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4章

蛇吞象-第4章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拥有一个企业家远大的眼光和策略。自己心中有宏伟的蓝图,没有因为一时的小利益而动摇,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    
    


《蛇吞象》 泛舟梦想《蛇吞象》 永不满足

    第七式 永不满足    
    [李嘉诚]世界华人首富,杰出的世纪企业家,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22岁创办长江塑胶厂,之后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在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过程中,他白手起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香港首富和全球超级富豪。1987年,国际权威财经杂志《幸福》曾估计李嘉诚拥有25亿美元的家产,名列世界第26位。李嘉诚荣登了“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    
    1958年,李嘉诚的长江工业公司在塑胶业异军突起,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李嘉诚也由此获得“塑胶花大王”的美称。也许,他应该在这个行业一心一意闯下去,将这个美称继续发扬光大,争做世界塑胶业的泰斗。    
    李嘉诚却不是这样想的。他心中的蓝图,岂是塑胶花所能包容的。生产塑胶花,只是他赚钱的手段,是他基业的原始积累。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看看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远。    
    塑胶花的成功,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当然,他也不会草率放弃塑胶业。在其后十余年间,他在塑胶领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为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以千万港元的资金。    
    李嘉诚不是好高骛远之人,他总是脚踏实地,向既定的目标迈进。他也不会鲁莽行事,每一个重大举措,都要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周密调查——除非时不待人的非常时期。    
    涉足地产的想法在心中孕育有数月之久,塑胶花为他赚得平生第一桶金之后,他才将构想付诸现实。    
    当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1951年,香港人口才过200万,20世纪50年代末,逼近300万。人口增多,不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而且因经济的持续发展,急需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香港是弹丸之地,不仅狭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当时的港英当局采取高地价政策,寸土寸金,房贵楼昂。    
    身为一业之主,李嘉诚多次为厂房伤透脑筋,寻找交通便利、租金适宜的厂房不知有多难。数次扩大生产规模,都是在现有的厂房重新布局。车间里,设备、人员、制品,挤得水泄不通。    
    香港工业化进程出人意料地急速发展,物业商喜笑颜开,趁势提租。许多物业商只肯签短期租约,用房续租时,业主又大幅加租,用户苦不堪言,李嘉诚亦然。    
    李嘉诚曾多次构想:我要有自己的厂房该多好,就用不着受物业商任意摆布了。他的构想,经过长时间酝酿进一步明朗:我为什么不可做地产商。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购地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开始涉足地产界,兼营房地产。    
    不可否认,卖楼花能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弥补地产商资金不足的缺陷。卖楼花是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的,他一反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己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即可动工兴建。卖家用买家的钱建,地产商还可用地皮和未竣的物业争取银行按揭(抵押贷款),真可谓一石二鸟。    
    继霍英东后,许多地产商纷纷效尤,大售楼花。银行的按揭制进一步完善,蔚然成风。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用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做抵押,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    
    无疑,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李嘉诚认真研究了楼花和按揭发现: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又直接波及银行。唇亡齿寒,一损俱损,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他于是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针订为: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尽管是小心翼翼,不轻易冒险,但他还是技高一筹地将经营塑胶花工厂所赚取的利润,以及第一幢工业大厦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经营上。    
