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76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大的星系,又围绕著一个更大的星系在运行,这个更大的星系叫娑婆世界,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发现。
  娑婆世界好像是一个整体,现在科学家发现这个整体的局部。为什么?这个娑婆世界,从前黄念祖老居士讲的,多少个银河系组成的?十亿个。到哪一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再发展、再进步,能够发现十亿个银河系,这是一个大的星系,那你就发现娑婆世界了。这个里头还有小千、中千、大千,很有趣味的。如果发现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这是一个团体,这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这是讲它的边际。
  那我们讲地球,地球有没有边际?有。地球边际是什么?地心引力。地心引力达不到的,那就是地球外面了,我们今天讲外太空,引力达不到了。这一个「最胜光遍照」的世界「以一切金刚庄严光耀轮为际」。经上所讲都是表法的意思,金刚是般若,佛经里头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般若智慧为它的边际
  『依众宝摩尼华而住』,「众宝」是性德,唯有性德才是真正的宝!自性本具的般若,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的相好。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法身、般若、解脱,真的是大圆满!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佛在经上常常叹息「可怜悯者」,真的可怜。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佛法,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我们能信、能解、能生欢喜心,过去无量劫曾经接受过佛菩萨教诲,曾经接受过大乘佛法的薰陶。为什么没有成就?疏忽、大意了,没有认真去学,这一生我们要是跟从前一样,不能认真努力学习,还是大意,那这一生又空过了。那再等机会!等下一次再遇到,下一次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劫?机会很难得。
  彭际清居士讲得很好,无量劫希有难逢这么一次,失掉了又要过无量劫,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碰到一次,机缘很难得遇到。遇到的人他明白、他珍惜,他紧紧抓住,这个人成功了,这一生解脱了。遇到而不知道珍惜,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不知道随顺佛陀教诲,肯定他空过了,真的可惜!真的是可怜悯者!
  所以此地的「众宝」,我们简单的讲就是三宝,就是戒定慧三学,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些是「众宝摩尼华」,依这个而住,心安住在这里。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定了五门修学的功课,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的心有没有安住在这上面?这个心要安住在这上面,你怎么会没有成就?你的境界肯定,不能讲一天天不一样,肯定月月不相同。为什么?你真正安住在佛陀教诲里头,你真正不再随顺烦恼习气了。念念不离经论教诲,不要搞得太多,太多记不住,无论学什么样经教,我始终抓住这五个课程,好记!
  「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要认真做到,我不去看别人,别人做不到,他的事情,我要做到。「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的戒不要求太高,五戒就好,我们的威仪能做到《弟子规》就不错了,我们都把水平降到最低。出家人戒律,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我都把标准降到最低,绝没有很奢侈的要求高境界,没有!我们这个标准就是肯定得生净土。然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句,前面十句自利,末后一句利他。我这样做也希望能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自己肯做就是劝化众生,不要用言语,我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就是自度度他。
  「六和」是跟大众相处,他做不到,我要做到;他不能跟我和,我要跟他能和;他迷,我要觉悟。「三学」是戒定慧,「六度」,大家晓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普贤十愿」,渐渐向上提升。普贤十愿,要不读《华严》你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在《华严经》里面我们晓得普贤菩萨的心量不可思议,大乘菩萨都不能跟他相比,我们要学普贤菩萨,学多少算多少,不能不学。
  这是「依住」,我们要把心住在哪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高!上上根人。我们是中下根性凡夫,我们要有住,我们就住在这个五门功课上,然后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五门功课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我们的本钱,有这个条件就肯定能往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九卷)  2002/9/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39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所持世界,别辨二十层大刹长行文,我们先念一遍:
  【其最下方。有世界名最胜光遍照。以一切金刚庄严光耀轮为际。依众宝摩尼华而住。】
  上一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现在接著看:
  【其状犹如摩尼宝形。】
