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66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谰荨段蘖渴倬罚换担蛔龇ɑ幔蛔鼍惴鹗拢芤谰煌寥宦郏痪浞鸷拍畹降祝隙ㄓ谐删汀R桓鐾桓鋈俗鞣鹆耍涣礁鐾礁鲎鞣鹆耍媸倒Φ虏豢伤家椋
  学院想来想去还要依照印祖的方法,我们在一块共学,也不能超过二十四个人。学院每一个人学习讲经,讲经最重要的条件是德行,要修养道德。德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德行!要真修,要真干。果然我们能够住山,十年、二十年不下山,我相信你的德行、你的道业成就了。二十年之后再出来弘法利生,那个效果就不一样!
  印光大师示现给我们看,他老人家七十岁才出来弘法,七十岁之前自学,没有人知道他。他在普陀山担任的执事是藏经楼的主管,就像学校里图书馆的馆长一样。在藏经楼里头静修,一住三十年,道德学问成就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讲的「厚积薄发」,他积得太厚了,积的德行学问太厚了。所以这一发出来之后,每一句话感人肺腑,写出的文章,字字都能够扣人心弦。祖师弘法只有十年,七十岁到八十岁圆寂,你看他这个十年的影响多大!在中国,这一个世纪以来,没有人能超过他,这是大家公认的。什么原因?积得太厚了,发出来有力量。年纪轻轻出来弘法利生是好事情,力不足,心不专,同时又被外面境界诱惑,往往到晚年衰败了、衰退了,他的根基太薄弱,没有东西发了。我们细细去想想这些道理,自己要找出一条出路,怎么走法、怎么做法才能够成就自己,帮助别人。
  我对於印祖的教诲特别重视的原因,是得自於李老师的教诲,李老师教我学印光法师,以印祖为师。他老人家虽然往生了、不在了,真正发心做印祖的私淑弟子,真正依教奉行,就是印祖的好学生、好徒弟。李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影响深刻。再仔细观察现前的社会,印祖指导非常契机,小道场小规模认真修行,不夹杂,不间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我们现在两个道场有著一段距离,但是我们用网路联系,每一天这四个小时的讲经,依旧是联系在一起。同学们,你们的修学能不能有成就,这个是决定在自己,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够点到为止。古人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能够帮助大家的,是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把世尊祖师大德修行的方法、自己学习的心得,跟大家做详尽的报告,提供大家做修学的参考,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些。诸位听懂了就要做,有疑惑的地方来问,疑惑是菩萨修行最严重的障碍。世尊当年在世天天讲经说法,为什么?为大众破迷开悟,为大众断疑生信,疑虑化解了,信心坚定了,依教修行,自然就成就了。
  在现前,我们可以说是有很大的福报,你们年轻这一代,我跟你们相比,你们的福报超过我至少有二、三十倍,我学佛的时候非常艰苦,没有法子跟你们比。每一天除了在经教上学习之外,还有许多生活上的劳动我要做,不能不工作。如何把念头转过来,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历事炼心。学教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教,我要把经典里头字字句句,怎样跟我的生活、跟我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融合成一体?这么一来,我这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没有空过。
  不像你们现在一般的错误观念,为常住做一点事情,耽误我的学习了。你不懂得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头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习是什么?就是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落实在生活当中,生活就是学习。习是什么?习是实验,你所学的东西要通过实验,那是真实的,你才有心得;不通过实验,不行。
  儒家讲「学而时习之」,佛家也讲,你看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炼心,那就是「学而时习之」。《论语》里讲一句话,在《华严》里头四十卷经,善财做出来给我们看。方东美先生读了之后非常赞叹,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通过实验,通过生活,通过处事待人接物。
  「树」这个字的含义,诸位就懂得了,建树、建立。从我们本身,现前在学习学生的这个立场,树立我们的形象,树立我们的道德,这个重要!从这个地方做起。
  「坛墠」,祭祀天地鬼神,这里头最重要的是真诚心,对天地鬼神不能用虚伪的心,真诚的心。这一句的意思讲不完,希望同学们细心去体会。今天时间到了,只能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四卷)  2002/8/3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4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随门广释,偈颂的第二首:
  【须弥城树坛墠形。一切刹种遍十方。种种庄严形相别。各各布列而安住。】
  这一首偈是讲华藏世界的「形状」以及「布列安住」,这句话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这一个大宇宙的状况。现代天文学算是有相当的进步,但是要从《华严经》华藏世界来看,好像还达不到。因为这一个大世界,这一个刹土,佛经里面常讲的一佛刹,一尊佛的教化区域,它有范围。就一般来说,这个范围多大?过去黄念祖老居士讲过,十亿个银河系。那我们今天天文的知识有没有超越十亿个银河系?如果要不能超过十亿个银河系,那我们的范围还没有办法突破娑婆世界,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教学的范围。