    李嘉诚最欣赏香港最大的地产商——英资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点放在收租物业。置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直雄踞中区“地王”宝座,拥有大量大厦物业。只要物业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宝盆。    
    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飙升的总趋势。收租物业,虽不可能像发展物业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地升楼贵,李嘉诚“坐享其利”。他拥有大批物业,储备了大量土地,逐渐成为香港最大地主。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走上集中经营房地产业务的轨道。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把握香港股市处于上市巅峰的机会,将长江地产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向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在香港股市处于巅峰期时正式挂牌的长江实业,一出台就受到股民的宠爱。    
    沉稳持重的李嘉诚在塑胶花、房地产经营方面显示了独创性之后,又在经营股票方面再一次表现出远见卓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超乎寻常的领悟力。由于对房地产业行情看好,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去买股票时,李嘉诚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股票,一边用发行股票所吸收的资金成批地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1974年5月,李嘉诚领导长江实业与实力雄厚、作风稳健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这个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资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深远的“高速公路”。    
    在李嘉诚的创业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这一年是李嘉诚和他的李氏财团经过20余年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真正脱颖而出的一年。他大开华资吞并外资之先河:著名的“美资永高公司收购战”,以及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房地产公司,购得中区新地王的两次战役,成为令香港英资、外资惊诧不已、而使中资兴奋不已的热门话题。    
    位于香港中区地下的中环和金钟站段,是香港中区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万港元。如果能在这块享有“地王”之称的地皮竞争中夺标并成功发展物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夺标公司还可由此增强信誉而名声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诚就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旧址地皮,曾与当时的港英当局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铁公司的股票部分以现金支付,但是当时的港英当局坚持用现金购买。于是既精通经营之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诚,再次利用出售楼宇和发行新股的方式,集资数亿港元现金,准备插手其中。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与当时的港英当局达成有关九龙湾车厂及邮政总局旧址的批地协议:地铁公司必须耗资近六亿港元现金购地,而鉴于急需现金尽快回流的具体情况,提出将两块地盘设计成一流的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相结合的综合型商业大厦的建议,而且一反地产界只租不售的常规。为了稳操胜券,李嘉诚还相继抛出了两个诱饵,其一是为了满足香港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要求,长江实业主动提出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二是将商业大厦出售后的利益由地铁公司和长江实业公司分享,并且打破平时分红各五成的常规,由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1977年1月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中环邮政总局旧址公开接受招标竞投。素有“地产皇帝”之称的置地公司,一度盛传是夺标呼声最高的公司。消息传到长江实业,李嘉诚听后淡淡一笑,说:“传说总归是传说,到底名花谁主现在尚无法定论。”在这次“地王”公开招标竞投活动中,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先后收到30个财团以及地产公司的投标申请。    
    1979年4月5日各家报纸以大标题报道:“长江击败置地,夺得旧邮政总局地段。这块平均地价每平方米1万港元的地王,早为大财团觊觎,卒为长江投得。据地下铁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长江实业所提交的建议内列举的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独得与地铁公司经营该地的发展权。”    
    李嘉诚终于力挫多家竞争对手,一举击败一度呼声甚高的香港地产界巨头——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被人们誉为“长江实业扩张发展中的重要丰碑”“乃华资地产的光辉,值得开香槟庆贺”并一致认为此举意义重大,算得上“三级超升”。    
    李嘉诚一举夺得中区地铁车站发展权后,再接再厉,购得中区著名的希尔顿酒店。1978年,长江实业与香港第一财团汇丰银行携手合作,重建华人行。长江实业总部搬入位于中区心脏的华人行。李嘉诚在稳健中求发展,从而登上了事业的高峰。


