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道-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满形忘。入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趔凡入圣,灭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吕曰:“何谓天仙?”钟曰:“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德有功,而入道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往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在八十二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故曰天仙。”吕曰:“鬼仙不求,天仙亦不敢望也。地仙、人仙、神仙之法,可得闻乎?”钟曰:“凡人仙不出小成法,凡地仙不出中成法,凡神仙不出大成法,此是三成之数,其实一也。用汝求道,人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不出远。”二人相语,累日不倦。钟于是悉传以上真秘诀。
——《东游记•;钟吕鹤岭传道》吴元泰著就此而看,道教对其理论也进行了改进,分成初、中、高等三个级别,修成的“仙”也有五个层次。鬼仙似乎是失败的例子,但也可以不下地狱,逃脱地狱中“秋后算账”之苦;而人仙修成的只是“神气日清,形骸日固”的好身体,从此不受疾病的侵害,省去住医院挂吊瓶之苦,虽能长寿却不能长生;地仙就挺厉害了,能够长生不老,永存世上;而神仙当然更上一层楼——“身外有身,脱质升仙”,既然能身外有身,看来应该能像孙悟空一样随心所欲地变化了;如达到天仙的级别,看来就不在地面上住了,而升入天庭,成为天宫中有“编制”的人员。
这个文章中写吕洞宾同学觉得“鬼仙”没有修炼的价值,而天仙实在太难,比上清华北大更难得多,因此不敢报“天仙”这样的“志愿”,而希望选择“地仙、人仙、神仙”这三个“专业”来向汉钟离“导师”学习。笔者小时候看过《八仙过海》的电视剧,隐约记得剧中的八仙好像就是已经修满功德,正要由太上老君这个介绍人引入天庭,成为有天宫正式编制的“天仙”时,却不想在东海和龙王打了一架,结果玉帝给了处分:取消天宫中的“公务员”资格,贬下人间,永做地仙。不过依笔者思想,做地仙自由自在,比在天宫里“打卡上班”不强多了?
吕洞宾同学是有名的神仙胚子,尚且不敢期望修成“天仙”,我等凡俗之人就更不敢有非分之想。不过长生不老对人们还是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的。道家和道教通过内功的修炼,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达到“人仙”这样的层次,像谭峭、陈抟、张三丰等,都是年过百岁而精神矍铄,不免让人们愈加相信道家和道教的理论,不过一般富贵之人更乐于长生之道,却没有耐心来修炼内功心法,而是喜欢速成的丹药,一些托于道教名下的邪门外道就趁机行骗,所以道教人物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西游记》中孙悟空要学长生之法时,和菩提祖师有一段对话,说得很精辟: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
祖师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世俗之人想修得长生而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看经、念佛、打坐、参禅、持斋、入定、坐关、采阴补阳、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之类种种,而书中借菩提祖师之口将这些掺杂了佛道两家的方法统统否定,确实用这些方法修得长生,无异于磨砖作镜,积雪为粮。不过,从上面的言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菩提祖师说“清静无为,参禅打坐等”是“窑头土坯”,已经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按理说就比较接近于“正果”了。后来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的法子是什么呢,书中是这样说的: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益寿延年的仙术(3)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从这段文字中看来,还是道家“内丹”功法中的理论。后来孙悟空和黑熊怪打架时,自己又说了一回修仙的过程: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
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
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
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
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这里说得就更清楚了,“身内有丹药”,正是道教内丹门派的理论。这里简单说一下道教的内丹门派:
外丹贩假药经常毒死人,而且毒死的往往不是一般人,唐代帝王被毒死的最多,计有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等,可惜太宗、宪宗、宣宗等都是英明之主,却早早死于“金丹”。王公贵族们死于“金丹”更为数众多,所以唐代末年,外丹派就渐渐衰落。当然也有不怕死的主儿,非要再“以身试丹”,像《红楼梦》中贾敬老爷就是此例,结果弄得“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先行“往生极乐”了。内丹派接受了这些教训,不再去把脸熏得乌黑弄些铅汞之类做化学实验了,而是将人体当做虚拟的“鼎炉”,把体内的精气当做“药物”,运用“神”去烧炼,从而使精、气、神凝聚结成“内丹”(实际上就是气功锻炼)。内丹当然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习练得法也确实对人体健康有些好处,不过修炼过程就麻烦多了。
