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223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来不去,《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不,真我!这是一出生就示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住世八十年,完成这一桩大事。
  一降生的时候,出生的时候,他一生的事业就显示出来,告诉我们,自性独尊最贵。这当中有省略,出家这一段省略掉了。我们也可以把它省略掉,八相成道,在本经前后,好几次也讲到,不止一次。这个地方有「降魔」,这一段是比什么都重要。魔是什么?障碍、折磨,世出世间太多了。
  《八大人觉经》,这个可以说是佛法的纲领,经文不长,通大小乘,通显教密教,也可以说它是佛教概论,是佛教纲要,概论里面的纲要。这里面给我们讲有四种魔,也就是魔很多,总不出这四大类。第一类,五阴魔。五阴魔是什么?我们有身。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也有圣人,老子他就发现,你看《老子》里面,我们一般也称《道德经》。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是五阴魔。
  五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肉身、物质,这物质肉身,这个肉身是四大聚集的,四大是讲的物质,前面已经讲得很多。这个物质的身,饮食不当会生病,衣著不留意感受风寒,也会生病。这个身体很脆弱、不坚固,世间人不知道,这就是魔,折磨你,叫你自己不自在。精神方面,佛讲了四个字,受,受是什么?受是享受、是感受,有忧有喜;想,想是妄想、念头,从来不停,从早到晚胡思乱想。晚上作梦,梦是妄想变现的,作梦就是夜晚妄想还是没有断。没有妄想就不会作梦,你还会作梦,说明你的妄想没有中断。尤其是恶梦多,恶梦多说明你这个妄想里头恶念多。
  修行人在梦境里面,可以勘验自己的功夫。先从这个梦境当中,恶梦逐渐逐渐少了,这个是你修行功夫有了进步。渐渐到什么?到这个好的梦也少了。到没有梦境的时候,这个境界就好,说明你的心真的定下来了,心清净了。你的睡眠很好,而且睡眠的时间不需要很长,你真正休养休息,真正恢复体力体能。人梦很多,尤其是这个梦里颠倒错乱,睡眠不好,精神不能够恢复。作梦也是消耗体力,消耗精神,日夜得不到休息,你人怎么会不疲乏?怎么会不生病?这是想,妄想。
  行,行是什么?行这个字,就是你的身体、身心,你没有办法长时间的保持不衰退,一年比一年老化。尤其是中年以上,这个很明显的感触,你不能够永远保持你那种旺力,你的精神体力与日衰退,行苦!最后一个讲的是识,五阴炽盛,这个里面,最后一个是识,受想行识,识是你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你的妄想习气储藏好像在一个仓库里面,永远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这个事情多麻烦。
  所以色受想行识,五阴魔,身心不能安稳,身心不得清净。谁知道这个魔障?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没有人知道。老子说的这一句话,我们读了佛经才知道;不读佛经,他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猜不透,他讲得太含蓄了。这个是四大类的魔障里头第一种,六道凡夫哪个没有?各个都有,各个都脱离不了五阴的魔掌。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还要接著看这首偈颂,第三首:
  【殁天与降神。处胎及出生。降魔成正觉。转无上法轮。】
  『降魔』,《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大类,第一大类五阴魔,跟诸位略略介绍过去了。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来降伏五阴魔?我们在《般若心经》上可以看到,你看《心经》一开端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用的是甚深般若,照见,这就降伏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今天恰恰相反,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无法照见,我们是迷惑颠倒,随顺烦恼习气,所以五阴魔破不了。破五阴魔是最难的,这个四种魔里头,最难破的是五阴魔。五阴魔必须破一品无明,透一分般若正知,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佛教化众生,他的教学纲领是戒定慧三学。慧能破无明,照见五蕴皆空,破五阴魔,其他的三大类,只要有戒有定就行了,就能够对付得了。这是最难对付的先说。
  第二大类的魔障,烦恼魔。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容易感受到的。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佛讲烦恼,烦恼的头数,真的是无量无边。佛教化众生,把它归纳为一百零八类,百八烦恼,一百零八类。佛家用的这个念珠,一百零八颗,什么意思?断百八烦恼,取这个意思。转烦恼成智慧。但是在平常教学当中,这一百零八还是太多,所以把它再归纳,归纳成二十六。《百法明门论》里面说的,根本烦恼六个,六大类;随烦恼二十个,二十类,这样子二十六类,那就好讲了。但是这二十六类,我们要一条一条细讲,两个小时讲不完。