《蛇吞象》 抢占先机《蛇吞象》 凡事要有预见能力

    第二招抢占先机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有眼睛,但有眼光的人太少了。机会是给有眼光的人准备的,只有比别人眼光看得远一些,才能真正看准机会,发现机会。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只有抢占先机,才能胜券在握。    
    第八式 凡事要有预见能力    
    [李兆基]192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63年,参与组建新鸿基公司,由此积累了地产投资经验。70年代初,他趁香港物业及土地价格大跌,大肆收购。1975年“恒基兆业”公司成立之初就已拥有20个地块。到1993年,恒基兆业在港九新界共拥有近600个地盘。至2003年中期,“恒基兆业”拥有的土地储备达1900万平方英尺。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李兆基1997年的资产达15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    
    预见能力,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预见能力,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能力。它会为人的前进指明方向。可以说,预见能力是成功的指南针。作为地产界的“大哥大”李兆基,他的成功就是建立在非凡的预见能力基础上的。    
    李兆基,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私塾受教育。他的父亲在广州开设银庄,李兆基7岁时就经常到父亲的“铺头”,对生意耳濡目染。小学毕业后,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由于当时时局动荡,无论法币、伪币,金圆券等,都会随着政治的变迁而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由此,他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1948年,李兆基只随身带着1000港元,来到香港。最初,他在文咸东街荣昌金号等几家金铺做外汇黄金买卖,之后又经营过五金。    
    1956年,李兆基抓住香港经济复苏的机遇,与郭得胜、冯景禧等8位股东组成永业公司,首次投入地产生意,购入沙田酒店经营,并初获成功。1963年,永业企业改组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鸿基”是在“永泰建业”公司基础上形成的。“新鸿基”的“新”,指冯景禧自己开办的新禧公司,“鸿”指郭得胜的鸿昌合记,“基”就是李兆基。“新鸿基”最初规模很小,职员只有10多人。公司专门经营地产以及金融投资,广购地皮,兴建楼宇,称为当时的“地产三剑侠”。1972年,新鸿基地产股票上市,其后发展为香港实力雄厚的地产集团。新鸿基的成功,使李兆基倍添信心,决心凭借自己的能力独自另创一番事业。1973年,他看准香港物业以及土地价格大跌之际,以其精明果断的眼光,不断地收购楼宇地盘,独自成立了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大举进军房地产,并于1981年上市。    
    恒基兆业初时股本1.5亿元,只拥有20个地盘,到1993年,在港九新界共拥有近600个地盘。如今,李兆基已成为香港超级富豪,是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旗下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美丽华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上市公司,拥有市值超过700亿港元的庞大资产。特别是近二三年来,李兆基更是异军突起,业务窜升,越发展越高,其财富总额估计已超85亿美元。1997年2月,李兆基已位居前几位。李兆基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    
    李兆基的座右铭是:“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他认为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培养自己的预见策划能力。他十分注重学习和研究,广泛吸收知识,使自己有灵活的头脑。所以,他事前准备工作往往做得相当充分,这使他的眼光每每比别人更敏锐、更长远,因而也就能先行一步,博得了“眼明手快,先声夺人”之誉。    
    李兆基的眼睛始终盯的是百姓大众,在恒基地产与恒基发展的物业建设中,中小型住宅楼宇占有近七成的比例,而商业和工业楼宇只各占一成半。因为普通百姓适合购买中小型住宅,香港年轻一代必须组织小家庭。李兆基以经营地产的特有心得,加上智囊团前行政立法两局非官方议员简悦强、罗德丞及前辅政司罗弼时的参议,遂窥准中小住宅行情,大量兴建小型单位楼宇,结果深受大众欢迎,产品“如轮转”,恒基兆业成了“楼宇制造工厂”,不停地生产,不停地出售,又不停地购入新土地。    
    然而,在市区旺地哪里还有空闲场地呢?有!在李兆基眼里,旧的楼房就是空闲场地,他很少在官地公开拍卖时与人高价竞争买入“贵地”,而是长期地游说旧楼业主售楼,以“逐个击破”的方式,说服业主出售他们的旧楼,然后将旧楼拆除重建。他长期在美国、加拿大的中文传媒刊登广告,征求华侨在香港拥有的旧楼,从而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大量购入了廉价物业,而且多在老区较好地段,因此,恒基兆业的土地储存十分丰足。    
    来到香港的人,会为沙田海滨50幢30多层高的住宅大厦所瞩目,这里,有30万平方英尺的商场及购物中心,可容居民6万人。来香港的人还会为匡湖居——花园式别墅——楼宇别致的造型和布局感到耳目一新。这也是恒基兆业的得意杰作。那是1975年,李兆基与长实、新鸿基、新世界发展公司联合组成百得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在沙田填海60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其中17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是由李兆基填平的。    
    填海造地,固然是别出心裁,向新界发展,不也同样是储备土地的上策吗?李兆基早有预见,港九弹丸之地,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市区可供发展的地皮早已穷蹙,地产发展涌向新界是大势所趋。于是,他又洞察先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