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 >

第218章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218章

小说: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小时候学过钢琴,可以读着乐谱弹奏简单的曲目,但当然没有成为职业演奏家的技术。然而屡屡感到有些属于自己的类似音乐的东西,在脑中强烈而丰饶地盘旋翻滚。不能把这些东西转换成文章形态吗?我的文章就是从这样的想法出发。



 



音乐也好小说也好,最基础的是节奏。若没有自然、舒适而坚实的节奏,人们的阅读行为大概就难以为继。我是从音乐(主要是从爵士乐)中学到节奏的重要。然后配合着节奏,旋律亦即恰切的语言排列再接踵而至。假如那是流畅华美的东西,自然无话可说。接下来是和声,即支撑这些语言的内在的心灵乐响。其次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登场——即兴演奏。通过特殊的频道,故事从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奔涌而出。我只需随波逐流即可。而最后,恐怕是最重要的东西即将上场。那便是完成作品(或完成演奏)带来的兴奋感:“自己终于抵达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新场所。”倘若顺利,我们可以和读者(听众)共享那浮现出来的心境。那是在别处无法得到的辉煌成就。



 



就这样,关于文章的写法,我差不多都是从音乐里学来的。大概要反过来说,假如不曾这样痴迷音乐,我或许就成不了小说家。当上小说家将近三十年后,今天我仍然继续从美妙的音乐中学习关于小说写法的许许多多。比如说查理·帕克源源释放出的自由自在的乐句,就不断给我丰厚的影响,几乎可以媲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流畅的散文。迈尔斯·戴维斯的音乐蕴含的卓越的自我革新,我至今仍然仰戴为文学规范。



 



我最敬仰的爵士钢琴家是塞隆尼斯·蒙克。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您弹出的琴音那么与众不同?”他指着钢琴答道:



 



“所谓新的乐音(note),是哪里都不会有的。请看那键盘,所有的乐音都早已排列在那里。只要你扎扎实实把意义注入一个乐音,它就会发出别样的乐响。你应该做的,就是把真正有意义的乐音拾到手里。” 



 



“it can’t be any new note。 when you look at the keyboard; all the notes are there already。 but if you mean a note enough; it will sound different。 you got to pick the notes you really mean!”



 



写小说时,我常常想起这几句话,并且心想:对呀,所谓新的词语,哪里都不会有。给普通之极的词语赋予崭新的意义和特别的声响,才是我们的工作。在我们面前蔓延着未知的辽阔大地。等待开拓的肥沃大地就横亘在那里。



 



本文选自村上春树新书《无比芜杂的心绪》(施小炜译)。



 



村上春树,日本著名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xiAoshuotxT。cOM



VOL。323 把相思辜负

t?xt_小_说天堂

作者桐华



 



何谓相思?古人、今人的相思有何不同?



两地相隔,看不见、得不到,是相思!



两心相隔,即使看得见、却得不到,是相思!



也许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两个小时的飞机路程,古代要走几个月,一旦分离,再见面很困难;没有电子邮件、手机,更不可能有数码照片和视频通话,传递消息十分困难,两地相隔是人生常态,以致相思无处不在。古人将这种“不能拥有”的情绪写得淋漓尽致,把人生诸般心态和感悟全融在短短的几句话中。



