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魏巍:东方 >

第83章

[茅盾文学奖]第1届-魏巍:东方-第83章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1届-魏巍: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帅长的脸上浮出微笑;眯细着眼说:

    〃东西庄那次拚刺刀;有你吗?〃

    〃有哇!〃齐堆儿兴奋地说;〃那时候;我年纪小;一个日本鬼子把我拦腰抱住;摔倒了。他骑在我身上;正要下毒手;我一瞅;他皮带上挂着个小甜瓜手榴弹。我就嗖地拉开了弦。吓得日本鬼子撒腿就跑;我就用他的手榴弹送他回了'老家'。那次;你还奖给我一个小本呢。……〃

    〃噢;是你呀;小调皮鬼!〃师长哈哈大笑起来;上去握着他的手说;〃你不是复员了么;怎么又来了?〃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嘛!〃齐堆儿笑着说。

    郭祥老是担心首长的安全;见齐堆说个没完;就向他挤挤眼说:

    〃齐堆儿!首长的时间宝贵;你快领他看看你们的猫耳洞吧!〃

    齐堆会意;领着师长沿交通壕向前走去。走了不远;就看见交通壕的里壁上;有一个半人高的小洞。平常的猫耳洞;只能容纳一两个人;这个却是斜挖下去;像是很深的样子。郭样和齐堆在头前领着;师长和周仆猫着腰随后钻了进去。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瞅不见。大约走了五六米远。师长停住脚步问:

    〃现在每个洞能盛多少人?〃

    〃能盛一个班的兵力。〃郭祥说;〃敌人一开始炮火急袭;我们就钻进来待避;外面只留少数人观察。〃

    〃出击来得及吗?〃

    〃来得及。炮火一延伸;我们就立刻跑出去;一点都不误事。〃

    师长沉思了一会儿;用手指敲敲洞顶:

    〃一般的炮弹能顶得住吗?〃

    〃没事儿。〃郭祥笑着说;〃上面的积土有两米来厚呢!〃

    〃如果口子被堵住呢〃

    〃那边还有一个出口。〃郭祥答;〃原来的猫耳洞都是孤立的;一是盛人少;二是联系困难。我们就把它连起来了。〃

    郭祥说着;就转了一个〃U〃形的小弯儿;领着大伙从另一个洞口钻出来。

    师长显然很高兴;拍拍土;回过头久久望着洞口;就像鉴赏什么艺术品似的;自言自语地说:

    〃噢;问题原来是这样解决的!〃

    沿着交通壕;都是这种〃U〃形的工事。

    师长又问:

    〃还有别的工事吗?〃

    郭祥指指山的左侧说:

    〃那边挖了个屯兵洞;首长还看不看?〃

    〃当然要看!〃师长笑着说;〃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大学呀!〃

    说着;就随郭祥转到山的左后侧。这里有个一人高的洞口;是从山腹掏进去的。师长和周仆随着郭祥走进去;原来是一公尺来宽的一条甬道;约有十公尺长。壁上削了几个小土台;点着几支蜡烛。借着昏黄暗淡的烛光;看见地上铺着柴草;放着背包。再往里是弹药和武器。郭祥解释说:

    〃前面猫耳洞不需要放过多的兵力;所以我们就挖了这个屯兵洞;再说一守好多天;弹药也要有个存放的地方。〃

    师长点点头;说:

    〃看起来这比猫耳洞坚固多了。〃

    〃炮弹落在上头;就像敲小鼓似的。〃郭祥笑着说;〃前几天;敌人向这个山头打了好几千发炮弹。连我们的汗毛都没碰着一根。〃

    大家笑起来。周仆笑得眯着眼说:

    〃今天的座谈会;我看就在这儿开吧!〃

    不一时;参加座谈会的支部委员、小组长、活动分子都已来齐。师长和周仆坐在战士的背包上;大家围拢着他们;散乱地坐着。周仆刚掏出他那小拳头般的大烟斗;郭样就凑过去了。周仆笑着说:

    〃喝!你的动作倒不慢哪!〃

    〃政委;你就快让我们共点产吧!〃郭祥嘻嘻地笑着说;〃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闻到烟昧了。〃

