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34章

蛇吞象-第34章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着执著、热忱的精神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他没有被打倒;他的美梦反而越来越真切,步履越来越坚定,发掘出自己独到的才智,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王国,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管理经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唐纳德·希尔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法国回到美国,当时还不满30岁。复员以后,他有一段时间生活极不稳定。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使他伤心至极。他几乎走遍新墨西哥州,要想在这种流浪式的走动中充分认识自己,寻找未来生活的归宿。他到达石油泉涌的德州,准备有所作为,然而身边的总资金只有5 000美元。他想开办银行业,但资本的确太少,结果他买下蒙布勒饭店,以石油工人及行商为对象,这便是世界饭店大王的创业起点。    
    希尔顿成功的秘诀是,从开头便把旅馆业当作一种“企业”来经营,自然他努力要求做到宾至如归,但他更把它视为一种不动产,只要有机会,便以最低的价钱收买那些行将倒闭的饭店,再把建筑物整修一番,经营上也重新布置,使业务向上,然后另找机会把它以买价的数倍卖出去,以扩展资本。凭借精明的眼光和良好的管理方法,很快希尔顿的资产就由15 000美元迅速扩增到5 000万美元。    
    但是希尔顿没有因为成功而骄傲。他认为对于饭店经营来说,除了把顾客奉为上帝外,还得想办法让在希尔顿饭店住过的人都对饭店留下美好的印象,住过一次,还想来住第二次。所以得想一种简单、容易,又不花钱且能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吸引顾客。只有这样,饭店才有前途,也才能永续经营。于是,他每天都到商店和饭店里参观,以顾客的身份来感受一切,他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微笑服务。只有这种服务才能实实在在地实现吸引顾客的目的。从此之后,希尔顿就在饭店里引入了“微笑服务”的经营策略。他要求每一个员工不管多么辛苦,都要和颜悦色,对顾客报以微笑,就连他自己都随时保持微笑的姿态。    
    1930年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全美国的旅馆倒闭了80%。希尔顿的饭店也一家接着一家地亏损,一度负债达50万美元。对此,希尔顿并不灰心,他召集每一家饭店的员工向他们特别交代和呼吁:“目前正值旅馆亏空靠借债度日时期,我相信难关一定会过去,这一切只是暂时的。一旦美国经济恐慌时期过去,我们希尔顿饭店很快就能形成云开日出的好局面。因此,我请各位记住,希尔顿的礼仪万万不能忘。无论饭店本身遭遇的困难如何,希尔顿饭店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事实上,在那纷纷倒闭后只剩下的20%的饭店中,好多人惨淡经营,面带愁苦,只有希尔顿饭店服务员的微笑是美好的。这一良好的精神风貌,给那个时期的许多人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未来始终充满了希望。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系统就领先进入了新的繁荣期,跨入了经营的黄金时代。    
    在以后的时间里,希尔顿亲自不断到他分设在各国的希尔顿饭店、旅馆了解情况,他向各级人员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必定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因此,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走进希尔顿的旅馆,迎接你的永远是灿烂的笑脸。由于希尔顿对企业礼仪的重视和教育,他的员工很好地理解了企业的礼仪——微笑服务,并把贯彻执行企业礼仪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凭着微笑的利剑,希尔顿的饭店征服了客人,征服了世界。    
    希尔顿从5000美元起家,饭店扩展到200多家。一个跨国越界、举世无双的旅店王国在地球上高高耸立,希尔顿的旗帜在直插云霄的200多座高楼大厦上骄傲地飘扬。希尔顿的一生轰轰烈烈,时至今日,他所创造的经营哲学和生活哲学人们还津津乐道,给后人无数启迪。    
    在世界各地,无论你住进哪一家“希尔顿”大饭店,不仅会看到一流的设备,周到的服务,最主要的是,所有的客人只要住进希尔顿饭店,就会有一种温馨和煦的感觉,希尔顿的服务生能记住每个客人的名字,脸上永远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让你如沐春风,客人内心所需求的几乎没有达不到的。


