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

第6章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第6章

小说: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一天当中1/3的时间睡觉的时候,是我们正当一生中最好年华的时候。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奔逃于兽爪之间,所以我们有恐惧黑暗的天性,做梦还为失足掉下树枝而惊出一身冷汗。今天的婴儿也会为你关掉了房间里的灯、使他陷入黑暗而哇哇大哭。电影《迷失东京》里两个失意的人都为睡不着而痛苦,光怪陆离的环境会加重这种不安。能享受睡眠是一种福气。所以不要再用种种理由挤占睡觉的宝贵时间,不要老是让一件事情持续到该做另一件事情的时间段里。    
    不得不过着“空中飞人”般忙碌生活的人,则一定要学会见缝插针地补足睡眠时间。午饭后补个午觉;晚餐后先回家,学习欧洲人的养生之道,先睡一小觉然后再出去;做面膜的时候也可以小睡一会儿。随身的包里放一副黑色的墨镜或者眼罩,这样坐飞机或乘车的时候就能随时舒服的睡上一会儿了。    
    在有阳光的早上醒来,先不忙起床,静静地躺在哪儿看着穿透窗帘的光线;冬天下雨的时候睡个“回笼觉”,听窗外雨声沥沥,想像春天的草长莺飞。这些都是睡觉的补充乐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第一部分 生活方式篇制定自己的keep fit计划

