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164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放光!如果聚积许许多多的珍宝,那这光明一定遍照,『宝积庄严』。所以世界种『灯光照耀』,灯光是比喻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再看下面:
  【次有香水海,名清净宝光明。世界种,名须弥无能为碍风。】
  经中处处都是提醒我们一定要随顺性德,果然能随顺性德,我们现在就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离苦得乐。这个藏识里含藏的种子清净光明,与性德相应。现的世界种,『须弥』,须弥意思是妙高,妙高都是赞德慧,或者是赞福慧,都行,因为德就是福。人有大德大智,他在一切境界里面『无碍』。『风』是动的,就是他所有一切的活动肯定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跟众生在一起和光同尘,众生有碍,佛菩萨无碍。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也要示现障碍,为什么?众生才能接受。众生想的:佛你也是人!你跟我们差不多,你能修成,我也可以修成。如果跟一般人差距太大,人的信心没有了,「你是佛,你能做的我做不到!」信心就失掉了。佛为了要启发一切众生的信心,增长一切众生的信心,坚定一切众生的信心,他以善巧方便,一切的示现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末后这一句:
  【次有香水海,名宝衣栏楯。】
  栏楯是栏杆。
  【世界种,名如来身光明。】
  『宝衣』的意思我们懂。「栏楯」的意思不仅是美观,而且有防护,两个意思我们都要懂。『世界种名如来身光明』,身光明当然是心要光明,人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心,表现在外面的有光明正大的身,光明正大的业。后面总结是:
  【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这是讲第四海所管之海。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四海」的第二段,最近轮围山香水海所持二十层佛刹,此地做个简单的介绍。请看经文: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名树庄严幢。世界种,名安住帝网。以一切菩萨智地音声为体。】
  这是先介绍第四海『最近轮围山』的『香水海』,名字称为『树庄严幢』,这是一个大的世界,变现出的业因,这个因好!建树庄严的法幢。『世界种』名称自然相应,『安住帝网』,「安住」是对一切众生说的,「帝网」是形容像帝释天的罗网一样,那么样的密集庄严。『以一切菩萨智地音声为体』,这是佛菩萨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也以「音声」为教体,而内容则是「一切菩萨智地」,这个就全包括了,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五十一位,这是这个大世界圣贤在这里教学的内容。我们请看这个世界种它所持的世界,也从最下方看起。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金色,佛号香焰胜威光。】
  金,是七宝之一,我们凡是讲珍宝,总是把金摆在第一位,这个还是有道理的。金在一切珍宝当中它不变色,其他的这些珍宝,无论放在什么地方,它跟空气接触会产生氧化的作用。唯独黄金不然,它跟空气接触,依旧能保持它的颜色,这是金为一切大众喜爱之处,成为贵重的金属。『妙金色』,那就不是世间金色可以相比,极乐世界的金跟我们娑婆世界的金不一样!我们一般人讲成分不一样,光色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想像。这是性德自然变现之物,所谓是境随心转,人有大智、有大福报,所有物质都变成了珍宝。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理解,这是果报,从果报就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居住的众生他们有福,他们这个福报也是修来的。我们看到了要发心、要觉悟,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积德。佛教一切众生,常常劝导大家福慧双修,你看看把修福摆在第一,把修慧摆在第二,福慧双修!这种教学契机、契理。
  『佛号香焰胜威光』,这名号里头三德具足,法身、般若、解脱。「香」是戒德,我们看到这个字就要想到要修戒、修定,「焰」是慧,戒定慧;「胜」是殊胜;「威光」是加持给一切众生。自行化他。再看这第二段,下面这一段: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与金刚幢世界齐等。】
  『金刚幢世界』是我们华藏世界第十层。
  【有世界名摩尼树华,佛号无碍普现。】
  这个世界名称也非常的好,『摩尼树华』。「摩尼」是如意自在,跟佛的德号里面「无碍相应」。由此可知,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以什么为宗旨?肯定是用《大方广佛华严》。你要问为什么?《大方广佛华严》说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不就是以这个教材为主!这个世界众生跟著佛学习,随顺佛陀的教诲,他的成就「摩尼树华」。我们能够看到佛在这个世间教学的成果非常殊胜,显示这个地方的学生是好学生,佛在这里好教;不是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他那个地方好教。所以有「摩尼」之称,如意自在。「树华」也是表法,树是树立,是建设、建树。华是六度万行,是如来教导大众的。我们今天想成就,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建树,世间一般人讲的心理建设,佛经里面这个树,心理建设的意思多。我们净宗同学行门所依的经教,第一个是「净业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菩萨六度」,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愿」,这是我们的「树华」。