内丹派气功源流也比较早,并非外丹不行了,就临时新创的,只是原来外丹更容易让又懒又贪又想成仙的人接受罢了。东汉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就是内丹门派的一个重要著作,但“内丹”这一名称却一直到晋代许逊(就是许旌阳,神话中四大天师之一)的《灵剑子》中才始有记载。魏晋时期,道教气功方面出现了一部融合内丹、存思两派基本特点的内修专著,叫做《黄庭外景经》。唐末五代以来,内丹越来越兴盛,道教门派也“与时俱进”,多由外丹派转化为内丹派,内丹学门派林立,又分成南北二宗,像王重阳(北宗祖师)、丘处机、张三丰、张紫阳(南宗祖师)、陆西星等众多有名的人物都是内丹派得道高人,这里不再细说,但内丹学派比起外丹来更贴近了道家的理论,他们也从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和《庄子》中找到了不少“理论依据”,比如胡孚琛先生的《道教内丹学揭秘》中这样说:
《老子》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五十五章)。这说明《老子》的修炼功夫已简要反映了阴阳丹法的境界。《庄子》书中的内炼功夫偏重清修,具体功法多见于《养生主》、《刻意》、《在宥》、《达生》等篇。《在宥》篇述守一之术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人间世》述“心斋”之法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些话,突出反映了内丹清修的功夫境界。老庄之学为后世清修派和阴阳派内丹家所宗决非偶然,老庄书中有关炼养的名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不得不承认,老庄之说中确实有不少和后来内丹门派的思想相契合的地方。按道教的内丹学说修炼,成仙之事固然是传说的成份居多,谁也没有亲眼所见,不过道家的内丹功法对于强身健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道教内丹修炼方法极为繁复,而且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在经典中多用“隐语”:什么“姹女”、“婴儿”,什么“黄雪”、“白芽”、“龙虎坎离”之类的“术语”极多,弄得一般人一头雾水,倒像是医院里开的让患者看不清是什么药的处方笺一般。
大家如果注意看一下某些气功杂志上的已经比较简化的道教小周天功法,那些上面对修炼者的要求,像什么无执著心,要有平常心等等,确实和我们前面说过的《道德经》和《庄子》中的好多道理是一致的,什么“齐物而观”,什么“无为而无不为”,在这里都是练气养神的思想基础。叫人不得不相信,老庄之说确实和内功的修炼是有关系的。其实正像《天龙八部》上扫地老僧说的一样:
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
佛法内功是这样,道家内功也是如此,明辩《道德经》和《庄子》上讲的种种道理正是修习道家内功的前提。只埋头练习功法,而未能明彻老庄讲给世人的至理明言,不免事倍功半,外魔侵扰,杂念丛生。《红楼梦》续书中有一回讲妙玉“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那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慑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晃荡起来……”于是就走火入魔了。像妙玉这样心里想着男人,却还要强行练功,哪有不出事的?
道家内功中讲究“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历来和佛家禅门内功、藏密内功等同为养生学中的重要理论。当然道家内功非常庞杂,肯定也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但道家内功融合了老庄等道家理论,是一种土生土长,最有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继承开发和研究的,成仙飞天之说当然不是太可信,但对“缮性养生”有所帮助,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是无庸置疑的。
顺应造化的真趣(1)
十四、顺应造化的真趣----道法自然
万事万物,顺其自然最好。这是道家的态度,不像其他的学说,有很多自作聪明的规矩来摧残天性,违背自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一贯贴近自然,顺乎自然,悟自然之机,得自然之趣。
庄子的《马蹄》一篇中曾说过:“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意思是说:马,蹄可以踩霜雪,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青草喝清水,翘起脚就蹦跳,这是马的天性。虽然有高台、宫室,对马是没有用处的。到了有个伯乐出世后,他说:“我善于调理马。”他用烧红的铁给马烙印,又给马剪毛,削蹄,套上马笼头,勒上马缰绳,把它们关进马棚。这样,马就被他治死了十分之二三。他还不让马吃饱,不给马喝水,又叫马拚命奔跑,在马身上这儿整整,那儿治治,前面安上了马嚼子、装饰品这一套麻烦花样,后面又加上皮鞭子辟辟啪啪的威吓,这样更折腾得马死了一半多。
寻常人常以马遇见伯乐为佳话,但庄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马自由自在地在野外奔跑才是合乎自然的,而伯乐之类的人强行驯马被以为是有违马的天性的。庄子的思想中,常这样认为,他常觉得远古之时,人们无拘无束,以禽兽为友,憨厚无知,纯真朴实的年代最为理想。可惜,庄子的这些梦想却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遥远,到了明清之时,桎梏越来越多,绳索越来越紧,以致于人们都变成了思想上的畸形儿,越来越丧失了天性、人性。龚自珍先生内心中恐怕就非常赞同庄子的思想,他在《病梅馆记》中写过: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这个文章中学语文课本里讲过,我就不译了。此处,龚自珍的文章和上面所引庄子的文章思想是一致的,不过龚自珍身当清朝禁锢愈显严密的时代,文中的悲凉愤慨更有过之。因此龚自珍先生也被当时视为狂狷之士,他二十六岁时曾写了本集子,称为《伫泣亭文》,送给当时的一位学者王芑孙看。王芑孙看了大跌眼镜,因为书中几乎全是激愤之语,是他这样“规规矩矩做人”的老儒不敢想像的,于是这王老儒边看边摇头,给龚自珍批道:“……至于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此大不可也。”可见庄子所说的“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一点也不假,信奉道家思想的人多少都有点不合世俗,被看成孤僻的怪人。
笔者也是这样的思想,对于花草树木,都不喜欢将它们修枝捆扎。可惜现在园艺业也趋向西洋化,往往喜欢弄修剪整齐的草坪,剃了平头般的冬青黄杨,士兵出操一样整齐的树林,大失天然之趣。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却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