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12章

蛇吞象-第12章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说:“做生意要靠创意而不是靠本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制胜的法宝。一个企业家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要坚持不断开拓创新,做到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否则,就很难站稳脚跟。领带大王曾宪梓就是依靠创意从一贫如洗发展成为亿万富翁的。    
    曾宪梓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生活一直很艰苦。1949年后,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曾宪梓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曾宪梓带着母亲、妻子和3个孩子又从泰国回到香港。香港永远是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他从踏足香港的那一刻起就给自己定下了“无论将来环境如何恶劣,都必须正直做人,勤俭创业”的训条。    
    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开始他们只能寄住在姑母家里。为了生活,他甚至为别人照看过孩子。后来叔父从泰国汇来一点钱,从这点钱中扣除给姑母过春节的费用以及租房的费用外,剩下的就是他的全部资本了,在这之后长达三十年的奋斗生涯中,他用他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成功地缔造了不同凡响的“金利来”王国。    
    最初,曾宪梓拿着手中的6000元钱,生产出了第一批领带,自己抱着到各家商店去推销。没想到人们像约好了似的,对曾宪梓生产的领带,不要说买,连看都不愿看一眼。    
    好不容易,有一家商店的经理同意看一看他的领带。可是他报出的价钱,简直就叫曾宪梓无利可图了。那位经理便把自己店里经营的进口名牌领带指给曾宪梓看,相比之下,曾宪梓所做的领带用料低廉、款式单一、色彩灰暗,确实摆不上柜台。    
    曾宪梓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名牌。无论体坛、歌坛、影坛……人们崇拜的都是“名”星!他学到了一条教训:要想打入市场,就得生产高档名牌产品。曾宪梓没有气馁,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耗费大量心力的产品,批给了街头的地摊,然后买下了几条国外生产的高级名牌领带,认真进行解剖分析。他从一针一线的做工、一笔一画的花纹、一丝一缕的用料中,苦心研究外国名牌领带的奥秘,从中寻找自己的名牌之路。    
    不断地摸索,使曾宪梓惊奇地发现,小小的领带中竟包含着那么丰富的学问。当时领导世界领带新潮流的是欧美,要想创造出名牌领带就要敢于同欧美产品比高低。于是曾宪梓不惜高价买进了一批法国面料,以外国名牌领带为标本,加入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精心制作成了4条新领带。出乎曾宪梓意料的是,尽管他的产品在质量上与进口领带难分上下,但销路仍然不理想,特别是一些大商店,还是不愿接受他的产品。    
    曾宪梓奔波多时,没有结果。最后,他来到地处旺角的瑞兴百货公司。公司经理看过他的领带,虽然对质量赞不绝口,但是担心在顾客中没有影响,难以卖出。    
    曾宪梓灵机一动,对经理说:“只要经理能把我做的领带与进口领带陈列在一起,价格上我只要收回成本就行!”    
    经理总算同意了。曾宪梓做的领带终于在大商店中挂了出来,而且是与外国名牌挂在一起。果然不出曾宪梓所料,购买者被那新颖的款式、独特的花纹、地道的进口面料和精湛的工艺所吸引,再看价格大大低于同等质量的进口领带,自然纷纷购买曾宪梓的产品了。    
    尝到甜头的商店经理像欢迎贵宾一样迎接曾宪梓,一再催促曾宪梓,“赶快送货来啊!多多益善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曾宪梓当然满口答应。他加快了制作的速度,很快生产出大批领带。    
    香港的商业信息是最灵通的,从瑞兴公司传出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许多大公司、大商店的注意,一时间,竟形成了一股抢购曾宪梓领带的风潮。当时一般的香港产领带只卖6港元一条,曾宪梓卖到9。9港元,仍然供不应求。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再也无法应付如此之多的订货。他迅速扩大了工厂规模,招募了一批工人,并且以“金狮”为商标,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名牌地位。    
    “金狮”在香港站稳了脚跟。但是曾宪梓并不满足,总认为“金狮”产品的销售量在香港还不够大。他不断征求商店和顾客的意见改进产品质量。同时,放弃“金狮”这个容易被人误解的名牌,自己重新设计了“金利来”商标。    
    “金利来”商标一问世,很快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激起了他们的购买欲,使曾宪梓的领带生意更上一层楼。    
    曾宪梓凭借自己的独特经销创意,很快掘到事业的第一桶金,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给了他极大信心。    
    曾宪梓的另一个独特创意,也在业内引起了很大轰动,可以说是他成长过程的第二个转折点。那是在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到香港举行表演赛,曾经连续三届蝉联世界冠军的庄则栋和李富荣将进行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庄李之战”,这个消息使香港人万分激动。无法亲临比赛现场的人,也都准备看电视转播。曾宪梓以他特有的敏锐的眼光,看准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做电视广告的好机会,他希望购买庄则栋、李富荣比赛的电视转播特约赞助权。电视台的台长陈庆祥对曾宪梓这一大胆的决定深表赞赏,并且告诉他,虽然已有不少厂家看中了这个黄金时刻,但是都被3万元港币的赞助费吓住了,不知道曾宪梓能不能承受得了这一笔巨款?    