  从这一句看起。『状』是形状,『摩尼宝』我们在佛经上看到,「摩尼宝」的形状是圆形的,虽然是圆形,它不是真正的圆,它还是有棱角的,不是真的圆。说这个世界的形状像这个样子,这是现在我们天文学的名词叫星团,「摩尼宝形」星团非常像。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大世界,它不是一个星球,许许多多星球聚集在一处。现在科学家跟我们说,这是它们互相之间产生的引力,所谓的「万有引力」,使它们能够很均衡的、很有秩序的在太空当中安布,依著轨道来运动,它不会差错、不会凌乱。这是说它的形状。
  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为什么这些星球在太空当中这样有秩序的运行?人想不出这个道理,於是就想到了,这是上帝的安排。这个话在佛法里面来讲,可以说他没有说错。现在要问,那上帝到底是谁?宗教里面讲的上帝,佛法里面讲的自性,真如自性。这经上不是常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性,性识,它具足圆满的德能!这个德能是自性本具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宇宙之间这一切神圣,在佛法里面讲,凡是见性的人都是神圣,见性的人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是自性的自然的活动。佛在经上常讲法如是尔,我们常常在经典上读到的法尔如是,一个意思,本来就是这样的。
  我们对於这个大宇宙,生起许许多多好奇的心、疑惑的心。有没有回过头来,去想想我们的小宇宙,什么是小宇宙?我们人身是小宇宙。人从生下来,慢慢长大了,眼为什么能见?为什么会有眼睛?为什么会有耳朵?耳朵为什么会听,有没有去想过?为什么有鼻子?这个问题之复杂,跟大宇宙没有两样。现在科学发达了,对於人体的构造相当清楚。谁造的?造成这样完美的,这是一个机器,造成这么完美的机器!有谁曾经提出这问题?有这样怀疑过?有没有去寻找答案?
  宗教里头有说,人从哪里来的?上帝造的,世界也是上帝造的。在佛法里面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而「识变」的确它是有规则的。中国人没有讲到性识,中国人讲阴阳,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它有程序的,它不乱。佛法里面讲的,讲识变,「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跟中国讲的这个八卦的演变,异曲同工,它都是有规则的,一点都不紊乱。所以人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能够随顺自然,随顺本性的运动的规则,身心是健康的,宇宙是健康的。一切众生身心健康,这大宇宙不就健康了吗?我们这个身是大宇宙里头的一个细胞,我们的身心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这身心不健康,大宇宙就出了毛病了,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佛法教人,我们要随顺性德,决定不能随顺妄想分别执著,不能随顺烦恼习气。因为什么?那不是性德,那是违背了自性的。违背自性当然有苦难,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六道三途,把清净法身变成了凡夫、畜生、饿鬼、地狱,你说多可怜!谁变的?识变的。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识是什么?错用了心。诸佛菩萨随顺性德,性德的原则,心是净的,心是空的。
  所以佛这个佛法,他用的标志叫法轮,轮是一个圆满的符号。圆,现在在几何学里面大家都学过,圆有没有心?有心。圆心在哪里?圆心找不到。几何里头的「点」,点是个抽象概念,但是它真有,不能说它没有。「点」确确实实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身体也没办法接触。可是点要移动,它就有轨迹,就出了现象,点移动就变成了线,线能看得见,有迹象了;线移动就变成面,那就更清楚了。所以圆是怎么来的?圆还不就是点移动变成线,线再移动就变成一个圆的面,这整个的圆不能离开圆心。佛用这个来做标志,来教导我们,让我们常常看这个圆、想这个圆。
  我们的身,身体是圆周,所以圆周是有,圆心是空,它不是物质;这个周、身是动的,心是静的。圆能起作用,就是它动,虽然它动,它的心不动,圆心不动。今天科技这样的发达,什么东西带动的?圆带动的。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要像圆心一样,圆心空无所有,空它就灵了。灵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我们今天智慧失掉了,什么原因失掉?错用了心。心本来是空的,我们的心现在不空,一些拉杂事情,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分别执著,统统都装在这个心里头,心就不空了。它是个空的东西,一放到、装到这么多东西在里面,它就不灵了,心坏了。心坏了,那它的运动当然就不灵活了,我们这个身体就出毛病,就不健康了。我们的色相、体质随著心在变,心地清净,相貌是清净的;心地慈悲,面孔是慈悲的,相随心转!心里面贪瞋痴慢,那相就不好看了。身体的体质、形色、健康,哪一样不是随心在那里转变?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佛常常教我们看这个圆,在这个里头体会大道,心要空。
  你看《坛经》六祖讲的话,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染污,真心、清净心决定不会有染污的。那什么心染污?识心染污了,识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永远不会被染污的。即使这个众生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堕在阿鼻地狱,他的真心还是清净的。他的染污是什么?是他的妄心,我们讲阿赖耶,阿赖耶是染污的。阿赖耶的本体是真心,所以阿赖耶(这个经上常讲)「真妄和合」,真正的一面不染污,妄的那一面被染污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真的那一方面永恒不变,妄的那一面千变万化,妄不是真。
  所以,马鸣菩萨讲得好,「本觉本有」,本觉是真心;「不觉本无」,不觉是阿赖耶。阿赖耶本来没有,怎么有了?迷了才有的,迷失自性才起这么一个东西;觉了,这个东西就没有了。那你要问这个东西怎么起来的?什么道理起来的?佛在《楞严经》上讲得清楚,释迦牟尼佛答覆富楼那尊者的问题。富楼那尊者就提出这个问题,阿赖耶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阿赖耶?佛的答覆好,但是很难懂。为什么难懂?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就难了;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佛一说立刻就明白了。障碍在自己!