  华藏世界这是讲世界种,「种」是以佛刹为单位,就是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以这个为单位。经上用的形容词来给我们说,说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这是一个刹种。在大宇宙里面这个刹种无量无边,又何况重重无尽,《华严经》的宇宙观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一个星系里头,这是一个大星系,我们讲娑婆世界是这个里面的一个小星系,这个小星系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今天所讲的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这个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星球。它的形状像须弥山,像一个山的形状,像一个城的形状,城市。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高空看到地面上的城市,就像我们在望远镜里面看到太空当中的星系一样,有这种形状,有树的形状、有坛墠的形状。形状之多,前面长行里面说过,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说不尽!经上只举了这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含义很深,『须弥』是表智慧德能的高广;『城』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树』是讲种种建树、种种建立;『坛墠』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场所,它的含义是真诚恭敬。所以举出这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下面说『一切刹种遍十方』,不是一个刹种,华藏世界是一个刹种,像华藏世界这样的刹种,种就是集团,许许多多的佛刹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最大的星系,称为刹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就是二十层,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像个大楼一样,这个大楼里面房间很多,释迦牟尼佛有个教室,阿弥陀佛也有个教室,他们的教室都在第十三层,从这个比喻,诸位去想想这世界之大,不可思议!
  『种种庄严形相别』,在一般讲,讲星球多半是圆形的、椭圆形的,但是要讲一个星系,那形状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照片,跟《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来对一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星系、星团的形状不一样。这里面我们又要晓得我们在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星系,那又不一样。现在我们晓得,我们这个依住的银河系是个圆形的,当中高,愈往旁边愈稀薄;从当中看好像是「须弥」,从侧面看你能看到当中高,慢慢的低下去。可是如果你要是在银河正中来看,你看到这个银河是个圆形的。所以,我们观察角度不一样,看到它的形状就不相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决定不能够执著。所以说种种庄严形相有差别,不相同的,就是一个星系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也不一样。
  『各各布列而安住』,这些星球星系在太空当中的运行,它很有规则。为什么它一点都不乱?像地球这是太阳系的行星,围绕著太阳旋转。太阳带著这么一大群,好像一个家族一样,围绕著银河系旋转。从《华严经》里面我们了解,银河系又绕一个大星系在旋转。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去思惟、去观察,人太渺小了!在整个大宇宙里头实实在在是微不足道!《华严经》在这一品经介绍这个宇宙的状况,依报庄严,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一大段经文就像现在学校里头所上的天文太空物理,讲的是这个科目。
  下面第三首颂,这一共有三首,是说体性,长行里面所讲的体性。体是理体,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的本体。体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宇宙的现象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道理形成的、发生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万物怎么发生的?它总有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本体。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不但我们讲的是星球星系、生命万物,还包括虚空。我们一般人研究这些现象,往往把虚空疏忽掉了,佛法把虚空也算在其中。
  这虚空从哪来的?这个不能够疏忽,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由此可知,宇宙万有的本体是性识,性,真如本性;识,是佛在经上讲的阿赖耶识。性识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觉悟了就称之为性,迷了就称之为识。觉悟所现的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这是觉悟的时候所现的。迷了的时候,所现的十法界、三途六道,是我们自性迷了现出的境界。所以性识是能现、能变,这个境界,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所现、是所变。但是在佛法里面讲,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才是事实真相!请看经文:
  【或有体是净光明。或是华藏及宝云。或有刹种焰所成。安住摩尼不坏藏。】
  这个第一句我们一看就晓得,如来的报土,法身菩萨的报土,我们常讲「净土」。净土有没有?真有。为什么会有净土?心清净。《维摩经》上讲得好,「心净则佛土净」。所有一切境界包括虚空,佛在《般若经》上跟我们说出它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把所有一切现象的真相跟我们说出来了,「如露亦如电」,《金刚经》上说的。
