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青山依旧在--一个劳动模范的一生 >

第7章

青山依旧在--一个劳动模范的一生-第7章

小说: 青山依旧在--一个劳动模范的一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查,先弄清他们的人员、枪支和他们的活动方式,而且叫他不知道我们在准备剿灭他?现在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他不敢和我们打,要打我们时,叫我们不防备。我们现在要找人先侦查,我们的行动要日伏夜行,叫他们根本不能发现。现在应该变成我们在暗处,他们在明处,要打他,路线清楚,目标明确,一举消灭。没打他之前,要把我们的活动情况隐藏的叫他一无所知,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什么时候能打就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打最有利就什么时候打,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嘿,小高呀,这次选你算选准了,真不简单呀,你这说的在兵法中就叫做‘善藏者,要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高华堂羞涩的小声说:“我这都是跟小刘工作队学的呀。”   
  剿匪队伍很快的组织起来了。他们侦察到朱正德为首的这支夜壶队经常在杠子沟一带活动,这支由刘超和高华堂带领的42个年青小伙子组成的剿匪小分队在第三天就开进了离杠子沟只有五里地的,一个有十几户人住的村子里。这个小村依山傍水,属于松散形小村,村中的住户之间不是怎么紧促。户与户之间总要离那么一段距离。他们进村后分散住各户的家中,白天用一半的人在场子里训练、学习,其余的人休息,并派出侦察组进行侦察,到晚饭后,队员通知户主出去或串门或开会,都悄悄的到提前约定地方集合,到山上去宿营,以避免夜壶队的偷袭。   
  其实,他们一开进杠子沟夜壶队就侦知了,他们不固定的住在某个地方,双方都在进行着侦察和隐蔽。这样相持五天,刘超和高华堂商量: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还是主动的找目标进攻才行,不然他们这样藏到山沟里,我们来了他们藏起来,我们走了,他又出来扰害人民,何时有个了结。高华堂说:“明一早我带一个班在前面进行火力侦察,你组织大队找一地方先隐蔽起来随时准备参战,他们发现我们人少,就会想一口吃掉我们,这样枪一响你们就迅速包抄他们。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找人回去向谭队长汇报,把我们现已摸清的夜壶队员家属的名单交给他,使他能做好夜壶队员家属的工作,让家属或直截去找,或带口信说明我们的政策:只要能放下枪杆自动回家,一律不再追究,能动员和带回二至三人一起回家还属立功。这样我们从这边硬打,消灭他们;他们从那边瓦解他们,两头搞,就好对付了。”   
  第二天早晨,太阳刚一露头,路边草上、树上的露珠照射的耀眼明亮,还没走几里路,突然西边密林的山凹里一群野鸡咯咯的冲天飞起,高华堂立即小声说:“有情况,快蹲下。”他马上蹲在路边的一个大石后边,注意观察着。认真的观察了一会,小声对几个战友说:“刚才野鸡飞起来的那块密林里一定藏着人,鸟、兽走动有不同原因,现在飞起的野鸡是西坡、是阴坡、是野鸡群聚的地方,野鸡有个分坡的习惯,每年到了冬至,野鸡就分坡群聚,雄鸡住阳坡,雌鸡住阴坡,到第二年惊蛰以后是交配时节,雄鸡打鸣后招雌鸡,各个相配成家。今天没听到雄鸡打鸣就有群鸡突飞,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惊动,不然是不可能的。现在我就在这里观察着。”说着又对两名区干队员不指名说:“你们两个迂回到后山上去,一般的情况不要开枪,我和刘队长约下了枪声信号,等我开枪后由我指挥见机而行。还有,现在是早晨,我们在东他们在西,我们看见他们难,他们看我们正在阳光下面。要注意隐蔽,见机行事,我这里的事你们不要管。就这,你们两个就分头走吧。”两个队员悄悄的消失在密林中了。   
