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120章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太宗是他的弟弟。他死了之后,他的母亲叫他把皇位传给他弟弟,他很孝顺,他没有传儿子,传给他弟弟。弟弟依旧是任命赵普作宰相。赵普说他用半部《论语》帮助太宗治天下。他一生当中专攻《论语》,专学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留下来这样的美名,赵普!他真的消化了,我们佛家讲「消归自性」!读书真的消化了。他能够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治理天下上;这个学问真的叫活学活用。
  佛法亦复如是,佛法里头有大学问,诸位在《华严》里面能看到。不但是治天下,能够成就宇宙的和平,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重重无尽的刹土,在佛法里面融成一体。这是什么境界?我们如果能契入这个境界,契入少分,佛法里面称你法身菩萨。你想想看,你证得法身了,当然般若智慧得到,解脱得到。这个三德,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三而一,一而三;法身、般若、解脱都得到。三德里面都有四净德,常、乐、我、净;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有常乐我净,一得,统统都得到。为什么要随顺烦恼习气?怎么那么想不开?为什么那么执著?错了。
  修学的人,佛法里面称为学人(学人就是学生),最可贵的是「知错」!为什么?你知道错误你才能改,你才能成圣、成贤、成菩萨、成佛。世出世间最大的恶,不是杀人放火,是不知道自己过错,这是最大的恶。永远都是以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没错。对了,你不就成佛了吗?你就成菩萨!你怎么会还在六道?对了,你一定开智慧,你怎么会生烦恼?对了的话,你一定能跟九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我今天跟人不能够和睦相处,错了,不是对!不知道自己过失,不肯改过自新。
  这一世得人身时间并不长,我们仔细观察,人到性情暴躁的时候,寿命就快到了。干什么事情烦躁,脾气很大,火气很旺,处处都不能容忍。我们看了明不明了他寿命不长了,这是什么?他生理上的现象不平衡。
  早年,我住在韩馆长家里,韩馆长一个女儿,二十八岁,脾气烦躁,反常。本来很柔和的,对人都很客气,都有礼貌,都笑咪咪,忽然之间反常。六个月之后就走了,二十八岁走的。走了以后,我们想想,她这半年当中急躁,是身体有病。她得的也是癌症,癌细胞在脑里头,二十八岁走的。这个事情我们有经验,看得很多。凡是性情急躁,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我们对他都特别原谅他。为什么?他住世不久了,他快要走了。
  真正有修养的人血气平和,古人讲得好,「学问深时意气平」。无论什么样的忤逆在他面前,他都如如不动,他很从容、很温和来对待你。你就是指著鼻子骂他,他也很温和的来接受,绝对不会有反抗。那个反抗互相对骂的,我们知道程度一般高。一个高的,一个低的,决定吵不起来,决定不会起争执。为什么?程度高的能包容,决定不会起冲突。凡是起冲突,两个人都一样。
  所以我们从小的时候,念小学,跟同学打架、吵嘴,老师处分,两个人都罚跪;不问哪个有道理没有道理,两个都罚。我心里不平,明明我有理,他没有理,为什么也要罚我?到后来我们学了佛才晓得,一般高!你真的要比他高,吵不起来。为什么?你会原谅他,你不会理他。他骂,你不会还口,你会在那里洗耳恭听,让他骂;骂累了,自然就不骂,这个事情和平解决了。一笑,就又恢复到友好,不会伤感情。他在那里发泄,让他发泄,不要去计较,不要放在心上。发泄完了之后,笑笑,更好的朋友。
  他要打我,也是让他发泄,绝不还手。你不还手,他再重打你,打几下之后,他就不会打下去了,打不下去;还手,那打的就热闹了,那就变成仇敌。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德行的人,对於业障习气深重作恶众生,帮助他化解的方法。他业障习气深重,遇缘起现行,他不能不发作,我们要谅解他,原谅他,让他发作。我们在旁边仔细观察,长自己的见识,长自己的学问,开自己的智慧!
  再仔细观察他后续的结果。有一些是烦恼习气,慢慢他能回头,他能够接受你的教诲,感化的力量!有些是生理上的剌激,加上急躁,那是有病,更要原谅他。劝导他好好念佛,他不知道,我们知道,他寿命不长。凡是性情急躁的人寿命都不会长久,你仔细观察,没有几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冷静观察,遇到很多人!这个不但有理论,实际上在经验当中我们看到。一个人健康长寿,怎么得来的?心气平和,这种人是健康长寿。读圣贤书,学习圣贤的教诲,大利益!
