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282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什么也没得到,可以说阿赖耶里面种个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不产生影响,就是古德所谓「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如果真的看出门道,觉悟了,豁然大悟,这一觉悟我们的思想见解产生变化了,跟没有接触佛法之前大大的不一样,这样一来对我们这一生当中就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一般讲改造命运,有没有心去改造?无心。不像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有心。真正深明佛理的人无心,自然而然,确确实实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没有作意,一切恒顺经教的教诲,只知道这样去做。我应该这样去做,佛怎么说,我怎样做,我能理解,我能相信,做久了就有心得。这个心得是什么?契入了,契入叫证,信解行证,尔后乐此不疲。
  这一句『道场』,道场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聚会的场所。恒出妙音,从来没间断过,你懂吗?这些妙音在说什么?它所讲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一本经是个引子,引导,引导我们真正入「大方广佛华严」。所以大家要晓得,「大方广佛华严」不是在这一本书上、在这书外面,这是说明书,你先看了说明书,你才真正能够看到「大方广佛华严」。如果没有看这个书,「大方广佛华严」摆在你面前不认识。那这本书的效果,这本书的价值非常宝贵。从这本书找到了真正「大方广佛华严」,找到了世出世间无比希有的珍宝,一点都不假!这个珍宝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疑难杂症,无论什么问题,无论什么样困难,到这个地方来都化解,都消融掉了,这个东西就是宗门所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其音极深远』,说「极」,不但九法界众生无法想像,「深」到什么程度、「远」到什么程度没有法子想像,经典里面只是讲遍虚空界、遍法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要在当人会得,你能体会得,这个重要。
  『能灭众生苦』,这是跟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灭一切世间苦」,这句话非常重要!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说的这个法是什么法?纯善,能灭一切世间苦。此地讲的是什么?纯净,比纯善还要纯。这个地方的众生,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包括菩萨,菩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我们要问:等觉菩萨还有什么苦?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他的苦,这不能不知道。怎样能帮助等觉菩萨?纯净,心纯净,身也纯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就对了。毫分不净都没有,这样那一品生相无明就破了,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能灭众生苦」。
  『此是佛神力』。这个地方「佛神力」我们千万要记住,你看到这个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这是毗卢遮那佛。你要执著有一个佛,这就是夹杂不净。「佛神力」到底是指什么?佛是觉,觉法,那是真佛,前面我们读过,佛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文意思就是觉。觉什么?觉总有对象,觉一切法。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之间一切法,包括宇宙、包括虚空法界,彻底究竟圆满的明白了,这就是佛,这就是佛神力。佛神力是对什么?对你无始劫以来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时候统统放下了,断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不剩,佛神力是这个意思。千万不要想到阿弥陀佛的神力,毗卢遮那的神力,你这个拖泥带水不干不净,你不懂得佛说法的意思。我们常讲佛法无边、佛力无边,都是说这个意思。这些话佛门弟子常常听说,有时候自己也会说几句,真正的意思实在讲没搞清楚,搞清楚慢慢就会入境界。
  由此可知,学佛不研经教、不听讲经,不去研究,智慧不开,只是每天好心读几卷经、念几声佛号,很好,不是不好,是好事,不容易觉悟。觉悟要认真去研习,研究真干,这个习是真干,把你所学到的统统落实到生活上,你也去认真像佛菩萨一样参加表演。我们虽然是凡夫,果然能参加表演,有大利益!什么利益?容易悟入,表演就会认真做,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佛说不可以做的,一定要放下,一定不能违背。这个样子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请看最后一首:
  【一切咸恭敬,心生大欢喜,共在世尊前,瞻仰於法王。】
  大威光太子对大众这一番劝导果然有效,说明大众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但是比太子差一等。为什么?太子一见到光就觉悟、就明白了。他们这些人见到光还不清楚,感觉得这很希有、很欢喜,觉得很难得,这是一个很希有的瑞相。经过太子这样一说明,明白了,还是善根非常深厚!『一切』是一切大众,对太子所说的尊重,由这个尊重落实到恭敬如来,对佛的恭敬心生起来了。『心生大欢喜』,这个欢喜真正的体会到佛法里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更难的见佛了,现前有机会见佛,这是太希有了!