    3万元港币,在当时不算是一个小数目。尽管金利来领带的销售状况很好,要曾宪梓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仍然有困难。经过与电视台广告部的协商,曾宪梓最后以分期付款的办法付费。结果在中国乒乓球明星的精湛球艺引起人们交口称赞的同时,香港人不知不觉地也记住了金利来领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几乎成为香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句流行语!    
    广告宣传的成功,使金利来领带的销售产生了一种轰动效应。每条的价格由过去的9。9港元猛涨到100港元,直逼外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并且仍然是供不应求。    
    金利来领带不但在香港独领风骚,而且漂洋过海,大量涌向国际市场。曾宪梓的成功告诉我们做生意要靠创意而不是靠本钱,他的成功是他准确地捕捉到某种看不见而又确实存在的需求,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这些平淡而神奇的解决之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佳创意”。


《蛇吞象》 激发创意《蛇吞象》 敢于打破常规

    第二十七式 敢于打破常规    
    [皮尔·卡丹]皮尔·卡丹品牌的创始人。1922年出生在威尼斯,是20世纪时尚的革命先锋。他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而且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百姓,提出了“时装要面向大众”的口号。50年来,皮尔·卡丹涉足时装、餐饮以及化妆品等行业,构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凭借不断的创新,皮尔·卡丹已成为全球最畅销、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欧洲的时装史学家认为,皮尔·卡丹在时装界的成长过程就是他的创新过程。皮尔·卡丹最大的成功不在于他的帝国版图有多大,而在于6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的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英国报纸的评论说,历史证明,皮尔·卡丹是时装界最为勇敢的旗手。    
    皮尔·卡丹出生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8岁那年,举家迁往圣莱第昂。由于家庭贫困,他14岁便中途辍学,在一家小裁缝店里当起了学徒。皮尔·卡丹似乎天生就具备做服装的才能,仅两年工夫,他的手艺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师傅。他常常设计出一些款式新颖的服装,很受当地小姐们的青睐,不时有人上门请他专门设计女装。皮尔·卡丹非常喜欢新奇高雅、款式多样的舞台服装。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开始研究各种舞台服装的样式,白天在裁缝店工作,晚上到当地一个业余剧团当演员以积累经验。舞台服装的新奇艳丽给皮尔·卡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他的未来设计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17岁的皮尔·卡丹来到了当时法国著名的帕坎(PAQUIN)时装公司当学徒。帕坎时装帝国成立于1891年,是法国第一家国际性时装公司。在这家公司,皮尔·卡丹凭借着刻苦努力和天生的聪慧,逐渐站稳了脚跟。    
    1950年,皮尔·卡丹用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自己的公司,并很快成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法国高级时装界是一个限制极严,而顾客极有限的特殊行业。皮尔·卡丹很早就意识到:“只有面向众多的消费者才有出路。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面,才可能使它产生普遍和广泛的影响,并经受更大的考验。”1953年,在自己的铺面里,皮尔·卡丹第一次举办了个人时装展览。他设计的成套时装,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了浪漫情调,颇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皮尔·卡丹独出心裁编排的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模特表演,使他的时装作品更具有诱惑力。这批时装一上市,立即被抢购一空。    
    皮尔·卡丹在站稳脚跟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把自己的服装用“渗透”的方法逐渐向外推广,占领更多更大的国际市场。从这一点看,皮尔·卡丹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服装大师,也是一位精明的商人。    
    战后的法国,经济迅速复苏,大批妇女冲出家庭,融入社会生活,整个欧洲的消费大增。皮尔·卡丹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机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并将设计的重点偏向一般消费者,使更多的人穿上时装。    
    皮尔·卡丹曾制作过一套白领的红大衣,卖给了美国梅西百货公司,并被大量制作,以美国中产阶级买得起的价格出售,大获成功。皮尔·卡丹从梅西成功的例子中,联想到如果将他设计的服装大批量出售,可能正是一条致富之路。时隔不久,皮尔·卡丹便推出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适当的成衣,因其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皮尔·卡丹时装店天天门庭若市。那些抱残守缺的同行们却恰恰相反,生意冷清,顾客寥寥无几。    