  我们看到这一段经文,佛的化现,使我们能感触到很多。佛的德号『胜功德威光无与等』,殊胜功德。「威光无与等」,是九法界众生所不及的,这个是如来究竟果位上的德号。他有这个能力「化现十方」,来给大众介绍,让大众知道九法界众生形形色色。然后你教化众生才能契机,契机契理是如来的教学。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上面这一层,第十九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须弥云幢。佛号极净光明眼。】
  『须弥』是妙高。『云』,在佛法里面代表「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实在讲,它表的是「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表这个意思。『幢』表高显,很明显。这个境界觉悟的人才能看得出来;迷惑的人,实在讲,这个理跟事就在眼前,他就是迷而不觉,这个是业障深重。
  佛要教导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所以佛的德号是『极净光明眼』。「净」是清净,清净到极处;换句话说,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最近这两年,我们在讲席当中特别著重「纯净纯善」,太重要了!我们要勇猛精进,认真努力。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修什么?修纯善的心,就像佛在经上讲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起心动念要回光返照。儒家教人三思而行,不能冒失,这是初学。
  思什么?思惟我这个念头是正是邪?对这个社会、对大众,或者是对对方(我们对一个人来说),对对方是有利还是有害?这个思想、言语、行为,对方的反应是正面的,是负面的?如果我们能够观察微密,我们的思想不会有错误,我们的行为不会有错误,那就真的修行;把你错误的思想、行为修正过来。标准一定要依圣人的教诲,绝对不能用世俗的标准,更不能用自己的烦恼习气做标准,那是终究不免过失。
  我们没见性,你看佛在经上讲,到什么时候才能相信自己?证得阿罗汉果。也就是说你已经得到「正觉」,正就不邪,觉就不迷。真正得到了觉正净,行!你可以相信,随著你自己意思去做,不会有错误。佛觉正净,你也是觉正净,你虽然没有成佛,你跟佛已经靠近。如果自己没有得到觉正净,还是迷邪染,那就不能不依靠经论教诲。
  经论上讲的是觉正净。我们的想法、看法、言行要跟经论上讲的一样,好!我随顺觉正净。如果与经论上相反,立刻就要觉悟到我错了,立刻把错误改正过来,随顺佛陀教诲,这是佛的学生,这是跟佛学习。只有这一法能度自己,度自己出离三界六道,度自己脱离烦恼习气,度自己求生净土,当生成佛。这个人有志气,这个人的心行一定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诸佛护念,一定得到龙天善神的拥护。
  克实而论,人人都做得到,为什么不做?这个事情不求人,这求自己,只要自己肯做,哪一个不能成圣成贤?不肯,不肯放下烦恼习气,不肯放下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贪瞋痴慢,这个就没法子了,佛菩萨、神仙都帮不上忙。为什么?业是你自己造的,果报你自己得承受,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
  行要纯善,心要纯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什么东西不净?妄想不清净、分别不清净、执著不清净;毫分不净指的是妄想。我们在这一生的修学要以这个为标准,纯净之心,纯善之行。那个标准最低的,也是法身菩萨,决定不在十法界。
  我们今天在六道、在五浊恶世,一定要把自己提升到一真法界。我这个身在五浊恶世,我过的生活是一真法界的生活,也就是纯净纯善的生活。这个事情刚才说过,不求人!自己勉励自己,我决定不随顺世俗,我可以跟世俗和光同尘,心地决定没有染著,这是功夫,这是功德!你有功夫,那你一定有收获。收获什么?性德透露。性德现前了,你自己知道,心地清净的人知道,一看你就晓得、就明了。确实,相随心转!
  我们身体就是个形象,形象随心转。这个形象发射出来的气氛,外国人讲的磁场,从我们身体发射出来的磁场。这个磁场是什么?思想的波、心行的波,它往外发射。你就是入定了,眼睛闭上一句话不说,依旧还在发射,身体是个发射台,这个磁场好!我们中国人一般讲气氛好,每个众生都欢喜。欢喜接近你,来感受你的磁场,感受你的气氛。真有道德!
  我年轻的时候,二十六岁,住在台北。台北市娱乐场所决定找不到我,我不会去的。我最欢喜到哪里?最欢喜亲近章嘉大师,跟他坐在客厅里面,他的小客厅。就是一句话不说,坐两个钟点,我都非常欢喜。为什么?磁场好,气氛好,别的地方没有。坐在他老人家身边,身心真的是安详、宁静。大师的言语很少,非常慈祥,一句话不说,坐在那里跟他坐两个钟点,你要是会学的话,你就学到很多东西,那个叫定功。所以定功不是闭著眼睛,盘腿面壁,不是的。他给你的形象,极净、安详,好像这个人一点妄想杂念都没有,真叫人佩服到五体投地,我一生只见过这么一个人。
  这些年来我总结自己学佛的心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章嘉大师身上统统见到,他给我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当时我说不出来,四十年之后,我说出来了。我说出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存心,极净的心。这个心落实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那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念佛就是念觉正净,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说遇到这么一个人,这样一个形象,他怎么不欢喜?坐在他身边都舍不得离开,这是大德感人!
