    
      “百姓话题”的栏目设置后,很受读者欢迎,来稿不断。但是,由于未有一个中心,稿件中五花八门的“话题”都有。为了集中精力办好每一期,编辑部根据读者和群众的要求,预先想好几个内容,提前在刊物上发布信息,告诉广大的读者和作者。这样,来稿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就比较集中,也有了一定的深度,更加贴近了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贴近了老百姓感兴趣的问题。    
      1998年第三期的《故事会》,对于“百姓话题”所发的征稿启事,内容还比较概念:“亲爱的读者朋友,‘百姓话题’是《故事会》的重点栏目,希望你能积极参与,大显身手。作品要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可谈生活中的感人事迹,也可谈令人发指的现象,还可议论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话题要小,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    
      时间过去半年之后,在1998年的第七期上,编辑部在向“上帝”传达这个声音时就有了很大改进,再不像第三期那样只是一些空泛概念的话了。在这里,编辑部已经从前几期“上帝”的回音中看到问题的症结。因此,在这一期里,“百姓话题”所发布给“上帝”的声音就要具体而集中:“‘百姓话题’栏目近期拟组织下列话题:1。住房问题:住房是安居之本,住房问题折射了人生际遇、社会百态;2。谈‘警察’:刑警、巡警、交警、户籍警……警察的故事纷纭多彩;3。第一次约会:令人惊喜、激动、紧张的第一次约会,必定有着谁都爱听的精彩故事;4。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之中,什么事都会碰上,或者叫人捧腹开怀,或叫人感慨万端……本栏目所需要的故事事件不宜太复杂,但须有一个新鲜、奇巧的核心情节。同时,为了开拓题材,欢迎读者推荐具有热点效应的话题题目……”    
      编辑部就是这样,不断地改进工作,学会向“上帝”传达声音。    
      到了这年的第九期,这时的“百姓话题”在与“上帝”通信息的基本形式,已从实践中被认可,并固定了下来,而其内容则是关于收藏、打官司、我家有个“小皇帝”、话说小偷这四个方面了。    
      到了这年的第十一期,固定了的形式已不再变化,而话题则根据读者参与的意见,确立了新的内容。同样是四个方面:即我说广告,怕老婆,打官司,也说跳舞。    
      怕老婆的故事男人们讲了几百年,女人们也跟着讲了几百年,这是老百姓柴米夫妻生活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故事又增添了更新的内容。“上帝”听到这个声音后立即加盟,真是越讲越精彩,越讲越新鲜。    
      跳舞的故事可是一个新鲜货。    
      跳交际舞,这个过去只有达官贵人们才能享受的东西,不知何时一下子竟深入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千家万户。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亲朋好友,不知什么时候,他们迷上了跳舞,这一跳就跳出了形形色色的故事。这些故事真是越讲越生动,越讲越有趣……    
      编辑部就是这样,不断地将自己的意图和想法传递给读者,并让这些信息去感动和引发读者的热情,共同参加到这本刊物的发展中来,使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自己不光是一个花钱订阅杂志的读者,同时也已成为这本刊物发展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将自己的兴趣和情感都和编辑一道,溶入到每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里。    
      在吴伦的桌上放着许多读者邮来的盗版《故事会》。    
      我顺手拿起一本,看后不禁摇头起来。    
      除了印刷质量低劣之外,版权页上吴伦被印成了昊伦,鲍放被印成了鲍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就是《故事会》这个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因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应得的利益,也成了编辑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段时间,由于《故事会》在读者中畅销的原因,一些不法分子大肆进行盗版活动,使这本刊物的读者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关于反盗版问题,我在后面将专门阐述。这里我只想强调编辑部在不断与有关部门协商,进一步加大反盗版力度的同时,又通过刊物,不断地向自己的“上帝”发出声音,让他们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在1998年第四期《故事会》上,编辑部以《谨防假冒切莫上当》为题,向读者发出了市场上已出现假冒“故事会爱好者丛书”的信息,提醒读者加以注意:    
      近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故事会爱好者丛书差错严重”。据查,此类“出版物”均为盗版本。为维护广大读者神圣的权利,我刊特郑重声明:一、《故事会》视质量为刊物的生命,全部文字均经反复校对。二、《故事会》及其丛书的出版单位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从未使用“故事迷”、“故事荟”和其他出版社的名义出版过刊物和丛书。三、“故事会爱好者丛书”采用缝纫线装订,而盗版书通常用铁丝钉。敬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万勿上当。    
      在第四期发出消息之后,仍有一些地方盗版严重,为此,《故事会》在第九期上,再次提醒读者,要密切注意盗版现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买了盗版书。由编辑部与有关部门出面,在武汉等地打击盗版之后,编辑部又于1999年第一期上,再次提醒读者,要注意假冒的盗版《故事会》及其丛书出现,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老读者都不买盗版杂志,使盗版的杂志无法推销出去的局面。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故事会》没有忘记读者,没有忘记他们应该获得的保护,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    
      这是给“上帝”发出的信息吗?不,这是一种对自己“顾客”的回音,是对自己“顾客”一种认真负责精神的体现,读者从这些字里行间,读到了自己就是“上帝”的真正感觉。    
      除了对读者通过刊物互通信息之外,《故事会》还对读者和相关的单位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刊物上给予及时解答,起到了联络感情,明白事理,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作用,深受有关读者的欢迎。    
      1998年第五期《故事会》上的“本刊信息传真”中,发布了这么一条消息:    
      “最近,我们常收到各地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学团体的来信,他们在开展故事活动中,非常希望邀请《故事会》编辑部派人去当地组稿和指导。但由于经费等原因,当地又无法承担这部分费用,他们希望编辑部能给予理解和支持。    
      “接到这些来信,编辑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觉得培养和扶持故事创作新人,提高作品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掌握信息,今后凡愿与《故事会》编辑部合作的单位,请及时将你们的故事活动安排通知我们,编辑部将视情况,尽可能地派编辑、故事专家前往组稿和指导。这部分费用全部由《故事会》编辑部自己负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