  『共在世尊前』,大家一起像前面讲的十方菩萨众一样聚集在世尊前。『瞻仰於法王』,瞻仰是对佛致敬,以最恭敬的心、以最恭敬的礼节向佛致敬。「法王」就是佛,王是比喻,比喻自在,一个国家只有王自在;国王他发号施令,别人都要听从他的。佛於法自在,在一切法里面通达无碍,得大自在。我们一般人在一切法里头,还有很难的,我们没有办法理解的、没有办法体会的,佛在一切法里头自在无碍,所以称为「法王」。菩萨,我们一般称地上菩萨,法身菩萨里面的地上菩萨,尊称为法王子,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经上常常看到称他们为法王子,就是这个意思。这正是清凉大师所说的「无远不归」,大家统统都到世尊面前来皈依请教,来求法。
  第四段「偈赞如来」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再看下面经文,第五段「父王宣诰」。大威光太子的父亲就是喜见善慧王,他跟大众一样也是看到佛光,感觉得很奇怪,是一个好预兆,不知道佛光里面的意思。听听太子这一番话,国王开悟了,国王跟与会的大众一样开悟了。请看经文:
  【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普遍胜音世界。时喜见善慧王闻此颂已,心大欢喜,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这段文也是说偈的原因,这个偈颂有十一首。国王听到太子说法,他明白了,他来说偈劝勉大众。清凉在此地这个注解讲得好,「太子道深,亲承佛益。王机犹浅,转假他闻」。这几句话说得好,太子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见到佛光,他就明白了,他就得十种利益;那个「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他得的是圆满的利益。他的父王(国王)根性、善根比他浅,不如大威光太子,所以见到佛光之后,还要听到太子这一番开示他才觉悟过来,所以转假他闻,与会大众亦复如是。但是这都算是善根非常深厚,想想我们自己跟他做个比较,那就差得很远了。
  我们在此地现在总有几分体会,不能说多分,少分。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有佛光注照此地,因为佛光从来没间断。佛的光明遍照虚空法界,遍照重重无尽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当然在佛光普照之中。这个光现在人讲的磁场,有自性本来具有的磁场,从来也没有产生过变化,无论你是圆成佛道,或者是你在堕落三途,这个磁场从来没有变化过,所以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凡是变化的磁场,那个磁场常常变动的,那都是虚妄相,那不是真的,迷了以后才变现出这个幻相。你看人在欢喜时候的磁场跟愤怒的磁场不一样,这是我们最容易感觉出来的,一个是非常的平和慈祥欢喜;一种是暴戾,充满愤怒、充满杀气,在那个气氛里面会感到不安,没有安全感。
  今天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气氛不善,到处充满瞋恨浊恶的磁场,浊恶到极处。所以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没有安全感,纵然有一点福报,物质生活能过得去,精神生活不安,常常怀著有恐惧,不知道到哪里去好,总想找个安全的地方,现在有所谓移民。这个世间有没有安全的地方?跟诸位说,没有,这一点总得要觉悟。什么最安全?随顺性德最安全;什么最危险?违背性德最危险。换句话说,纯净纯善是性德,心地行为纯善纯净最安全。换句话说,心行不善不净最危险,会常常遇到灾难。如果是纯净纯善,灾难现前也非常安全,确确实实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所以不必去起心动念生烦恼,去找一个安全地方,没有。世间人他这一生业力主宰著他,他到哪个地方去躲避?大修行人转业力为愿力,什么地方都自在,什么地方都安全,这些道理,大乘经里头。我们有幸遇到大乘,否则的话,我们也会跟芸芸众生一样心里面不免疑虑,惶惶不安无所适从,这个精神生活非常痛苦。如果这个精神痛苦过分,就影响到生理,精神分裂,那真是苦不堪言!现在我们常常听说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人得忧郁症,忧郁症还是轻的,严重的精神分裂。怎么样能治这个病?佛法能治此病,很可惜佛法不能普及社会,有许多地方法律还限制。但是许许多多国家制定一些政策法律,想尽方法来救济人民这些痛苦,尤其关於精神方面的。多少精神病院,这政府很重视,鼓励有财力的人出来帮助。但是他不懂得佛法对这个世人有大帮助,帮助你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不会得忧郁症,你不会得神经分裂。这么好的东西不知道,这也算是众生的业报,众生没福。制定国家政策的人对於这个东西他没发现,不知道佛法能度一切世间苦。
