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3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嬲姆鸬茏硬慌鲁钥鳎慌律系薄R涝谡飧鍪兰涠潭痰募甘辏畹揭话偎甑娜吮暇故巧偈褪浅钥魃系币膊还图甘臧樟耍惺裁春眉平系模空娉闲囊簟N裁矗空娉闲氖切缘碌牧髀叮恰噶帜δ岜ν酢梗颐且谡飧龅胤浇ⅰ⒔ㄊ鳌N矣谜飧鲂纳睿谜飧鲂墓ぷ鳌⒋κ麓私游铩T谑婪ɡ锩婧孟裎页粤瞬簧倏鳎狭瞬簧俚保窃诜鸱ɡ锩婺阏季×吮阋耍∥裁矗磕阍谡庖簧鄣墓Φ拢阋怯龅骄蛔诜牛源斯Φ拢暇煌粒笤竿阕鞣鹑チ耍庖簧统煞鹆恕H绻鲁钥鳌⑴律系保褂眯榍榧僖猓佬榍榧僖馐锹只匦模只匦难Х鸹故歉陕只匾担龆ǔ霾涣肆缆只亍D忝窍胂肟矗降资撬钥鳎急阋肆耍
  我在世间,失掉了世间的一切,包括自己这个生命,我也欢喜。为什么?我超生了,我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你要是在这个世间样样都想得到,你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没有分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帐要好好算算!世间的那些帐丢掉了,不要了,算那个帐干什么?要修真诚心,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是性德流露,是「莲华轮摩尼宝王」。
  真心,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至善的,只因为我们不觉,我们迷了,把真心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我们的真心迷失了,什么时候觉悟就又恢复了。你看一觉悟,你不再搞虚情假意,你以真诚对人。你看,一觉悟就回头了。这一觉悟,我的心不再被污染了。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不再起了,清净心就恢复了,正觉心、平等心、慈悲心都生起来了。这是性德,这个才是宝,真正的宝。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本有家珍,不从外得,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恢复自己的性德而已。所以大经里头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完全是恢复性德而已!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只是因为迷得太久,迷的时候,烦恼、所知障碍了性德,性德变成烦恼,自性变成生死,你说冤不冤枉!但是你要明了,不管它怎么变,总是「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觉悟就好,回头就好,这个要紧。
  第一句是从心地上讲,恢复自性、恢复性德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会用真心的人,这个人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用妄心,就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用烦恼习气。烦恼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造轮回业,果报是六道三途。我们不能再干这个事情了,这真叫傻事,这真叫愚痴。无量劫来,我们堕落在这个里面,希望这一生能够醒悟过来,我不再干这个事情。第二句:
  【香焰光云摩尼宝王。】
  前面这八句都称为『摩尼宝王』,性德圆满的流露。清凉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这八桩事前面六桩都是讲器世间,第七句是讲正觉世间,最后一句是讲众生世间,全是「摩尼宝王」,不可思议。这个境界正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佛知见这才真正见到摩尼宝王,没有一样不是性德流露。我们凡夫能不能见到?凡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见到;没有到彻悟,没有到见性,见不到。摩尼宝王都变成石头,都变成泥沙,都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树木花草,一切动物、植物,都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现在《华严经》虽然读得不多,有那么一点消息透露出来了,懂得六尘表法的义趣。义是意义,趣是趣向,少分体会到「大方广佛华严」的真正面目,少分体会到了,带给我们的是法喜充满,确实拓开了我们的眼界,提升了我们的境界。
  『香焰光云』,这里面讲两桩事情,一个是香,一个是光。「光」是般若,「香」是性德,「焰」是相好,下面这一句还有「种种严饰」,专讲相好。我们对於这个世间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有才艺的人,都非常羡慕、赞叹,这两句经文描绘的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如果你要是遇到有人问你学佛,你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你把这三个圆满告诉他,这是学佛的好处,我就为这个学佛,不为别的,为求智慧、为求德能、为求相好。德能跟相好是我们人间讲的福德,智慧福德。