  《楞严经》里面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为什么如露如电?电是闪电,《楞严经》上讲的,所有一切现象,包括虚空,「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现一切现,没有前后次序的,这个话很难懂,确实是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在这个里面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这亏就吃大了!误以为真有,佛菩萨清楚这个有叫幻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能现能变的性、识它不是物质,没有形相,所以叫它做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六根缘不到称之为空;它确实是有,它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它所现所变的。所现所变刹那生灭,那个生灭太快了,快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生灭几乎是同时的,生灭同时也可以说不生不灭。生灭这个分别、这个执著、这个念头都不能存在,不能成立,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能够明了事实真相。这在佛经里面说,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他看到事实真相,我们想像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多深!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修什么?都是修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都是修的禅定。我们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修什么?还是修禅定。《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宗门有什么两样!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所以佛在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那在我们分上来说,好像法门不平等,有高下,这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各个人根性不平等,善根福德因缘有高下,不是法不平等,我们人不平等,所以学习才需要选择法门,道理在此地。
  选择什么样的法门?选择我们学习容易,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相应,与自己现前生活环境相应,学起来,我们现在人讲,很轻松没有压力,很容易没有困难,这就适合自己的根性。法门很多,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牟尼佛曾经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像《大集经》上佛讲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释迦牟尼佛提供给我们的参考资料。那想想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讲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里面修行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平常读《十六观经》,《十六观经》理面讲的是大的区别,就是修行的方法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是十六种里面最后的一种,第十六种;最后的一种,往往也是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一种,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所以我们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也是有道理、有依据的。
  用持名的方法修什么?修一心不乱。迷悟的差别就在此,觉悟的人一心;迷惑的人妄念很多,所谓三心二意,迷了。三心二意有出处的,法相唯识宗里面讲的心、意、识叫做三心;二意是末那、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叫二意。九法界众生起心动念都落在三心二意,所以三心二意是妄心,真心是一心,一心是真心!
  佛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当然包括我在内,也包括你在内,一个也没有漏掉。皆有如来果地上的圆满智慧,这个智慧真的是无所不知,确确实实知过去未来,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你原本都知道。德是能力,佛家常讲万德万能,你无所不能,圆满的能力。第三是圆满的相好。现在这三种,佛给我们说出来,说我们有,而实际上这三种我们都没有;没有,失掉了。佛给我们说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了,是迷失,你迷了自性。所以自性这三大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三种圆满你丧失了,迷失了。什么时候你觉悟了,你自性这三个圆满就现前了。
  为什么会迷失?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妄想阿赖耶,分别第六意识,执著末那。所以,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谁做主?三心二意做主,这叫凡夫,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的颠倒错乱,说我们这些人。
  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千经万论只有一个宗旨,劝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你就成佛了。这一放下,就是说你自性里头的大圆满,智慧、德能、相好就现前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给我们看,这经上常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不仅仅是用言语来教导,他的一生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觉悟的榜样,觉悟的模范。
  我们学佛常常想著本师释迦牟尼佛,向他学习,他是真正放得下。世间人哪一个不贪图名闻利养、功名富贵?释迦牟尼佛王子出身,把王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