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笑傲职场 >

第5章

笑傲职场-第5章

小说: 笑傲职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都证明自己是对的,他要求谭婆认同自己这种每件事分高低输赢的价值观,结果是谭婆离开了他。事实上,成功者都会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行为,而不是单纯地挑战行为。他们会在承认每个人的行动都具有正确的意图之后,再审视他人的行动,同时审视他人的信念及价值观,然后同当事人一起找出符合其意图的其他更令人满意的方式和行为。我们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如果像赵钱孙那样执著于判断谁对谁错,分出输赢高下,就算每次都是你对了,最后的结果也只会变成孤家寡人,更大、更长远的成功会离你而去。


目标决定过程——第四章 明确你的价值观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但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成员在参加企业之前都有着各自的经历,都带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进入企业。同一个规章制度,认为其合理的人就会认真贯彻执行,认为其错误的人就会设法不执行,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为了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人在选择企业目标时,就要考虑到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人员和群体的价值观,只有在平衡各方面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合理的组织目标。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明确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信念,并严守这个信念。一个企业在其生命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必须准备改变自己的一切,但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    

有一家叫SAK ELLIOT LUCCA的时装公司,早期员工都是单身者,他们喜欢在周末晚上聚会,喜欢穿黑色衣服,因此这家公司无意中就浸染了这些员工的价值观:时髦、年轻、酷。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业务及规模的扩大,经理们意识到两个问题:如果只录用有SAK风格的、赶时髦的年轻人,公司就没办法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此外,还可能在不经意中忽视那些能够为公司做出重要贡献的、年龄较大的已婚员工。为此,公司努力让员工明白,只招收时髦的员工与SAK的核心价值观——信任(为人诚实可信)、行为(独立做决策)以及主人翁精神(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不时髦”的人也应该被录用,只要他们拥戴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如今SAK公司已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多元化大型企业,大大拓展了自己的产品线,以占据更广阔的市场。SAK服装公司,就是一个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将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附属价值观改换成功的范例。    

不仅企业与组织需要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国家也是如此。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华人约占总人口的77%,东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深远。我国首任驻新加坡大使张青认为,新加坡能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序,其领导人李光耀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施“东方文化价值观”是重要原因之一。    

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奉行的治国理念与价值观包括:重视多元种族的原则,创造公平的社会,让人人都有机会发挥良好作用。价值观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任人唯贤,肩负重任,要把新加坡创建成美好的家园。价值观中所包含的正直、诚实、公平、和谐等理念,对维护国家团结、凝聚各族民众、促进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树立党的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全国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这就是新加坡政府倡导的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各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项价值观的主要含义是: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维护家庭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而不是通过斗争来解决问题。突出种族和谐及宗教宽容,以此使新加坡建成具有特色、宽容尔雅、互相敬重、生活充实、同舟共济的精神文明国家。这五项价值观虽然涵盖了新加坡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但其实质还是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孝顺、效忠、谦虚、诚实、勤劳、节俭等传统的价值观。    

倡导东方价值观是为了对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新加坡各族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所受的教育是英文教育,同时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因此很容易受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只有保持本国各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保持亚洲的文化价值观,使之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才能保持社会凝聚力,保障国家的长期发展。针对西方要求其奉行西方式的人权、自由、民主原则,李光耀说:“那不可能,我们可以借鉴某些有益的东西,但不能实行西方化,应主要奉行历史形成的东方文化传统。我们除接受其他民族良好的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全国大力推广具有珍贵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    

新加坡的成功表明,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构筑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有利于保持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形成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基础。


目标决定过程——第五章 诸葛亮的启示设立人生大目标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故事都可以借鉴到我们的职场生涯中来,也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用当今眼光看,也可谓杰出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设立人生大目标    

诸葛一门三兄弟,分事三主,都是杰出职业经理人,看来他三兄弟是早就规划好了人生目标。诸葛亮未出山前,蛰伏于南阳,观望天下大势,待机而作。此时已有数棵大树可供其乘凉,如老师兼经纪人水镜先生,当地名人岳父黄老先生等。诸葛一家本是山东外来人口,但通过大树们的提携,他们结识了南阳当地各名门望族,比如孔明同学四友,都是当地士族子弟,通过这些资源,诸葛一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并传播名声。诸葛亮的人生大目标非常清楚,所以每每自比管仲、乐毅,他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可谓少有大志。    