    左脚抬起,紧紧贴在右腿内侧,保持平衡,右腿保持直立的姿势。你仿佛就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地球上,深深地呼吸……“禅是一枝花”,哪里都可以插,此种生活态度可以贯穿始终。运动也可以如此平和而舒适,例如瑜伽,保持体型的同时还能给你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    
    35岁以前,应该在你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就开始制定并执行自己的keep fit计划,这样能永远保持如少女般柔软细致的腰肢,否则等到体态臃肿时再“动大手术”也很难恢复了。每天进行的适度锻炼和饮食控制是非常有效的。尽量把身体伸展到最舒服的状态,多吃“悦性食物”,轻盈的体态以及清爽的脾胃同时会使你保持愉悦的心情。    
    美国式的对肌肉和力量的疯狂崇拜是另一种流行,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是橄榄球队队长和女啦啦队队长。现代人对于一些大负荷的运动项目越来越狂热,常常听见有人说:“请别人吃饭,不如请他流汗。”很多人除了每周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而且热爱登山、野营、极限运动等激烈的活动。不过,对于非运动健将的一般人来说,“中庸”之道更简单易行而且合适。源自东方的传统方法或许更能协调身心。    
    生活运动    
    流行运动之一——瑜伽的理念就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寓运动于生活”的方式。它讲求调整呼吸和姿势,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和谐。虽然有倒立之类的高难度动作,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话,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姿势。只是尽量舒展身体或者保持平衡,例如经典的树姿势、新月式等等。最好在开阔而优美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如果不能到野外,那么天气好的时候打开落地大窗,让阳光和空气流通进来,穿着柔软轻便的衣服,赤脚在地板上练习几分钟也很不错。这种简单的锻炼之后使人感觉神清气爽。瑜伽是源自印度的古老而又神秘的修身养性术,其中甚至有打坐式的沉思姿势,但是现在它已经不只是有宗教信仰或者特殊人群的修行方式了。    
    “左脚向后迈一大步,脚跟提起,腿伸直。弯曲右腿膝盖,前后成一条直线。手臂向上举,双手合拢。向下压肩膀和后背。保持五次呼入和呼出长度一致的完整呼吸……”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慢慢安静下来,试图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且感觉自己在拉长、长高、充分地伸展。渐渐地你就会察觉到自己充满了力量,无所不能了。    
    来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Spa,原意是温泉疗养、温泉浴,也是一种舒服而且健康的活动方式。最欣赏一间港式Spa馆的广告宣传画面——静谧而整洁的室内,小水池边摆着一盆娇艳的蝴蝶兰;另一张画面是原木配白色薄垫子的躺椅,后面是东南亚风格的大株的绿色植物和花朵,穿白色柔软袍子的女子闭着眼睛舒服地躺着,感觉有微风轻拂过。温泉水是由于大气降水渗入地壳断层深处,与地下热岩浆接触后,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渗透,最终转移到地表而形成的。早在15世纪,欧洲就有温泉美容的说法。沐浴温泉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且温泉本身的矿物质透过表皮渗入身体皮肤时,具有美容、美肤效果。    
    延伸到所有与水有关的运动,都是非常有益于人体的。例如游泳可以使人的身型变得修长匀称,也会舒缓地心引力对内脏和身体带来的压力。即使不是温泉,浸泡于优美环境的平和水域中,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例如在杂志上看到的南亚某度假胜地的四季酒店景象:一个露天的几米见方的小池子,池水清澈,从那里可以看得见海;四周环绕树木、繁花,又不至于茂盛到恐怖的地步;池边铺着鹅卵石,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些花,白色的不知名的花朵撒满水池和岸边的路上。真是太让人向往了!    
    生活运动的理念就是说: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一周去健身房两次进行强化的身体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走路、呼吸、甚至休息的时候注意采用一些健康的姿势,进而使自己的身体柔软而有力,外表看起来神采奕奕。早上起床或者晚上睡觉之前可以稍微运动几分钟,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姿势,把全身都活动开。走路是最好的锻炼,尽量在可能的时候换上平底鞋走上一小段路,或者爬几层楼梯都对身体有益。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进行健身。10分钟的快步行走不但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裨益,且更能够使消沉意志一扫而光,身心畅快无比,处事有冲劲,这种美妙的感觉至少能够维持两个小时左右。还应该保持所处环境的空气清洁,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在电脑面前呆了一个小时以后就应该推开窗户,看看远处的绿色,调节一下眼睛。多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偶尔在沙发上蜷缩如猫,只要你感觉舒服;独处时也可以把腿搭在沙发扶手上,尽量使自己放松。但大多数时候却应该尽量挺直你的背,清醒的时候应该让身体保持着一种挺拔、伸展的状态。    
    选择趣味运动    
    去健身房现在也是一种时尚,豪华俱乐部的年卡可以卖到近万元人民币一张。在健身器械上挥汗如雨有一种近乎自虐的快感。一般人没有必要像专业人士那么吃苦,例如连续踩一小时健身自行车。健身教练所宣称的能精确地在某处减下两公分尺寸,而在两一处增加两公分几乎是不真实的。如果打定主意一周有两天要泡在健身房里的话,不如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运动。    
    街舞和其他一些有套路、并配合音乐的运动就很有趣味。练的一半是体质,一半是美感。好在现在的许多健身房已经意识到要解决枯燥的问题,例如在跑步机上安装小电视,使会员练习跑步的时候还能看一些有意思的节目。要不然,一直数着数跑半个小时,真是闷死人。这还不像在马路上跑步一样,没有沿途的风景可看。    
    为什么有的人乐意去健身房呢?这也是新兴的社交场所。同事下班以后可以相约一起去,在健身房也还可以认识有相同志趣的新朋友。比起约在一起去大吃大喝来,去健身房毕竟还是健康向上的。    
    悦性食物    
    在运动之后,要说到饮食问题,这也是保持体型的重要方面。一个人吃的食物不仅影响他的身体,同时也影响他的心灵和意识。    
    我们最好多吃“悦性食物”。这个概念原来也是来自瑜伽。瑜伽把食物分成三种:惰性食物、悦性食物以及变性食物。惰性食物包括油腻的以及炸烤食物,其中包括肉食;悦性食物包括一切新鲜、可口的蔬菜、水果、极少味素的食品、谷物以及豆类制品、牛奶;变性食物则是加上过量味素的食物。瑜伽文献里,也极力推荐大量地喝水,“因为水可以消除内脏器官的污垢”。但是并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苦行僧似的食谱。新的“悦性食物”定义是一切在你吃的时候、吃完以后脾胃舒适,而且心情也愉悦的食物。例如一碗好汤,一碟子鲜嫩的青菜,吃起来唇齿留香;而且喝汤的时候心理感觉也像喝了很滋补的东西一样,会增加一倍的美味。    
    一位开公关公司的朋友,一日偶然一块儿吃饭,她宣布自己是吃素的。当时有点疑惑。后来想起来几个月前大家还一起吃过美味的牛肉饭。    
    素食正在成为一种风尚。素食不再只是宗教人士的饮食方式。事实上在美国约有10%的人开始过素食生活。一位来自英国的20岁的金发小男生也说他吃素,并且说他周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这样做。《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报道:“素食饭菜能够预防血栓栓塞病症的90%和冠状动脉闭塞的70%。”除了出自健康的考虑,素食的流行还与人们日益强烈的环保意识有关。在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去寺院上香,文人雅士去找高僧下棋、品茶,然后吃斋饭就是一种定期的行为。做素食在中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南京鸡鸣寺的素斋简直好吃到用言语无法形容。现在各大城市都相继出现了一些“素食馆”,除了功德林这样的带有宗教意味的老字号,新兴的素食馆们简直是颇有格调,很能满足味觉与心理感受的双重享受。    
    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吃清淡地素食。鸡汤可以喝;张爱玲说“牛肉庄”的猪特别的该杀,好吃;至于吃辣,现在大江南北男男女女都爱吃,可以像“俏江南”餐厅的广告语所说的一样——“我吃辣很有节制。”过量则难受了。    
    另外,身边的许多人还在进行适量地节食。一位35出头的香港男人说每年他都节食一两个月,据说这样可以保持年轻,看起来总比实际年龄小一些。还有的人每周有一天吃素食;甚至每个月有一天只喝水,适当的饿自己一下,称之为“清肠胃”。古语不是说“食有三分饥、穿有三分寒”嘛。很多人每天都吃得过于饱胀,定期“休息”一下感觉轻松多了,身体也能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