  「云」的意思前面讲得很多,此地不再说了。提醒我们,可以得受用,不可执著。你要执著就错了,你就有过失。於一切法中,不但执著放下,分别也放下,你就得自在。你要有分别执著,你就不会得自在。「自在」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世间人讲自由自在。说实在的话,在凡夫克实而论是有名无实,就像真善美慧一样,真善美慧在六道、在九法界有名无实。他哪里来的真?他心里头没有真,没有诚。这是根,能生万法。心不真,心不诚,他的世间、他的世界都是虚假的。什么人的世界是真实的?华藏叫一真法界,你们想想这个名词,它是真实的,它不是虚假的。为什么?能现能变是真,所现所变哪里会是假?真假不在外头,真假在你的心。你的心是真心,那一切都是真的;你的心是妄心,一切都是虚妄,就这么个道理。说穿了,跟诸位说,就这么简单。
  佛菩萨决定不用妄心,佛菩萨心里头决定没有虚情假意,这一点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真心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但是我们把真心放在一边不用它,用妄心,我们的亏吃在这里。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谁的过失?没有一个人有过失,没有一桩事情有过失,过失在自己,为什么要用妄心!什么叫觉悟?不再用妄心了,一味真诚,这个人觉悟了,这个人回头了。还要用妄心,还有分别执著,没回头。天天读经,天天听讲,天天在学习,这些话你听的遍数多了;遍数多了就变成老生常谈,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还要一遍一遍重复的提醒,没有别的,你还没有回头,你还没有觉悟。像一个睡觉的人,睡得很沉,叫他,吭一声;推他,动一下;不叫他,不推他,他又睡著了。推他几遍,推他十几遍,推他二十几遍,他还是醒不过来。六道凡夫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佛把这些众生分为三等,上等根性的人大概他睡觉睡足了,快要醒了,还没醒;你一叫他,他就醒过来了,这是上等根性的人。中等根性的人,还没有睡足,正在好睡的时候,推推他还行,叫几次推他几次,这才醒过来。下等根性的人,怎么叫也没用处,怎么样推他,还是在睡懒觉,理都不理会你,这是下根人。这个比喻我想诸位能够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你亲眼见过,你亲身接触过。
  经上讲的都是上上根人,法身菩萨,他们的香光遍照,香能够远闻,光能够遍照;光代表他智慧的影响,香代表他德行的影响。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外面讲经用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所学所行足以为世人做楷模、做榜样。这个是「香焰光云」所表的,我们要知道学习。
  我们有智慧,也有德行。道德跟智慧不是修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只是现前被烦恼覆盖(这是佛经里面常常用的术语),而不能够现前,不能够得受用。佛教导我们把障碍除掉,我们的智慧德能就现前了。这个障碍怎么除?一定要靠觉悟。佛帮助我们觉悟,为我们讲经说法,只有一个目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所以经要常常读,要常常听。我还没有觉悟,没有觉悟就是刚才说了我还没有做到,我还没回头;没有回头,没有做到,就是你没有觉悟。什么时候你有一点觉悟?我做到,很自然的做到,一点勉强都没有,证明你开始觉悟了。再看底下这一句,第三句:
  【种种严饰摩尼宝王。】
  『种种』是多,不是一种,『严』是庄严,『饰』是装饰,这个含义就很深很广了。文字表面是讲的设施,像我们旅游去参观皇宫,我想许多同学都曾经到中国大陆去旅游,一定去看看北京的故宫。在这个宫殿里面,你能看到雕梁画栋,那就是「种种严饰」,美不胜收。在《华严经》里面这是表法,表无量无边的德行。因为下面有一句『摩尼宝王』,「摩尼宝王」是称性的德行。
  譬如我们最近印了一部书《八德须知节要》,我们在这一套书用了一个新的书名,《德育课本》。现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提倡「以德治国」,我们印这一套书响应这个号召。书的内容总共有十六册,分为四集,每一集四册,每一册里面两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四集都是用的这个德目,这就是「种种严饰」。《德育课本》里面所采取的是历代德行有特殊表现的这些人物,所以这一套书可以把它当作国文读,也可以把它当作历史读,也能把它当作道德的教学来学习。在我们学院,我们请杨老师上这门课。初级第一个德目他讲过了,听众的反应很好,大家听了都很受感动。我听杨老师告诉我:有不少听众准备手帕,准备很多卫生纸。我说:干什么?他说:流眼泪,哭!一面听一面在哭。
  四集都是同样的德目,内容、人物、故事不一样。单数的四册是历代行孝、行悌、行仁、行义的男士,双数册数的是历朝的女士。无论是男女老少,这一生力行道德,足以给社会大众给后世人做榜样、做典型的。这一套书很有启发的作用,我们学了之后见贤思齐,我要想跟他们看齐,能做得跟他们一样好,这就是觉悟。听这个课程感动得会流眼泪,你说他有没有觉悟?他要没有觉悟,他麻木不仁。他听了会流眼泪,他开始觉悟了,我们佛法里面讲始觉,这个课程触动他始觉的心。
