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办公室政治 >

第11章

办公室政治-第11章

小说: 办公室政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它游离于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之外,却在员工实际的晋升、加薪等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常见的机关民主评议,每一位评选者的评判标准都很复杂,在刚性的规定之外总会偶尔有个人柔性感情的因素;即便在竞争性的企业管理中,也不是完全以“业绩”论英雄,团队合作已经是业界的共识。    
    很多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尤其是像小李一样自以为读了很多现代管理理论书的,都坚信“能力取胜”是一切组织的用人准则,孰不知事情原本不是那么简单。    
    准确地说,“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发进行的,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习题中尚未得到明确的或直接的承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的功能和效率的行为总和。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是管理者给员工高评价、晋升以及加薪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下行为都属于“组织公民行为”之列:    
    (1)自发帮助他人处理或防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持人际和谐、调解同事关系、礼貌行为等;    
    (2)自愿忍受不可避免的不便,无抱怨地从事额外的工作,可以为了组织的利益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    
    (3)忠诚于组织,保护组织和对组织的发展有良好的意愿,支持和维护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敬业精神,在组织发展受阻时依然保持对组织的较高承诺;    
    (4)个体不仅接受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并加以内化,并且在行为中严格认真遵守,即使在无人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5)自愿并创造性地从事与工作相关且超出了组织要求的行为,主动为组织发展献计献策,自觉为工作奉献等;    
    (6)视自己为组织的一个公民,自愿积极参与有关管理活动,监测组织环境中的威胁和机会,关心组织利益,节约组织资源;    
    (7)自愿改进、提高自身技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以求在组织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等。    
    由上可见,小李正是败在了这些“组织公民行为”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讲,“热心肠”的自发帮助他人,调节人际关系,这些成了组织的润滑剂,或许这就是小李那个“为什么提升的不是我”的问题的答案所在吧!    
    小李所在的公司以前为一家事业单位,后经过改制成为股份制公司。原先的员工年纪大的退了,中层管理者中的很多人入了股并继续留任,新引入的则多是20岁左右至30岁上下的员工,整个公司的心理氛围依然处在由老事业单位向市场竞争性企业转变的过程中。这种类型的企业有其特殊性,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很多旧的老国有单位的作风尚存,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视程度尤甚。当然,即便是在现代化的外资企业,员工晋升中也会考虑“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毕竟,团队需要“组织公民行为”的柔性支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功利的一面就在于提升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小李的经历为所有的职场新人们上了课——在未来的工作中,切记小心“组织公民行为”这个绩效考核的“隐形杀手”!    
    2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生活中有这么一个基本法则:机会总是青睐那些善于识别并且能够抓住它的人。成功人士不仅比常人抓住了更多的机会,他们还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然而,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它不仅要求你对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还要求你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坚持到底,你就能在求职和商业活动中获得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回报。    
    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给自己准确定位    
    通过给自己准确定位,你就能够创造出机会。你可以定位于某种不够完善的服务,也可定位于一种新趋势。一旦发现市场上有这种需求,你就要从各种角度客观地进行分析,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看看自己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一策略对于创业和求职都是适用的,通过这样做,你可能会想到更好、更快、更便宜或更高质量完成某事的方法,也可能会获得提供一种全新服务的创意。


第三部分 从容应对办公室里各色小人第29节 谋求晋升之道(2)