    〃要不是我早有准备;怕还过不了这一关呢!〃

    周仆说着;让小迷糊掏出烟来。郭祥竟以主人的身份;会抽烟的每人甩了支过去;人家在烛头上燃着;会场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周仆笑微微地望着师长;等待他发表讲话。

    师长一直埋头在沉思里。这时抬起头说:

    〃还是大家多谈谈吧;比如说;你们这个创造;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郭祥美滋滋地喷出一大口烟来。说:

    〃齐堆!你先说说!这种工事还是你们班先出现的哪。〃

    〃这都是我们连长的主意。〃齐堆转向郭祥;  〃还是你先说吧。〃

    〃这哪里是我一个人的主意?〃郭祥说;〃为这事;我们支部不知道研究多少遍了。〃

    〃齐堆;叫你说你就先说。〃老模范说。

    〃开头儿;我们班修的是掘开式工事。〃齐堆说;〃费了好大劲往山上扛木头;一两天才修成一个。结果几炮就打坍了。再说;木头也不好找。我去找连长解决木头问题;连长就对我说:'齐堆!你是个老民兵了;在日本鬼子猖狂那时候;你那地道是怎么挖的?现在没有木头;你就不能把那个猫耳洞挖深一点?'一句话使我开了窍;这样就越挖越深。开头能盛下三两个人。后来就能盛半个班了。因为互相联系很不方便;连长又叫我们把它掏通。这就成了现在的工事了。〃

    齐堆说完;又笑笑说:

    〃叫我看;这也是叫敌人的炮火逼的。〃

    郭祥插嘴道:

    〃从客观上说;是叫敌人的炮火逼的;可是五次战役以前;为什么就没有逼出这样的工事呢?〃

    大家都瞅着郭祥;他又继续说:

    〃因为那时候;我们许多人都有速胜思想;什么'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消灭美帝;回国过年'。就像咱们政委说的;这是'一瓶牙膏'的思想。好像美帝国主义;还没有一瓶牙膏的寿命长。我自己就很典型;出国的时候;牙膏只带了半瓶。    〃

    人们哄笑起来。郭祥又接着说:

    〃自从西海岸休整;传达了毛主席'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和'零敲牛皮糖'的指示;我这种思想才纠正了。我就想;光战略上藐视敌人还不行;还要做到战术上重视敌人。牛皮糖一口吃不下;就敲它个十年八年。有了持久作战的决心;才会有持久作战的办法。如果还是我以前的想法;谁肯花力气去修这样的工事呀!〃

    大家都点头称是。接着又有几个战士发言。最后;周仆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就望望师长说:

    〃还是请一号讲几句吧!〃

    〃好。好;我讲几句。〃师长笑了一笑;庄重地说;〃说实在的;我从内心里感谢同志们的伟大创造。因为你们解决了当前朝鲜战场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装备还投有充分改善的条件下;如何抵消敌人火力优势的问题。对我们指挥员说来;这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同志们在毛主席战略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实践把它解决了。这就是同志们的伟大贡献!〃师长望望大家;兴奋地说:〃现在你们的工事;已经不是一般的野战工事;而是一种新型工事的雏形。这种工事在朝鲜战场上出现。意义很大。毛主席指示我们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可以得到贯彻了;战线也可以从此稳定并向前发展了;在这方而;我看不仅是一个战术技术的问题;而且具有战略意义。〃

    大家静静地听着。

    〃当然;我不是说你们的工事已经就很完美了;因为它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继续研究;改善;提高。〃师长沉思片刻;又接着说;〃就比如;你们前面那些小坑道吧;积土显得薄了一点;还没有抵挡重磅炸弹的抗力。洞子过于狭窄;口子也小;出击还不算方便。〃他又打量了一下这个屯兵洞;说;〃再比如这个屯兵洞吧;你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把它打通。以这条主坑道为骨干;再同前面的支撑点联系起来;这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那就任凭敌人倾泻他的钢铁吧;他的人别想上来;上来就叫他回不去!正像齐堆同志讲的;他们都是上等肥料;将来在这儿开辟苹果园;倒是很理想的。齐堆同志;到那时候;咱们俩就在这儿帮助朝鲜人民种苹果树吧!……〃