  不断的去听,重复的去听,像我们这个经上讲的,香河里面的洄流、漩澓,它的意思就是教我们不断的重复。我们印象深刻,感动的也深,自自然然起而效之,我们一定自自然然的效法。为什么?性德。这个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者是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是迷失了很久,现在有人一提醒,觉悟了。再回想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以前没有觉察到,没有做到,现在听这个课程的时候,惭愧、后悔,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能尽到孝道,老师在世的时候没有能做到尊重。这个忏悔有没有效果?有,而且效果很大。大在哪里?大在给世间人年轻人看,让他们看到你这种忏悔的样子,他心有所感,他能感动。他的父母、老师还在,应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所学的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
  现在这个社会把伦常道德都忘掉了,社会上已经很少人在提及,於是愈迷愈深,烦恼习气与日增长,造作罪业在所不免。罪业造得多、造得重,自己也知道是不应该的。有些人为环境所逼,不能不造业,但是真正醒悟过来了,他可以改一个行业。尤其是杀生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不好,临命终时,你所杀害的这些众生来跟你讨命。
  我跟诸位同学说过,我有一个同参道友,也过世多年了,广化法师。学佛之后,持戒、念佛很精进,办佛学院,为佛门培养人才,实在说也是无量功德。但是在出家之前,他是军人,虽然他没有打过仗,没有杀过人,吃众生肉,吃活的。他在军队里面管军需,军需是个富差事,管钱财,所以用钱就方便。每天吃一只鸡,吃了很多年。以后学佛知道错了,但是冤业太深了。出家之后,有一天在洗澡,在浴室里面,他看到许许多多的鸡往他身上飞过来,乱蹦乱跳的要来啄他。他就到处闪避,跌了一跤,把腿跌断了,在浴室里头。以后这个腿是接起来了,但是残废了,要用两个拐杖,要坐轮椅。他告诉我,他这是重业轻报。晚年的时候半身不遂,这个业报没有能转得过来。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吃众生肉的果报。
  他那个造得严重,不是在市面上买的,要吃活的。虽然自己没有动手杀,吩咐厨房里的厨子帮他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吩咐别人杀,那个罪重於自己杀的。厨子杀,他是奉命行事,他不能不杀,你是下达命令的。什么人杀众生?下达命令这个人杀的,这个人有罪。那个厨师虽然是执行,他有过。罪、过的报应不相等不一样,罪重,过就比较轻了。杀生害命,遭受这样的果报。你就晓得持戒是性德。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十善是严饰。我们在佛门里面随便举一些纲领,三福是严饰,六和敬是严饰,四摄、六度、普贤十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想想看菩萨的愿行无量无边,哪一条不是「严饰摩尼宝王」!他这个心行称性,性德里头流露出来的。第四句:
  【现不可思议庄严色摩尼宝王。】
  前面一句「种种严饰」,这个地方是『不思议庄严色』,色相。我们晓得了,种种严饰,前面所讲的是因,这个地方所说的是果。它一共有六句,这六句都是讲的依报。六句,前面三句是依报庄严的因,后面三句是依报庄严的果。因好,果当然好。
  「色」,六尘用一个字,色声香味触法,用一个字做代表。这一个字我们能理解,现不可思议庄严的六尘。在华藏世界里头不叫做六尘,而是六种不思议的庄严。我们要用这个句子来念,现不思议庄严色,现不思议庄严声,不思议庄严香,不思议庄严味。我这么一念你就明了,你就晓得这一句里头包罗万象。
  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嗅性嗅香性,明心见性!你从这个地方,你才真正明了,怎么转境界?许多人听了大乘经,我们常常讲修学真正的成就是要转境界,《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法身菩萨没有别的,会转境界;转六道为华严境界,转娑婆为一真法界。不能从外头境界转,那个转不过来,要从心地里面去转。前面所讲的,莲华轮摩尼宝王、香焰光云、种种严饰是讲德行,从这儿转。我们今天讲总纲领,愈简单愈好,我们现在讲的是纯净纯善。纯净,心地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能现能变的转过来了,外面的境界,所现所变的当然就转了,你自自然然就能够体现得出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再看这个世界,再接触,六根对六尘境界,你的感受完全不相同。就我们一般人来说,你的思想、你的想法看法不一样了,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无论接触哪一法,活活泼泼。我有时候也提到整个虚空法界是一个有机体,我们要怎样觉察到,怎样体会到?这里面无穷的乐趣,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一句是讲的形相。下面一句:
  【日光明衣藏摩尼宝王。】
  这说的是『衣』。「衣」,一切有情众生不能少的。这个衣质料好、色彩好,是自自然然现前的。不要说是法身菩萨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人的衣著是变化的,不需要裁缝,随心所欲。当然这里面也随著天人的福德,就以欲界天来说,欲界有六层,一层比一层殊胜,衣著不相同,福报不一样。我们再细心的去观察,世间法它有相似之处。世间福报大的人,他的衣服有人供养,好的料子、好的样式,大概别人做好来供养他,奉献给他。最明显的我们能够看得到的,帝王大臣、豪门贵族,他们的日用品都有许许多多人送给他,供养给他,福报!日常生活用品不操心。
  我们要问:这么大的福报从哪来的?跟诸位说,从过去生中布施得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