    第二步成为行家里手    
    要将自己的职业或公司定位于你擅长而且钟爱的领域。一旦定位,就要想办法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现在帮助你设计一套能使你脱颖而出、引人注意的策略。建立、提升、领导一个与你的专业领域相关的网站、网络日志(也称“博客”)或是在线论坛;写文章并向相关的杂志、报纸、网站投稿;写书并自行出版;进行公开演讲;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上述事情能够加深你对行业的了解,并能将你的知识与世人分享。如果你干得出色,在这一领域举足轻重的人将会注意到你。你可能会成为人们求教的对象,这将使你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上——你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你已经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第三步付出先于收获    
    向成功迈进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付出。当你在自己拿手的领域付出时,这种方法将收到双倍的功效。无论你是主持一个免费的产业趋势“博客”论坛、撰写并发表免费文章,还是在产业活动中充当志愿者,你都在以有意义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你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另外,要确定你所想要的和你所会接受的东西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是得到一个职位?是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还是为了出名?    
    对于努力工作可能产生的结果,你应该给自己界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当然,你有一个首选目标,但对于不可预见的结果应当持有一种十分开放的态度。当你专注于某事时,生活会以有趣而令人愉快的方式给你提供机会。要对这些机会持开放态度,不要让最初的想法蒙住了双眼。    
    怎样才能抓住机会呢?你不能也不应该干所有的事情。选择适合你的战略战术,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这听起来简单,而抓住机会的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执行了。    
    创造机会所必备的十种素质。    
    除了遵循上述过程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还要具备以下十种素质:    
    (1)正确的心态:只有对自己负责,你才能创造机会。    
    (2)冒险精神。    
    (3)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专业技能,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所在。要找出适合于自己干的事情,而不是勉强自己去适应工作。    
    (4)创意和想像力。    
    (5)知识和技能:成为专家,但除此之外,还要培养自我推销的技能。    
    (6)分析思考能力:对机会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    
    (7)主动性和创造性。    
    (8)勇气。    
    (9)乐观精神:不要指望轻易的成功,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采取行动”的精神。    
    (10)灵活性:当你充满创造力的时候,好的事情就会发生,不过有的时候结果却不能完全如你所愿。只要对于生活赋予你的东西要持有灵活的态度,你就会获得意外的惊喜。    
    3好枪不打出头鸟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希望永远居于人下,在工作上能够获得成熟感,得到上司的赏识,相信这是每个人的愿望。    
    可惜老板永远高高在上,每天总有处理不完的业务,如何能够对每名下属的才能有深刻的了解?所以,聪明的工薪阶层,他们懂得制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善于把握机会,尽显自己所长。    
    以下有些简易的方法,能助你突出自己的长处,让上司对你有深刻的良好印象,一旦日后有什么“肥缺”,他也会较容易想起你。    
    (1)也许你觉得在公司的餐厅午餐,或是买盒饭在办公桌上草草解决午餐问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每星期你最好能有三天在公司里进餐,稍作休息后,便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精力充沛,充满热忱的样子。    
    (2)除了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深刻了解外,你还须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虚心向人请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千万别以为这是费时费力的事情,老板会对这种“通天晓”职员,极具好感。    
    (3)对于公司的发展情况,及业务上的问题,你要特别留意,此举可令你对公司所面对的种种问题,比其他同事知道得更早,在上司未计划如何分配工作之前,你已毛遂自荐,主动提出肩负解决某些疑难的责任。    
    (4)假如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你要对上司直言不讳,切勿推卸责任,此举会令上司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职员。    
    两个具有同等学历、同等工作能力的员工,老板将如何去选择提拔人选?那当然是较机敏,人际关系良好,尊重上司,处处给人好感的一个胜算较大了。    
    所以,要竞争,就要存起本钱。    
    老板指派的工作,应该打起精神,而且要快而准的做妥,当呈报老板时,要表现得不慌不忙,笑容加轻松,准能给人好感的。每天第一次与老板相遇,别忘记说声“早安”或“午安”,这不是拍马,是尊重。见到老板有什么疏忽了的地方,如衣角染污了,头发有秽物等,立刻助他一把,这又叫善解人意。    
    你平日与其他同事十分投契,无所不谈,尤其是下午茶或午饭时,张三李四都会数落一顿的;但请记着,千万别在人前讲你上司或老板的不是。俗话说得好:“人前莫论他人短”,因为任何人在利害关头之前,难免会出卖你的,一旦被老板知晓,你就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了,无心之失,实在影响太大,太不值得了。    
    有一句话请有志升迁的朋友谨记:平庸之辈永远没有机会。