古今早已不同,现在有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通消息,有高铁飞机跨越空间,只要有心,再远的距离,也可以二十四小时内见到面。可是,能凭着科技缩短空间的距离,人心的距离却无法通过任何先进科技缩短,我们依旧会求而不得、寤寐思服。隔着悠悠光阴去读古人的相思,依旧会感同身受,依旧会有所获得。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这是少男少女的相思。情窦初开,为那个人辗转反侧、坐卧不安,爱得十分纯粹。所有长辈都会告诉你,人生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风景,你却偏偏觉得眼前的就是最好,有时候不是不想放弃喜欢他(她),摆脱这种折磨人的情感,可是就是放不下。这种相思,身在其间时,觉得痛苦折磨,甚至痛不欲生,待事过境迁、回过头看时,却往往会从往事中品出一些温馨甜蜜,含着笑,轻叹一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是少年人的相思,年少的爱恋如火,不管贪恋的是对方的肉体,还是灵魂,都会火急火燎,恨不得时时刻刻痴缠在一起;这也不是老年人的相思,人生过去大半,已经了悟生命一直在倒计时,剩下的朝朝暮暮并不多,岂能不渴望暮暮朝朝在一起?这种踌躇满志,宁愿忍受两人分隔的相思也要将爱情往后放的情绪只会是青年人或者中年人。其实,总觉得这句话充满了说者的敷衍,归根结底是爱得还不够,最爱的不是“两情”,所以更愿意朝朝暮暮追寻别的,把爱情放在后面,告诉自己,也告诉对方,以后有的是时间!却不知道生命的烛火,在最后的熄灭前只会越烧越短,以后的那个朝朝暮暮不是现在的朝朝暮暮,自己不再是现在的自己,身边的那个人只怕也不再是现在的那个人。古代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没在乎朝朝暮暮,最后等来了薛平贵,给了她荣华富贵,也算给了她两情久长,可人生能有几个十八年呢?更何况这世间更多只怕是没有结果的等待,否则这一出戏也不会被作为美谈千古传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纵然不是老年人的相思,也是已历经沧桑,心境苍老者的相思了。少年时,纵使感慨相思,也是“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那个想着念着、思着恨着的君或郎仍然在,看似悲伤的情绪仍然蕴含着希望和勃勃生机,似乎一个峰回路转,就会柳暗花明。可老年时,那个人已经生死永隔,相思是绝望的,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也只有到这一步,才会明白,人生看似漫长,实际并没有多少朝朝暮暮,“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暮暮朝朝,点点滴滴实可贵。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为了那一眼的相思,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敢作敢当,即使最不堪的结局,都能从容承受,那么为爱飞蛾扑火,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分手后的相思,以为没了那个人,生命中以后的良辰美景都没有了意义。可其实,太阳依旧要升起,地铁依旧拥挤、公车依旧堵车,我们也依旧要打卡上班。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种相思在古代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哀婉动人,可如果在现代,忍不住就要问一句,谁拿枪逼着你当年结婚了?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这种相思是伤心后的决绝,不是不爱,也不是分开后,就不会承受相思的苦,可要么全部,要么一点不要。写这句诗的女子是汉朝的卓文君,隔着千年光阴,她的爱情观依旧值得现在的女子学习。她连恨都懒得恨,对负心人的赠言是: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既然都能劝负心人努力加餐了,她自己肯定也不会忘记好好吃饭,努力继续过日子。结合上面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感觉就是,您也别犯难了,既然变心了,就离婚吧!从今往后,你好好过你的日子,我好好过我的日子!



相思如酒,小酌怡情,大醉伤身。人生的路途上,不可能没有聚散,短暂的相思,是情感的调味料,那些电话里的甜言蜜语,那些想见不能见的惆怅都是美丽的;但是长相思,长到伤心伤神,就没必要了,毕竟现在不是古代,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生命有涯,青春有限,宁可辜负了相思,千万别辜负自己!



桐华,作家,《步步惊心》、《长相思》作者


.xiAoshUotxt。cOm



VOL。324 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

(/t/xt|小/说天|堂)

作者陈纯



 



昨晚在饭桌上听到朋友的女朋友结婚的消息,恰好在座的另一位兄台和我喜欢多年的一个姑娘是挚交,现在她也有着一个美满的家庭。于是我和朋友私下讨论了这个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也许我们不配获得爱情。



可惜他感慨了一半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写这篇文章。我觉得他走前定的基调不对,我差点写成一篇《人渣忏悔录》。我努力想从过往的事迹里找出我们是“人渣”的证据。没错,从某个方面说,我们真的是人渣,不过我们是人渣这点,跟我们到现在都没有结婚这点,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这是这鸟人谈得最久的一次恋爱,历时近三年。我跟他们一起吃过一两次饭,鸟人的前女友并不讨喜,比超玉大二时的女友要好一些,但比元祐大四的女友要差得远。当然,总体来说,鸟人和她在一起,我既不支持,也不特别反对。如果要拿节目做比喻的话,她虽然不是bbc纪录片,但也差不到新闻联播的级别。她从来没在他面前挑拨过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个“兄弟的女人”已经可以了。



她催过他几次结婚,他都以“事业未成,何以家为”搪塞了。这是个借口,因为鸟人根本就没想过和她结婚,这也是大实话:男人没事业基础结什么婚?男人有事业才结婚,跟男人有套才做爱一样,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比较安全。后来,这个理由果然拖不下去了。昨晚他在饭桌上说,她分手半年就结婚,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只是私下跟我说:觉得有点惆怅。



每当现实出了问题,我们就反省自己,这是个好习惯。不过从因果律来说,有些事的成败,跟人没有关系,纯粹是个运气问题。什么事都要找人负责任,这是现代思想里很荒谬的一部分。古希腊人的悲剧都是围绕着“命运”来写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意识到存在着许多人力无法改变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之下,善与善都会产生冲突,这是人类悲剧的根源。现代的功利主义和责任制政府,在某个程度上是“强人所难”。某些功利主义要求人要尽可能创造最好的结果,否则人就对不那么好的后果负有责任。某些政治哲学也要求政府为管辖地域内的所有不好的事情负责。客观来说,这些都是无理取闹。好了,我说了那么多废话,其实意思无非是:人类不要那么自恋,我们压根就没那么重要!