  所以古时候(外国情形我们知道比较少),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历代的帝王都重视佛法的教学,帝王带头来学习。大家一看到皇上都学习了,当然是好东西,不是好东西皇上不会学习的;皇上这一提倡,全民都学习了。所以佛法在中国的教学超过儒家、超过道家,什么原因?皇上带头学习。皇上既然要学了,出家人不能不认真干,你要不认真,皇上请你到宫廷里面去讲经、去教学,你拿不出东西来,那个有罪,犯法。犯什么法?不是国家的法律,你的戒律,菩萨戒;菩萨戒「上求佛法,下化众生」,你违背了。比丘戒成就自己的德行,菩萨戒成就德行之外,还要成就自己的学问、成就自己的智慧、成就自己的辩才。你既然出家了,这是你的事业,你没有把你的事情做好你就有罪,国家法律不治你的罪,佛门本身用戒律来治你的罪,所以真干。
  现在社会不要佛法,所以出家人乐得清闲自在,也不肯去学了,为什么?学了没用处,在从前学的时候你要去教学,现在没有学校,学校不要你了,你没地方教了,我学它干什么?学了没用。确实如此,我们今天如果没有这个高科技,没有这一套录相的设备,我学了这些佛法给谁讲?谁听?古时候没有这个设备,现在有这个设备,行,没人听,把它录下来留给后来的有缘人,所以我们每天还是讲得很起劲,依然是心生大欢喜。也有不少人把这些录相做成光碟,流通各个国家地区,不少有缘人看到了,生欢喜心!这些人不在面前,我们距离遥远,很不容易聚会,用这个方法。我们现场讲解,我们用网路直播,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这个时候在网路上收看的人很多,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如果没有这一套设备,我们是一筹莫展。那学了东西只能够传给一、两个人,这一、两个人不容易找到,太难了!难在什么地方?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贪瞋痴慢放不下。换句话说,你没有能力接受传法,想传给你,你不能接受,你有这些障碍。我在讲席里头常常说,这十六个字是严重障碍。
  所以喜见善慧王的宣诰,他也是用赞颂,实实在在不容易。这个文里面我们要注意、要留意的,『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是说前面这一段经文,这个十首偈颂。你看底下讲『以佛神力,其声普遍胜音世界』,他没有说十方世界,这是得佛力加持。就像我们今天在此地为大家介绍,我们所得到的是高科技的神力,使我们的音声普遍地球。有缘的人听到了生欢喜心,生欢喜心他一定很乐意的辗转的宣传。他的父王很欢喜辗转宣扬,所以后面也有十一首偈赞颂。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一卷)  2003/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1
  诸位同学,请看威光遇第一尊佛,第五个段落「父王宣诰」,前面长行文介绍过了。现在请看偈颂,偈颂总共有十一首,这十一首偈颂很好懂,请看第一首:
  【汝应速召集,一切诸王众,王子及大臣,城邑宰官等。】
  这是国王听了太子说偈赞颂之后,他也悟了、他也明白了,非常欢喜,召集他的眷属大臣人民,劝导大家一起去拜佛,亲近世尊。所以这个偈的意思很清楚、很明了。『汝应速召集』,你们大家赶快去召集。这个「汝」没有指定哪个人,这里头有很多人,譬如哪些人召集宫廷里面的眷属,哪个人召集这些大臣,哪些人召集宰官,这是有组织的,每一个不同的团体都有一个领导人,你们赶快去召集。『一切诸王众』,这是王族王子。大臣,有大臣里面的人,一般讲是宰相,召集诸大臣。『城邑宰官等』,这就是像国家行政组织,现在中央政府下面有州、有省,省下面有县、市。省里面当然是由省长来召集,县里面就县长来召集。这个我们一看就了解。再看第二首:
  【普告诸城内,疾应击大鼓,共集所有人,俱行往见佛。】
  再告诉地方官员在城里面集众。城里面集众,古时候用钟、用鼓。击鼓,鼓声一响,人民听到之后:这一定有大事情,要召集我们去集会。大家都来了。来了之后就向大家宣布:国王有命令,让我们所有的人民都去见佛。如果不觉悟,不会!真正觉悟明了了,你看看国王自己得利益,他没有私心,希望眷属王子都得利益,也希望大臣文武百官也得利益,也希望全国人民各个得利益,你们想想这里头的味道,他真正的用意在什么?国王在推行、在劝导、在落实佛陀教育。希望佛陀教育能够普及到全国,人人都应当学习,他真正用意在此地。再看下面一首,他这是劝导大家赶快集众,总共有三首偈十二句:
  【一切四衢道,悉应鸣宝铎,妻子眷属俱,共往观如来。】
  『一切四衢道』,四衢道就是十字街道。这个城市十字街道很多,叫一切四衢道。这里面工商业最发达,居住人口最密集。所以赶快,『宝铎』,铎是铃,敲锣、摇铃让大家都知道。『妻子眷属俱』,这个妻子眷属就是民间。『共往观如来』,跟国王、大臣这些宰官一起去瞻仰佛陀,听佛陀讲经说法,奉行佛陀的教诲。全国上从国王下至庶民,你们看看平等的接受佛陀的教诲。佛陀教育在这个国家大行其道。佛教大家的,教什么?内容就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这部经主要的教人觉悟,教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三首偈集众。
  向下有七首偈,国王下命令叫每个人都带一点礼物去供养佛陀,表示对佛陀的敬意,就是中国人旧社会里面所说的尊师重道。我们重道,重道怎么样表现?在尊师。尊师对老师行最敬礼之外,一定要供养一点礼物、供品,表示自己真诚的敬意。供品不拘多少,随个人能力去办,表示你诚敬之心。这一段也不难懂。第四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