第三部分 从容应对办公室里各色小人第30节 该跳槽时就跳槽

    当你在一个办公室内感觉处境不妙时,不但无用武之地,可能连开展工作都很困难;或是觉得“庙”太小,无法学得更多有用的东西,只会埋没自己的才华。那么,就不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作出“跳槽”的准备,付诸行动。    
    或者,虽不是你主动“跳槽”,而是被“炒鱿鱼”,也以自己主动“跳槽”般的心情去接受它,另寻发展机会。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树挪死,人挪活”的信念,该跳槽时就跳槽!    
    1用平常心看待跳槽    
    小章,去年刚大学毕业。手握管理和计算机双学位。都是热门专业。一年不到,他换了3家公司,现在是第4次来人才大市场应聘。小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行政,不到一个月就跳槽到了一家网站。半年后又离开去了一家外资企业。问其频频跳槽的原因,小章坦率地说:我一直没想好我要干什么。    
    在人才大市场,类似小章这样的人,并不是个别的。有些人已把来人才大市场当成超市,有空就来看看、了解一下招聘动态。他们安不下心来,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甚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目的只有一个:伺机跳槽。    
    跳槽,说得文雅一点,就是“转工”。    
    在白领人士之中,有许多人患上精神病(这包括:神经过敏、神经衰弱等),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太大,引发人们精神紧张,心绪不宁。你的工作是否也令你感到很疲惫?如果你无法好好驾驭身旁的事物,越是希望把工作做好,越会把事情弄得一团槽,你便要特别留神。专家认为如你无法改变现状,又不想被工作压垮,不妨考虑转工。如果你在工作上时常遇到下列所述的困境,惟一解决的方法,便是另谋高就。    
    (1)除了要服侍上司之外,你需要帮忙其他同事及部门处理事务,事无大小都要你去操心,有时在同一时间之内,你要一口气处理不同的工作。    
    (2)你时常感到身体不适,精神疲倦,分身乏术,你没有心思兼顾其他事情。头痛、胃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差不多每天都发生在你的身上。    
    (3)你需要耗掉不少心神于人事问题上,同事之间分了不少党派,彼此倾轧。    
    (4)你无法控制工作的进度,因此老板时常加给你许多额外的工作,加上其他同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令你无所适从,事倍功半。    
    跳槽不是什么难堪事,所谓“君不贤,则臣投别国”,弃暗投明是你的权利。    
    跳槽的利弊是相对、共存的。跳槽虽然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有时也是企业行为的折射。    
    对年轻人来说,因为年轻,机会相对多一些,好高骛远也是正常的,年轻人希望选择、尝试的愿望也是合理的。但什么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跳槽,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冶炼,到头来,必将得不偿失。我们提倡理智地重新选择,不赞成动辄跳槽。    
    过去有句话,叫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卖豆腐。”后来这句话的后半段改了,改成“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再后来,又有人改成:“处处不留爷,爷当个体户。”再再后来,又有人把它改成:“处处不留爷,爷去当散户。”散户,就是以少量资金去炒作股票的人。从这句话的演变,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在乎上司逼你转工甚至炒鱿鱼,这都并不可怕,天下那么大,哪棵树上吊不死人?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每一位办公室人士都可以而且应该为自己多谋几条出路。    
    当然,离开已经熟悉的环境去投入陌生世界,这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慎重考虑。    
    2何不换个地方“挖井”    
    曾经有一道作文题,说的是两种挖井方法。其中一种是在一个地方挖两锹,看挖不出水,就换个地方挖,再不出水,就再换地方,就这样一直挖啊、换啊;另一种是认准了一个地方,不管怎样艰难都坚持挖下去。    
    他们的结果都很难说。那个不断变换地方的挖井人,也许因为他的灵活、思维开放就挖到了水;也许因为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而挖不到水;另一位也许因为他死心眼不知变动而失败,也许因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遇到了水脉,泉水就喷涌而出。我们工作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的人不断跳槽,跳来跳去,心机用尽;有的人则再不如意也会勉强下去,直到老去。不同的方式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用他的机会成本去博。然而收获又怎样呢?回首检视,不知有几个人对自己的选择是满意的。    
    王先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竟然跳了8次槽。每次谈及此事,他的自豪总是溢于言表。因为在8个公司工作的经历让他交友广泛,阅历颇多,而且让他炼就了一颗“金钢不坏”之心,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不为任何公司的挽留和情感所动。稍不顺意,跳槽呗。    
    相反的是,张先生却在不短的时间内死守着一个公司,即便是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来挖也不为所动。当然,他在工作中没有什么不如意的,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和乐于学习,他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他在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中得到了许多快乐,也颇受领导的赏识。    
    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