第一部分 生活方式篇礼貌问题

    昨天去看了茱丽娅•;罗伯茨主演的电影《蒙拉丽莎的微笑》。其实开始只是想去看看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贵族女子学校Wellesley的精致生活,“那里所有的年轻女子对艺术史了解得一清二楚”,我承认是这一句影片介绍吸引了我。看到后来,茱丽娅•;罗伯茨饰演的激进派女老师因为觉得这个古板的环境、她曾经寄予厚望的学生、以及所有的东西都让她失望,就开始在走廊里大喊大叫;还冲进那位暧昧的教意大利语的男老师的教室,不顾别人正在上课,宣泄自己的情绪。说实话,这样行为实在很不让人喜欢。    
    无论如何,要镇定一点,哪怕是在自己最想宣泄的时候。保持礼貌,这样才不会在以后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脸红丢人,一副蠢像。而且很多事情,冷静下来想一想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未免过于偏颇了,冲动的时候不过是只从自己的角度来想一个问题。一篇上海的小资文章这样描写:“这个城市充满了冷漠悠然的女人。”听起来有点自恋,不过我也喜欢这样有点距离的态度。    
    镇定,再镇定    
    我朋友的母亲坚持说是因为嗜好吃辣椒、抽烟、喝酒、长期使用电脑、长时间看电视等等“恶习”导致了现在的年轻人脾气暴躁。现代社会简直让这位信奉“清教徒”式规律生活的老太太觉得恐怖。其实没有办法证明一代人比另一代人更不礼貌,更易怒,这种东西没有办法量化。    
    不过生活中让人生气,没办法维持礼貌的情况的确很多。翻越快速公路隔离带的中年妇女,其实过街天桥就在前面50米处,你都惊讶她胖胖的身躯是怎么翻过来的。吓了一大跳的司机有的就会暴怒地摇开车窗,大吼一句“你找死啊你!”疲惫的下班路上,冬天的傍晚、天都黑了,下了地铁的你想赶快打一辆出租车回那“遥远”的家。打车的人很多,越是天气不好越打不着。等了10分钟之后终于有一辆车恰好停在你面前,你刚想上去,横刺里冲过来一个穿着窄裙的女子,说:“我先打的。”于是你默默退下来,想着让她先上。没想到这个女人坐上车后还冷冷地给你一句:“真没素质。”霎时间一股火儿腾地就上来了。其实你根本就没有看见她先打车,或者她真的站在你前面,但这里只是马路边,又不是机场外面大家排队的出租汽车站;而且她声明自己在先之后你已经礼貌地让她了,结果居然挨骂,你也是小女子,可不是什么绅士。还有繁忙的工作中,Deadline(最后期限)就在前面,可是项目组里配合的搭档老是拖沓,眼看任务就要完不成了,他却在跟女友煲电话粥,你能不生气吗?    
    对别人发脾气可不是什么好事。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也会给其他人带来坏影响。不是有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说吗,如果一个人生气的话,会放出“毒素”使室内的其他人遭殃。据说用瓶子搜集人生气时嘴里喷出的气体,然后“倒”在白色的雪地上,白雪甚至会变成暗紫和黑色。    
    生气到快爆发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说:镇定,再镇定。那种“豁出去”了的一时冲动是十分鲁莽的,事后自己往往会后悔。在单位,一个你认为非常不错的提案可能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而不能实施。你当然会很生气,有时候你还会认为是领导的某种私心导致了这个结果。但是你不一定是正确的。撕破脸皮,拍桌子叫喊不值得提倡。老是这样控制不住自己,结果是不停地换单位。在家里,因为一时口角,夫妻俩可能会拿出最恶劣的语言来伤害对方,粗鲁的丈夫甚至可能会动手打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家庭暴力都是这样开始的。和亲人、和朋友相处,“礼貌”都是很重要的。在公共场合,更是不要让自己因为不礼貌而“夺目”。公开地宣泄,往往是当事人觉得这样没什么大问题,甚至可能想象别人会认为自己这样很有性格。电影里总是有这样的情节:闯进高级俱乐部的贫家女因为不“礼貌”而被最优秀的男子认为是新鲜可爱的,从而爱上了她。实际上,如果他们结婚的话,丈夫可能会为她还这么“不懂事”而生气。    
    很多文章里都教给我们一些技巧:觉得自己快要在人前生气的时候,深呼吸,在脑子里数到35以后再说话。这样你说出来的话就会更理智一点。或者自己先离开一会儿,把自己关起来发泄完了以后再出来见人。    
    礼貌已被重新定义    
    继续再来谈一下老年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礼貌的问题。不过好像每一代人都对年轻的一代看不惯,我父亲的父亲也是这样教训我父亲他们的。    
    可是在很多重要的方面,现在社会上的人看起来好像又比以前更有礼貌了。例如在银行办理跟钱有关事情的时候,现在大多数人会自觉地站在黄色的“一米线”以外,等前一个人办完以后再走到柜台前;在住宅楼道里乱堆杂物的人现在少多了,我小的时候可是常常看见楼梯拐角处被某家人霸占,放满他们家淘汰了却还舍不得扔的旧沙发、烂椅子、电器包装纸盒;在大街上吐痰、乱扔果皮的人也少多了。    
    新的一代人都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恐怕在很多方面“礼貌”都被重新定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