然而现实是严峻的。孔明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基本是自学成才,既然不是名校出身,学历自然不高,以至后来曹操等人一再强调“诸葛(乃)村夫”。论起工作经验,大约也只有放牛除草、出门旅行等课外实践。学问肯定是有的,但也只限于纸上谈兵,学院派看不起,江湖派也看不起,所以他一唱自己的广告歌《梁父吟》,大伙就烦心,“时人莫之信也”就是明证。所以,事实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无名、没有学历、没有经验的小伙子,在一个小乡村里,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等待属于他的那天。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计划周详且切合实际需要。他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预先安排布置,当然缺点是装神弄鬼,自个儿神化自个,这也是职业经理人的一种炒作手法。在实际操作时,他深通“鸭子浮水脚在水下划”的功夫,一贯好暇以整,还特意买了把鹅毛扇作为道具。现在,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而且工作待遇不能低,职位更不能低。不仅如此,这份工作得有发展前途,什么前途?就是既能让自己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也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让自己在史籍记载上比得过管仲、乐毅。


目标决定过程——第五章 诸葛亮的启示找到合适的老板

找到合适的老板    

在那个乱世,所谓工作和前途,都寄托在找到一个合适的老板身上。孔明深知这点,所以他宁可不出山,出山就一定要中大奖。刚开始诸候并起,孔明年纪还小,学问可能是有的,但政治艺术还领悟不深,估计也看不清一哄而起的大大小小的豪强中哪个才是他的真命老板。想像一下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应聘,你哪能知道海尔能做到今天这样?同时,乱世出人才,一大批比他名气大、资历深、根子硬的职业经理人已经占据了主要舞台。比如曹操手下的二荀、郭嘉、程昱,袁绍手下的审配、郭图,连西凉军团都有贾诩这样的高人指导。总之大小诸候底下都有这么一批谋士,自己跑去毛遂自荐,从基层职员做起,孔明实在没有那个好耐性。    

终于等到曹操扫平北方大举南下的时候,国际局势逐渐明朗化,孔明心中理想的老板也开始浮出水面。曹操气吐宇宙,超拔群雄,做他的部下基本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儿,连司马懿这样的强人在曹操活着时也只能做个书记员,哪还谈得上借老板的舞台表演,管仲乐毅辅佐的可不是这样的主儿。况且曹操下面山头太多,各位大爷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孔明去了有能力也得熬年资。后来他弟弟是去了,当两位大哥在西蜀、东吴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位三弟还不知道在魏国哪个衙门挂职锻炼呢。    

对孔明来说,孙权也不是理想的老板。孙家一门三世治理江东,豪族归心,人才济济,流派众多,一个外地毛小伙儿,在门阀观念极重的汉末基本也只有过着熬年头看天气的日子。他大哥诸葛谨早就去了,熬到第二代才出人头地把持朝政,这就是事实。况且,孙权本人年纪虽小,天赋极高,看起来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政治平衡艺术精妙之极,江东历代都督,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孙权也从来没有离了他们开不成宴席。孔明去了,就算孙权看得起他,也不可能像后来刘皇叔那样“如鱼得水”。    

至于剩下那几位原汉朝地方大员现军阀头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没搞头。数来数去,只有刘备差强人意。刘备当时已经龙在江湖差不多20年了,要嘛嘛没有,一般人都看不上眼。但孔明分析了他的材料,觉得此人大有潜力。第一,刘备有理想、有志气,这是举国皆知的事实,同时刘备的理想及价值观与孔明本人相当吻合,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二,刘备能够颠沛流离20年不改其志,这就是成大事者必需的素质;第三,刘备有举国皆知的人气和好口牌,皇帝喊他为叔叔,曹操夸他是英雄,一帮兄弟几十年无怨无悔跟他流浪,真可谓外有品牌内有实力。第四,最重要的就是,刘备一个流浪英雄,虽然本事不差,但比起曹操、孙权这些家族资源既好,先天能力又强的豪杰还是有差距,而且妙在手下就没个真正长脑袋的谋士,不会有人跟你竞争上岗。所以就算你出了馊主意,也没个明白人能指得出你的错。像孔明这样年轻、没经验的小伙,做错事的机会不可能没有,既然没有其他同事指证,老板也昏昏然不知所以,历史当然就不会写了。