  高华堂这时又隐蔽的观察了一阵,约摸那两个队员已迂回到对面的半山腰里了,他大声的咳嗽了一声问:“对门山上是什么人?”没有应声。“若不答应我就开枪了!”等一会还是没人应声。这时高华堂大声发话:“对门林中的人你们再不说话就要开枪了,其实,你们已进了我们的包围圈了。”说着,他端着枪对那块密林中叭叭放了两枪,迂回的两个战友在对面坡的左右上方也各开了一枪,这时对面密林中发出了呼呼啦啦的响声,但还是没有人说话。根据这些响声已可以断定里面藏着人了。接着高华堂喊着说:“兄弟们也都是穷人,八路军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事的,你们放下枪回来,八路军是不追究你们的,你们跟着他们跑,能跑到啥会儿?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都被打垮了,就你们这几个小毛猴戏能成得了啥气候,还是快点投降,回家去和你们的老婆孩子团聚。钻到这山沟里不敢见天日,能这样过一辈子吗?”叭、叭……。对面密林向喊话点密集的射击了,一阵枪后,开始向右边的一个小山沟移动。高华堂对这几个队员说:“我已以枪声报告了刘队长他们,他们就要来接应刘平、王勇,你们两个从山下朝上攻,还有这三个和我一起从左侧扇面围住。听枪声,他们的人不多,只有三五个人。一定要彻底解决,不能放走一个。“是!按照吩咐都各自行动去了。”   
  不大一会,密林的左侧山沟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很短的时间,战斗就结束了其实夜壶队里也只有五个人,由二癞子领着出来是想先埋伏到这里侦察的,还没埋伏好就被高华堂小队发觉了。在战斗中二癞子被打死,其余的四人缴械投降了,刘超领导的大队人马赶到,已经结束了战斗。刘超说:“这里枪一响,夜壶队一定要来接应,马上命令,立即分散隐蔽,迎接消灭夜壶队的接应队伍。”一声令下,剿匪小分队立即隐蔽在密林中了。不出所料,听到枪声朱正德领着他的人马接应来了,但他还是很狡猾的,在行进中枪声突然中断,他就把人马隐在了就近密林中等到退下来的人,可等了很长时间,既没等到退回来的人,也没再听到枪声,他举起手枪,“当、当、当”连发了三枪联络信号,听到没有回音,他马上说:“危险,马上撤退。”呼啦一下子又把队伍拉进了深山。   
  经过这一次小的战斗,高华堂摸清了夜壶队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根据现在的形势,敌人内部人心是散的,他们现在的主要方法是躲,藏到我们找不到的地方。   
  晚上他又和刘超队长一起商量:从我们今天抓到的四个俘虏人员口中得知,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愿意回家的,不愿意长期钻在山沟里,我们现在应该把全县的剿匪队伍集结起来使用,把大柳五台山的以剿灭孙家举为主力的县独立营和剿灭南化塘夜壶队的南化塘剿匪区干队联合起来,进行联合剿灭和共同进行心理战,让夜壶队的家属都进山找自己的亲人,这样两面夹攻,便可一举攻克。刘超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把这个意见给谭队长作了汇报,谭队长向县委作了汇报,得到县委的支持,县委很快就开了专题会议,召集三个剿匪部队的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决定由县独立营长统一指挥,联合作战,并决定春节都不准请假,一定要在春节前后把夜壶队彻底消灭。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放宽政策,宣传诱导夜壶队员春节回家探亲团聚。春节期间,各剿匪部队加大侦察力度,增强战斗意识,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完成县委“在春节前后把夜壶队彻底消灭”的决定。   