  我们现在修学感到相当困难,没摩尼!我们不自在,我们并不如意。什么原因?跟我们的烦恼习气有冲突。现在要怎样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除,我们的学习就没有障碍了,才能够学得很轻松、很自在,把这五个科目落实,真正过佛弟子的生活,佛弟子是过诸佛如来的生活,那怎么不自在?那就是『无碍普现』。做出榜样给社会大众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无碍普现」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讲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要为社会大众普遍示现一个好样子、好的形象。我们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这个意愿,可见得你有善根。想做,为什么做不到?你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那你不就落实了!有这个意愿是始觉,你开始觉悟了,非常非常难得了。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我们就能做到了。
  三福,孝养父母,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孝养?奉事师长,我们也不知道怎样叫做奉事师长?要学!不学怎么行?真正要学佛,你不能不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我们一般人讲成见,要放下自己的成见,要听佛的教训。佛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照做,这叫做随顺佛菩萨教诲,因为佛菩萨所教导的就是性德。我们听了之后摇头,「这个东西我们怎么能做?」那是我们随顺烦恼。我们所想的、所思的、所见的、所做的跟性德相违背。现在要回头,回头一定是依靠经论教诲,我们才回得了头来。回头是岸,回头就向佛道了,不回头是向三途六道;我们从三途六道回过头来向佛道、向菩萨道那就决定正确了。真正想学佛、学菩萨,那你要做无碍示现,这就是向佛菩萨学习。再看下面一段: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名毗琉璃妙庄严,佛号法自在坚固慧。】
  这一层是第十三层,跟『娑婆世界齐等』,娑婆世界在华藏。这个世界在「安住帝网」(这个世界种的名字叫安住帝网)这个世界种里面第十三层,与「华藏」这个世界种第十三层,我们一般讲高度差不多,等齐。这个世界名『毗琉璃妙庄严』,毗琉璃是宝。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大地不是泥沙,不是石块,我们居住这个地球,这个大地是泥沙、石头。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福报大,心地清净,念佛把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不可思议!感得的果报也不可思议!西方世界的大地是琉璃。琉璃,我们中国一般称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
  所以西方这个世界大地是透明的,在地面上能看到地底下,绿色的大地,它不是草,它是琉璃。大地上也有道路,像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大地,我们一般的道路用柏油铺的。除了柏油铺的之外,还有铁道,提供给有轨火车行驶的,铁路。西方世界也有道路,什么铺的?黄金铺的。那个世界的黄金太多了,就跟我们这边柏油一样,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黄金为地」,那个不是黄金的地面,是黄金铺的道路。从这几句经文我们就能够想像到,西方世界珍宝资源的丰富我们无法想像。西方世界的宫殿楼阁,那个地方人民居住的房舍全是众宝所成的,因为西方世界没有泥沙、没有石头,这个道理佛门老同修应该可以肯定,依报随著正报转。佛在大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纯善纯净,「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每一个往生的人都是净业成就的人去往生的,心不清净,心不善良,不能生极乐世界。
  虽然这个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往生条件,三个条件:信、愿、行,祖师大德们解释得很清楚。那么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净土法门,这信愿行三个字我们具足不具足?如果不具足,天天念这句佛号,每天诵《无量寿经》,还是不能往生,只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金刚种子,这一生当中缘不成熟;你阿赖耶识里有因,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这一生当中怎么样才有把握往生?你一定要缘具足,你要真信!信西方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要信阿弥陀佛确实发愿接引十方世界的念佛人,只要这个念佛人求愿往生,佛一定来接引;第三个,要相信自己,我只要依教奉行,我肯定有往生之分,坚定信心。既然要求愿往生,试问这个世界拉拉杂杂的你要不要放下?你不能把这个世间拉杂东西都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不可能的。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头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要有愿,愿是什么愿?要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无量寿经》讲的四十八愿,我们不是天天念过就算了,要把弥陀四十八愿变成我自己的本愿!我跟弥陀同愿同心,志同道合,哪有不去的道理!佛哪有不来接引的道理!