目标决定过程——第五章 诸葛亮的启示规则职业道路

规则职业道路    

目标既然确定,怎么做得有一番规划,这个可是孔明的长项。秘密报告《隆中对》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相当于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时要写的行业分析、企业发展战略之类的东西。也许孔明早先还写过别的什么“对”,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写么,作为应聘前的练笔。只是现在目标是刘备军政集团,别的烧了也罢。    

孔明既然下定决心走进职场,自我要求就不能低了,集团老总做不来,副总或者总助之类总得占着吧,何况刘备小集团,连个上得台面到江东搞“联吴抗曹”的成功学讲座的朋友都找不出来,二把手的位置非我诸葛莫属吧?但一个年轻人,无名无望在深山,怎么跟刘皇叔搭上线呢?搭上线之后又如何让老板极端器重、极端信服,主动把位置给我呢?    

像同学徐庶那种做法,孔明是不以为然的,跑到街上搞怪,引起老板注意,这种自我宣传效果是不错,但给人第一感觉就不好,哪像个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的样子。第一印像定位为游侠异人之类的,对以后的职场发展大大不利。况且孔明深知“俯而就之者易,跂而求之者难”的道理,自己贴上门去求老板给个职位,老板就算给了,一犯错误就开销。老板硬拉你入伙,犯了错误老板首先就得为你扛着,不然不是老板英明的眼光不会识人么?谋划既定,孔明决心用“鸭子浮水”之术做一把高明的。    

孔明的方法大家现在都熟悉,就是把广告做足,老不铺货,吊客户的胃口。幸好刘备不是张飞这种粗人,不然孔明一番做作算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当然这种事也不会发生,刘备何许人也早就在孔明及其应聘智囊团的算计之中。首先是水镜先生一番强力推荐,把卧龙之名深印在刘备脑中,但是刘备虽心动却未行动。故而有徐庶出马再次考查刘备到底有无雄主之资,考查合格后回马再荐孔明终于成功。等到刘备来访,一早就有线报,孔明等人立即安排,刘备三人简直就是鬼子进村,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一路听到的歌,看到的人,遇到的事,莫不与孔明有关,直把刘备胃口越吊越高。孔明自抬身价,便宜无好货么,绝不让刘皇叔轻易到手,但又不让皇叔绝望到不再回来。所以每次刘备见不到正主,正失望之际,就有人偶过攀谈,又把皇叔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并烧得更猛更旺。    

当然事不过三,玩的就是心跳也不能跳到没人肯再陪你玩。孔明第三次终于接见皇叔,只是还要以睡觉为名让他等几个钟头,也算是最后对老板诚意和心胸的考察吧。弄到这个地步,真不知是老板面试员工,还是员工在面试老板,三个字:高,真高!    

至于那篇《隆中对》,说是奠定三国鼎立之基础,不免让人疑惑。要我是老板,我肯定会问:先生你说得很好,但我现在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眼前难关怎么过?我怎么把别人的地盘弄过来?战略上您说得很对很好,具体业务开拓您是否也指点一二?史书没写,大约孔明也说不出来。他那时的水平,做个战略企划部长可以,做个销售部长就不行了。好在刘备已经如获至宝,心里也明白自己小团伙一个,提什么市场开拓问题不是故意难为人,同时也显得自己没有诚意嘛,也就不深究孔明的实践经验问题了。倒是关张二人颇有微词,但老板搞定了,下面的同事有意见也白搭。在整个应聘过程中,孔明表面上好像什么也没做,但他根据目标规划过程,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还那么的自然得体。    

或许现在的社会,像诸葛亮这样应聘是不太可能了,真这样进去了,别人也是一句:他有背景,水镜先生推荐的么。我想说的是,孔明有着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这个大目标出发,他设计自己的每一步,做了种种周全的准备。就像一个好演员,先得知道自己到底要演什么,再去设计怎么演才像。想做职业经理人,你就得有自己的目标,没有人生目标,也得有职业目标,千万别走一步看一步,须知你不设计自己的路,别人就会按别人的想法来设计你的路。人生一世,不可失去主动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说得狠毒,我理解就是不要失先手,下棋一失先手就步步被动。所以,孙权宁可毁家抗曹也决不肯投降,都在于人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职业目标,很多朋友一说就是豪气盖天,我要做老板,我要做总裁……不是打击人,你有诸葛亮那本事吗?就算诸葛亮也只做二把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