《蛇吞象》 赢在管理 《蛇吞象》 “月季美人”法则

    第七十八式 “月季美人”法则    
    [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建者,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美国企业界的拿破仑,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他1839年生于美国纽约州,拥有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财团——美孚托拉斯。作为石油巨鳄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他建立的美孚托拉斯奠定了洛克菲勒王朝巨大财富的基础。他的“月季美人”法则是洛克菲勒的企业帝国长盛不衰的真正秘诀。    
    当时约翰·洛克菲勒18岁,他从父亲手中以1分利贷款1000美元,与克拉克合作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南北战争的爆发,赐予了洛克菲勒绝佳的发财机会。洛克菲勒从中西部或加州等地买来食品再向欧洲贩卖,结果使约翰·洛克菲勒大赚一笔,成了南北战争时期显赫一时的人物。    
    战争给洛克菲勒创造了发展的新天地,而战后的经济繁荣又给他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在这个时期,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研究出了精炼石油的办法。洛克菲勒拿出4000美元让他的搭档克拉克与安德鲁斯成立了石油公司。这位资本家从此一头撞进了黑金之河,财富从油井里喷涌而出,源源不断。无与伦比的商业才智和贪婪的天性使他在短期内创建了美国最有实力、最令人生畏的垄断性企业,一度成为世界首富。托拉斯企业所提炼和销售的石油,几乎占当时美国同类产品总产量的90%,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一个有关财富的神话。    
    洛克菲勒把一个小小的炼油厂发展成为称霸全球的石油集团,实现了成功的突破,成就了他“石油大王”的美誉。洛克菲勒是怎么实现这个伟大的突破的呢?其实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是人们褒贬不一的“月季美人”法则。    
    “月季美人”法则也叫“蔷薇花开战略”,这是洛克菲勒的垄断经营战略。这个法则的含义是当蔷薇含苞欲放的时候,只有剪除周围的别枝繁叶,才可以在日后成为一枝独秀,绽放出妩媚艳丽的花朵。    
    洛克菲勒凭借这条法则成功地实现了对全美乃至整个世界石油的垄断和控制,他的对手在他的挤压下窒息,不是向他妥协,被迫把股票卖给他,就是破产。    
    洛克菲勒的一些炼油厂是石油业中设备最新、效率最高的工厂,这就使他在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有利条件。由于他工厂的产量很大,使得他与铁路方面的关系很好,他控制了克利夫兰的车站。战后经济萧条时期,曾有许多工厂倒闭,但有几家工厂却向洛克菲勒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达到进一步节约的目的,从而能使他的产品的价格比那几家工厂更低,他采取了几个步骤,以求达到统管生产和销售的全部过程中的纵向综合生产的目的:买下了木材储备和做好的油桶,选了仓库,还设置了船队。此外,他还改组了公司,1867年与另外两位企业家亨利·弗拉格勒和塞缪尔·安德鲁斯组成了合伙关系。3年后,公司更名为俄亥美孚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的“标准石油公司”股东大会上,组成了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很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随着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实力的迅速增长,它的触角也伸展到金融、公用事业和一些工业部门。洛克菲勒依靠庞大的石油帝国和巨大金融的实力做后盾,大大加强了他在美国金融界的地位和影响。    
    洛克菲勒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控制一切重要的工序或部门,洛克菲勒标准石油为实行全球垄断,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潜在的商业机会,便到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到19世纪80年代末,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了原油,巴库郊外很快便聚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标准石油公司立即派人去收集情报,并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抵制俄国人,他决定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通过宣传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情报人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从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洛克菲勒认为,小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由共同利益为基础的规模庞大的制造和销售的企业集团。正如他针对社会上部分人士提出的控诉时所回答的:“月季美人在壮丽的光辉和芬芳的香味中产生,给观赏者带来欢乐,其所以如此,是以牺牲它周围的早期的花苞为代价的。在商业活动中也是一样。这是个人无能为力的自然法则和天理所致。”也正是这个蔷薇花开的战略发挥着作用,成就了他石油大王的美誉。