要找人为失败的感情负责任,这件事更难。几年前我有逛豆瓣的习惯,那些催人泪下的直播帖,下面都有几个人义正词严地站出来,说:楼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然后吧啦吧啦列举一堆楼主的“罪状”。平心而论,那些都是鸡蛋里挑骨头。可现代人就是这样啊,总要有人为“失败”负责任,你们没有走到最后,那你肯定也有责任。



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没有走到最后的感情归为“失败”呢?曾经有个人追着我打听我的恋爱经历,我虽然觉得这人不长心眼,但也基本告诉了他。说完,他摆出一副审判者的模样,说:从这些失败的感情里,你得出什么教训了吗?这些教训下次能帮助你找到真正的爱情吗?我说,我还真不觉得这些是“失败的感情”。我心目中的失败感情,是那些雁过不留痕,连一声叹息都没有留下的关系。我甚至可以不管大家有没有“成长”,在我看来,以有没有“成长”来看待一段感情的优劣,是一种肤浅的功利主义心态。我看重的是什么?是记忆。我说的不是这些记忆能够给我创造多大的“快乐”(那样的话我也是功利主义者了),而是看它们在我的自我叙事里,能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因此,通常在一段感情过去一年以后,我才有办法评价它。在这方面,我真的是个很“慢热”的人。



前两天我刚对一个女生说我们不合适,说来奇怪,跟她说完后,我比她还难过。我并不是很喜欢她,我难过的是,一个条件跟我这么合适的姑娘,我都没法喜欢上她。我真是注定孤独终生了。



我想起我第一次拒绝姑娘。她参加了所有我有可能出现的活动,厚着脸皮跟着我们几个去我朋友家,故意和我坐同一辆公车再转车回家,比我追我初恋要辛苦多了。我记得我第二次拒绝她的情形,我们在一个小公园走,我说,你是个很好的女生,不过我真的不适合你。当时我也很难过,我想的是,这么好的女生喜欢我,我都没法喜欢上,看来我注定孤独一生了。我看到她眼眶红了,眼泪很畅通无阻地掉了下来,我连上去给她一个拥抱都做不到,因为抱了,我前面说的那番话就没有用了。



第三次拒绝她后,我觉得我已经彻底没有底气了。最后是我跟她说,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们就试一试吧。结果如我所料,我的感情是培养不了的。分手的时候,她在电话那边哭得差点昏迷过去,我却在惦念着手边那篇没有看完的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有一回我们一起坐车,不知怎么就讲起了结婚这个问题,我说,我应该是不怎么可能会结婚的人。她听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说话,我问她怎么了,她说,一段没有憧憬的感情,怎么可能走得下去?我说,难道你觉得我们会结婚?我们才高二,离我们可以结婚的时间,至少还有五六年。她说,但你预先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对我不公平。



无独有偶,我大一的那个女友,也是在我说我不打算结婚的时候跟我提出分手的。几年后,她嫁给了武汉的一个富二代。我高中的女友毕业前去法国实习,后来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华裔。我每次看到她们和丈夫孩子的幸福照片,我就庆幸当初我没有坚持。我这样想,在很多女生看来,简直该千刀万剐。我不知道我在她们生命中意味着什么(也许是那个让她们成长的“人渣”?),但是我从来没后悔过跟她们在一起。高中女友送我的那本《中国通史》,大一女友送我的手织围巾,我到现在还保留着。



你说我没有反省过吗?我反省过很多次。要是反省可以解决问题,我们的悲剧会少很多。我的悲剧是:这些对我这么好的女人,我都不够喜欢,而我不喜欢她们这点,并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如果我们能分辨什么事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什么不可以,我们会减少很多误会。



我的另一个悲剧是:我经常要等到很久之后,才发现我真的喜欢一个人,这个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有另外这么一个故事,去年三月,因为朋友的缘故,我认识一个姓敬的姑娘。她是我朋友的前女友。我们认识的时候,他们已经分手好几个月,但是这几个月还不到半年之久。在我的观念里,朋友分手不到半年的前女友,依然是“阿嫂”,“勾义嫂”,在我看来,是有违道义的。所以从认识的第一天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