  所以佛把它再归纳,六个根本烦恼,这是一切经论里面常讲的。讲二十六,讲一百零八,法相唯识宗里面,说得最多,也说得最详细。一般其他宗派里面,对於烦恼顶多只讲到二十六,一般都讲见思烦恼,就是这六个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这个恶见就是见烦恼,把它说详细一点,也有五个;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样说起来,就变成十个。恶见有五个,加上前面贪瞋痴慢疑,这总共十个,这十个是最常讲的,讲到烦恼,这十个是最常讲的,也叫做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换句话说,错误的见解;思是思想,错误的思想。
  换句话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想错了,看错了,那个见就是看见,看错了。你所看错的,有五大类;你想错的,也有五大类,所以这个叫见思烦恼。这个烦恼要是断了,证阿罗汉果。这个见烦恼跟思烦恼,如果说把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有断,见烦恼断了,证须陀洹果,佛法入门了;这小学一年级了,你入了学,你正式入门。如果这个见烦恼没有断,一条都没有断,你没有入门。在大乘法里面,见烦恼断了,初信位的菩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小乘是须陀洹果,这个是真正入佛门,开始!这是不能不懂得,不能不认真学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我们今天讲用的持名念佛,有没有把见烦恼念掉?果然把见惑断掉,见烦恼断了,念佛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有希望,真的稳稳当当达到了,你心里头怎么不欢喜?往生有把握。
  见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一般人都执著这个身是我,这个事情很麻烦。执著身是我,一切都要为这个身,为这个身造业!身不是我,所以它头一个就是身见,这个见解错误。那身到底是什么?身不是我,那谁是我?我在哪里?学佛学到最后,我都没有了,这成什么话?这佛还能学吗?佛告诉我们,这身是假我,有一个真我。真我是什么?真我是这个身的主宰。
  所以你要问这个身到底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什么意思?我所有的。像这一串念珠,这串念珠是我所有的;我身上穿的衣服,我所有的;身体是我所有的,它跟这个念珠,跟这个衣服一样,没有两样。衣服穿脏了、穿破了,脱掉,换一件,旧的就不要了。这个脱掉,就好像是死了,再换一件新的,好像又生了。同样是这个道理,这个身体就跟衣服一样,我所有的这个工具,我用它用了几十年,用旧了,不好再使用了,把它丢掉,丢掉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死了。再去换一个新的,换一个新的就是再生,你又找到一个身体了。舍身受身,身不是我。
  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对於佛法讲「我」这个字的定义是什么?佛经上讲得很多,最重要的,「我」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主宰。诸位想想,我们的身体能不能做主宰?如果身体能够做主宰,我不要叫这个身体老,十八岁正好,年年十八,永远十八,那这个身体就是我,这就不是我所。我这个身体永生,永远不灭,我才做得了主宰;做不了主!前面跟诸位说过了,受一点小风寒,它就得病,它哪里能做得了主?你看看「我」最重要的意思是主宰,没有,在身上找不到主宰。
  第二个意思,自在,这重要的两个意思,身体上找不到自在,找不到主宰。所以你必须要认识清楚,这是我所,不是我;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佛门当中常讲,藉假修真,这假的有没有用处?有用处。念珠有没有用处?有,念珠提醒我念佛,可以帮助我计数。衣服有没有用处?衣服有用处,保暖,现在天气冷,御寒,它有用处。你要知道它不是我,这个样子身见就破掉,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对於舍身受身,完全看作穿衣服脱衣服。我们换衣服换得很欢喜、很自在,你要真正明白了,生死就自在,所以叫了生死。
  了生死不是没有生死,对於生死是什么回事情,明了了!死没有恐怖,很欢喜、很快乐。这身体丢掉,换个身体,你所换的身体,必定比你现在这个身体好,为什么?因为你明了,你不迷惑。就怕迷惑颠倒,迷惑颠倒,你换身体的时候,就换错了,人的身体换个猪的身体,你说糟糕不糟糕?换个狗的身体。前面讲了,如果你造作极重的罪业,破坏一切众生觉悟的机会,你换什么身体?换在那个地底下的畜生,像蚯蚓这一类的小虫,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更可怜。
  所以明白人身体是愈换愈好。好像换衣服,我这件衣服脱了,再穿一件,料子、式样都比这一件好,愈换愈好。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是智慧。所以舍身受身,就跟换衣服一样。对於现在这个身体保养,你自然就懂得。为什么?心清净,这个身体每一个器官都恢复到正常。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这个病从哪里来?是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上来的。里面有贪瞋痴慢,外面有七情五欲的诱惑,内外交感,人就生病了。
  寿命是有一定的,前生修的。你要迷惑颠倒,胡作妄为,你把你前世所修的寿命折损了、缩短了。如果你要懂得修清净心,恢复自性,你的寿命延长。不是自己想延长,确确实实转业力为愿力,自己生命升华。换句话说什么?没有了。舍身受身怎么样?自在!想什么时候换衣服,就什么时候换,不是说这一件衣服一定要穿多久。这个好像世间人这个命运一定,就是你这个衣服一定要穿多久,给你限制;到你真正有修养的功夫,没有限制,你自在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这什么时候走,就是换衣服,想什么时候换,就什么时候换。