    大家哄笑起来。周仆把臂膀一扬;也笑着说:

    〃光你们俩就够啦?到时候;我也算一个!〃

    人们又笑了一阵。

    〃我今天不准备多讲了。〃周仆在笑声里接着说;〃我们一定要按师首长的指示;把现有的坑道工事;继续改进提高。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山打通;筑成一座攻不破砸不烂的地下堡垒。如果敌人不罢手;我们就在这里活活地磨死他们!〃

    这时;洞口外火光一闪;接着洞顶上发出一连串咚咚咚咚的响声;确实就像敲小鼓似的。壁上的蜡烛微徽地摇曳着。敌人实行炮火袭击了。

    周仆望望帅长;笑着说:

    〃座谈会是不是就开到这里。你看敌人给我们打送行炮呢!〃

    〃他那个送行炮倒不要紧。〃师长一笑;〃要紧的是客走主心安哟!〃

    郭祥和老模范送师长一行人出了坑道。周仆忽地想起了什么;把老模范拉到一边悄声地问:

    〃老模范;最近嘎子怎么样?情绪转过来了吧?〃

    〃劲头很足。〃老模范说;〃他这人一进阵地就没事儿;一松下来;怕就要想起那件事了。〃

    〃最近有表现吗?〃

    〃没有。就是临上阵地以前;有时候;他悄悄地拿出那个小圆镜子来看。〃

    〃什么小圆镜子?〃

    〃就是小杨留给他的一面小圆镜子;还有一支钢笔。〃

    〃这也很难免哪!〃周仆叹了口气;〃他对小杨的感情是很深的。以后你要多安慰他。〃

    〃自从上次政委交代;我跟他谈了好几次了。〃

    说到这里;只听师长在前面喊:

    〃老周哇!这地方你不让我们多呆;你在后头老磨蹭什么呀!〃

    周仆急步赶上前去。一行人说说笑笑离开鸡鸣山阵地。师长多日来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感到特别的轻松愉快和充实。走在归途上;他深有所感地说:

    〃老周;主席讲:在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确实一点不错!今天;我觉得群众给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周仆也点点头;深思着说:

    〃是的;历史就是这些普通人创造的。不过;你今天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火力猛烈〃倾情制作
更多精彩e书尽在霓裳小轩:emgog






 






 

  




 
第三章  归来
 
 
    师长回到指挥所;把这种坑道工事的雏形和自己的改进意见;立即报告上级机关。在同一个时期内。许多参战部队也先后出现了类似的工事。彭总对群众的这一伟大创造非常高兴。不断让志愿军司令部发出通报。各级领导机关都很重视。经过综合提高;迅速地在整个部队推广起来。

    当时;尽管作战任务繁重;炸药不足;工具缺乏;但是经过全军上下群策群力;自制了许多工具;创造了各种方法;在敌机敌炮的威胁下;一面作战;一面向顽石进军。就凭着一双顽强的手;终于掏通了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高山大岭;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与地面堑壕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并且由前沿扩张到纵深;从步兵扩张到其他兵种。从前方扩张到后方。到朝鲜停战为止;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余公里;约等于中国从连云港到西安间一条石质隧道。他们挖的战壕和交通壕共长6240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全部工程可用一立方公尺的土墙环绕地球周半。过一纵横连贯的坑道工事;后来被人们称誉为〃地下长城〃。它的出现确实是战争史上的奇迹。看到这种奇迹的人;都不能不惊叹人民创造力的伟大和毛主席群众路线思想的伟大。

    我军在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中;共毙伤敌人7。9万余人;敌人仅前进了三至四公里。随后;我又乘敌疲惫之际;发起了有限目的的反攻;将阵地大部夺回。从此;战线就在三八线上稳定下来。随着毛主席〃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作战方针的深入人心;随着坑道工事的逐步提高和完善;随着祖国人民支援上作的加强;朝鲜战场的形势;从前线到后方都起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离开朝鲜战场一段时间的人;感觉是尤其明显的。