  所以我这一生,我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年轻的时候接触高人,真正是高人,真实的大德。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也都不是普通人。方先生跟章嘉大师正好是个对比,章嘉大师身心都在定中,佛经里面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真的。但是方先生跟他接触,那是雄辩,滔滔不绝,真的是博古通今。听他讲天下事是一大乐事,长学问、长见识。
  我每个星期到他家里,他给我上两个钟点课,没有书本的,也没有讲义。他上课从来不要这些东西,他的学问都在脑子里头。他的全集出来了,十分之八都是学生听他讲,到后来听讲的时候,有小的录音机方便了,上课的时候把他所讲的统统录下来,由学生们整理写成书;他自己真正写的东西不多。像在辅仁讲的华严哲学,他没有讲义,没有教材。在台湾大学讲魏晋佛学、隋唐佛学;在辅大博士班开的是华严哲学,全是讲佛法。在这个地方能看到他真实的智慧,也能看到他的博闻强记;他读过的经典都能记得,这是我们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他在谈话当中引经据典,一大段一大段都背出来给你听。所以实实在在讲,当代出家这些大法师没有办法跟他比。真用功、真读书,是个读书人。
  他住的宿舍是学校的,他自己没有房子,生活也相当清苦。小孩长大都出国了,老夫妻两个,有一个人照顾他,那个陈阿娇也常常到我的道场来听经,许多同学都认识,早年照顾方老师,方老师夫妻两个都过世了,她到我道场来。
  「极净光明眼」,心地清净自然就放光明。「眼」,《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圆明」,很重要!我们一般人没有眼光,连个好人坏人都看不出来,你说糟糕不糟糕?是非、善恶、邪正没有能力辨别,这是愚人。愚人要办事,哪有不错的道理?他当然办错事。为什么没有眼光?因为你的心不清净,所以根本还是修清净心。怎样修清净心?那你一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定就是清净心;因定开慧,「光明眼」是慧,慧眼、法眼。我们再看这一段最后的,第二十层佛刹: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一句是讲的距离。
  【有世界名莲华遍照。】
  这个名称好,『莲华』是清净,身心清净,世界清净。『遍照』是影响,可以为一切诸佛世界做榜样的。
  【其状周圆。】
  这是讲这个世界的形状,这个大的星系是圆形的。
  【依无边色众妙香摩尼海住。】
  这一句是讲它的依住。
  【一切乘庄严云而覆其上。】
  我们平常讲三乘佛法、五乘佛法,『一切乘』统统都包括在其中。这个『庄严云』,庄严世界的上空。
  【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
  这个世界愈往上面去,它围绕的佛刹愈大,这个世界当然就是愈多。
  【纯一清净。佛号解脱精进日。】
  『解脱』是从法说的,「解脱精进」。『日』是从比喻上说的,像太阳一样的光明遍照。世界是众生居住修学的环境,这个环境好,清净,没有染著,我们现在讲的没有污染,这是居住生活最理想的处所。佛在末后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纯一清净』,跟「莲华遍照」完全相应,它是净土。这个世界里面没有六道,没有九法界,「纯一清净」,是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讲一真法界。
  佛的德号「解脱精进日」。「解脱」两个字,就我们现前这个程度上来讲,怎样我们才能够得受用?解念去声,当动词讲;如果念解,那是名词。念去声字,解就是解开,它不是名词,是动作;「脱」是脱离。佛经里面常说,那个说法是比喻,比较不容易体会。譬如说见思烦恼解除了,脱离六道轮回;尘沙烦恼解脱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脱离十法界。由此可知,解是因,脱离是果报。
  我们就现前境界,我们要「解」的是什么?自私自利。我常常在讲席里提到,十六个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是被这十六个字重重系缚住,就好像十六根绳子,把我们绑得紧紧的,动弹不得,苦不堪言。有几个人觉悟?把这个绳索给解开,把它放下,把它舍弃,恢复自由,恢复到自在;然后菩提道上,你才能够精进。这十六个字要不能够解除,你学佛,你都在门外,一寸一分都没有跨越过去;这是个门槛,没有办法进去!
  这个门槛不是佛设的,是你自己限制了你自己,没有办法接近圣人。不但是佛你没有办法接近,菩萨、声闻、缘觉都没有办法接触,自己设的障碍,必须把这个障碍除掉!大乘人除确实有方便,比小乘殊胜太多。大乘,佛教导我们把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不再想自己,决定不再想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就断掉了;起心动念想社会,想众生。
  如果心量大的,想宇宙,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你能这样想法,法身菩萨境界,好!这种想法你就有条件学《华严》,你是《华严》的当机者。我们在讲经前面说过,什么人是《华严》的当机?法身菩萨。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