  那现在在这个世间还不想走,如果我还不想换,衣服还再多穿几时,没事,可以,那这个为什么?决定不是为自己,为众生。我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帮助苦难众生需要这个工具,决定不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要有这个念头,你还是凡夫。换句话说,你的命运转不过来,也就是说你的生死不会自在。
  人要真正到无我,无我就是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的这种享受,没有,没有贪瞋痴慢,这是真正入无我,这你就自在了。住在世间,完全为众生,完全为佛法,为正法久住,为帮助众生,帮助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这么一个工作,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一条是主要的,至於转恶为善,转凡成圣,附带的。真正的教学枢纽,就是转迷为悟,自己用这个工具来表演。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为众生示现八相成道,是表演,都是教学。降伏烦恼里面,就有这些。所以首先要认识清楚,这个身不是我,你就自私自利念头断了。刚才讲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都没有了,你得自在,你可以做表演,可以做给别人看,让别人有所启示,有所感悟,这破身见。
  第二个错误见解,边见。什么叫边见?边是两边,就是对立,现在讲相对。我,我的对面是人,无我相就无人相;我人的对面是众生。由此可知,四相就破了,须陀洹开始破四相,我们在《金刚经》上读到的。证得须陀洹的人,他自己并不以为我证得须陀洹,他要是我证得须陀洹,他还有这个念头,他没有证得,为什么?他四相具足,正因为他四相破了,不再执著身是我,也不再执著与我对立的那个人,佛才说他,他证得须陀洹。须陀洹是梵语,意思是入流,他已经入圣者之流,那不就是转凡成圣了吗?这是小圣,须陀洹是小小圣,他不是凡夫。所以边见就是相对的。
  你看看有是就有非,是的对面是非;有真,真的对面是假;善的对面是恶,这是什么?这是分别,严重的分别。边见断了,就是严重的分别没有了,这个执著没有了。凡是相对的,不存在。相对的不存在,你们看看这相对对面叫统一,才能入这个境界。大乘法里面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能把所有一切对立化解了,诸位想想看,帮助你得清净心。
  下面两种,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中国人叫成见。成见是坚固的执著,某人成见太深,那造成障碍。见取见是对於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对於修因上的成见,所以一个是修因,一个是证果。但是他这个见解都是错误的,里面有不少错误是把佛的教诲错解了。这个错解,他又坚固执著,所以他没有办法进步,寸步难行,他停留在佛门之外,他入不进去。
  末后这一条,不属於前面这个四大类的,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归成一类,邪见。我们今天讲认知错误,这叫邪见。错认,你的认知不正确。对於宇宙人生认知没有错误,是正确的,见取见跟戒取见,我们可以说是对於因果的认知产生错误,所以古德注解这个名词,戒取见,他注解戒取见是「非因计因」,见取见是「非果计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於因果这一个事实认知错误,所以造成修学严重的障碍,这个是使他在佛法里头,不得其门而入。这些事情,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在学习。
  这个五种认知,我们都没有办法突破,都产生错误,我们连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虽然学佛很多年,还没有入门,还是严重的执著身是我,贪生怕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这个麻烦大!思想上的错误,就是贪瞋痴慢疑,对於顺境善缘,前面讲了,生起贪爱、贪恋;对於逆境恶缘,生起瞋恚;对於事理、性相、因果,迷惑颠倒,愚痴;对於圣人的教诲,佛菩萨的经论,怀疑,不能够信受奉行。你虽然学了佛,皈了依,出了家,受了戒,天天在念佛,天天在诵经,你没有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疑,所以这个疑的根之深,自己晓不晓得?不晓得。如果你要不怀疑是什么?你一定彻底明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你说他为什么?只为了一桩事情,帮助众生破迷起信,你才晓得那个「信」好难。佛法里面讲的信解行证,清凉大师用这四个字判《华严经》,信解行证。为什么不能证果?他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理解?他有怀疑,所以他虽然信,那个信是很勉强的信,不是真信。不是真信,他怎么能奉行?不要说别的,你就说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那是多么好的事情,为什么做不到?不相信。就为这桩事情,劳累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就是为帮助一切众生破迷起信,断疑生信,你才晓得这个疑的烦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