    1952年的春末夏初;刘大顺正从祖国归来。他是去年秋季参加归国代表团回到祖国去的。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最热情的接待。这是只有人民对待自己的英雄、自己的爱子才有的那种接待。可以说;在祖国的每一天;都是在鲜花与锣鼓;笑脸与欢呼;热烈的拥抱和感激的眼泪中度过的。这一切一切;都在他的血管里灌注了一种无穷的力量;使他感到即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人民的热情。他在祖国呆不下去了;只是一天义一天地盼望着重新奔向朝鲜战场;重新回到自己的连队。终于这个愿望实现了;在北京城飘满槐花浓香的时节;他们告别了祖国;重又踏上朝鲜的土地。此刻;他正和本军的其他两位代表坐在一辆吉普车里;在滚滚的黄尘中奔向前方。

    这是从新义州穿过平壤直通前方的一条干线;公路显然已经加宽了。天色刚刚黄昏;公路上已经沸腾起来。那些白天不知在哪里待避的卡车;这时都从一条条山沟里钻出来;加入到这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庞大车队。整个公路黄尘滚滚。就像一条奔腾的黄龙一般。

    达些卡车;看去都是很够味的。它们一个一个都像风尘仆仆的战士;周身披满厚厚的黄尘;插着飘飘飒飒的树枝。司机们还特意在挡风玻璃上方绑上一块翘起的木板;为的是在月夜行进时遮避玻璃的反光。两只小灯上也都罩上半圆形的铁片;远远看去;只像手电筒的光亮。看见它们的这种战斗风采;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因为它们积累起来的每一个吨公里;都不是平坦的旅途。在将近两年的时问里;它们要穿过多少风霜雨雪的寒夜;要通过多少火箭、机关炮、定时弹的袭击和多少炸弹坑的颠簸啊!然而;它们已经像一个能征善战的战士;对这一切都应付裕如;显出一派沉着、从容的神态;在公路上飞驰。

    在公路两侧行进的;多半是成群的朝鲜老人和妇女。男的拿着铁锹;背着背架;女的头上顶着筐篮;还有少数人背着她们的孩子。他们都是敌人轰炸最猛烈的交通路口或者桥梁附近去的;为的是一旦公路、桥梁被炸;就随时抢修;保证车队的通行。在战争的数年间;不论哪个夜晚;你都可以在炸弹的火光中看到他们的身影;现在;他们的神态;比起战争初期是更加镇定和更加乐观了。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妇女们;她们一路上谈笑着;还常常向司机们招一招手。司机们也向她们报以感激的微笑。尽管双方没说一句话;也已经传达了为共同目标战斗的伟大情感;汽车立刻加大了油门更快地奔向前方。

    防空哨也明显地增多了。这项创造虽出现在五次战役之前;因为过于稀少;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不同了;在每条大小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防空哨所。一个人站在山头上担任对空警戒;一个人站在哨棚里指挥车辆;一个人随时准备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因为有了他们;司机们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了;整个公路上的车队显得井然有序。天一黑下来;远远近近卡车上的大灯就全打开了。当卡车驰上山顶时;往下一望;就像一条蜿蜒的火龙缠住山腰。只要一声防空枪响;它们便像有感觉的怪兽一般顷刻合上了眼睛;只在夜色里缓缓行进:飞机声刚过去。接着就又开灯飞驰。刘大顺想起刚出国的时候;也坐过一两次汽车;那时行车是多么艰难!开灯走吧;飞机上的机关炮打下来还不知道;闭灯走吧;累累的弹坑;陡峻的山岩;不是翻在炸弹坑里;就是滚下又黑又深的山沟。尤其在漆黑的夜里;司机的眼睛睁疼了;还是看不见;只有让助手跳下车在前面引路;一夜走几十里;还不如人走得快呢。那时候人们说;什么时候能发明一种没有摩托声响的汽车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听见飞机声了。现在好了;实践出经验;斗争出智慧;绵延的防空哨把整个北朝鲜的公路都变成了有神经有感觉的生物;只要有一点威胁;它就作出了锐敏的反应;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