  佛只讲这个妄,妄就不是真的,妄就是虚妄的。虚妄的你要当真,你还找它怎么起来的,它真的有个起因,它就不是虚妄的;没有因,不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不能说没有,有,但它不是真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佛法里面讲真妄,「真」是永恒不变,圆心永恒不变,因为它空无所有。圆的周有变化,它能大能小。所以圆周永远在那里动,圆心永远不动。佛法里面讲动静不二,动静一如,动中有不动,不动当中有动,圆里面能看出来。我们对於这个事实真相迷了,迷而不觉。然后很不幸的,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不晓得随顺真性的规律,真性是有规律的,那是自然的法则。
  我们仔细观察佛菩萨,佛菩萨他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完全顺乎自然;换句话说,与心性规则完全相应,那就叫大圆满!回过头再想想我们自己,完全相违背,与自然法则完全相违背。哪个地方违背了?我们举眼前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相有性无」,性是圆心,相是圆周;「事有理无」,理是圆心,事是圆周,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这个相、事相可以受用,我们今天讲,你可以享受,你不能执著、不能占有、不能控制。我们的麻烦在哪里?我们把事相认为是真的,起心动念想控制它、想占有它,错了。佛菩萨受用里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他得大自在。
  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同学,无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我们学佛菩萨。学菩萨什么?对於一切人事物,此界他方,现在未来,把控制的念头放下,抛弃掉,把占有的念头抛弃掉,你说我的心多自在!一切受用当中(世间人讲享受当中),决定不起副作用。念念想控制、念念想占有,你就想到你心理上的负担多大;现在人讲压力。你的压力从哪来的?心理上有压力,身体也有压力,活在这个世间苦不堪言!压力是从外头来的吗?不是。这《华严经》上讲得很好,「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哪来的压力?压力来自错误的念头。换句话说,来自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头一个错误就是执著「身」是自己,从这个里面起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就要伤害别人,这就是所谓的损人利己。这个念头错了,从根错了,一直就错到底了。
  佛菩萨觉悟了,觉悟的人,他知道身不是自己。《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正觉悟的人!到这个世间来,得到这个身了,这个身是现身,是示现的。来干什么的?看到芸芸众生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受尽一切磨难,自己折磨自己。来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放下,他果然明白了,肯放下,觉悟了,他就恢复本来面目,禅宗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他就恢复了,就得大自在!他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在虚空法界受用自然,决定不会起心动念。
  佛菩萨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要晓得在哪里。释迦牟尼当年在世,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跟我们一样每天也吃饭、也喝水、也穿衣服、也工作,没有两样。不一样在哪里?就是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对於一切现象,对於一切人事物,他没有控制、没有占有,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福报自然的。
  这个世间学术,讲什么样的学术都讲不过佛。你看现在多少人研究经济,怎么样能赚钱?怎么样能发财?学校里面开很多这个课程,诸位如果要细心想一想,就有笑话出来了。那个经济学的教授,讲的那么多的道理、那么多的方法,他自己为什么当个穷教授,他没发财,这什么道理?有没有人在这个地方起过疑问?照理说,他懂得这些道理,应该世间他头一个发财,谁能比得上他?世界上经济学权威教授,他的生活靠学校的薪水、靠钟点费,他没发财!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他那个发财的理论不可靠!他所教的学生,学生成绩都非常好,都拿到博士学位,博士学位不是各个都发财了?大概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