《蛇吞象》 赢在管理 《蛇吞象》 实干,还要懂得技巧

    第七十九式 实干,还要懂得技巧    
    [罗伯特·伍德鲁夫]全球著名的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头号功臣,被美国人誉为“可口可乐之父”。他1890年出生于美国,1923年当上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凭借绝妙的推销技巧,把可口可乐推销到了全世界。现今,可口可乐平均每天销售量达10亿瓶(罐)以上,而在100多年前,可口可乐问世后的头一年,日平均销售量只有8杯。这可谓是商业奇迹。罗伯特·伍德鲁夫的成功有独特之处,那就是他不仅具有实干精神,而且还懂得经营技巧。    
    伍德鲁夫189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市,年轻时受过军事教育。20岁那年大学未毕业,便弃学经商,后以推销卡车而出名。他入主可口可乐公司后,常对人说这样一句口头禅:“我不过是个推销员。”他确实是个天才的推销员,在他掌管公司大权的60多年中,可口可乐被推销到全世界,夺得“世界软饮料之王”的桂冠。    
    可口可乐是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的。1886年他在家中的后院发明了一种咳嗽糖浆后,拿这种糖浆到附近的杰柯药局出售。1887年在一次幸运的意外中,有人把糖浆与碳酸水混合起来,于是今天家喻户晓的可口可乐便诞生了。    
    彭伯顿去世后,可口可乐在随后的几度易手中,由于经营不善,销量日趋减少,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就在这时候,罗伯特·伍德鲁夫的父亲却敏锐地觉察到可口可乐的潜在市场。于是,他在1919年不惜花费2500万美元,高价收购了可口可乐汽水厂以及可口可乐专利权,创建了可口可乐公司。    
    由于老伍德鲁夫年事已高,便召回已在怀特汽车公司任副总裁的儿子——35岁的小伍德鲁夫。1923年,罗伯特·伍德鲁夫当上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那时的公司效益不是很好,但是出身豪门的罗伯特·伍德鲁夫,却有着不同于一般纨绔子弟的自强自立意识。从他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了一个伟大的设想,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喝可口可乐”。    
    可是,时运不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美国全国紧急动员,一切为战争服务。这种紧张的战事影响到许多民用经济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也不例外地陷入困境。人们的话题转向战争,对可口可乐已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它了,国内销售状况不佳,国外的销路也由于战争而急转直下。作为公司董事长的伍德鲁夫面对此情景焦急万分,一筹莫展,以致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正在伍德鲁夫内外交困之时,一天,他接到了他的老同学班塞的一个问候电话。此时,这位老同学已是麦克阿瑟手下的上校参谋了,临时从菲律宾战区回国述职,得知伍德鲁夫身体不适,特来电慰问。电话中,这位老同学告诉他,在菲律宾的美军军营中,可口可乐非常受欢迎。    
    这个消息在伍德鲁夫心中豁然一亮,如果把可口可乐列为美军的军需用品,它必会随前线士兵走向世界各个战场。如果世界各个战场的美军士兵都能喝到可口可乐,与美军作战的盟军士兵也可以喝到,再发展下去,当地的人自然也可以喝到这种饮料,这样,可口可乐的世界销售市场不就可以打开了吗?伍德鲁夫思考着,决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二天,伍德鲁夫就驱车直奔五角大楼,去找国防部的官员商谈此事。可是,国防部的官员正在为战争而忙碌,哪有心思来听伍德鲁夫的游说。尽管伍德鲁夫使尽浑身解数,五角大楼的官员却根本不把这种想法当一回事。    
    伍德鲁夫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时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内销减少,外销无门,近半数生产线已停,再拖下去,公司非关门破产不可。看到眼前的情况,伍德鲁夫又检讨了一番,觉得将可口可乐列入军需品,之所以未成功,是因为舆论没有跟上,没有集中宣传力量。他横下一条心,决定调集精兵强将,开展一场舆论攻势:公开宣传可口可乐对前线将士的重要性不亚于枪支弹药。他相信,只要强大的舆论起来,五角大楼就会坐不住的。    
    伍德鲁夫马上把公司3名一流的宣传人员调集来,让他们满腔热情,全身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