  根据县委的部署,三个剿匪部队紧密配合,夜壶队匪帮孙家举被击毙,朱正德、张冯池尚未投降,少数夜壶队员被击毙,大部分都放下武器自动投降。   
  这是一九四九年的春末夏初之时。   
  县独立营凯旋回县,南化塘镇和大堰区的两个区干队的队员都回到各自的村,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高华堂和刘超又回到了响耳河村,这时的响耳河土地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下部 理想造就模范 
十二、土改       
  头年秋冬,也就是一九四八年秋冬,那时斗财主、砸财主时就规定所有种财主的土地,谁种的谁收,不再交租。这个政策一规定,虽然各村里都砸了部分财主和地方恶霸,但土地没有荒芜,继续有人家耕种着。而且在打财主分财物中也鼓励了广大的穷苦农民,他们在耕种自己原来种的土地时也份外的细心。年关下了一场大雪,三月里又下了一场透墒雨,古人都说:“麦收要八十三场透墒雨。”说是八十三场,基实一季里只需三场透墒雨就行了,也就是八月下一场播种雨,八、九月间播种,麦子种完了到十月间再下一场收墒雨,到第二年三月下一场拨节抽穗,雨就行了。从这以后到收割,再下不下雨都无关紧要了,麦子只要出了穗天干也能扬花结粒,所以还有一个农语说:“麦收火里秀。”就是说麦子只要拔节出穗了是不怕干的。虽然去年斗财主、砸财主,但一点也没荒废到土地的耕种,而且今年的麦子的长势又特别好,不是有一些老爷子们在春暖的阳光下避风晒太阳时,说今年麦子的长势时总爱说:“啧,啧,你们看今年到处麦子的长势真好,我这么大的年纪还没有见过这好的麦子,看来是真是改朝换代了。古人们都流传着一句:国正天星心顺,子孝父心宽,可也真是的,这么大的运动,人们成天开会,可地里庄稼没人管也长这么好啊,真是天星顺。”   
  现在的麦子已长成了莴苣色,麦粒都还没灌满浆,穗子都已沉甸甸的,早晨挂着露珠,一阵微风经过就开始晃头晃脑的,看了真是喜人。   
  现在上头政策是不管地原来是谁家的,是谁种的,分给了谁,谁就带苗得地,地上的庄稼就归谁收割,这一分完马上还要发土地证,由县长亲自签发。国民党的军队打跑了,夜壶队消灭了,家家都有好日子过了。   
  刘超和高华堂已回到村里,投入到紧张的土地改革工作中,响耳河村和其它的村一样的进行着。把已砸了的财主和土地多的户的土地,匀出来分给根本没有土地的户和一部分虽然有少量的土地但不够吃的户,一般来说,是按田、坪、坡三种地分,每种地又按一、二、三等算粮,分田地。还依户就地的分,都按坪地中等算亩产,按人头分地。上等坡地按下等坪地算产,上等坪地按下等田算产,按这样分配土地来耕种、收割。   
  高华堂剿匪回来正是土地改革的紧张时期,他对农会提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样按土地的种类和土地的好坏计算产粮,按粮数算亩数的分配方法他觉得还算公道,但就是有一个问题被忽视了,这种方法从以后发展的眼光看还是不够的,特别是有水源的地,一定要想到将来要改成水田时,怎样处理水路问题。也就是说,还要立一个规矩,在分地时就给户主说清楚,这块地虽然分给你了,若是有水,你地的下一块地改成了田,你这块地的边上得允许别户从你地边上过水,因为给你的地里已经除下了渠路地方。他这一个提法受到了大部分群众欢迎。在以后分土地中就把话都说明了,他这个提法更加鼓舞了不少有水源分到旱地的户,增长了积极改田的思想。在高华堂的影响和鼓舞下,已经有少数的户开始零打碎敲,开始改田了。开始时也都是一家一户的改,这一户改了田,从别人旱地上过水,也没有阻拦了,因为高华堂已在大会上讲了,所有的地都已除了公用的水路。      
十三、改田   