  愿有了,愿有了没有行还不行,信、愿、行如鼎之三足,缺一个都不能往生。行门里头,世尊入灭的时候教导后世的学生,佛不住在这个世间了,大家学佛要依靠什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所以祖师大德为我们提出「持戒念佛」,这是行门的总纲领!严持禁戒,成就自己的清净心;善学菩萨,成就自己度生的弘愿。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是自行化他,帮助一切众生能够回归到自性。自性是什么?就是这一句名号,心里面只有这一句佛号。身随缘,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在这个世间与一切众生相处,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历事练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怎么修法?回归到「阿弥陀佛」统统具足!这是真正的「琉璃庄严」。
  『佛号法自在坚固慧』,我们修念佛法门的同学,功夫真正得力,确实於法自在。这个法里头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这叫真自在,圆融。於法自在,你的智慧一定现前,如果没有智慧,你在法里头就不自在。「坚固慧」,慧,它的相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实智慧。我们的「坚固慧」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不能现前。我们要开智慧没有别的,智慧是本有的,只要把障碍去掉。用什么方法?这个净宗方法妙,持名念佛。我们在世出世间法里头,才有丝毫执著的念头,这个念头生起来了,立刻就「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打掉了。不要让这个执著相续,这个念头就被你这句佛号伏住了。执著念头如是的降伏,分别的念头、妄想的念头亦复如是。用这个方法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伏住,伏久了自然它不起现行,就是这些念头自自然然的不生了,这个时候就是一心不乱,你就得一心不乱。
  你能伏得住,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伏得住,在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伏住了;真能伏住这叫功夫成片。烦恼习气有没有断?没断,完全靠这句佛号把它压住,古人的比喻叫石头压草;那个草的根在,现在是石头压住它,你看不到这个草。你把石头拿掉,过几天它又长出来了。石头压草,这是功夫成片。久久你的功夫深了,它慢慢断掉了,自然不起现行了,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功夫再要深一层,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见性了,一门深入!深到一定的程度就见到本性,跟禅宗里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境界完全相同。所以,见性那就是法身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持名念佛是坚固慧,不但是坚固慧,实在是於法自在。如来的德号都在弥陀六字洪名之中,很不可思议!再看末后这一段: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
  这是第二十层。
  【有世界名梵音妙庄严,佛号莲华开敷光明王。】
  世界的名号,佛的名号都在启示我们、提醒我们。『梵音妙庄严』,我们看到这个名号就晓得这是言语,言语重要,非常重要!孔老夫子当年在世教学,他只有四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德行。讲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从小教;小的时候不教,长大就不好教了。道德教育的扎根,肯定是在十岁之前。根利的,这个小孩很聪明,四、五岁开始;这个小孩的根性很迟钝,六、七岁上学,亲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教什么?德行。这个德行不是讲给他听,是落实在生活当中,那才叫真正扎根!学规矩,学生活。用什么样的态度对父母、对兄弟姊妹,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学生看,身教重於言教,这中国小学教育。换句话说,老师就是模范,天天给学生做示范,在那里表演,学生跟著学习。他跟老师学到的,回到家他就起作用,他就知道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友爱兄弟,知道忍让。
  第二个科目,言语。你说孔老夫子多么重视!《太上感应篇》里头头一句话讲「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又说「口为祸福之门」。言语不能不谨慎。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去看,真的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能不谨慎。一句话可以让这个国家复兴起来,一句话可以让这个国家灭亡。从这个地方你要懂得,一句话可以叫自己功名成就,也可以说一句话要是说错了,身败名裂。话不能随便说!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业道,你看身讲三条,意讲三条,口讲四条!从这个地方就了解圣贤人重视言语,佛法绝不例外。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妄语,存心欺骗别人;两舌,挑拨是非;恶口,说话粗鲁,有意无意得罪人。如果这个人怀恨在心,早晚找机会来报复,你的麻烦就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人。所以言语怎么能不谨慎!
  「梵音妙庄严」,我们在这里看到诸佛菩萨的言音。「梵」是清净的,心清净、心真诚、心慈悲。法言这是梵音,微妙庄严;他的音声美妙,色相可想而知。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不与社会大众接触,与社会大众接触,你的言语、你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一般讲形象,形象重要!确确实实是祸福之门,吉凶之道,趋吉避凶无不在言行上。『佛号莲华开敷光明王』,好!「莲华」,清净;「光明」,智慧;「王」是自在;「开敷」是真诚、是平等,没有一丝毫隐藏的。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