    “成衣大众化”在商战中是出奇制胜的妙招,但皮尔·卡丹的创举惹怒了保守的同行,他们群起而攻之,竟联手将皮尔·卡丹逐出巴黎时装辛迪加。皮尔·卡丹并没有屈服退缩,以充分的自信和才华,又一次打破常规,他很快又掀起了一股男性时装的旋风。在那些被女性时装长期垄断的橱窗里,开始出现了充满阳刚之美的男性高级时装。    
    1960年前后,皮尔·卡丹开设了两家很有名的时装零售部:“亚当”专营男装、领带及束腰大衣、运动装;“夏娃”则是高级女装商店。光临的顾客不仅是那些富豪、贵族,连法国总统夫人及英国的温莎夫人等都为之着迷。皮尔·卡丹说过:“当我还在迪奥做设计师时,我便立下诺言:等到自己创业之后,我的服装兴许能够穿在温莎公爵夫人身上,而同时连她的守门人也有能力购买。”    
    人们的意识在不停地发生变化。1962年,法国巴黎时装女服辛迪加在所有会员的要求下,又将皮尔·卡丹重新请回来,并请他出任行会的主席。金顶针奖是法国时装业界最高荣誉大奖,皮尔·卡丹先后三次获得了这项荣誉。    
    皮尔·卡丹的生活总是和创造联系在一起。在时装界,皮尔·卡丹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欧洲时装业第一个使用鳄鱼皮做时装材料的就是皮尔·卡丹。皮尔·卡丹的灵感来源于好莱坞的影片《鳄鱼邓迪》。皮尔·卡丹聘请影片中的男主角给他的皮具做广告,为鳄鱼产品走向世界市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时装界,第一个将自己的名字印在汽车上和喷气式客机上的也是皮尔·卡丹。皮尔·卡丹自己创造了7种香水,而且还有两种船。1981年,皮尔·卡丹推出了“太空皮尔·卡丹”,这座建筑物当时价值2000万美元,能够举办各种大型的艺术活动。也就在那一年,皮尔·卡丹收购了马克西姆连锁店,同时他还利用马克西姆这个名牌创造出了皮尔·卡丹雪茄、水果、香水和鲜花。    
    在皮尔·卡丹的一生当中,人们对衣服的审美不断的革新,每次都促使皮尔·卡丹有新的创造。皮尔·卡丹不仅在服装的设计上敢于打破常规,跳出框框,在公司的经营中也勇于打破常规,不断地创新。正如人们所说是创新造就了卡丹帝国。


《蛇吞象》 激发创意《蛇吞象》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第二十八式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菲尔·耐特]著名品牌“耐克”的创始人,人称“运动鞋大王”。耐克成立于1972年,以后迅速发展。在1986~1996年期间,《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美1000家公司,耐克一直排在前10名之内。1991年,耐克成为世界上惟一议价资产超过30亿美元的体育和健身公司。耐克的成功,促使其创业者菲尔·耐特成为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一。    
    有人曾对全世界的企业做过一项调查显示,从100年前到今天,能够生存下来并成为世界公认的名牌企业,其经营取胜的秘诀不是企业拥有最低价格的产品,而是企业领导者拥有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永不枯竭的创新意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曾说:“创新是现代企业家的灵魂。没有创新,一个企业家就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里,一个企业要想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比它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行动得更快,变革得更快。否则,就会沦入二三流的境地,甚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耐克品牌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与竞争对手的殊死搏斗中进行持续创新的过程,耐克品牌的成功主要归功于鞋业大王耐特卓越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耐特与鲍尔曼自从1964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始就始终坚持创新的理念。通过提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耐克公司吸引了各种各样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公司是提供品种最全的跑鞋制造商。    
    1975年,鲍尔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丙烷橡胶,制成一种新型鞋底。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底上的小橡胶圆钉,使它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底的弹性更强。这种产品革新——看上去很简单却最先成就了耐特和鲍尔曼的事业,成为推动耐克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跨入最前列的真正动力。    
    实践证明,鲍尔曼发明的“华夫饼干”鞋底大受运动员欢迎。由于在研究和开发新样式鞋的工作上的突破,耐克公司一度在制鞋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市场对耐克公司产品的需求已十分巨大,以至于它的8000个百货商店、体育用品商店和鞋店经销人中的60%都提前订货,并常常为货物到手等待半年之久。这给耐克公司的生产计划和存货费用计划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耐克公司销售额在1976年为1400万美元,仅半年后便上升到6。4亿美元。耐克公司的市场份额为33%,为市场占有率之首。耐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