  高华堂忙了一天回到了家里,这时儿子已哇哇学语,会喊爹了。小道场里踉踉跄跄的跑着碎步,伸着两只小手象燕子一样。高华堂和儿子心情逗乐,连岳父喊他吃饭都没听见,岳父提高声音说:“华堂吃饭!”他才抱起儿子进了屋,进屋一看,嘿,饭已端上了,进门都闻到两岔的酸菜面条香味,儿子马上就要吃。   
  吃着饭,岳父乐哈哈地给高华堂说:“解放了,真是好,你们出去打夜壶队,我真捏着一把汗,我也成天想着那枪子儿是没有长眼的,打上了可不是玩的,你又是个队长,人家可是专捡当官的打。我虽挂念,我不言语,可你妈(指岳母)天天念叨,念的叫人吃饭都不香。还好,总算把他们打垮了。”“哪是打垮,是彻底消灭了!”高华堂插了一句。陈安有吸溜了一大口面条笑着说:“这政策真好,我活了这几十年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不要钱分给我们家土地。就是坎下沟边的那一块一天牛的缓坡地和那边上的几个田洼儿,说是三分田,”说到这里他的眉毛皱了一下接着说:“吴老三一家就分了好大一个田,比我三分田合起来还大。”高华堂接着说:“爹!有这就不错了,你没看吴老三有多穷,他家真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连那个哑子老婆还是捡的,他虽有一身好气力只会给有钱的人做活。要不是解放了,怕他每年年都不得过。我们分的田少,那坡地可以把它改成田。也不知咋弄的,我们家分地我在部队好几次做梦都在改田,有一回做梦还在想改田咋改的快,咋样改的坪。我七岁那年,跟我妈一块要饭,人家给我们留一碗干饭汤,我妈只抿了一小口,叫我喝。嘿,真是香的要命,那是头一回喝干饭汤。我长恁大没吃过白米饭,就不说喝干饭汤了,以前心中的最好的饭就是不放菜做稠一点的小豆苞谷糊。自从喝了那碗干饭汤以后,我就有个心愿,长大了一定要改田,把所有的土地都改成田,叫家家都吃白米饭,有干饭汤喝。我们分的田少,不要紧,我们家把坡地一改不就是田么?从今年开始,娃子放屋里有妈(指岳母)看,叫她(指爱人)和你去改田,不光我们家里地改田,还要帮助动员所有的地都改成田。明天我到村委会商量一下,不管哪里分地都要想到改田,改田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想到水,水我们这里是充足的,水路的问题我已在村农会上汇报,分地要留水路。解放前就不会充分的利用水,只那几户有田的人家用水,用不完的水都流到河里,流走了,白白的浪费了。我们这个地方叫翻山堰,也不知是哪个朝代起的名子叫翻山堰,水到是上山了,可灌几个田没人过问。我们现在大小是个官,就不能不管了,不光要管,还要从长远的想法上管。把我们翻山堰的水全都用上,水是大家的水,是天上下的水,谁都用得着,但谁都糟蹋不得。   
  “以后要讲一个规矩,只准水进田,不准水下河,我们翻山堰自古都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一水顶三旱”。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多旱的地方,十年九旱一年风调雨顺。穷苦老百姓,历朝历代也不知道冻死饿死了多少,我爹要还活在,见到我们家分到田地也不知道有多高兴,只看他那一辈子吃过米没有。年年天一旱看着坡上的庄稼干死,看着河里的水白白的流走,没有一点办法,眼睁睁的等着挨饿。现在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家家都分了土地,我们是土地的主人,也是水的主人。以前的翻山堰是几户人家的翻山堰,从现在往后要叫他变成户户都有的翻山堰,叫他变成人人有份的翻山堰才行。   
  “现在地里长的麦子没熟不能改,我们今年割麦要比平时放早一点,不要等麦子太熟了再割,提前四五天是可以的。古来人们都说:‘麦青一包面,谷青一包糠’。就是说麦子割青一点不要紧,一边割一边改田,改到哪割到哪儿,到时叫山里的大哥和嫂子也出来帮我们改田,我们一边改田还要一边宣传,叫那些放得上水的坡地和坪地的人家都改田,田改了,秧苗不够可以到别处去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